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福运 第166章

作者:我叫排云掌

  消息如风一样传遍整个京城市井,顿时引得有兴趣的书迷一阵骚动。

  至于最近朝堂上闹得沸沸扬扬,当今准备整顿漕运总督衙门一事,除了利益相关官员和权贵,其余人等的目光,都被‘琮三少’的新小说吸引。

  “琮三少”已经成了一块金字招牌,他写的小说就是新奇好看,就是一些权贵大佬,甚至上皇和当今都听过。

  而且这厮写的小说大胆之极,竟然连争霸故事都敢写。

  这叫一干读者书迷激动不已,就是不知道新小说具体讲述的什么内容。

  看到市井反馈回来的信息,忠顺亲王暗暗松了口气,对身边的幕僚笑道:“贾琮那小子,还真是了不得啊!”

  “确实!”

  幕僚感叹道:“以区区小说引动京城风云,这等手段确实不凡,难怪那帮子文官大佬,一直都想要收购会友书店!”

  “哼,那帮家伙一向热衷于掌握言论,突然冒出个对市井言论有极大影响力的会友书店,自然想要将之收归麾下!”

  忠顺亲王冷笑道:“可笑一帮子顶级勋贵家族主事人,竟然看不出这一点,任由文官对会友书店悄然打击,真是一帮子废物点心!”

  “呵呵,显然贾公子对此看的相当明白!”

  幕僚悄然转移话题,笑道:“只要他不松口,谁也别想抢走会友书店!”

  “怕是以后就不会是这样了!”

  忠顺亲王摇头道:“若是本王的脱身计划顺利实施,到时候怕是当今都不会再叫那小子胡乱刊印发行新的小说!”

  幕僚轻笑点头,他很期待这一日早点到来……

  当今也听到了身边的心腹太监汇报,微微皱眉有些不解,却也没怎么放在心上。

  实话实说,贾琮那小子写的小说,还是很有意思的,当做消遣读物,对当今松缓精神压力都有不小作用。

  当然,更主要的是那小子的小说言之有物,说的虽然只是虚构故事,可里头的一些内容叫当今不免深思,与大庆的状况结合起来,还真有些收益。

  眼下,当今的目光放在整顿漕运衙门上。

  尼玛,连皇帝看重的漕粮海运都敢动手脚,显然是以前的逍遥日子过得太滋润了,都不知道自己姓啥了。

  有了这次甄家船队,通过海路运送漕粮的成功经验,之后加强海运在漕粮运输中的比例,自然顺理成章。

  朝堂和民间的反对声音自然不小,可以说此起彼伏大有发生剧烈动荡的迹象。

  可下面的存在越是闹腾得厉害,当今还越是要把漕粮海运的事情做成!

  之前有上皇牵制,他这个皇帝做什么事情都束手束脚,形势比人强忍了。

  可眼下上皇身子骨每况日下,眼见是活不长了,当今好不容易权柄在握,这时谁要给他添堵,他就要谁一辈子都活的不开心。

  很显然,漕运利益集团触了当今的霉头,想要轻松脱身可没那么容易。

  ……

  荣府,荣庆堂。

  “听说琮哥儿又写了新小说,即将发表?”

  这日,用过午膳后,老太太没有急着休息,而是突然开口说道:“是这样么?”

  一旁的鸳鸯有些莫不着头脑,还是点头道:“是啊,听说最近市井传得沸沸扬扬,一帮子书迷很是兴奋呢!”

  “那个猴儿,还是有些本事的!”

  老太太叹了口气,淡然开口:“以后宝玉科举入仕,说不定还能帮得上忙!”

  鸳鸯恍然……

  她却不知,身在金陵看守祖宅的父母,最近写给老太太不少密信,大部分都是有关金陵宗族的,其中不乏对链二和贾琮的描述。

  怎么说呢,金彩夫妇虽然只是看守荣府祖宅,可人在千里之外大权独揽,又和金陵宗族上层关系不错,能够获取的信息还真不是一般的多。

  金陵最近可不平静,甄家闹出了分家的大事,其中就有链二和贾琮的身影,而且都起了关键作用。

  这些信息,通过信件传到老太太手里,叫她多了几分心思和重视。

  正好身边的孙子和孙女们都大了,嫁人的嫁人,离开的离开,荣庆堂逐渐变得冷清。

  当然不是说老太太的权柄丢失,而是没有那么多的小辈围着她转了。

  人老了,加上又是荣府老封君,空闲时间一多难免就想的多一点。

  这时候接到金彩夫妇从金陵送来的密信,自然对贾琮这厮多了几分关注。

  她这一关注不打紧,之前贾琮刻意低调隐藏的一些事情,很快都被老太太知晓。

  老太太这才反应过来,之前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大房庶子,可不是个简单角色。

  没有依靠府里的力量,就建立了不弱的人脉关系网。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单单一个楚王世子,加上一个成为京营四品将领的裘良,便是一股不容忽视的人脉力量。

  更别说,围绕在这小子身边,贾氏族学有出息的学生,基本都是他的心腹小弟,就连兰哥儿都不例外。

  当她察觉的时候,这些族学出来的人才,绝大部分竟然都顺利进入官场,而且都是有品级有部分实权的那种。

  这可真真了不得!

  尤其是迎春的夫婿柳湘莲,这才多长时间就混成了六品的五城兵马司指挥?

  老太太敏锐察觉,这是一股相当有潜力的官场力量!

  更叫她没有想到的是,贾琮这个创始人离开后,维持这个团体的竟然是环三这小子!

  老太太心中相当不喜,这么好的资源,竟然不早点向她汇报,怎么能由一帮不懂事的小子胡乱折腾?

  只是可惜,不管是贾琮还是环三,此时都已出府立户,她就是想要拿长辈的款约束都不容易,出了这样的情况自然不会再忽视两个庶子了……

第二百六十八章 波澜渐起

  

  老太太的眼光,还是有些局限!

  出身勋贵,又常年生活在勋贵家族,对于把控言论的力量,估计严重不足。

  或者说,她没有亲身体会贾琮所写小说,引起的轰动场面,不明白这才是贾琮手里最强大的资源力量。

  在她看来,一本上不得台面的小说,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随便问一口,也只是显示一下关注罢了。

  幸好贾琮不在京城,环三也已经出府立户,不然又是一桩麻烦。谁叫老太太是荣府的核心呢,她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全府关注,被过度解读。

  话说,会友书店生意火爆,还引起了荣府几位管家的关注。

  特别是赖大,竟然派人跑去书店那,想要直接拿下书店的管理权和控制权。

  态度嚣张之极,然后被正好路过的楚王世子撞上,直接带去顺天府衙好好修理一通,听说赖大管家差点没被吓尿。

  这样的小事,也是很久以后才传到贾琮耳朵的。

  只能说赖大幸运,不然贾琮亲自出手的话,就不是这么轻松简单就能蒙混过关。

  作为荣府数十年的大管家,这厮在外头可没少作恶,随便寻个由头都能叫他感受到什么叫做生死无常。

  眼下的荣府,只要不是傻子都看的出来,真正的崛起的是大房,就算二房出了个娘娘也就那样。

  没见政二老爷依旧还是从四品么,已经和链二这个侄子彻底拉开差距了。

  闲话不提,这日正是‘琮三少’的新书出世的日子。

  会宾楼早早坐满熟客,一个个兴致勃勃议论纷纷,猜测‘琮三少’的新书,究竟是什么类型。

  “估计,还是围绕《隋末枭雄》来写,应该是以其他角度写江湖故事吧!”

  “我也觉得有这种可能,不是有什么‘邪王’‘阴后’的么,佛门四大圣僧还有道门散人强者,我很好奇他们的手段和真实战斗力!”

  “谁不好奇,可惜‘琮三少’都没有详细写过,每每都是一笔带过,勾得人心头痒痒好不郁闷!”

  “写什么武侠啊,应该继续写《隋末枭雄》的后续故事,猪脚是怎么海外让建国发展的!”

  “就是,猪脚身边的文臣武将,除了佛门的暗子之外,一个个的实力都不比所谓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差,在海外估计依旧无往不利!”

  “可惜了,猪脚一个小乞丐出身,比之陈汉太祖都要差,距离中原霸主之位只有一步之遥!”

  “要说,还是静斋那帮尼姑可恶,动不动就玩群殴,幸好猪脚临时突破成为武道大宗师,不然连和李二谈判的资格都没有,直接就被围殴至死了!”

  “话说,这世上真的有武道大宗师这样的强者么,书上不是说了吗,武道达到极致可以破碎虚空!”

  “只能是夸张的描述,不过这样的设定很带感啊,莫非新小说就是描述猪脚破碎虚空之后的故事?”

  “有这样的可能,就是不知道后续如何描写了!”

  “……”

  书迷议论纷纷,聊得热火朝天好不兴奋,连说书先生站在说书台上都没察觉。

  不过,惊堂木一拍,原本嘈杂的酒楼大堂很快安静下来。

  可不止是一楼,就是二楼和三楼也都没有声音传出。

  “诸位,‘琮三少’的新小说名唤《海外建国》,正好延续上一本小说《隋末枭雄》,话说……”

  随着说书先生抑扬顿挫的语气,一个新奇宏大的故事缓缓展开,很快就叫一干书迷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话说,书中猪脚战败后与李二主动谈判,打算利用一年半的时间,带着愿意跟随的军民远走海外。

  书中世界的造船业格外发达,像是两千料甚至以上大海船都不算稀奇。

  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猪脚所在势力集中资源,打造了差不多两百艘两千料大船,其余中小型海船数以千计。

  然后,就是浩浩荡荡,犹如史诗般波澜壮阔的下南洋……

  一面沿着中南半岛不断前进,一面则是走琉球顺着岛屿一路向南,建立临时基地给予后续人员船只足够的便利。

  写这些情节的时候,贾琮可不是胡编乱造,而是根据脑海中现代的地图记忆,还有询问了不少南方沿海的水手,得到的准确信息编纂而成。

  可能有些情况,或者危险可能考虑不周,但若是有大胆有能力之辈,按照书中描述的情节,乘船南下的话,只要中途不偏转航向,一定能够找到书中所述岛屿。

  这些,眼下自然不会叫书迷们知晓,可等以后消息传开,引起的轰动就不是开玩笑的。

  小说中,猪脚率领的浩荡船队也不是一帆风顺,同样遭遇了种种麻烦,遭遇过狂风暴雨,也遇到过龙卷风暴,甚至还一度遭遇了海啸侵袭。

  狂风暴雨没办法隔绝,可龙卷风暴和海啸,猪脚和手下的几位超一流强者,却是奋然出手以天人之威,将其直接轰散。

  那种人和自然奋力搏斗的场面,描写得热血沸腾叫人有种热泪盈眶的冲动,生生打动了所有书迷听众。

  第一天的评书,就给了书迷们不少的惊喜。

  海上的风光,辽阔的异域风景……

  旁的不说,单单中南半岛的情景,就叫书迷们好不侧目。

  此里,那是正是茜香国一家独大,不想也是疆域广阔土地肥沃。

  一年三熟的稻米,还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瓜果蔬菜,除了人口不足开发不力,那里明明就是唐之江南景象啊。

  甚至,书迷中一些权贵子弟都开始浮想联翩,若是能够占据茜香国的土地,家族便有了百年之基。

  就算在朝堂上一败涂地,起码也能在茜香国的土地上继续作威作福,经营得当的话家族延续百年甚至千年都不成问题。

  再说了,茜香国那里古来就是大汉疆域,不过就是在陈汉期间脱离中原掌控,眼下他们若是能够想办法占据的话,也不算是欺负友邻。

  关键问题是,茜香国那里究竟是不是书中所述模样?

  不仅是书迷这么想,就是第一时间听了评书的当今,也是这么想的。

  若茜香国真如小说描述的那般,那潜力可就极为惊人了。

  与大庆陆路相接之地,正好是地势极为险要的崇山峻岭,可那之后都是平原沃野河流纵横,岂不是真的又是一个江南鱼米之乡?

  按照小说所述,若是行船的话路途不远时间更短,还真是叫人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这样的地形,就像刻意防备了中原朝廷一般。

  不仅如此,与大庆南方边境交界处,茜香国那竟然足有一整个省份那么大的煤矿区,而且还都是优质的无烟煤?

  若真是如此的话,当今都心动了。

  领红包现金or点币红包已经发放到你的账户!微信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领取!

  随着蜂窝煤盛行京城,犹如风暴一样席卷整个北地,对煤炭的需求越发旺盛。

  这其中的利润,想想就知晓到底有多丰厚。

  内务府把控了京城地界差不多八成左右的煤矿,每年能够产生的利润数以百万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