作者:圆头圆肚皮
吴垒看在已经快要烧红的锅,感觉像是看着一个即将爆炸的炸弹。
他忍不住看了眼一旁的马师傅,有些好奇。
这都把你的锅烧冒烟了,你不着急吗?
马师傅还真没着急。
他只是看在李逸的动作,若有所思,像是猜到了什么。
终于,李逸将米饭全部拌匀了,没有一块结块的饭团,每一粒米饭都粒粒分明,还包裹着金黄的蛋液。
吴垒以为李逸终于要炒饭了,可李逸转身就来到了水池旁,打开了水龙头。
洗起了手。
看到这一幕,吴垒一口气差点没上来。
这边还烧着锅呢!
居然还有时间洗手?
他看向了炒锅,却赫然发现,炒锅的底部已经开始红了!
“啊!”
吴垒瞪大了眼睛,指着炒锅惊呼:“红了!红了!”
摄影师也把镜头对准了已经烧红的锅底,拍着特写。
这是炒饭还是炼铁啊?
李逸看了眼炒锅,不以为意,撩起一旁马师傅的围裙擦了擦手,才回到灶台前。
他拿起炒饭用的抹布,握住锅耳,向后拉了下,让炒锅呈四十五度角,向内抬起。
跟着,他就用炒勺挖起一勺尖米饭,向着炒锅用力一甩。
炒勺中的米饭被他甩入锅里,在半空中就翻滚着散开,粒粒分明。
宛如天女散花般的米饭刚刚落入锅中的一瞬间,李逸握着锅耳的右手就顺势向前一推。
炒锅带着落入锅中的米饭,在灶台上推出了一道弧线。
落进锅里的米粒就像是冬奥会上U型赛道的滑雪高手,顺着锅身的弧线,从锅内侧落下,随后一路顺滑的滚过锅底,再沿着锅外侧的弧度,飞到了半空中。
让吴垒目瞪口呆的是,在李逸将米饭颠起后,锅底还真的没有一粒米粘锅!
滋啦!
那是米饭上的蛋液在高温下迅速膨胀发出的声响。
膨化后的蛋液迅速变得金黄,在米粒外结出了一层金色的蛋壳。
飞起在半空中的米粒滴溜溜的旋转着,划过了一个半圆,从空中开始坠落。
而在下方,李逸已经又挖起了小半勺米饭,用同样的方法甩进了锅里。
然后又是一推,一颠。
新进锅的米饭和它们的前辈一样,仿佛街头滑板高手一样,从锅底滑过,飞起到了空中。
被颠起到半空中的米饭则落在了炒锅内壁处,然后再次沿着刚才的轨迹,继续滚过锅底,再沿着锅外侧,又一次的飞了起来。
李逸匀速的颠着锅,一只手则不慌不忙的往锅里添加着米饭。
在他的控制下,锅里的米饭仿佛变成了一道奔腾不息的米浪!
“卧槽!”
一旁的马师傅爆了句粗口,死死的盯着李逸的手,满脸的不可置信。
而厨房其他灶台上的师傅们,在注意到这边的情况,也都被吸引了注意力,看了过来。
在看清了李逸的动作后,他们也不由得停下了手里的工作,围了过来,震惊的看着李逸的颠勺。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在场的都是专业厨师,他们比普通人更清楚,李逸这操作有多难。
米、面这种淀粉类食物是最容易粘锅的。
哪怕是加了油,也很难保证不粘锅。
更何况是一滴油都没放的情况下呢?
李逸这是为了避免粘锅、糊锅,所以用极强的腕力,尽可能的让米饭减少和锅底的接触时间,让米饭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被颠起。
想要做到这一点,炒功必须要足够强大,而且温度也一定要够高。
炒功是一个厨师最基本的基本功。
每个厨师在学炒功的时候,都得练习腕力。
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在锅里放沙子,然后练习颠勺。
从小半锅沙子到半锅沙子,再到一整锅沙子,要练到一粒沙子都不掉出锅,才算过关。
一整锅沙子,少说也有一二十斤。
想要靠单手的腕力颠得粒砂不漏,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且光靠力气大还不行,想要保证一粒沙子都不漏,就必须得用巧劲。
看到李逸举重若轻的颠勺,在场的厨师都看傻眼了。
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最少也得单手颠四十斤,才能做到。
在场的厨师,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能有这么扎实的基本功!
况且,除了得有这么强悍的腕力之外,炒锅的温度也必须要够高才行。
想要达到李逸展现的这种不粘效果,炒锅的温度就必须加热到两百度以上!
抓着两百度的炒锅颠勺?
这家伙的手是铁做的吗?!
第56章 这手法也太逆天了吧!
想要不粘锅,高温是关键。
在十七世纪中期,一个叫莱顿弗罗斯特的德国医生发现,在一把烧的通红的铁勺上滴上一滴水珠,水珠竟然悬浮了起来。
后来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后发现,当水滴接触炽热的铁板时,会在底部形成一层水蒸气。
这层水蒸气就像是气垫船一样,可以将水滴与铁勺隔开,从而让水滴悬浮起来。
后来科学家就将这种效应命名为了莱顿弗罗斯特效应。
不过,虽然这种效应在十七世纪中期才被命名,但在古代,人们早就已经发现了它的奥妙,并且加以利用了。
只要是含水份的物体,就能形成莱顿弗罗斯特效应。
在古代,很多宗教、民俗仪式上,都会有人进行赤脚在炭火上行走的表演。
不明白其中奥妙的人,会觉得那是神迹。
但其实那是因为表演者的脚上有水分,比如汗水,或是提前冲洗过。
在踩上滚烫的炭火时,高温会迅速蒸发水分,形成一层水蒸气的气垫,隔绝高温。
所以,表演者只要不是长时间的停留在炭火上,一般都是不会受伤的。
类似的情况在现代社会也经常能看到。
炼钢厂的工人可以用手拍打上千度高温的铁水,而不担心被烫伤。
实验室人员可以徒手触摸负两百度的液氮,也不会被冻伤。
这都是因为莱顿弗罗斯特效应。
至于国人,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人,就是厨师。
但古代厨师们并没有将其归纳为科学理论,而是当做了一个炒菜不粘锅的技巧,流传了下来。
这个技巧,就叫热锅凉油。
短视频平台上经常能刷到一些卖锅的博主,为了演示自己的锅不粘,于是往烧热的锅里打生鸡蛋。
那鸡蛋不但不粘锅,反而被博主晃动,在锅里飘来荡去,仿佛脚底抹了油。
这其实是因为鸡蛋里的水分被烧到高温的锅底蒸发,形成了一层气垫,隔绝了鸡蛋和锅底,所以当然不会粘锅。
这也是莱顿弗罗斯特效应的体现。
想要形成莱顿弗罗斯特效应,容器的温度就得加热到莱顿弗罗斯特点以上才行。
粗略量度下,水的莱顿弗罗斯特点是193°C左右。
所以李逸才会把锅加热到两百度以上,就是为了能够产生莱顿弗罗斯特效应,从而在不粘锅的情况下做出炒饭。
但如此高的温度,即便隔着抹布,炒锅也还是很烫手的。
而这就得看厨师的专业技术了。
马师傅注意到,李逸握着炒锅的手,手指并不是完全握住锅耳的。
他在推锅的时候,用的是大拇指,中指和无名指。
在拉锅的时候,他用的则是大拇指,食指和小拇指。
也就是说,他在颠锅的时候,是在不停变换手势的。
他每次只用三根手指来完成动作,这样可以让他始终有两根手指可以降温,不至于被锅的高温烫伤。
这一招看得现场所有厨师都瞠目结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这小子居然只用三根手指颠勺?
还颠得这么举重若轻?
他的指力得有多强?
李逸不知道自己的指力有多强,但他试过,可以用一根手指把自己吊起来。
这是他在梦境空间里练出来的苦功。
“师傅,这也太牛了!”
刚刚去帮李逸拿东西的帮厨凑到了马师傅的身旁,低声惊叹:“这炒功我一辈子都练不出来。”
马师傅没说话,他没好意思开口,因为他自己也练不出来!
他现在总算知道李逸为什么敢说不用一滴油也能炒饭了,人家靠的是练到极致的炒功!
看着李逸锅中翻飞的米浪,他忍不住感慨:“长见识了,没想到最基本的炒功,都能练到这么出神入化,牛哔!”
炒功是厨师入门最基础的基本功之一。
刀功也是一样。
有的厨师的刀工,切土豆丝都切不均匀。
而有的厨师,却能把食材切得细可穿针。
这就是功力的差距。
马师傅虽然也是几十年的老厨师了,可他却不得不承认,这个不用一滴油就能炒饭的小伙子的功力,恐怕比他还要深厚得多!
但他也有一个疑问,就算这样可以不粘锅,可长时间让米饭被如此高温的铁锅煎烤,米粒也会变得坚硬,影响口感,做出来的炒饭,也不好吃啊?
而且,说好的用水炒饭,水呢?
就在他疑惑之际,他就看到李逸用炒勺轻轻一拨,灶台旁的水龙头就被拨开了。
跟着,李逸一边颠锅,一边用炒勺接了小半勺水,然后在米浪翻起到半空中的时候,轻轻一抖,将炒勺中的水撒入了锅中。
炒勺的水被他撒成了一道薄薄的水膜,均匀的落在了锅底上。
嗤!
锅底炽热的高温迅速将水膜蒸发成了一片水蒸气,仿佛在锅中腾起了一朵蘑菇云。
下落的米饭刚好撞入了这团蒸腾的水蒸气里,混在了一起。
轰!
上一篇:地球变异:我重生成了螳螂
下一篇:全球英雄时代:开局解锁李信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