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泼皮 第100章

作者:很废很小白

  此时漫步在大宅院,心中恍惚,有种不真实的错觉。

  好在有韩桢在一旁陪着,否则她说不定会落荒而逃。

  感受到韩张氏的忐忑,韩桢握住她的小手,轻声安慰道:“莫要怕,有我在,往后这里便是咱们的家了。”

  “嗯!”

  韩张氏心头一羞,想要挣脱开,但又舍不得。

  一路来到后宅,韩桢指着正屋指挥道:“将行李全部搬进去。”

  韩张氏哪里还不懂韩桢的心思,脑袋都快埋进硕果中了。

  “是。”

  管家应了一声,招呼家仆们动手。

  待到安顿妥当,又陪了一会儿韩张氏后,韩桢叮嘱道:“闰娘,你且在家里,我去一趟县衙。”

  韩张氏乖巧地点头道:“二郎去忙罢,不用担心奴家。”

  “嗯!”

  在她精致的脸颊上轻轻捏了一把,韩桢一路出了宅院。

  刚进县衙,一名衙役便立刻迎上前:“县长,知县有要事商谈。”

  闻言,韩桢面色一沉,快步走进大堂。

  大堂内,常知县神色凝重,眼中闪动着不安。

  见到韩桢后,他习惯性的寒暄道:“家中安置妥当了?”

  “发生了何事?”

  韩桢不答,开门见山地问道。

  常知县递过去一份邸报:“这是州府加急送来的邸报,你且看看罢。”

  加急!

  一般沾了这两个字,都不是小事。

  接过邸报,韩桢仔细看了起来。

  一看之下,心头巨震。

  北方终于暴动了!

  河北高托山于太行山起事,初时只有数百人,短短时间便聚众三十万,糜烂五州十二县。

  与此同时,洛州有张迪者,号众五万。

  最关键的是,家门口也有人起事了。

  青州寿光县被攻破,知县主簿等一众大小官吏,无一幸免,全部被斩首。

  起事者,名为张万仙,如今已裹挟十万余百姓,自号敢炽军。

  除此之外,邸报中还有一句话,也是最重要的。

  【自馀二三万者,不可胜数。】

  这句话的意思是,除了以上三个有名有姓的之外,人数在两三万之间的不知名反贼,数不胜数。

  一时间,北方烽烟四起,京畿震动。

  这一次宋徽宗彻底慌了神,往年也有反贼起事,但哪有眼下这般密集。

  下旨命梁方平为三路宣抚使,杨惟忠、王渊、张俊、辛兴宗、韩世忠等皆预其役,并征调十万西军,前往河北讨剿反贼。

  放下邸报,韩桢眉头紧皱。

  北方暴动早在他的预料之中,这两年北征,吸干了北方三路的血,百姓已临近崩溃的边缘。

  王黼征收丁身钱,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让韩桢意外的是,百里外的黑山寨竟然没有任何动静!

  徐主簿的那本账本,他已经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并且仔细计算过这些年运送的物资,足以支撑起一支万人军队。

  况且,他不认为黑山寨只与徐主簿一个官儿勾结。

  所以,黑山寨的真实实力,只强不弱。

  可这份邸报中,根本没有出现黑山寨以及李天王的字样。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这时,见他看完邸报,常知县神色担忧道:“那张万仙聚众十万,如今占了寿光县,若是打来了,该如何是好?”

  “一群乌合之众,常知县何需担心。”韩桢语气不屑。

  聚众十万,真实人数能有六七万就顶天了。

  这六七万人,其中最多两万是青壮,剩下的全是被裹挟的老弱病残,用以壮大声势。

  韩桢手下士兵虽少,但比起这些起义的农民,那就是精锐中的精锐,不说主动出击,守个县城绰绰有余。

  “如此便好!”

  听出他语气中的强烈自信,常知县不由松了口气。

  他现在反而庆幸有韩桢在。

  早先看完邸报后,他吓得差点脚底抹油。

  十万反贼是什么概念?

  上次仅仅数千人,就已经攻下县城,若不是韩桢及时驰援,只怕他的人头早就高悬城门了。

  忽地,常知县想到了甚么,忙问道:“伱此次可带兵来了?”

  “没有。”

  韩桢摇摇头,解释道:“县城这边没有军营,我打算在附近修建好军营后,再把军队迁过来。”

  山寨的军营太小了,韩桢的本意,是在县城附近找一个山头,直接把整座山都划为军营。

  既能保证军队的纯洁性,又方便训练。

  往后,小王村那边再招三百士兵,充当预备役。

  平时负责守卫山寨,一旦起了战事,便能充入军中,填补兵源。

  一听还要过段日子,常知县顿时急了,忙说道:“此事莫要拖了,上次追回的财物,发放了奖励和补偿百姓损失后,还余下了一万多贯,不如就以这笔钱财修建军营,若是不够,本县可以再添一些。”

  “眼下正值农闲,县中不缺人手,只要给足工钱,不消三日便能建好军营。”

  韩桢神色略显怪异,点头道:“那好罢,就依常知县。”

  常知县自掏腰包帮他修军营,这种好事,他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军营选址可定好了?”

  常知县此刻比他还上心。

  韩桢问道:“可有舆图?”

  “有!”

  常知县说罢,便唤人去薄厅库房取地图。

  很快,一名书吏捧着一张舆图来了。

  待到舆图展开之后,韩桢眼中不由闪过一丝诧异。

  他本以为古时的地图应该很粗糙,没想到却如此细致。

  舆图居中的便是临淄县城,周边每一个村落,每一座山头,每一条溪流,都绘制的清清楚楚,并且有详细标识。

  关键还是彩色版的。

  韩桢仔细查看地图,片刻后,他指着一个山头道:“选在这里罢。”

  这座山距离县城并不远,只有短短三五里路,毗邻官道。

  山脚下地势平坦,且有一条河。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常知县沉吟片刻,随后抚须道:“此地确实不错,一旦有变,便可立刻掐断官道,切断外界通道。”

  确定之后,常知县便唤工匠去实地勘测,绘制建造图纸。

  紧接着,招工的消息在县中传开。

  下午,军营正式动工。

  这番效率,连韩桢都被惊到了。

第115章 【常知县:求求你快扩军吧

  第115章 0112【常知县:求求你快扩军吧】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

  这人啊,在经历过生死瞬间后,不外乎两种情况。

  要么大彻大悟,将生死置之度。

  要么比以往更加惜命。

  常知县就属于后者,更何况韩桢还为他铺好了一条富贵大道。

  只需再过一年半载,便能带着百万家资走马升迁。

  这种情况下,他当然不想死。

  青壮每天二十文的工钱,妇孺十文,如何优厚的待遇,瞬间便有上千人来应征。

  负责招工的书吏得了常知县的命令,也是来者不拒,只要有人来应召,登记之后,便拉到军营工地干活。

  按照这个进度,真就不消三日便能建好。

  安排好军营建造的事宜后,常知县又取出一封信,神色怪异地递过去:“这是知州赵霆写予你的亲笔信。”

  接过信件,韩桢拆开之后,迅速看了一遍。

  还真是写给自己的。

  似乎是担心自己看不懂,整封信通篇大白话。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如何打开渠道,我想搞钱!

  难怪常知县是这副神色,着实有些离谱。

  但韩桢却心头一喜。

  还是那句话,不怕他胃口大,就怕他不贪。

  从这封信就能看出来,赵霆此人真是贪财到了极点。

  这种人为了钱,什么都能干得出来。到时别说粮食了,就是韩桢要步人甲和弩炮,说不定他都会想办法搞来。

  当然,现在还出于打窝阶段,饵料都没投,说这些为时尚早了。

  念及此处,韩桢迈步来到案桌前,抽出一张信纸,笔走游龙的回了一封信。

  一旁的常知县看完之后,憋出这么一句:“韩二郎往后若有空,多练练字罢。”

  作为一个读书人,尤其是二甲头名,每次看韩桢寄来的信,对他而言都是一种折磨。

  韩桢的字怎么说呢,勉强能看懂。

  但仅此而已……

  “嗯,我会的。”

  韩桢点点头,吹干纸张上的墨迹后,开始迭字封。

  北宋对于信件的保密程度,相较唐时高出不少。

  除了会在信封上用火漆或蜡封外,信件本身也有保密手段。

  字封便是其中一种,将写好的信件,以一种独特的手法折迭,每迭一次便写上一个字或标记。

  若是信件中途被人拆过,便可以从字封处发现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