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家龙女
凭心而论,一切的祸根完完全全地就在李隆基的身上,是他导致了这一切。
就他李三郎这个德行,要是杨玉环学着长孙皇后那股贤惠劲儿,怕不是没几天就得被李隆基赐条哈达。
“打!打他这个灭绝人性的畜生!”李旦发一声喊,得到了李小三的响应。
“阿耶说的对!这李隆基他就是个畜生!”
“伱不是李隆基?”李治拄着柱子歇息,闻言不由得在一旁问道。
“我,我回去就改名李成基!”李小三好像被踩到了尾巴一样嗷嗷反驳。
“有这个觉悟就好!”李世民伸手笑抚李小三狗头,末了不忘了警告他一句:“你要是敢像他这样,可别怪朕没有警告你!”
李小三陪着小心,手上抽打李隆基的动作更凶了。
先帝小队从半夜打到第二天早上天亮,李隆基躺在地上,眼见着是出气儿多进气儿少。
倒也不怪他们心狠,属实是听了李隆基那点屁事儿,有良知的猪都会茶饭不思。
“还救不,李哥?”李清瞅着烂泥一样躺在地上的李隆基问道。
“救了他干嘛?活着浪费空气,死了浪费土地,半死不活还得贤弟你出力。”李世民嫌弃地看着李隆基,仿佛在看一条蛆虫。
蛆隆基真的是。
“事先说,不只是他,他的那个太子李亨也不是什么好玩意儿……”李清给李世民打着预防针,“在虫豸这一块儿,这爷俩倒也真不愧是爷俩。”
“李亨怎么了?”李世民瞬间警觉,“那个兔崽子干什么王八羔子事儿了?”
“他的事儿等过去再说,现在先把这边的事儿处理了。”李清并不想一波薅完,机会有的是,先把眼前的事情处理掉再说。
“让他躺这也不是个事儿,把他埋了吧。”李小三看着地上躺着的李隆基提议道。
谁知道听到这句话,李隆基也不装了,骨碌一下站起来,连连求饶。
由于动作幅度过大,还踢到了一旁的李小三。
李小三扯着自己的龙袍,心疼地看了一眼,飞起一脚还了回去。
“李隆基!你太卑鄙了!你看看你这一大飞脚,好悬没把我龙袍踹开线喽……”
李隆基连连陪笑,常言说得好,好死不如赖活着,挨顿毒打就挨吧,可别把命也丢了。
他这如小强一般的命不可谓不硬,一般人郁郁寡欢也就活个一年半载的,他甚至在“自愿”退位后还能活个六七年,硬生生把自己熬到和儿子同一年死。
属实是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了。
当早朝群臣来上朝时,他们惊愕地发现,当朝天子竟然鼻青脸肿地站在一旁,还有一个年轻版的天子在他边上像土拨鼠一样时不时地冒出来揍他一下;龙椅上端坐着一位霸气外露的中年男子,死了四十多年的先帝恭恭敬敬地侍立在一旁。
在高力士宣布站在上面的是太宗皇帝后,群臣不禁一片哗然。
而当高力士通报群臣,太宗皇帝业已拨乱反正,保下高仙芝与封常清后,满殿群臣额手相庆,就连杨国忠都不例外,深深地呼出一口气。
很快他就乐不出来了,圣旨宣布杨国忠一党全部被贬出京,首恶杨国忠赐死,姐妹尽皆流放。
倒也不是株连,毕竟杨玉环的这几个姐妹,一个比一个类人,天天和李隆基杨国忠快乐impart不说,欺压起良善来也一个赛一个的卖力。
至于那个陷害忠良的边令诚,正午加急开刀,腰斩弃市。
贵妃杨玉环自请出家,但在寿王李琩的苦苦哀求之下,又回到了寿王府。
李小三看着年近四十的杨玉环,不由得冒出一句:“这李隆基是脑子有问题?”
他这么说也没错,男人永远喜欢十八的,你指望李小三喜欢岁数大到都能当他妈的杨玉环,本身就有点不太现实,毕竟他是李隆基,又不是曹孟德。
“即日起,废黜李隆基皇帝位!”李世民沉声宣布道,“天宝朝暂由李旦监国,召李泌入朝,暂居右相之职,协助监国太上皇理政!”
这个时期的名臣,李清暂时只想到了李泌,故而在他的推荐之下,李世民想都没想直接把他从一介白身生生拔到右相。
群臣还没来得及说点什么,李旦先扑通一下跪了下去。
“旭轮德薄才浅,难当大任,还请皇爷爷另请高明!”
他是真的不想接触这些烂摊子事儿,想当初唐隆政变之后,要不是太平公主加上李隆基赶鸭子上架强行把他架上去,他才懒得当那破皇帝呢。
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不如养养花种种菜,那乐趣不比当皇帝多得多?
“朕已经决定了,就由你监国。”李世民的口吻不容置疑。
群臣立刻擎着笏板躬身齐声高呼:“太宗圣明!谨遵太宗皇帝法旨!”
好么,都不说圣旨了,直接成法旨了。
“这讨贼元帅,就由朕暂领。”
李世民环视群臣,一句话就把原本属于荣王李琬的位置给抢了。
群臣不禁面面相觑,什么?主教练正在热身?太宗皇帝准备亲自下场和叛军碰一下?
这要换成李隆基这么干,兴许还有人出来反对一下。但这可是太宗皇帝啊,论打仗,人家可是专业的。
李隆基是属于别人求着他不要微操,李世民属于是别人求着他来微操一下,这就是差距所在。
散朝后,李清叼着一根士力架,看着兴致缺缺的李世民,不由得说道:“李哥,看你不太高兴,要不我给你讲个笑话?”
“可别了,你可别讲……”李世民摇着手拒绝道,他都快被李清整出笑话PTSD了。
李治倒是眼前一亮:“叔父还会讲笑话,快快讲来!”
李清清清嗓子,在其他人期待的眼神中讲述道:“问你们一个问题,如果李隆基,安禄山,杨国忠一起泛舟游于湖上,船突然漏了,请问谁得救了?”
李治和两个儿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李隆基?”李旦试探性地问道。
李清摇摇头。
“那……是杨国忠?”李治忽然问道。
“也不是。”
“那总不能是安禄山吧?”李贤嘬着牙花子道。
还没等李清说话,李世民便唉声叹气地插嘴道:“还用问吗?这三个狗东西掉进湖里,我大唐不就得救了吗?”
李小三没忍住,噗嗤一声笑出声来。
“笑什么笑!你不是李隆基?”李旦回头就是一记父爱。
李小三委屈巴巴地捂着脑袋,不敢怒也不敢言。
“行了,你就留在这里处理政务吧,”李世民对李旦说道,“后勤保障工作要做好,潼关万万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皇爷爷,我什么时候才能结束监国啊……”李旦忧心忡忡地问着,“我甘露殿里养的花花草草……”
“我的阿耶喂,都什么时候了,还惦记您的花花草草!”李小三恨爹不成钢:“等儿子回去专门派人给你侍弄园子,放心吧。”
……
潼关,节帅府。
李世民一身戎装,坐在主位。
“参见太宗陛下!”
“众将平身。”
李世民示意大家起身,而后说道:“军中没有太宗,现在朕是讨贼元帅。”
封常清第一个会意,连忙躬身改口道:“参见元帅!”
其他人立刻跟着改口。李世民满意地点头,恍惚间他似乎回到了二十岁时那征战天下,意气风发的年纪。
“潼关之事,一切照旧。”李世民并没有胡乱指挥,而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分析,“贼军势大,我军短于训练,不可急切出战。”
“另外,以朕的名义,给安禄山去一封信。”李世民目光锐利,“就告诉他,他不是朕的对手,让他趁早给我滚蛋!”
……
洛阳城,洛阳宫。
安禄山看着手中的信件,不由得勃然大怒。他那肥胖身躯上的肉也随着动作一抖一抖的,看起来好像一坨会动的肉山。
“来人!来人!”
很快外面的侍卫就走了进来。
“节帅!”
由于安禄山还未登基称帝,所以这时依旧称节帅。
“那信使呢?给我把他的皮剥了送回潼关!”
安禄山须发皆张,眼睛瞪得跟牛一样。
侍卫张张嘴,也没有任何动作,半天没说出话来。
“你是聋了?”安禄山抄起桌上的茶盏掷在侍卫的身上。
侍卫也不敢去揉,只是跪在地上说道:“那……那信使已经跑了,不知道他吃了什么药,跑的比兔子还快,弟兄们骑着马都追不上他……”
吃了什么药?那倒不至于,那信使只是穿了李清送给他的一双叫做“X步”的鞋子,据说穿上有“飞一样的感觉”。
不看广告看疗效,那信使在叛军的眼里,的确是飞的有点低了。
“废物!你们都是废物!”安禄山化身桌面清理大师,将桌子整个地翻了过去:“装神弄鬼!真以为我可欺不成?编出什么瞎话,还什么太宗显圣亲自给本帅写信!?”
“他李唐太宗要是显灵,不先把他李隆基打成狗脑子,能他妈先来找本帅的麻烦?求求你编瞎话也要编得像一点!”
安禄山哪里知道,李世民是真的显灵了,而且是先把李隆基暴打了一顿,然后才来找他的麻烦的。
“恩帅,”坐在一旁的心腹严庄低声劝道:“这恐怕是唐军的诱敌之计,想要激恩帅去强攻潼关,他们以逸待劳,占据潼关优势杀伤我军。”
“你说的有道理。”安禄山捋着打着卷儿的胡子,一副智珠在握的神情:“本帅早就料到这是唐军的激将之法,雕虫小技耳,岂能骗过本帅一双眼睛?”
严庄立刻奉上马屁:“圣明无过恩帅……”
安禄山立刻摆摆手:“哎,圣明二字可是形容皇帝的,形容本帅一个大老粗显然是不合适,以后可莫要用错了词啊。”
“恩帅此言差矣,”严庄立刻上前,谄媚地奉承道:“恩帅自起兵以来,横扫唐军势如破竹,所到之处城池望风而降,男女老幼无不竭诚欢迎,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这正是说明恩帅下得民心,上承天命,必取唐而代之,成就一番伟业啊!”
(晚点还有一章,早上起来腹泻到现在,我先休息一下)
第106章 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
众若我何!
对于严庄的提议,安禄山当然大为满意。可哪怕他没什么文化,也知道不应该表现得太过急切。
于是他在公式化地三请三辞后,于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半推半就地正式在在洛阳宫登基称帝,国号大燕,年号圣武,定都洛阳。
而关于这件事还有一个比较有笑料的史盲鉴定器,但凡你听谁吹嘘说“香积寺之战”双方都认为对方是叛军,就可以伸伸脚了。开打的时候距离安禄山称帝已经过去一年半,大燕皇帝都从安禄山换成了安庆绪。哪怕叛军之中就算是傻逼,也应该知道自己不姓唐改姓燕了。
至于说唐军八小时阵斩六万,这种话听听就得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唐军拿的是光剑和人信砍呢。有详实资料佐证的第一次单方面每日阵斩六万的战役,还要追溯到1916年的索姆河,那还是在毒气弹、火炮与马克沁,还有英军将领送人头式冲锋多方面加持下的伤亡数字。
更有甚者把这次战役吹成是安史之乱的转折点,这种史盲真真是够了。你说他是唐军的转折点?不对啊,唐军赢完长安赢洛阳,但是在邺城大败亏输,从此陷入三吏三别中的无限制征兵征发徭役的惨剧……你说他是叛军的转折点,那更不对啊,叛军也是在打完邺城后喘的气啊。
这场战役的最大影响,就是打赢了这场战役,而实际上官方的名字也不叫香积寺之战,明明是叫“收复长安之战”。
如果说在整个收复长安的过程中斩杀六万叛军,那还是合情合理的。
话题转回到当下,安禄山在洛阳称帝的消息很快就传回到了长安。但长安人民的心很大,这个年依旧是张灯结彩灯红酒绿地该过就过,甚至比安禄山反叛之前过的还开心。
让他们开心的原因无非有三个:第一,李隆基终于退位了;第二,杨国忠等一干奸贼被流放或是被处死,大快人心;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太宗皇帝他如闪电般归!来!了!
那个男人,他回来辣!
所以这个年不止是庆祝过年,更有庆祝太宗陛下显圣的意思在其中。
对于李隆基的评价,长安人现在逐渐放飞自我,关于李隆基的各种笑话层出不穷,除开最早李清编出的那个“大唐得救了”之外,还有诸如什么如果十五年之前有人把他弄死的话,那他这一死对于大唐的贡献比他后半生加起来还要多。
还有什么“他提高了朝堂的平均年龄,却降低了平均智商”,这话一听就是李清编的。
良家子们每天都盘桓于县衙,或是禁军衙门,所求的就是能不能从个军,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跟着太宗皇帝平个叛,横扫不臣。
被良家子们骚扰得烦不胜烦人的衙门无奈之下,只得去询问李世民的意见。
李世民在综合考虑了潼关的实际情况以后,下旨好言安抚良家子们的情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才止住了从军的风潮。
在安稳地度过正月十五后,叛军在安禄山的亲自带领之下,号称二十万大军,一路向潼关进发。
不是没有传言传到安禄山的耳中,可他压根儿就不信什么太宗皇帝显灵,更不相信李隆基会被轻易地就废黜皇帝位。
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唐庭的疑兵之计,想要让他忌惮从而放弃进攻潼关,他可太了解李隆基了。那老头虽说是个好忽悠的老糊涂,但他却像一只老蜘蛛一样蛰伏在大明宫,无论长安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他洞悉的一清二楚。
上一篇:大明隐相
下一篇:大秦:让你当太子,你去挖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