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杀十年我考编,上岸先斩娱乐圈 第376章

作者:善良的小姨子

  货卖不出去,销售额开始下降。

  郭英不是一个拿死工资的人,心想:坏了,得找些新的法子了。

  他细心地观察到,周围做产品的人,大家都在做广告。

  营销的火苗在不知不觉中被默默点燃,殊不知,这把火燃起来就灭不了了。

  郭英认真考虑了一下,在电视或者报纸上刊登广告,是大势所趋,但是并不适合他们。

  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太贵了。

  他打听了广告费,最少一两万。

  公司一个月销售额只有一万七,要拿出两万打广告,简直无稽之谈。

  如何在省钱的同时还能达到广告的效果?

  郭英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有一天,旁边的收音机蹦出了一则广告,让他灵光突现。

  郭英想,在电台打广告,一则两千元,既便宜,宣传面又广,并且投电台广告的人少,出现频率高,是目前的上上之选。

  报给公司后,等了一个月,审批才拿下来,之后郭英便迫不及待地跑去电台投了广告。

  事实证明,郭英的这个鬼点子效果惊人。

  辛辛苦苦跑了五个月,月销售额才涨了一万,而一次广告,第一天销售额就两三万,远远超过了一个月的销售额。

  在随后几天,虽然外面瓢泼大雨,整个商场都冷冷清清的,但是他们的店面前却排得人山人海。

  一直到第二年十二月份,该产品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近三百万元。

  这次产品销量的逆袭,郭英功不可没。

  郭英从前是个好老师,如今是一个优秀的销售员。因为他有自己的职业操守,“摆烂”更不会在他身上出现。

  看到这里,沈飞眉头皱了皱,抬起头看向李英杰:“这也没什么吧?从这个事情来看,这个人其实还不错的,很会动脑子嘛。”

  这是沈飞的心里话。

  毕竟那个年代刚刚进入商业社会,能够动脑子做生意的人,真的不多。

  “您继续看吧,这个郭英啊,也是个人才。”

  李英杰无奈的说道。

  沈飞点点头,便继续看了下去。

  还真别说,郭英的经历非常传奇。

  他后来带着四十九万离开了公司,打算自己创业投资。

  对于第一笔投资,郭英十分谨慎。

  郭英想起自己做老师时,有一个现象十分普遍,学生们在学习阶段,长时间地久坐,对坐姿很不重视,这让家长很是发愁,却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他抓住了这次机会,背背佳应运而生。

  毫不夸张地说,郭英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郭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用自己清楚的优势赚钱,是最稳妥的方法。

  有了之前营销的经验,郭英变得十分大胆。

  以前,只敢花两千在电台打广告。

  而这次,自己当老板,郭英直接选定电视广告进行宣传。

  到九八年年底,在郭英的带领下,背背佳实现了全年四个多亿的销售,年仅二十五岁的郭英成为了亿万富翁。

  吃了营销甜头的郭英极度自信,认为自己可以颠覆一切。

  带着这样的自信,他开始了下一次投资。

  随后,他做了一款矫姿内衣,用同样的套路,同样的营销手段进行宣传。

  在广告的投入上,郭英越来越极端。一条广告片花就花了八百万,请来高丽最好的女子组合做代言。

  就在郭英洋洋得意,准备坐着数钱时,坏消息来了,赔了。

  曾经站在顶峰的人怎么会觉得这是自己的问题呢,一定是运气不好。

  再来,接连两次大手笔投入,都掉坑里了。

  这接二连三的失败,不仅赔光了郭英的所有积蓄,还负债四千六百万,从“首富”成了“首负”。

  现实给这个心高气傲的毛头小子狠狠上了一课。

  不过,他也没成为老赖,电话二十四小时开机,每个债主的电话他都接,而且赔上一句:“活着呢,正在努力。”

  他说努力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开始反思,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最后,他将目光定在了“营销”二字,他是一个销售冠军,对于每一种营销手段他都胸有成竹。

  可是,商业的底层逻辑是改变不了的,不管形势怎么变,本质不会改变。

  所谓,成也营销,败也营销。

  在商业这个新世界里,“广告是好产品的放大器,也是坏产品的加速器”,没错,主语是产品,重点也应该是产品。

  背背佳的大获成功让他飘飘然,于是为了更快地赚钱,他做了一款矫姿内衣。

  这款内衣的受众群体和好记星一样,都是青少年。

  这些孩子正处于发育阶段,所以对内衣这种贴身衣物的舒适度要求极高,而这款产品重点却放在了矫正姿势上,在面料和材质方面大打折扣,用户体验度极差。

  所以,就算广告吹上天,大家也不会买一件穿着不舒服的衣服,这笔生意自然而然地失败了。

  郭英通过这次失败,总结出教训,一切商业投资产品是王道。

  而另一次失败,东北保暖鞋则是吃了没有做前期调研的亏。

  郭英看准东北寒冷的特点,做了一款充电保暖鞋。

  在燕京实验室,这款鞋充一次电续航八小时,表现也算是优秀。

  可是在东北,由于天气过于寒冷,所以非常耗电,别说八小时,能发热两小时都算不错了,并且,长时间的走动,线路磨损和抗压都有很大的问题。

  这让他明白,产品做得好,也得进行实地考察、实验,否则都是纸上谈兵。

  做产品只靠营销根本不足以成事。

  这些经历让郭英伤筋动骨,却也打通了郭英的商业思路,让他接下来大获全胜。

  零三年,郭英依然以教育市场为战场,推出了好记星。

  以独创“五维记忆法”为推销点,大力宣传,掀起了一场国人学习英语的浪潮。

  零九年,郭英又创立e人e本,引领了一场属于商务人员的狂欢。

  e人e本以“原笔迹手写”为核心竞争力,使笔记数字化,大大提升了办公效率。

  以前,重要资料、信息都要记在本子上,不仅整理起来很麻烦还容易丢失。

  而有了这个“本”商务人员不管是出差还是开会,带这么“一本”就够了。

  随着各种电子设备的推陈出新,郭英明白,自己的e人e本虽然现在是热门,免不了被淘汰。

  于是,在十年前年,他以将近十四亿的高价将e人e本卖给了青华同方,净赚七个亿。

  尽管郭英赚到了普通人几辈子都攒不下的钱,但他的赚钱之路远没有停止。

  二零一五年,蛰伏两年的郭英带着8848钛金手机强势回归。

  在当年,这款手机可谓是富贵的象征,被大家吹上天。

  郭英再次赚得盆满钵满。

  纵览郭英的商业王国,他四次大获成功,与其说是因为他懂营销,不如说他更懂人心。

  郭英曾经说过,要做就做让人拒绝不了的产品,要找就找准普遍的人性。

  而他精准洞察到消费者心理,直击痛点,精准出手,于是大获成功。

  战至巅峰,郭英并没有打算就此收手,这次,他从茶界入手。

  二零一六年,郭英推出“小罐茶”,看似另辟蹊径,但它也并不是和之前的产品毫不相关。它们的消费对象仍然聚焦于高消费人群。

  其实,郭英对小罐茶的想法甚至早于e人e本。

  郭英说,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有一个茶叶梦,他想用一个科学的方法,打造一个卓越的茶品牌,让中国茶走向世界。

  于是,他花了四年时间进行前期调研,最后决定做国茶。

  这个项目是他耗时最久,倾注心血最多的一款产品。

  虽然都是消费产品,但是从电子产品到茶产业这么大的跨度,郭英心里也没底,毕竟这不是他的长项。

  可当他深入茶产业之后,他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感。

  他说,创业成长的过程是使命感的发现过程。

  “在做茶之前,我前面所有的创业过程几乎是没有使命感的。使命感真正产生,是当我们深入茶企业的时候。

  我们刚开始只是觉得茶是一个很好的创业品类,但是随着了解的加深,当我们看到茶企业的现状时,作为一个大夏人,作为这个时代的大夏人,我发现了自己的使命感,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有这样一个使命,要把这件事情做好。”

  于是,他将这份使命感化作自己的一份责任,带着小罐茶走到了如今,甚至要走一辈子。

  看到这里,沈飞都已经无语了,他抬起头看向李英杰,诧异的问道:“就这样?”

  “嗯。”

  李英杰点点头:“后面那部分,是这家伙的自传。”

  听到这个答案,沈飞顿时冷笑起来。

  “一个靠虚假广告起家,一直以来坚定不移做虚假广告坑骗消费者的人,居然恬

  不知耻的说什么使命感,他是不是骗人骗多了,把自己也骗进去了。”

  沈飞冷冷的说道。

  没错!

  在他看来,这个郭英,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

  别的不说,就他做过的那些产品,哪一个不是靠虚假宣传忽悠消费者起家的?

  这样的人居然还有脸谈什么情怀,真是太可笑了!

  

第三百三十五章 查封小罐茶,拒绝智商税(2,

  一直以来,沈飞对商人,都没什么好感。

  说白了,在他看来,那些商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剥削。

  这不是沈飞危言耸听,而是事实。

  国内的这些资本家,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踩在老百姓身上吸血的,官商勾结这种事情,更是屡见不鲜。

  权力得不到限制,会产生腐败。

  而商人如果得不到限制,那就会产生更多的腐败。

  就好像这个郭英,沈飞脑子里回忆着关于他旗下的那些产品的资料,却发现无论是哪一个,说白了都是利用虚假宣传在收割智商税而已。

  背背佳当年宣传可以矫正不良姿势,让无数家长不惜耗费巨资给孩子购买,结果到最后证明,那玩意就是忽悠人的。

  还有这个所谓的小罐茶。

  虽然网络上给他洗白的各种论调都有,但有一点,是无法否认的。

  那就是号称八位茶艺大师亲手炒制的小罐茶,需要每一位大师每天炒一千五百斤的茶叶。

  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这个郭英,做虚假广告是做上瘾了。”

  沈飞淡淡地说道。

  一个人一天炒制一千五百斤茶叶,你就算把哪吒找来,也忙不过来啊!

  虽然沈飞理解,他卖的是茶叶的礼物属性,说白了是给人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让消费者觉得自己买了这种茶叶,送礼也好,自己喝也罢,都很上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