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二:恁祖宗来了 第194章

作者:林家龙女

  咱都不说赵光义在位的时候输的那两次北伐,就说你前两年打赢了还给我赔钱……这是天晴了雨停了,你又觉得你行了?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耶律隆绪只觉得宋国吵闹。

  “听说上个月皇兄去泰山封禅了?”耶律隆绪接过使者递上来的国书,笑眯眯地问道:“看来泰山风景真是不错,想必皇兄在山巅一览众山小,下了山也还在回味。”

  按照澶渊之盟约定,辽国和宋国约为兄弟之国,所以这声皇兄,叫着也没毛病。

  这话说起来多少有点调侃的意思,明显耶律隆绪就是没把宋朝放在眼里。按理来说,宋国对辽国宣战,耶律隆绪至少也应该表示气愤,但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依旧称呼赵恒为皇兄,语气就像宋朝在无理取闹一样。

  而耶律隆绪这话也有点损,意思就是说你赵恒爬个泰山封个禅回来不知道自己姓啥了,真把自己当不世出的圣主了。

  (求月票)

请个假

  刚到家,可算是把最后一个同学送走了(∞)

第259章 曹操:这辽国还有个太后?!

  其实耶律隆绪也不是自大轻敌,按照正常的历史情况,如果宋真宗赵恒在封禅之后真嚷嚷着要北伐,那么只有以下几种结果。

  一、他封禅入脑,膨胀到真以为自己文成武德,天下无敌。

  二、泰山风水不好,吃坏了脑子。

  三、他可能获得了什么天顶星科技,才有底气去和辽国宣战。

  在耶律隆绪身后垂帘听政的萧太后,也是轻笑不已。

  老赵家这欺负孤儿寡母,应该是一脉相承的。

  想当初赵匡胤上位,就是欺负孤儿寡母,踩着柴宗训和小符太后上的位。而当初赵光义的北伐,正好赶上耶律隆绪上位。当时的耶律隆绪即位方才四年,刚刚十四岁,也算得上是孤儿寡母了。

  但是区别在于,赵匡胤成功了,而赵光义失败了。

  后来辽国反过来去打宋朝,在澶州城下被射死了一员大将,那是后话了。

  如今辽国虽说耶律隆绪尚未亲政,但兄弟之国名分仍在,耶律隆绪也摸不清这皇兄到底起的是个什么秧子。

  但你要说生气,那还真不太至于。

  耶律隆绪的脾气不错,有点妈宝男。萧太后对他管束的特别严厉,左右侍从品行不端,喜欢和皇帝说笑话,被她知道都要一顿暴打,连带着耶律隆绪也要吃挂落。平日里,耶律隆绪的衣服、御马都要由萧太后严格检查。有的嫔妃进皇帝的谗言,萧太后信以为真,在朝廷上当众羞辱他,他都能坦然接受,毫无怨辞。

  就这么个脾气,能和赵恒关系处好也不见怪,毕竟赵恒的脾气就很不错,就连要拥立别人的王继恩等人都能饶上一命,两人属实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了。

  而二人之间的感情,虽说是有点逢场作戏,但总归是有点子真情在里头。

  乾兴元年,赵恒驾崩的时候,宋朝派遣薛贻廓到契丹告哀,幽州急递先上报。耶律隆绪召集番汉大臣哀悼,后妃以下都为赵恒流泪。

  耶律隆绪对宰臣吕德懋说:“我和皇兄没结好前,征伐各有胜负,到了约定兄弟二十多年后,皇兄升天,何况和我出生月份相同,年长两岁,我又有多少时候了?”

  于是又哭,哭了半天再次说:“我听说侄皇帝(宋仁宗赵祯)年纪还小,一定不知道我和皇兄之间的情谊,恐怕会被他的臣子离间,与我违约。”

  后来薛贻廓到宫阙,传达宋朝皇帝的旨意,耶律隆绪就高兴地对皇后说:“我看侄皇帝来的来意,一定不会违背哥哥皇帝的誓言。”

  他又对吕德懋说:“晋高祖承蒙嗣圣爷爷的力量很多,可晋少帝即位以后,就背弃盟约,都是臣下蛊惑的,侄皇帝一定会一直保持友好关系。”

  他又对皇后说:“你可以先写信给南朝太后,详细叙述妯娌的约定,使者往来,名传南朝。”

  又诏令燕京悯忠寺特地设置真宗御灵,建立资福道场一百天才结束。又诏令沿边各州不得奏乐。后来因为御宴,一个乐名为“格子眼”的教坊都知格守转任色长,并取新谱宣读,耶律隆绪想将他再升一级,见其原名正犯赵恒避讳,于是生气地说:“你充教坊首领,难道不知道我兄皇讳字?”

  于是亲笔抹掉了给他升官的宣旨,燕京僧录的名字也犯了赵恒的名讳,耶律隆绪命令改名圆融。不久下令全国所有内外文武百官、僧道、士兵、百姓等犯了赵恒名讳的,都要改名。

  你说他是装的吧……表现的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儿。哪怕到耶律隆绪临死之前,他都不忘记告诉儿子耶律宗真“无失朝廷信誓”。

  至少来说,他渴望和平的态度是真的。

  而当年南下侵宋,这事儿其实和他关系不大,实际上那段时间朝政大权并不在耶律隆绪的手里捏着。一直得到统和二十七年,也就是明年的十一月初一,萧太后才举行了契丹传统的“柴册礼”,将皇权交还给耶律隆绪,结束了她在辽景宗、辽圣宗年间四十年有余的参政、摄政生涯。

  看来无论是宋朝,还是辽国,都很有梗,一样的皇帝年幼太后执政。辽国是萧太后与耶律隆绪,宋朝是刘太后与赵祯。

  在使臣出使之前,李世民还就“师出有名”的问题,和赵匡胤争论了半天。

  李世民和朱元璋表示,就算是打统一战争,即便辽国是“蛮夷”,也要师出有名,总得找一个理由;而赵匡胤表示老子欺负孤儿寡母又不是头一次了,找什么理由?不就是脱裤子放屁吗?纯纯是多此一举。

  老李说,建议他打“收复汉唐故土”牌,以这个为理由向辽国宣战,这样也算有充足的理由。

  老朱说,建议他打“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牌,以这个为理由向辽国宣战——这理由他用过,不是一般的好用。

  说的也没毛病,毕竟这个理由支持他老朱开创了二百多年的大明,是有事实做基础来证明的。

  几人争论了半天,甚至把刘邦他们都卷到了里面。

  最后在福宁宫里吃烤肉的时候,李清忽然来了一句,现在耶律隆绪已经三十六岁了,早已经远远过了可以亲政的年纪,按照常理,辽国太后萧燕燕早应该在十六年前就还政给耶律隆绪。现在萧燕燕依旧恋栈权位,不肯归还权柄,莫不是她仗着自己强大的母族,想要谋朝篡位?

  身为礼仪之邦,德化之国,我大宋当然不忍看到这个结果出现。为了防患于未然,所以我们要兵谏一下,让萧太后认清现实,早日归还朝政。

  总之就是……警惕宋朝打匡扶大辽牌!

  听到这个理由,在场的众人都沉默了,还不是一般的沉默。

  你这算是什么理由……等等,这理由……嘶……

  似乎也不是没有道理?

  首先,站在了道德的高地。你看,孩子都这么大了,你一个当妈的还不肯放权,控制欲那么足?这好吗?这不好,我劝你耗子尾汁,好好反思。

  其次,借着这个理由出兵,那军费肯定是要有着落的,你看那个燕云十六州又大又圆,正好适合做军费。或者说干脆就让大宋来管吧,到时候大不了让赵恒亲自表演一下兄友弟恭,让难兄难弟凑在一起算了。

  最后,这理由还让人无法反驳。就算是辽国群臣,也不得不承认,太后实在是过于恋权。

  说归说,就在大家陷入思考的时候,曹操忽然发话了。

  “等等,仙师,我听您的意思是,这辽国……还有一个太后?”

  “啊对,是有个太后。”李清笑着给曹操科普了一番萧太后的生平。

  曹操两眼放光,双手一拍大腿:“哎呀呀,这天下竟有如此奇女子?我真是缘悭一面啊!这次北征辽国,一定要带上我啊!”

  好家伙,又犯病了是吧?

  “老曹啊,曹贼病又犯了是吧……”朱元璋伸手拍拍曹操的肩膀,“宛城的事儿你忘了?”

  曹操面色一下子涨得通红,脖子上的青筋都凸了出来:“什么曹贼病?爱好别人老婆的事儿,能叫病吗?”接下来便是一些难懂的话,什么“食色性也”,什么“君子好逑”,空气中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说起宛城,之前忘了听谁说的,一个笑话。”刘邦翘着二郎腿,贼眉鼠眼地笑着:“假设的是小曹和贾诩聊天,小曹说,我说文和,你觉得我麾下哪个将领最勇猛?”

  “贾诩说,我在宛城弄死那个。”

  “曹操又问,那么文和,你说我哪个儿子最适合继承的魏王的爵位啊?”

  “贾诩回答说,我在宛城弄死那个。”

  “曹操说,聊点开心的嘛,文和,你觉得除了赤兔马之外,还有什么坐骑能与之媲美?”

  “贾诩说,我在宛城弄死那个。”

  “曹操又问,说点别的,文和,你觉得我麾下谋士谁最利害?”

  “贾诩回答说,余没来之前是郭奉孝,但是现在的话,是在宛城差点弄死你的那个……”

  这笑话实在是过于阴损,以至于曹操自己都捧腹大笑起来。

  倒也不算是太过于地狱,毕竟李清已经给他儿子还有曹安民,以及典韦都弄回来了。

  一桩遗憾了却了,曹操也不至于一提宛城就emo。

  现在的曹操,别说是听到宛城,就算是听到这个地狱笑话,都会一笑置之。

  再也不是那个一有事儿就阴阳怪气,什么可惜奉孝不在,什么独惜典将军的阴阳曹了。

  说笑之间,北征伐辽的事情也就这么定了下来,理由也是采用的李清的建议。

  赵匡胤虽说欺负过人家孤儿寡母,但他还是多少要点脸的,至少比司马家的人强上不少。

  至少大宋还能讲究忠孝两全,晋朝自从司马昭指使成济当街弑君后,两晋再也不敢言忠,只能以孝治天下。

  是以无论司马炎心里多么膈应,也无法对写下《陈情表》的李密做出什么丧心病狂的事儿来。

  两国宣战的诏书,在耶律隆绪看过之后,又递给了后面坐着垂帘听政的萧太后。

  无论萧太后是否摄政,表面程序都要先给皇帝看国书。

  是以耶律隆绪没觉得怎么着,甚至还隐隐觉得“嗯嗯嗯,皇兄说的都对”,却着实给萧太后恶心了不少。

  特么我耶律家的事儿,你姓赵的手怎么这么宽?嗑瓜子嗑出个臭虫,你跑这儿充人来了?

  总之,耶律隆绪虽说是不太觉得宋朝有和大辽一战的实力,只是朝政大权尚在萧燕燕的手中。在暴怒不已的萧太后主张下,辽国动员起二十万的兵马,在宋辽边境布防,准备迎战宋朝的军队。

  辽国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对于宋朝的使者,本着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原则,所以便将来使全须全尾地放了回去。

  任命那么多汉官,学了那么多汉礼,就算是石头也熏出味儿来了。

  捡了一命的大宋使者松了一口气,本以为今儿就算不死也要扒层皮,万万没想到带辽这么通情达理。

  看来备的那后手用不到了,使者蹭蹭自己脚下蹬着的那双“特步”鞋子,心有余悸地驾车溜出上京。

  其实本来打算如果辽国方面要杀使者的话,他就放声大笑,怒斥“待我太祖皇帝天兵一到,令尔等顿成齑粉”。只是现在出了这么个情况,一时之间他还真把太祖皇帝归来的事儿给忘了。

  也多亏他忘了,不然的话,辽国朝臣上下八成是要嘲笑他的。

  这边信使在慢悠悠地往回赶,那边宋朝的军队已经集结完毕了。

  在群臣和百姓惊讶又新鲜的目光,一辆辆“唐宝”闪电卡车载着大宋的士兵们在汴梁城郊列队,等候着赵匡胤的训话。

  现在开宝年间的宋军,可不是原来的宋军了。十几年来在世界各地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他们早就蜕变成了真正的百战精锐。

  再加上赵匡胤斥巨资从大唐购买的武器装备,以及高薪从大唐聘请的教官,宋军可谓是鸟枪换炮。

  ——至少有个好消息,皇帝也不是原来的皇帝了。

  城门楼上,李清为了活跃气氛,便用胳膊肘子拐拐赵匡胤。

  “怎么了仙师?”赵匡胤揉揉鼻子,入冬以来的冷空气刺激得他鼻子直痒痒。

  “给你讲个笑话吧,活跃活跃气氛。”李清冲着周围的人招招手,开始乳宋:“澶渊之盟时,赵恒和耶律隆绪交谈,各自吹嘘。”

  “耶律隆绪说:‘大辽萨满灵验,有种符咒死人吃了可以复活。’”

  “赵恒说:‘我朝武备之盛前世未有其比,有武卒一炷香便可以从河北跑到大理。’”

  “耶律隆绪要求兑现,赵恒慌了手脚,召集文武大臣商量对策,宰相寇准出了个好计策说:‘这很好办,你先让辽人把符咒拿来,让太祖和太宗吃了,那他们二人一定会复活,这样太宗用不了半炷香就可以从河北跑到大理。’”

  听了这笑话,众人不禁捧腹大笑。赵匡胤面色一僵,伸手一巴掌抽在了一旁赵光义的后脖颈子上。

  (就不求月票了,明天再投吧。)

第260章 工作的时候要称职务!

  大宋笑话实在是过于有梗,无论是当事人,抑或是听众,听起来都难免心潮起伏。

  只不过当事人是气急败坏,而听众是会心一笑。

  但笑话这个东西,也要分谁去讲。如果说是臣子讲笑话,那恐怕要铡刀吃到饱了。但现在是仙师讲笑话,就算当事人有意见,那也得憋着。

  老赵本身是无所谓的,反正丢人的是他的弟弟和侄子。但那毕竟也是赵家人,在这么多人面前,面子多少还是有点挂不住的。

  再说,就赵光义那个驴日的信球,不打两巴掌还跑了他了?

  “你给朕跪好了!”赵匡胤气呼呼地看着赵光义,犹自不解恨,还伸脚踹了两下子。

  这两脚踹的很实称,把赵光义踹得龇牙咧嘴,明显能看出疼来了。

  “告诉你,给朕看好了,看看朕是怎么北伐的!”赵匡胤瞪着眼睛看着自己这不成器的弟弟:“当年老子怎么教你玩刀,现在老子就教你怎么打仗!”

  “朕……朕会打仗……”赵光义还在小声比比:“都是诸将不够用命……”

  赵匡胤听了暴怒不已,他又是一脚:“入你……入你婆娘的,就你发那平戎万全阵图,也叫会打仗?”

  他本来想说“入你娘”,但硬生生给忍住了,改成了婆娘。

  这人,和老朱在一起时间久了,难免嘴里学来一些零碎。这话和别人说还好,但是却万万不能对赵光义和赵廷美说的,即便这俩人再不成器。

  而“平戎万全阵图”,是赵光义在位期间御制的一套作战阵法,取名为“平戎万全”,可见被视为得意之作,寄托全能应对边患之意。这一阵法出台后,曾在军队与边防中付诸实施。

  宋代史籍,除臣子歌颂“平戎万全阵”的几句空话外,未见有其成效的记载,相关战例也透露出宋太宗御赐阵法无法用以实战的事实。

  如太平兴国四年十月,就在第一次北伐幽州大败不久,辽军发动南攻,宋辽双方主力在满城对阵。宋太宗预先“赐阵图,分为八阵,俾以从事”,宋军按图布阵,各阵之间空隙颇大,“阵相去百步,士众疑惧,略无斗志”,此可视为“平戎万全阵”之前身。

  将领赵延进认为“我师星布,其势悬绝”,主张改变阵形,“合而击之”。主帅崔翰不敢“擅改召旨”,后在赵延进等人主动承担责任的情况下,才将军队改为前后二阵,“前后相副”,集中兵力出击,大获全胜。满城大捷是将帅临阵灵活应变的结果,恰证明了宋太宗所授教条化阵法、阵图的愚蠢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