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体育 第349章

作者:静物JW

澳大利亚男篮就不一样了,这支今年被并入亚洲区资格赛的大洋洲队伍,最新的世界排名是第6名。

这次的小组赛,中国队的表现固然让全世界都不知道该怎么黑。

但澳大利亚也是每一场都大比分取胜,特别是对阵日本队时上演了一场96:35的大屠杀,前四场的场均净胜分高达41分!

中国男篮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与澳大利亚交手过4次,战绩是四战全胜,心理上当然有优势,但也不能轻敌大意,更不能战术放弃。

此时四连胜的中国队已经提前晋级淘汰赛,最后一场比赛已经与小组出线没有关系了。

但作为眼中只有世界第一王座,且对本次亚洲区唯一的直接出线名额志在必得的队伍,他们绝不能在小组赛里输给澳大利亚,这场比赛必须把澳大利亚挑战自己的勇气直接阉掉!

第四百五十六章 货比货

中国男篮VS澳大利亚男篮的B组最后一场较量,算是小组赛阶段关注最高的焦点之战了。

但这次西方媒体在赛前学乖了,没有再狂奶四战皆负的澳大利亚队,一时间就只剩下澳大利亚媒体在孤军作战。

西方媒体不看好澳大利亚是有原因的,这两队一共就交手过四次,澳大利亚不仅一场都没赢过,四场下来还场均输给中国队20分之多,怎么看都不像是能赢的样子。

中国队自然不会因此而轻敌大意,球队教练组在比赛前一晚按惯例进行最后的战前讨论时,鲁达也身在其中。

这也是中国男篮近些年的传统,球队队长需要参与比赛前一晚的讨论。

鲁达当然不会像吴杰在国足时那样常常越俎代庖,他一般只会提些补充性的建议,总之不会让教练们感到为难。

但这次鲁达对明天的首发阵容,甚至连打法都提出了建议。

他希望明天马冬龙能首发出场,并且得到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说白了就是要让马冬龙充当一次进攻核心。

钱澄海闻言有些小意外,但很快就采纳了鲁达的建议,因为他心里也有过让马冬龙首发的想法,只是没有鲁达这么极端,居然还想让马冬龙当一次主角。

不过这也能够理解,澳大利亚在赛事还没开打前,就开始炒作这两个身高相同,年龄也相同的中锋对决了,这会他们于情于理都要给马冬龙足够的支持。

而这也是本场比赛的最大看点,马冬龙和卢克朗利乍一看确实太像了,两人不仅身高和体重相近,经历上也都是16岁就成为了本国的U19成员,现在又以同样的年龄加入了各自的国家队,这么看都有点漫画的味道了。

澳大利亚媒体赛前便在用“宿敌”来预热这场比赛,包括不少NBA球探也准备看看这两个年轻的高中锋,到底谁更胜一筹?

“宿敌?”鲁达第二天在赛前发布会上听到澳大利亚记者的话后,直接把马冬龙前的话筒夺了过来,一脸不屑的说道:“有些差距如果连看都看不到,那已经不是能弥补的距离了!”

鲁达这么不给面子的打脸让发布会现场一阵哗然,特别是澳大利亚的媒体勃然大怒,纷纷站起来进行抗议!

吴杰见状不紧不慢的拿起话筒,开口说道:“大家别介意,我这两个队友一个傻子,一个哑巴,他其实是想说,即便两个人有1和10的巨大差距,但如果他们能同时增加一百倍,那110和101的差距就仅仅是一成了。”

澳大利亚的记者闻言脸色稍缓,但刚坐下就纷纷反应过来——你丫这不是变着法的说马冬龙和郎利在天赋上有十倍的差距吗?还有,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

这时连马冬龙都一副惊呆的表情看了过去,他这个高考580分的理科学霸,此刻有种听君一席话,震惊一整年的感觉。

这些澳大利亚记者马上举手想要反击,但中国队这边根本不再搭理澳大利亚的记者,没多久便结束了发布会。

吴杰见到气得跳脚的澳大利亚记者,心里却是十分舒坦:老子直接关闭了对话大门,就问你们气不气!

这还用问嘛,但很快就不仅是澳大利亚的记者被气得吹胡子瞪眼,澳大利亚的球员也被中国队的目中无人气得火冒三丈。

然而义愤填庸了半天,澳大利亚球员的内心其实没有嘴上展现的那么强大,谁让他们确实没赢过中国队呢。

中国队这边明显是另一种画风,鲁达正正当着全队的面向马冬龙说道:“小马,那些外国佬说你和那个郎利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我觉得还是你自己说说吧,今天要怎么炮制那个澳大利亚软蛋?”

马冬龙明显是社交障碍又犯了,闻言嘴唇动了半天,但愣是半天没放出一个屁来,最后只是抬手伸出了中指作为回应,就是不知道在骂谁?

更衣室里的球员见状都笑了起来,马冬龙这个性格大家早就适应了,别看他说话比放屁还少,但心里什么事都门清儿。

吴杰则越发觉得这种反差很有意思,一个有严重社交恐惧症的人,居然是将全球数十亿人真正联系起来的互联网之父,还是最伟大的人工智能先驱,这一听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将来在计算机领域很可能比林耀东还受人推崇。

但要真与林耀东并驾齐驱,这些成就还略显不足,所以吴杰打算让马冬龙搞定“万维网计划”后,抢先发明“即时通讯”和“互联网搜索引擎”,再一手缔造“网络购物模式”和“数字支付系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教父。

此刻未来的哑巴教父还不知道自己承担了多重的责任,他现在一心只想打死那个敢与他相提并论的澳大利亚中锋。

……

一小时后,亚洲赛区最强的两支球队,终于站到了小组最后一战的舞台上。

赛前热身阶段,澳大利亚队显然有些紧张,而与之对应的是神情明显放松许多的中国队。

今天来到现场的一万三千名观众,依旧至少有一万人都是他们的支持者,整个赛场的气氛又成了中国队的主场。

这种主场一般的气氛很快让中国队的年轻球员表现欲望膨胀起来,最年轻的张效瑞首先忍不住来了个大风车扣篮,顿时引爆了现场球迷本就高涨的热情。

今年17岁的张效瑞身高臂长,脚步灵活,弹跳出众,可以当他是加强版的基里连科,也可以当做低配版的杜兰特。

这从他刚才的扣篮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虽然因为年龄所限力量感不足,弹跳高度也不算顶级,但空中肢体的舒展性非常好,姿态飘逸,看起来还是颇为赏心悦目。

吴杰在远处拍了拍手,脸上颇有些自豪之色,因为除了他没人知道,张效瑞这个当下中国队能力值最差的新星,如果换到澳大利亚去已经是全队能力值第三高的球员了。

中国队最年轻的张效瑞扣了一个后,袁飞虎也忍不住自己的表现欲,直接来了个难度更高的360度转身双手重扣!

袁飞虎这一扣再次引燃了现场,也吓坏了现场的NBA球探。

他这一扣明显比张效瑞出色不少,不仅展现了残暴的弹跳能力,充满暴力美学般的力量感,最后身体还有个向后弯弓的高难度动作,这意味着袁飞虎重视力量之余也不乏一丝韧性,整个扣篮的质量甚至足够拿到扣篮大赛上去了。

然而中国队的扣篮表演还没结束,刘敬东见到两个队友都上去秀了一把,这会再也忍不住躁动的内心,冲上去表演了一个真的为“扣篮大赛”准备的“拉杆转身暴扣”!

刘敬东这一扣的难度比袁飞虎还要更高一些,因为拉杆转身后的暴扣用的是反手,整个扣篮过程不仅极具张力,力量感十足,空中姿态比袁飞虎更有飘逸感,这说明他在滞空中的身体控制力要更胜一筹。

“我傻了,这是扣篮大赛吗?”

“谁来告诉我,这些飞来飞去的都是什么人?我怎么一个都不认识?中国篮球的水平已经高到这个地步了吗?”

“我打赌,这三个小家伙只要参加NBA选秀,每个人都能在前三位被选中。”

“等等,澳大利亚人呢?他们不去扣一个吗?”

“……”

中国队这三个扣篮不止将现场球迷的情绪引爆,电视前刚刚打开电视的观众也一上来就高潮了。

但在极度的舒适之后,大家很自然的把目光转向了澳大利亚球员,现场已经不有人用英语喊起来了。

这时的澳大利亚球员脸色有些惨白,士气在比赛还未开始前就一落千丈。

他们也上去扣两个?

那简直是开玩笑!

这支澳大利亚队虽然有几个黑人球员,可最多也就是玩一些不复杂的扣篮,毕竟都是些打不上NBA的小歘歘。

谁要让他们去和那些仿佛在参加“扣篮大赛”的中国人较量,除非把篮筐往下降20公分才有可能。

澳大利亚还未战就先被减了一大波士气,这会已经很受伤了。

但当双方替补退场后,澳大利亚球员愕然发现,那三个大出风头的中国球员,居然全都下去了。

这一幕伤害性没有,但侮辱性极大。

澳大利亚队的士气再-50%,基本已经是负数了。

此刻就连澳大利亚的观众也忍不住想到:这么牛逼的球员,居然只是替补,那他们的首发不得起飞喽啊?

如果澳大利亚人能像吴杰一样看到双方的能力值(FIBA规则下),那仅剩的一点战斗意志都可能不存在了。

中国队首发——

中锋:马冬龙(85):2.17米,100公斤,1969年。

大前锋:鲁达(99++++):2.06米,115公斤,1964年。

小前锋:张继先(83):1.95米,91公斤,1965年。

得分后卫:张勇军(84):1.93米,90公斤,1962年。

控球后卫:吴杰(87-97):1.90米,93公斤,1963年。

澳大利亚队首发——

中锋:卢克·朗利(70):2.18米,102公斤,1969年。

大前锋:马克·布拉德克(73):2.08米,105公斤,1967年。

小前锋:托尼·弗拉霍夫(77):2.03米,98公斤,1963年。

得分后卫:安德鲁·盖茨(80):2.01米,95公斤,1965年。

控球后卫:史蒂文·戴姆勒(78):1.86米,80公斤,1962年。

澳大利亚男篮相比那些鲜有70以上能力值的亚洲球队,整体实力确实高了不止一筹,而且年龄都不大,还有不少潜力可挖,不仅对得起他们世界第6的排名,也符合原本位面汉城奥运会第四的实力。

吴杰比较关注这五人里的安德鲁·盖茨、马克·布拉德克、卢克·朗利,因为他们都是不久后加盟了NBA的球员,尽管只有卢克·朗利算是在NBA站住了脚,但考虑到这个时代的NBA对国际球员极为不友好,澳大利亚队的这个阵容确实有一定潜力。

但这种潜力与中国队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中国队的这套首发阵容,即便是水平最差的张继先也足以去澳大利亚当大腿。

安德鲁·盖茨在原本位面是澳大利亚家喻户晓的篮球明星,但他在巅峰期连续三次前往NBA都铩羽而归。

美国人根本不重视这样一个运动能力平平,只能在国际篮球规则下才能展现出较高水准的白人球员。

但与其同岁的张继先,早在一年前就被NBA球队选中,并且选中后甘愿等上几年,这种待遇足以让安德鲁·盖茨直接自闭了。

至于那个被澳大利亚寄予厚望的卢克·朗利,他倒是有一定天赋,否则也不可能成为公牛王朝的一员。

这种王朝球队要想混进去简直天方夜谭,朗利看起来像混子只是因为他身边的队友,特别是对手都太优秀了。

但话说回来,他今天的对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双方开场争球时,朗利看着面前有可能成为自己一生之敌的马冬龙,心里没有任何惧怕,反而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这自然是因为他没有与马冬龙交过手,去年的U19世青赛,澳大利亚队在没有遇上中国队之前,就已经被苏联人淘汰了。

澳大利亚媒体认为他与马冬龙旗鼓相当的原因,主要是当时澳大利亚U19在小组赛上与美国U19交过手,当时郎利的表现可圈可点,即便是在被苏联U19淘汰的那场也表现十分出色。

但问题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啊!

澳大利亚媒体刻意回避了马冬龙当时遭遇这两支球队时,那可不仅仅是表现出色,而是化身为内线大魔王,只身就将禁区变成了对方的禁飞区,完全是统治级的发挥,关键是他还帮助自己的球队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此时两人站在一块,其实光看身体的静态对比就高下立判了。

马冬龙和郎利都是18岁,身高和体重相差无几,但两人的骨架和肌肉不用专业人士评判,哪怕伪球迷都能一眼看出骨骼惊奇的马冬龙,无论哪方面都强的多。

事实也确实如此,两人的身高体重虽然相近,但马冬龙拥有完美的头肩比,超长的跟腱和臂展,目前肉不多但轮廓极为精致的肌肉线条。

这时再看看郎利……好吧,其实不用看了,直接看比赛更直观……

此时球场中央,主裁判正好将篮球抛起,只见郎利还没反应过来呢,马冬龙就如同旱地惊雷般向上跃起,一双快要赶上吴杰某处长度的大手用力一拍,篮球就飞到了中国队的半场,而这时的郎利才刚刚离地20公分。

第一回合,两人在弹跳上的比拼,可以说完全没有可比性,差距已经大到像是天堑鸿沟般只剩下仰望了。

马冬龙落地后加速跑向前场,他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早就憋着劲,准备好好招呼一下郎利了。

今天中国队的战术也有别于以往,大家需要围绕马冬龙进行战术运转,说白了就是以他为核心展开进攻,他才是今天的主角。

但这不意味着中国队不能打快攻了,毕竟连未增重前的郎利都有不错的机动性,马冬龙飞奔起来甚至不比对方的小前锋慢。

托尼·弗拉霍夫就看着从自己身边超车的马冬龙一脸惊恐之色,因为他已经在高速奔跑了,可还是被马冬龙先一步冲到篮下,他居然不如一个中锋速度快?

至于郎利,他早不知道被甩到哪去了。

马冬龙冲到篮下时,吴杰的传球也到了,可惜过快的冲刺速度让他无法进行空中接力,只能先把球接下来。

这给了布拉德克和弗拉霍夫赶到篮下防守的机会,但还不等两人站稳身体,马冬龙就已经原地旱地拔葱,完成了一记让澳大利亚球员根本来不及反应的强起暴扣!

“我的天,他的弹速也太快了吧?”

“见鬼了,我只是眨了一下眼,他这就完成扣篮了?不是说黄种人的弹跳是全球最差的吗?”

“七英尺两英寸的身高,还有这样恐怖的弹跳,我已经开始同情郎利了。”

“……”

各国观众都被马冬龙这暴力的一扣惊得瞠目结舌,郎利与他的队友表情也差不多,此时场内场外的澳大利亚球员都只能无奈地看着刚刚在自家篮筐上肆虐的马冬龙,自信心已经有再次往下降的趋势了。

这时唯一能挽回士气的办法,自然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必须让郎利去还以颜色。

中国队这边退防很快,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甚至猜到了澳大利亚队这次进攻会打内线,而且多半会让郎利完成终结。

这个其实不难猜,真正难猜的是过程。

但这对中国队依旧不是问题,因为澳大利亚三个最强球员的技术特点,还有打球风格,中国队这边也有三个人一清二楚。

现在刚刚18岁的郎利自然比公牛时期灵活许多,但即便是巅峰时期的郎利,进攻端也就是掩护后的篮下切入,以及一手不够稳定的中投,至于一对一的面框进攻,或是低位的背身强攻,这货整个职业生涯都不曾拥有过。

那么如何防守也就简单了,只要卡住他往篮下无球切入的路线,不给他中距离空位出手的机会,此时的郎利就没有任何得分办法。

郎利如何能想到自己的老底被人摸得一清二楚,他仗着自己的身高和还算灵活的脚步,本打算在高位进行掩护后切入篮下完成进攻。

但问题是马冬龙的脚步远比他更快更灵活,最险恶的是吴杰明明有机会封锁对方控卫的传球路线,鲁达也有在篮下包夹的机会,但他们一个偏偏让球传了进去,另一个则站在远处看戏并不过去包夹。

于是当郎利按计划切入禁区接到传球后,很舒服的就两步顺下攻到到篮下,随即一个流畅的上篮动作将球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