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泼皮 第125章

作者:很废很小白

  他本就是个小富即安的人,对现在的境遇很是满意,手下领着二三十个皂班衙役,足够威风了。

  如今县衙胥吏俸禄涨了,哪怕不敲诈勒索,养活一家人也绰绰有余。

  一路走进县衙,来到大堂中,韩桢问道:“常知县唤我何事?”

  “哈哈。”

  常知县神色古怪的笑道:“你拐了人家的外甥,如今人家来找本官要人了。”

  韩桢挑了挑眉,问道:“谢鼎给你写信了?”

  常知县点头道:“让吾卖于他富阳谢家几分薄面,把那小衙内送回去。”

  送回去?

  韩桢嗤笑一声:“嘿!到了我手里,哪有还回去的道理。你莫要管,找个理由搪塞便是。”

  “既如此,吾稍后便回一封书信搪塞。”

  接着,常知县话音一转:“军械送来了?”

  “送来了。”

  韩桢正色道:“军械有了,南边的粮食也快到了,是时候扩军了。明日起,便开始征兵。”

  “征兵几何?”常知县问道。

  “先扩军至三千人。”

  一口吃不成胖子,以目前的粮食和军械,三千人是极限。

  没办法,他练得是精兵。

  一个士兵仅是一顿饭,便抵得上禁军一天的伙食了。

  不过有付出便有回报,满饷满粮练出的兵,战力比之禁军也更为强横。

  很简单的道理,人吃饱了就有力气,吃不饱就没力气。

  又聊了几句后,韩桢说道:“你先忙罢,我去军营检查一番军械,以防赵霆这厮以次充好。”

  “去罢。”

  常知县摆摆手。

  出了县衙,韩桢骑上战马赶到军营。

  军营校场上,近七百名士兵正分成两队厮杀,使用的武器是木刀木枪,刀枪上沾了石灰粉,一旦击中对方要害部位,便算击杀。

  当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刘锜。

  这厮手握一根两头空心的木棍,舞的虎虎生风,只见他杀的兴起,一个人冲人对方阵中。

  下一刻,十几根木枪袭来,他身上各处顿时多了十几道白点。

  不远处的林子里,五百名厢兵正蹲坐在树荫下,嘻嘻哈哈地看着热闹。

第135章 【扩军】

  第135章 0132【扩军】

  还不等韩桢去查看军械,就见军营库房的账房哭丧着一张脸走过来。

  见状,韩桢好奇道:“怎地了?”

  来到近前,账房立刻哭诉道:“县长,你可要为俺做主啊!”

  “到底发生了何事,详细说说。”

  韩桢神色怪异。

  难道这厮被有龙阳之好的士兵给办了?

  “前两日县长让他们存钱,确实有不少人存了。可那帮丘八太过分了,刚存没多久,便有人来取钱,取得也不多,十文、二十文的。取完之后,又立马存入库房,如此反复数次。”

  账房愤愤不平道:“县长你是知晓的,俺平日里虽清闲了一些,可也不是没差事干。若只是一个士兵如此,便也罢了,但几十上百号士兵俱都以此为乐。天天都这般,那俺甚么事儿都不用干了。”

  听完之后,韩桢心下已经明白了。

  士兵的心理能理解,对他们来说,把钱存在钱庄,哪有握在自己手里放心。

  虽说心中觉得韩桢不会贪他们这点钱,但还是会忍不住犯嘀咕。

  于是,便想试着能不能取出来。

  发现竟然真的能取出来,立马再存进去,反复几次后,才彻底放心。

  甚至有些士兵以此为乐,毕竟军营中的生活枯燥乏味。

  但问题是,一个士兵这样没什么,可几十上百号士兵都如此,账房就受不了了。

  取钱没那么简单,账房要先核对存款票据上的防伪标志,接着核对士兵信息,最后还要对口令,确认无误后,才会放款,同时记账。

  否则出了岔子,韩桢会寻他问罪。

  对账房来说,这本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恰巧这时校场上的对练已经结束,韩桢挥手道:“你随我来!”

  领着账房径直来到校场高台,韩桢朗声道:“先别休息,我说个事。”

  士兵们纷纷排好阵型,目光齐齐投向他。

  环顾一圈众人,韩桢正色道:“前两日为了照顾没有家人的弟兄,让伱等将钱存在库房,随取随用。此举本是为了方便弟兄们,你等心有疑虑,可以理解,但也不能三番五次的存取,甚至以此为乐!”

  指了指身旁的账房,他继续说道:“洪账房每日也需做工,帮你等存取乃是情分,你等却戏弄于他!”

  闻言,不少士兵心知理亏,默默低下头。

  韩桢厉声道:“从今往后,再有将士存取,便收取一文钱费用。这一文钱我不会要,而是给洪账房的辛苦费,你等可有意见?”

  一文钱手续费不算多,但却能杜绝士兵们以此为乐。

  “没有!”

  士兵们齐齐高呼。

  洪账房则一脸感激,连连作揖道谢。

  “我话讲完,散了罢。”

  韩桢摆摆手,招呼聂东朝着三十多车军械走去。

  掀开盖在木车上的牛皮油布,韩桢拿起一件半身铁甲,仔细打量。

  虽是半身甲,但重量也不算轻,足有十七八斤。

  并非是一整块铁板,而是由数百片鱼鳞般的甲片堆迭而成,覆盖的范围只有前胸、背后以及两肩,剩下的部位则都是皮甲。

  莫要觉得皮甲就没什么防御力,自个找一块干皮子,用刀砍砍就知道了。

  一旁的聂东也拿起一件观察,同时口中点评道:“这些铁甲有些年头了,应是神宗皇帝时期所造。”

  韩桢好奇道:“怎么看出来的?”

  “如今锻造的铁甲与神宗皇帝时期略有差别,首先是鳞甲排列的手法,其次便是如今的铁甲内里多了一层棉,能起到卸力的功效。”

  聂东解释一句后,继续说道:“这些铁甲有修缮的痕迹,不过匠人的手艺很高明,不影响使用。”

  “不影响就行。”

  韩桢摆摆手,对这些无伤大雅的小瑕疵不在意。

  两人花了一个多时辰,才将三十多车军械全部检查了一遍,并从中挑出了几十件以次充好的军械。

  轮到最后两辆木车时,韩桢掀开油布,不由微微一愣,语气不确定地说道:“这是投石车?”

  整辆投石车被拆卸开数块,不过还是能大致看出来。

  “没错!”

  聂东点点头。

  韩桢问道:“威力与射程如何?”

  聂东答道:“需十五人操作,至多可投百斤重物,射程在九十步左右。威力么,尚可。”

  九十步?

  韩桢不由微微皱起眉头。

  古人以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

  所谓的一步,等同于后世的两步,大约相当于一米五,九十步换算一下便是一百三十五米。

  老实说,韩桢对这个射程很失望。

  别说三弓床弩和神臂弩这种大杀器了,就是普通二石七斗的强弩,射程也在一百八十米之外。

  这东西也就攻城时,打打顺风仗还行。

  一旦城池防备力量充足,效果便会大打折扣。

  韩桢忽地问道:“你在边军多年,可曾听说过回回炮?”

  “回回炮?”

  聂东一愣,仔细思索片刻后,摇头道:“末将不曾听过。”

  “好罢。”

  韩桢面色惋惜。

  回回炮号称冷兵器巨炮的巅峰,乃是元军征战天下的大杀器。

  元军覆灭南宋,回回炮乃是头号功臣。

  根据《襄阳守城录》中记载,回回炮的射程为二百五十步,约四百米,这远远超过了襄阳城护城河与壕沟的宽度,可投一百五十斤重的巨石,且操作比之投石车更加简洁,需要的人手也更少。

  检查完军械,韩桢吩咐道:“军械已至,明日我准备扩军。”

  听到扩军两个字,聂东顿时双眼一亮,忙问道:“县长打算扩招多少?”

  “三千人!”

  韩桢答道。

  这三千人新兵入营后,原本的七百名老兵,其中一半都会得以升迁,充当队正、都头等基层军官。

  得益于韩桢此前的精兵策略,有这些老兵充当骨干,只需操练一段时日,便能迅速形成战力。

  告别聂东后,韩桢又马不停蹄的赶往小东河上游。

  此时,小东河上游一改荒凉的景象,变得热闹非凡。

  两辆巨大的水车,架在河水之上。

  水力磨坊已经建成,并且早已投入使用。

  一辆辆牛车、骡车将稻米和小麦送进作坊,随后一袋袋脱去壳的稻米,磨好的面粉,又从作坊里搬出来。

  巡视一番磨坊后,韩桢又迈步走向锻造工坊。

  工坊建造的七七八八了,眼下袁工匠正在做最后的调试。

  走进工坊内,入眼便是一个巨大的葫芦状高炉,另一边则是一排水力锻锤。

  这会儿还没办法将生铁直接熔炼成钢,需得先将生铁在高炉内炒成熟铁,随后把熟铁反复锻打,去除其中的杂质,如此方才成钢。

  不过相交于唐时,北宋发展出了成熟的冷锻工艺,配合水力锻锤,极大提升了钢材的产出率。

  “县长!”

  见到韩桢到来,袁工匠等人立刻迎上前。

  韩桢询问道:“如何了?”

  袁工匠拱手答道:“最迟后天便可投入运作。”

  拍了拍他的肩膀,韩桢笑道:“这段时日你等辛苦了,待到正式建成之后,少不了你等的赏钱!”

  “多谢县长。”

  袁工匠赶忙道谢。

  韩桢吩咐道:“领我四处看看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