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泼皮 第21章

作者:很废很小白

  上下打量了一番韩桢,见自家小叔子没有受伤,她心中不由松了口气。

  “村里有个无赖子想去报官,被村民抓住了,喊我处置。”

  韩桢没说如何处置,但从朴刀上殷红的血迹就能知道结果。

  韩张氏叹了口气,语气幽幽地说道:“叔叔这般辛苦,俺却帮不上甚么忙。”

  “嫂嫂若是想帮忙,我这边正好有个差事。”

  他这边现在急缺人少,自家嫂嫂能主动开口帮忙,那可太好了。

  以后两个库房以及后勤,都可以交给她。

  毕竟是自家人,用起来也放心。

  将工作内容简单说了一遍后,韩张氏有些不自信:“叔叔,俺怕当不好,反倒惹出麻烦。”

  韩桢安慰道:“没事,嫂嫂放心干,还有我呢。”

  “那……俺试试罢。”

  韩张氏略显忐忑的点头应下。

  “夜深了,嫂嫂且去歇息罢。”

  “嗯,叔叔也早些睡,莫要太辛苦。”

  ……

  ……

  翌日。

  天刚蒙蒙亮,憋了一晚的小王村村民,便浩浩荡荡直奔山上而去。

  三百多号人的声势,直把山中野兽吓得乱窜。

  哪怕是虎豹,也不得不退避三舍。

  韩桢早早地起床了,推门走出房间,方三三照例杵在门边。

  见状,韩桢皱眉道:“不是让你早上别来了么?”

  方三三也不在意,开口道:“阿郎,王癞痢很早便来了,一直在门房等着呢。”

  “让他在二院大厅等我。”

  韩桢摆摆手,吩咐一句后,自顾自地开始洗漱。

  方三三应了一声,迈着小短腿就去了。

  洗漱完毕,韩桢带上纸笔来到大厅。

  王癞痢一家拘束的站在那里,目光中带着期盼与忐忑。

  韩桢也不废话,迅速写好两份契书,招手道:“可会写字?若是不会便按个手印。”

  王癞痢走上前,分别在契书上按下手印。

  将一张契书递过去,韩桢说道:“且回去罢,好好过日子。”

  “多谢小郎君!”

  王癞痢啪的一下跪在地上,真情实意的磕了三个头。

  他做梦也没想到,被王员外巧取豪夺的三亩水田,竟然又重新回到自己手中。

  感激之情,溢满了心头。

  若是此刻韩桢让他和官兵火拼,只怕他也会拿起刀咬牙冲上去。

  王癞痢前脚刚走,朱正则便来了。

  昨日韩桢已经吩咐过了,让他每日辰时便来当值。

  对此,朱正则没有任何异议。

  早些来还能蹭一顿饭,他在这里多蹭一顿,家中老母便能多吃一口。

  今日的早饭是米粥和炊饼。

  对乡间百姓来说,大清早的吃精粮,实在是有些奢侈了。

  但是没办法,韩桢体力消耗远超常人,若是只吃米粥,不消片刻便饿了,必须得吃些精粮顶一顶。

  一伙人正吃着饭,就见一个村民拉着一户逃户兴匆匆的走进来。

  “小郎君,俺拉来了逃户!”

  那村民说罢,目光期盼的看着他。

  好家伙,效率真够高的。

  “伱且等着。”

  韩桢放下手中炊饼,看向逃户。

  逃户一家四口人,似是一对夫妻带着约莫七八岁的儿女。

  四人衣衫褴褛,瘦的只剩下皮包骨,身上散发着恶臭,竟是连县城里的乞丐都不如。

  那两个孩子盯着桌上米粥和炊饼,不住的咽口水。

  韩张氏见两个孩子实在可怜,便拿起两个炊饼递了过去。

  谁曾想,两个小孩并未去接,反倒吓得连连后退,神色惊恐的躲在爹娘背后。

  这下子,倒是把韩张氏弄得尴尬了,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

  “多谢小娘子。”

  那妇人倒是有眼力劲儿,面色感激的接过炊饼。

  韩桢问道:“你原是小王村人?”

  “是!”

  男子拘束地点了点头。

  韩桢提起笔,吩咐道:“你等姓名与年龄,仔细报来,不可隐瞒。”

  闻言,那男子有些不知所措,转头看了一眼村民。

  见状,村民撇嘴道:“小郎君问甚,你就答甚,莫要说谎。”

  “俺叫李壮,今年25……”

  25岁?

  看他那副久经风霜的面容,说52岁韩桢都信。

  韩桢笔走游龙,将李壮所说的信息一字不差记录在纸上。

  随后,又写下两份契书,说道:“村北山腰上有两亩荒田,便许给你家了,来按个手印罢。”

  李壮走上前,沾了沾印泥后,小心翼翼地在契书上按下手印。

  两份契书,韩桢自己留下一份,递过去一份。

  “三狗,去库房取五斗米粮来。”

  马三狗二话不说,迈步走向库房。

  很快,他便拎着半袋杂粮回来了。

  五斗粮食,一家四口省着点能吃两个月,足够帮他们渡过前期最艰难的时刻。

  “多……多谢!”

  李壮不善言辞,憋了半天才冒出几个字。

  倒是他的妻子李王氏能说会道:“祝小郎君长命百岁,多子多福。”

  待到送走了千恩万谢的李壮一家,韩桢又给了村民一贯赏钱。

  拿到赏钱后,村民道了声谢,喜滋滋地出了门。

第27章 【败家】

  第27章 0026【败家】

  韩桢看向朱正则:“刚才我问的话,记住了么?”

  朱正则嚼着炊饼,照例愣了几秒,这才点头。

  “今日你便在大厅值差,若有村民带来逃户,按我方才的法子处理,村中荒田信息我等会拿给你。赏钱和米粮,寻我家嫂嫂就行。”

  韩桢说着,将刚才自己写的信息递过去,吩咐道:“吃完将这张户籍信息重新抄录一份。”

  这项工作很简单,而且朱正则木讷的性子,正好也适合干这份枯燥的差事。

  至于韩桢,当然是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赚钱!

  光靠小王村的几百亩田地收税,根本支撑不起一支正规军队。

  更何况韩桢还得靠免税来收拢人心,所以起码在一年之内,别想打田税的主意。

  唯有发展产业,利用经商来赚钱了。

  吃完早饭,马三狗提着朴刀,领着其他四人出去巡逻了。

  昨夜韩桢已经告知了他们的工作内容,巡视村庄,维护治安,抓捕罪犯。

  当然,这会儿罪犯是没有的,村民都忙着种田和上山找逃户。

  而韩桢则回到后院,取出钥匙进了小库房。

  很快,他便捧着两个陶罐出来了。

  前日检查小库房的时候,他起初以为这两坛子装的是酒,等到打开才发现,里面装的竟然是糖。

  北宋时期制糖业和制盐业都得到了空前发展,仅是闽南一地,每年便能产数万坛蔗糖。

  注意,这里用的是坛。

  为什么不是袋,因为北宋年间绝大多数地区只能制作工艺较为原始的液态糖,也就是沙糖。

  许多人知晓《糖霜谱》,便误以为北宋的糖霜都是固体糖,实则根本不然。

  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中记载了一则笑话,里面说:

  【顷有秉政者,深被眷倚,言事无不从。一日御宴,教坊杂剧为小商,自称姓赵名氏,负以瓦瓿,卖沙糖。道逢故人,喜而拜之。伸足误踏瓿倒,糖流于地,小商弹指叹息曰:“甜采你即溜也,怎奈何!”左右皆笑。】

  从这出笑话就能看出,北宋市井间贩卖的沙糖,与唐朝时一样,都是浓稠的液态。

  宋朝虽然掌握了固态糖的制作工艺,但仅限于遂宁等少数几个地区。

  所以在北宋年间,固体的冰糖产量并不多,专供皇室与达官显贵,流落到市面上的极少。

  尤其是宣和元年,宋徽宗下旨让遂宁等地每年上贡数千斤冰糖。

  这项沉重的旨意使得近半糖商破产,许多蔗农抛弃田地,躲进山中当逃户。

  导致冰糖产量暴跌,造成了如今冰糖稀缺的局面。

  提着两罐糖来到厨房,韩桢吩咐道:“将这两罐糖熬开。”

  “阿郎想做果脯?”

  沈厨娘接过陶罐,解释道:“做果脯半罐沙糖便够了,用不上这么多。”

  “伱莫管,熬开便是。”

  丢下这句话,韩桢又匆匆离去。

  沈厨娘虽然疑惑,但还是老老实实按照吩咐,将两罐沙糖倒进锅里,用小火加热熬煮。

  没过多久,韩桢便回来了,手中还拎着一桶黄土,以及两截芦苇管。

  “阿郎这是在作甚?”

  方三三走上前,一张圆脸上写满了好奇。

  韩桢也不答,吩咐道:“去帮我寻个筛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