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从万倍神速开始 第201章

作者:天山北

“兴趣培养……”

“考试制度……”

苏信思索了片刻。

暂时没有好的方案,他便将这个问题放下,准备抽时间和郝祖德提提建议,找一些顶尖的教育专家一起商量具体政策。

基础教育的问题,涉及面实在太广,即便是苏信,也没法贸然提议调整,还需要官方配合才行。

“那么,先考虑第二步,高等教育,还有科学理论扶持。”

“这一步倒是简单很多。”

苏信继续在电脑中输入文字。

“高等教育方面,可以设立一项针对全国所有高校的高额奖学金,激励那些优等生,尽量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没有后顾之忧,也激励其他人专注学习成长。”

“再设置各种科学竞赛,以高额的奖励吸引那些天才学生参加。”

“另外,针对一些优秀论文的作者发放奖励,无论是学生也好,还是社会上的人才也好,只要发表有价值的论文,就给予奖励。”

“有天卫管家这个强大的人工智能程序,还有超级计算机的加持,完全可以智能查重,还可以精准地筛选掉灌水论文,只留下真正的精品,再请一些资深教授和集团的天学士作为特聘编辑,对论文质量进一步交叉审核,评定等级。”

“根据不同的等级,无条件给予不同额度的现金奖励。”

输入到这里时,苏信双手顿了顿,思考了一会,继续输入:

“干脆创办一个网站,用于收录各种论文,无条件开放给所有人。”

“论文等级的评定,还有奖励的发放,都可以放在网站中公示。”

“网站的名字就叫……天问。”

289.第289章 天问计划和教育变革

写下天问网站的构想之后。

苏信脑海中又蹦出更多想法。

他可以将所有论文和各科目的教材,全都搬到天问网站中,将其打造成为全世界最丰富的知识库。

再借由天天智能搜索引擎,为所有人提供强大的知识解答功能。

有着如此丰富且完善的知识库,再加上天天智能搜索引擎的强大检索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足以成为全世界知识最丰富的老师。

有这样一位全世界最顶尖的老师随时随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大家的学习效率一定会大幅提高。

单单这一项技术,就能大幅改善全世界的教育条件,让大家的学习更加容易,也能学得更深入。

甚至能作为科研辅助,解决大家科研中遇到的不少问题。

许多人将人工智能评价为不下于可控核聚变的巅峰技术,认为人工智能才会掀起第四次工业革命。

且不论这种说法对不对,起码足以看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大。

当然。

这指的是真正的人工智能。

天天智能搜索引擎只能算是准人工智能的其中一个分支,只专注于搜索,但作用也相当强大。

“最丰富的知识库,加最强的人工智能,打造最强的随身老师,这项计划,可以称之为天问计划。”

“只要天问计划成功,就能让全社会涌现更多的顶级人才。”

这时,苏信想到另一个问题。

“学术论文是学者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描述科研成功的重要工具,这往往是已经初有所成的学者才能发表的。”

“想要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人才,应该更重视基础教材和进阶的各种学习教材才对。”

“所以,除了优秀论文予以奖励之外,还应该奖励更多优秀的教材类书籍,让那些顶尖的专家学者有事没事都写写书,分享自己的经验心得,教育一下后辈,还能进一步充实天问网站的知识库。”

“论文是前沿技术理论。”

“教材是系统的基础知识。”

“两方面都重点扶持,再辅以天问知识库的智能辅导,一定能大幅提升教育质量,催生更多人才。”

苏信最开始觉醒神速能力时,就是靠着图书馆里海量的各科目书籍获取知识的,那些知识相对比较基础,也非常全面,让苏信系统化地对各科目都有了深刻的认知。

万丈高楼平地起。

一切知识体系都需要良好的基础,才能攀登更高的巅峰。

对于推动教育来说,基础教材或许比前沿论文还重要,因为它影响到的人更多,也能为所有学生都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苏信将自己的想法都记录下来,然后打电话给郝祖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让对方安排顶尖的教育专家和自己当面交流。

郝祖德自然无不应允。

三天后。

几位来自教育部门的高级专家顾问,在郝祖德的陪同下一起来到天京,在天启集团总部的一间会议室里和苏信当面交流。

一同在座的还有天启集团名下的天启教育公司的总裁骆佳琳。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最重要基石,是全社会最重要的事业。”

苏信一脸郑重地说道:

“龙国的经济已经全面腾飞,教育却还没跟上新时代的发展步伐。”

“所以,是时候改变了。”

坐在他右手边的一位黑发中年男子,是首席教育顾问鲁方茂。

闻言,鲁方茂笑着说道:

“苏总如此关心教育,关心龙国的未来,真是龙国之福。”

“其实关于教育的问题,我们这两年有过多次深入的探讨。”

“但正因为教育太重要了,我们不能随意改变方针,不能进行太大的变动,不然影响也太大了。”

“所以,我们这两年制定了一些政策,在一些城市进行试点。”

“不过,想要将这些政策推向全国,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决定的。”

苏信摆了摆手,豪迈道:

“以龙国现在的底蕴和发展势头,现在没必要太过谨小慎微,完全可以将步子迈得大一些。”

“只要经济好,大家都容易找到好工作,容易赚到钱,就算教育政策真有问题,也都会被掩盖。”

“而且,有天启集团提供技术方面的免费支持,还有就业方面的资源扶持,再加上我们合作企业的高福利待遇,国企的大量人员缺口,以及可控核聚变掀起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保证了大家都有出路,教育无论如何都不会乱。”

“这是最好的时代,正好可以趁经济腾飞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闻言,几人纷纷动容。

确实,龙国现在的经济,军事,国际地位,已经是全球第一。

实力越强,容错率越高。

尤其是经济,遥遥领先于第二名的鹰酱国,去年的全年GDP达到了后者的三倍,并且上升趋势仍然十分明显,后劲相当强。

在这样强大的经济下,只要不犯太大的错误,龙国内部根本不可能出任何问题。

就像曾经的鹰酱国,对平民阶层实行所谓的快乐教育,哪怕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有不少人连简单的三位数加法都不会心算。

可那又如何?

那时的鹰酱国,经济足够强,连续数十年位列全球第一,且遥遥领先于后面的任何一个国家。

哪怕平民的教育质量很差,甚至有些人蠢得像牛一样,只要稍微认真工作,就能拥有不错的生活。

这种时候,没有任何人去质疑教育问题,反而会有不少人推崇。

其实,这不是因为鹰酱国的教育政策有多好,只是因为所有弊端都被发达的经济给掩盖住了。

他们只需要保证精英教育,让精英阶层拥有足够强的能力,再加上身为世界第一强国的人才虹吸作用,汇聚全球顶尖人才,就能保证人才足够多,也足够优秀。

而底层。

只需要用各种奶头乐和消费主义,将那些底层的平民都培养成一只只快乐的肉鸡就行了。

但这种教育政策,只适合鹰酱国这样的移民国家,也只符合鹰酱国的根本制度,不适合龙国。

如今的龙国,各方面比几年前的鹰酱国还强得多,虽然不至于采用那种名为快乐教育,实则为愚民教育的政策,但也不用担心政策的不合理而引起什么乱象。

他们完全可以放心地改革,大胆地用实际行动去探索。

这场会议持续了两个小时。

直到中午,一行人在天启集团总部的食堂吃完午饭后,苏信便安排骆佳琳送对方离开。

几位专家回去之后,和其他人一起商讨,将苏信的意见转达,并和天启教育公司的总裁骆佳琳一起,制定各种合作政策。

短短一个月之内。

教育界就接连公布重大政策。

从小学到高中,从中专到大专学,从大学到硕博,所有阶段都有相应的教育扶持政策。

其中。

引起最多热议的一点是——将为所有老师,还有三年级以上的所有学生,都免费提供一款搭载天问知识库的智能手表,且每三年支持免费换新一次,即便遗失或损坏,也能以相当低廉的价格购买。

此外,考试制度也迎来大幅度的调整,鹰语这门学科直接取消,其他几大学科也有了重大变动。

比如增加了社会竞赛分。

而社会竞赛,是指天启集团和教育部门联合举办的一些赛事,有体育竞技,有科学实验,有作文大赛,有手工比赛等等,鼓励学生们参加这些社会活动,跟以前高考加分差不多,只是类别更丰富。

同时。

高考支持自选科目参加。

大学录取政策也有重大调整。

不只是按总分录取,单科成绩也将作为重要的录取指标。

一些严重偏科的天才学生,只在某一科或几科上面有着拔尖的成绩,而平时的社会竞赛分也很擅长这些科目,完全可以在高考时只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去考试,最终也能进入想去的大学。

数学天才就专心研究数学。

物理天才就专心研究物理。

例如京大物理系的招生要求,只需要物理,数学,生物,化学几科的成绩达标,还有社会竞赛中的该科目分数达标,就足够了。

当然,与之相对的则是,所有科目的难度和总分数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每一科都是两百分。

这能将每一科的成绩都拉开更大的差距,体现出真实的水平。

也就是说。

从此以后,高中和大学阶段,将不再以培养全科成绩为主,而是将擅长的方向重点培养。

高中阶段就开始将学生们分流,按照类似于大学的形式,实行必修课和选修课制度。

这样既能减轻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和考试压力,还能让大家在擅长的方向走得更远。

种种政策的大幅调整,引起龙国教育界一阵强烈的轰动。

随后不久。

天启集团名下的天启慈善基金会正式对外宣布,设立三项教育扶持类基金。

第一项是针对所有大学生的奖学金,总额度为每年十亿信用币,发放给表现突出的五万名学生。

第二项是针对所有学生,教授,社会上的人才,不论国籍,不论年龄,只要在天问网站发表有价值的论文,根据最终评定的论文等级,发放数额不等的现金奖励,每年总额度在一亿到一百亿不等。

第三项是针对教材类书籍,无论是学科类还是技术类,但凡发表到天问网站,通过了查重审核,具备一定价值的书籍,都将给予数额不等的现金奖励。

这些奖金,作者可用于自行出版或留作自用,若是出版,根据不同的销量,还有额外的现金奖励,每年奖励总额度不设限制。

290.第290章 跨越式提升的测试数据

章 跨越式提升的测试数据

在连番的大动作下,龙国教育界一阵动荡,民间也有不少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