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你的成分太复杂了 第104章

作者:猫猫缺大德

  “你就这么有信心啊,说不定人家李云龙会选前者呢,到时候我倒要看看你尴尬不尴尬。”

  其实副总指挥给了新二团两个选择,虽然都是升职,但却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

  第一个选择是接受进一步的学习,然后派他去开辟一片新的军分区。

  自从后勤部有了大规模生产武器弹药的能力后,全军都在迅速发展,各个根据地都有了扩张的趋势。

  毕竟八路军也面临着跟晋绥军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当前的土地养不起更多的人了。

  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总部,毕竟无论是部队扩军,还是根据地扩张,都会给老百姓造成一系列的负担。

  就比如说,原著里平安格勒时期李云龙完成了一波疯狂的扩军,那是非常不合理的事情。

  咱们先不讨论那个时期华北的灾情和瘟疫,以及赵家峪是否有那么多人力可以吸纳,就单单算算扩军到七千人要付出什么代价。

  部队里多了五千来号人,那就意味着当地减少了五千多青壮年劳动力,并且给本地区增加了五千多重体力劳动者,这个粮食消耗是翻倍计算的。

  先不说李云龙私自扩军,旅长会有什么反应。光是张万和看到某部队多了五千张嘴,那就得从后勤部杀出来干掉那个指战员。

  小农经济时代,人就是最主要的劳动力。

  顾头不顾腚的扩张,会直接抽干当地劳动力的资源使得农业劳动力紧缺,最后一定会导致所在地区经济崩溃。

  为什么总部在分配第一阶段兵力时,只要求120师出动4~6个主力团呢?

  这可不是因为副总指挥看不起胡子师长,人家可是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带着兵和物资加入的部队。

  还不是因为晋西北地形复杂,那里本来就不是什么人口密集区和主要农业区。

  一二〇师在那里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能出动4~6个主力团已经是极限了。

  别看百团大战第一阶段足足有105个团参加,但有一部分是半脱产或者不脱产的民兵,他们在破袭行动的战斗序列里占了不小的比例。

  开辟一片新的军分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仅需要一个觉悟高且能带兵打仗的指战员,还需要一个能力强的政委。

  协调生产在政工工作里占了很大的比例,这是为了让前线战士吃饱穿暖。

  赵刚在这方面就做的很不错,不仅带领群众干农活,还经常召集当地开明士绅谈团结抗战的事情。

  他的存在对根据地老百姓来说很重要,是落实减租减息的标杆,是疏解一切难题的明灯。

  新二团有了这一文一武的二人后,已经具备了独立开辟一个新军区的基础。他们甚至可以在盘活一片军区的同时,支援到附近的友军。

  副总指挥正是考虑到了这些因素,才给出了第一条选项。希望在未来,李云龙和赵刚都可以成为部队里独当一面的高级人材。

  第二条是让新二团成为一种特殊编制的部队,这个想法是由黄河提出来的,他考虑到了李、赵二人对战斗更感兴趣。

  虽然依旧还是团级单位没变,但地位上绝对比主力团还要高一些,并且在将来一定会成为这个领域的先驱。

  面对自己老搭档瘦子参谋的调侃,旅长摆出了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李云龙这些年的经历咱们都看在眼里,立的功劳可不少了。”

  “单单是今年就干掉了坂田信哲,缴获了一面联队旗。跟郑英奇一起救了医生,缴获了一个骑兵营。支援了七七二团和三八五旅,还干掉了一个少将。”

  “一件件事数下来,我自己都有些惊讶,不知不觉中已经做出了这么多大事。”

  “他天生就属于战场,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开辟新军区这种事更适合程世发,李云龙可不会选的,”

  旅长说到这里,没有继续说下去,但任谁都可以看出他脸上的满意之色。

  瘦子参谋接过话茬,他补充道:“你怎么把奇袭太原机场的事忘了。”

  “咱们的部队根本没防空,面对鬼子的飞机一点还手的办法都没有,战士们最害怕的也是空袭。今天早上宣布消息的时候,那士气可是肉眼可见的提升啊。”

  “黄河、张万和、李云龙这三个人,夸一句大别山三杰真的不过分。”

  提到黄河以后,旅长的表情变得有些凝重,他想起来最近收到的情报。

  之前部队出现新式武器的时候,由于还未能全面列装,暂时没有引起外界的注意。

  但自从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结束后,鬼子发现八路军的基层火力强的离谱,明显是摆脱了日式武器和复装子弹。

  那么庞大的数量让小日子意识到,对方肯定是有了自己的兵工厂,于是华北方面军派出了大量的间谍动并且动用了情报网。

  最近这段时间,小日子的特工发疯一样的往根据地里钻。就连某些对亚洲战场没那么关心的人都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等咱们百团大战彻底结束以后,无论如何都要把黄河那小子送到大后方去!副局长已经放出狠话了,绑也得绑走!”

  “现在晋东南已经不安全了,咱们暴露实力以后,小鬼子肯定会想办法对付我们。”

  “就连后勤部,也要趁着鬼子的华北方面军缓过劲之前转移,要不然一定会被轰炸的。”

  ————————

  榆社县城外,新二团的临时驻地。

  大部分的战士们都在搬运武器,这次的鬼子实在是太大方了,留下了大量的物资。即使有当地老百姓的帮助,同志们至少也要运上半天。

  奔波了一整晚的李云龙刚刚回来,此时他带着乐正斗和王承柱在战地指挥所里,讲述炮击太原机场的经过。

  “哈哈哈,你们是不知道这场仗打的有多爽。七门82毫米迫击炮加一千发炮弹!咱老李就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隔着几里地以外都能看到太原机场飘出来的浓烟,这鬼子的地勤也不行啊,看来跟他们海军的损管是一个妈生的。”

  春风得意的李大团长看到赵刚进来后,笑嘻嘻地说道:

  “老赵,咱们新二团这次又立了大功了!是不是一整天都没看到鬼子的飞机了!太原机场肯定是彻底瘫痪了。”

  突然间,原本还在乐呵呵的赵刚变得严肃起来。他看到对方身上的血迹,于是便像个老母亲一样,露出关心又生气的表情。

  “李云龙,你是不是又带着突击队冲上去了!我都说了多少次了,你是一位团长能不能别抢张大彪的活干!”

  这场面立马让李大团长垮起了脸,为了打破自己政委的施法,他赶紧把外面的三个警卫员叫进来给自己作证。

  “政委,咱团长这次可老实了,真没跟突击队一起上。那些血都是鬼子骑兵的,俺是个和尚不说假话。”

  原本心情有些好转的赵刚,突然看到了魏大勇额头上的血迹。他轻轻的摘下对方的军帽,随后指着他的伤口无奈的说道:

  “得,我算是明白了,这回换你们三个冲上去了是不是?这警卫员当的啊,我真是没话说了。”

  “害怕自家团长受伤,就提前冲上去把鬼子全部干掉呗?”

  “他娘的,你们赶紧去找卫生员处理一下。这大夏天的捂着伤口,真不怕伤口感染发炎。”

  正当所有人其乐融融地做战后总结时,李大团长突然感受到了一种源自血脉上的压制,就连自己脖子后面的汗毛都立了起来。

  “李云龙!”

  这声音如雷贯耳、中气十足,吓得老李浑身一个激灵。还没看到来人是谁,就立马跑出临时指挥所。

  等到出去以后,他脸上都已经堆满了讨好式的笑容,并且拿出了一包缴获的香烟。

  “哟!旅长!什么风把您吹过来了!快请进!大彪!去外面搬两个箱子进来!旅长和参谋来慰问咱们了!”

  看着李云龙这般狗腿子的嘴脸,旅长十分无奈的捂住了自己额头,此时此刻他觉得李云龙毫无长进。

  他将烟接过来递给了瘦子参谋,对着众人打了声招呼。

  “为了多活几年,我已经把烟戒了。你小子也少抽点,对身体不好。”

  等张大彪回来以后,众人落座。

  旅长刚把马鞭扔在桌子上,李云龙便噌的一声站起来汇报道:“报告旅长!我们新二团这次能顺利完成任务,全靠您平日里的耐心教导!”

  这反常的举动让所有人都有些纳闷,就连瘦子参谋也看不出来对方唱的是哪出戏。

  “你小子没病吧?今天怎么这么兴奋?立了功还心虚?难不成是想昧着良心吞下我那批82毫米迫击炮?”

  听到这句话后,李云龙一脸正气仿佛换了个人似得。

  “瞧您这句话说的,这不是埋汰人嘛。那东西都是公家的,用完自然是要归还。只不过炮击机场的时候用的有点狠,有两门炮坏了。”

  原本以为旅长多多少少会骂他两句,但对方却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

  再过一段时间,后勤部就能生产各类法式火炮了。

  82毫米的迫击炮虽然宝贵,但早晚都要淘汰掉。更何况这是执行任务期间损坏的,他又不是什么不讲道理的人。

  “你小子今年一直做的不错,立功多,没惹祸。这次又提出并执行了炮击机场的行动,让鬼子第一军没有飞机可用,又是大功一件。”

  “咱们八路军一直都是赏罚分明,总部决定给你升个职。作为我的部下,我替你争取到了两个选择。”

  “第一项,百团大战结束以后你把团里的事交接给赵刚,然后跟我回旅部学习半年。学习结束后,你带着新二团在我太岳军区附近开辟一个新军区。”

  “说不定用不了几年,我就要叫你一声李大旅长了。”

  听到这些话以后,李云龙差点哭了出来。虽然他跟旅长关系很好,又很尊重对方。

  但让他管一个军区就有些折磨人了,并不是因为不愿意学习,也不是不想担起责任,只是单纯不想离开战场。

  在他看来,旅长一年能上几次战场啊,有什么事肯定都是下属团级单位负责。

  李大团长甚至想到自己成了旅长以后,天天看着张大彪打仗,而他还要跟在对方身后擦屁股的样子。

  在这一瞬间,老李突然明白了旅长这些年到底有多心累。于是趁着对方还没说完第一项的时候,立马抢答说道:

  “第二项!第二项!我选第二项!”

  看着李云龙生怕去旅部学习的样子,瘦子参谋直接笑出了声。这笑声很有感染力,指挥室内除了李云龙和旅长都有些忍不住了。

  “你狗日的就这么怕我吗?老子又不会吃了你!你不犯错的时候,我哪次不是笑嘻嘻的!”

  旅长越说越来气,拿起鞭子轻轻抽了几下李云龙。随后他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有些幸灾乐祸的问道:

  “李云龙,你恐高吗?”

第172章 我愿意成为先驱者,哪怕是付出生命

  就在李云龙即将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时,黄河打开了唤醒勇虎系统,开始查看关于伞兵的科技选项。

  他提到伞兵并不是心血来潮,是有一个非常合理的原因。

  那自然是因为系统里有相应的科研选项,解锁完毕以后系统的军工厂就可以生产伞兵需要的装备,并且现实里也会获得同样的生产线。

  虽然此时这个科研项目是不可选择的状态,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空降的需求至少有三点,一是运输机,二是伞兵部队,三是制空权。

  现在他连带英的那条决策线还没点,一架飞机都没有自然是不可能直接解锁伞兵科技。

  不过这也不需要等太久,上一条决策还有五天就结束了。

  随着各国科技不断在进步,作战理念不断地革新,越来越多的兵种及其新式武器出现在了战场上。

  一战时期战场上出现了坦克、飞机和毒气,二战时期则多出了特种兵、空降兵等更加现代化的兵种。

  这个时期是空降部队高速发展的时代,而毛子可以说的上是空降兵之父,他们早在沙俄时期就组建了一支20人的伞降小队。

  空降兵的训练,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事故和设备不成熟而引发的安全问题。毛子在这个实验性兵种的创建初期,并没有因为各种问题就放弃钻研。

  他们不断地改良空降部队战斗与训练的体系,因此这种新兴的兵种在遥远的西伯利亚发展速度极快。

  1935年的时候,毛子已经有了一万人的伞兵部队。

  同年的基辅军演中,他们派出了一千二百名伞兵,甚至还空投了几门反坦克炮和一台超轻型坦克。

  虽然演习这种事情有一定的表演成分,但也足以让当时各个国家的观摩团惊为天人,并且完全认可了这个兵种的实战价值。

  那些军事观察员开始意识到,接下来的战争要迎来新的打法了。

  「只可惜这些毛子的伞兵精英在第聂伯河战役中,因为战术的原因直接送了一大波。」

  那次演习结束后,各国相继组建了自己的空降部队,就连高卢鸡和意面都毫不示弱。

  意面在二战中一直扮演的都是干啥啥不行,投降第二名的角色。

  在意呆背刺轴心转投同盟时,剩余的成员被三德子的第四伞兵师吸纳,可以说是极个别被三德子接纳且尊重的意面部队。

  高卢鸡就没啥说的了,因为投降太早那两个伞兵营都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参加首秀。

  果脯第一支伞兵部队是在1942年成立的,当时空军入伍生总长觉得,放弃那些在空军入门测试中落选的人有些可惜,便将他们召集到了一起转化为伞兵创办了跳伞训练队。

  为了在接下来的战争里可以发挥作用,给部队提供了垂直作战支援。他们进行了机场攻防、重点防区突破和野外生存等一系列训练。

  只可惜这种长远的战略目光在当时没有得到关注,毕竟光头的技能全点在了股市上,而且那年的大环境太差了。

  空降训练可是需要很多装备的,在某人说了钱放银行有利息,买了飞机放在那里等着旧的情况下,这支部队根本不可能得到经济上的支持。

  再加上训练和装备皆不得法,最终的结果就是不了了之。

  最终还是1943年7月的时候,飞虎队的队长凭借私人关系四处运作,才获取了一部分伞兵所需要的物资装备。

  在1944年的元旦成立了民国第一支伞兵部队“伞兵第一团”,对外代号是鸿翔部队。

  这支部队经过大量的训练,最终还是赶上了最后一波跟鬼子作战的机会,在1945年7月拦截广东和湖南等地的鬼子北撤。

上一篇:大宋泼皮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