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你的成分太复杂了 第69章

作者:猫猫缺大德

  出来的方案就是,全炮重量只有475公斤,还配备了充气轮胎一个炮组很容易拖带火炮进行短距离移动。

  同时得益于半自动炮栓的应用,SA34可以保持15-20发每分钟的射速。她的有效射程为一百米到四百米,极限射程两千米。

  而且这门炮只有1.05米宽,极其低矮的外形结合炮口消焰器,在高卢鸡老阴比的手下成为了一门非常适合蹲坑的炮。

  让炮兵们屡试不爽的是,把反坦克炮隐藏在草丛里,等三德子的坦克接近再给出致命一击。单靠这招,这门小牙签就把三德子的一号坦克和二号坦克打得哭爹喊娘。

  但是后期还是萎了,主要是这炮的穿深不够。在对面三号、四号、三突子时,基本上就是战场铁匠。

  一场战斗光听炮组骂娘了,我们未能击穿敌人的装甲!不过那时如果有勇气可以带着这门炮骑脸,基本上还是有点作用。

  但后期坦克装甲越来越厚,该炮15发每分钟的射速和太小的威力都不足以继续留在战场上执行任务。

  不过!以上说的是欧洲战场!但这玩意放在晋省是什么情况呢?

  黄河只能说一句,我SA34天下无敌!人家SA34以前打的可是三德子的坦克,甚至有些还给虎式修过脚,面对T-34和KV系列都能呲呲牙。

  你小八嘎那什么装甲力量?你那些九五轻战什么玩意?别来沾边,别来碰瓷,脸都不要了。

  说完反坦克炮,那必须给75小姐抬上来。施耐德公司的炮什么含金量,这可是开创了155口径火炮的大公司。

  应该所有人都知道这炮的原产地是高卢鸡吧。

  现在的李云龙也是正儿八经爱学习的好孩子,学个屁已经成为了历史,就算再见到乱七八糟的洋码子也不会乱起名了。

  毕竟不管是赵刚还是黄河,都是心地善良的好老师,有什么不会可以学嘛。

  75小姐被广泛认为是第一门现代野战炮,它的发射速度可以达到惊人的每分钟30发。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性能最好的速射炮之一,从而各国很快竞相仿制,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量使用。

  而且她的性能即使放在二战期间也不怎么落后,甚至有段时间还被三德子带到东线去打T-34,对于八路军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因为她每分钟30发的射速,可以保证高爆弹对敌人阵地的覆盖率,炮兵可以在连续射击的同时进行渐进式推进。

  虽然这门炮有着75小姐这种温柔的外号,但当年在凡尔登她可是绞肉机的刀片。

  一个炮兵连,4台75炮可在一分钟内在100米宽,400米长的区域内发射至少17000枚炮弹的碎片,从而造成对敌人进攻的步兵造成毁灭性后果。

  不过她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对于八路军来说有些太重了。

  这门炮全重1140千克,对于连骡马都没普及的部队来说,运输是个大难题。

  由于她不到1.7米的轮距设计,在加上炮轮也没有采用任何弹性悬挂装置,估计行军速度不会超过30千米/小时。

  可现在不方便,不代表以后也不行。

  系统里有卡车和石油的相关科技,未来的八路军很有可能变成以摩托化为主,骡马化为辅的高机动部队。

  最后就是防空炮了,如果哈奇开斯25毫米防空炮这个名字有点陌生,那我们可以看看他的私生子。

  当年小日子的海军使用的是带英的40毫米维克斯砰砰炮,这玩意就是一个放大版的马克沁。但随着飞机的快速发展,砰砰炮已经不那么够用了。

  他最大的问题就是射程和弹道性能很差,最大射高只有4000米左右,而且还是大幅弯曲的弧形弹道,对火炮的精确瞄准有很大的影响,

  于是海军马鹿们派遣工程师前往法国挑选一款新型高射炮,最终鬼子海军选中了哈奇开斯25毫米高射炮,并取得武器蓝图和生产许可。

  所以!这款经典武器的私生子,就是小八嘎的九六神炮!男人们的大和上,死得最痛快就是这些炮组。

  不过这次海军马鹿和陆军马粪居然没有吵起来,这款防空炮居然还有了陆军版本。

  虽然这门炮在海上表现很差,但这不能怪人家哈奇开斯公司。人家原本是把25mm炮当内圈的,37/40mm炮当中圈。

  小日子海军直接拿25mm充中圈,而且火控很差。防空始终火控是关键,蒙着眼睛用手打蚊子和用电蚊拍打蚊子没什么区别的。

  最逆天的是,他们为了增强火力搞了三联装。

  但是三联装同时开火产生的震动也会降低武器的精度,所以在实战中极少出现三门火炮同时开火的情况。

  通常在一门火炮开火时,炮组成员会为其他两门装填弹药以保持火力持续性。

  这不就完全违背了最初的想法,还降低了单门的有效命中率。而且一个炮组居然那么多人操作,纯纯逆天行为。

  哈奇开斯的原版就要比鬼子的九六神炮好多了,除了作为高射炮射速有些不足,但是数量可以弥补这个缺点。

  更何况在黄河心里,这25毫米只是过渡产品。系统里只需70天就可以解锁更先进的防空武器,小口径的他也不会生产太多。

  只可惜这个决策在大战的第一阶段是用不上了,只能在第二阶段解锁。

  这三款武器,除了防空炮差了一些,面对以后更新换代的鬼子陆航可能会有点费劲。但反坦克炮和野战炮只要产量跟的上,完完全全可以用到1945年。

  但黄河肯定是不会满足的,他看着系统中一个比一个粗的大管子,露出了痴汉般的笑容。

第124章 别忘了还有迫击炮

  原本黄河准备关了系统,去找常姜商量一下后续实验的事儿。

  毕竟「原子能研究」的下一个决策是「核反应堆」,这个决策解锁后他就可以通过系统搞出浓缩铀了。

  到时候一切的计划就不再是空谈,而且确切实际的落实,对方的专业也有发挥的舞台。只要他们这边可以做出一些成绩,那就可以酌情考虑通知那几位先生了。

  可他刚起身将要出门时,突然想起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他把迫击炮给忘了。这武器作为步兵伴随火力,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和将来都很重要。

  由于这个唤醒勇虎系统的界面太像那个不能说的游戏,导致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忘了还有支援武器这一回事。

  原本的支援武器包含轻重机枪和迫击炮,但系统里将轻重机枪归类到轻武器里,而迫击炮却归类到了火炮类武器里。

  刚刚在看火炮类的时候又只注意看那些大管子了,反倒是一旁的迫击炮被他冷落了。在火炮页面的左下角,还存在着一条迫击炮的科技树的。

  位列初始位置的是斯托克斯迫击炮,这炮去年的时候黄河就向三八六旅提供了几门,但是大家对这武器的评价都不太好。

  甚至绍沙的评价都比它好一些。

  毕竟当年是为了处理一战堑壕而诞生的老物件,导致它大多时候只能在特定的地形发挥出他的作用。

  这炮作为现代迫击炮的始祖,确实已经找准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使得很多细节都没有完善。

  别的不说,就单论它的炮弹。爵爷造的这玩意,炮弹居然是个圆柱形的。即使射程不远,但打出去以后很容易乱飞。

  再加上斯托克斯迫击炮,没有设计配套的瞄具。在使用时基本纯靠战斗经验,没有到柱子那个水平,命中目标基本得靠数量去堆,靠运气去拼。

  这种问题在战场上可太致命了,直接宣判了它的死刑,除非是弹尽粮绝部队肯定不会把这玩意拉出来。

  毕竟八路军对迫击炮的要求很高,很多时候都是要求迫击炮小组,能在第一时间打到敌人的火力点,为部队提供某个方向的掩护。

  但!初始科技树后面的武器就变得正经起来了。排在斯托克斯迫击炮后面的是,口径50毫米的布朗德Mle 1937。

  在细谈这门武器之前,我们得提一嘴这武器的发明者。

  布朗德跟小胡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相同点的,他们都是维也纳的艺术生。只不过一个落榜了,一个考上了。

  落榜的那位擅长在啤酒馆或其他公共场合演讲,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身边的人。继续学艺术的那位擅长特制装饰品,双方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一展宏图。

  布朗德回到高卢鸡以后,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和画廊。当地一些豪华客轮会慕名来找他做内装,甚至连卢浮宫的楼梯都采用过他的作品。

  众所周知,学艺术的家里一般都挺有钱的。

  布朗德也不例外,他家有个祖传的五金工具厂。而且在战争时期这厂子还摇身一变民转军,接到了不少军品订单。

  作为一名艺术家,精通对武器的改造很合理吧,毕竟技多不压身。

  于是布朗德就盯上了迫击炮这个新鲜玩意,并且诠释了自己的理解。

  首先,他重新设计了炮弹的外型。采用了水滴形带多个尾翼的方案,这样使得发射出去后的弹道非常稳定。

  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打到哪里一切随缘。

  其次,他给炮弹设置了闭气环。发射的时候受热膨胀,火药利用率高打得更远,大大增加射程摆脱了堑壕的局限。

  最后,他发明了迫击炮用的准直式瞄准具,炮兵们再也不用拼运气靠数量了。

  单单就这三招,立马改变了一个行业。哪怕是到了后世,传统的迫击炮依旧没有做出太大的改变。

  布朗德就靠这个设计就成了高卢鸡的迫击炮权威,开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军火公司。

  当时81毫米口径的Mle 35一炮而红,随后各种买授权的或者直接仿制的国家比比皆是,其中就包含了现在的民国。

  民20式82毫米迫击炮,就是由金陵兵工厂于在32年的时候捣鼓出来的,曾经一度是果脯部队的制式武器。

  虽然增加了一毫米的口径,但是内行人都能一眼看出它的血脉。

  但!系统里的迫击炮科技树有点死心眼!这让黄河非常的不爽。同为一脉的炮,居然是按照口径而不是按照年份排的。

  虽然50毫米的迫击炮,下放到排一级的单位时作用很大。

  可作为一名火力不足恐惧症晚期的患者,黄河有点瞧不上这小水管。不过存在即合理,每一种口径都有它自己的分工。

  只可惜部队还得再等一段时间才能用上营一级的迫击炮了。

  虽然黄河叫它小水管,但这50毫米的轻迫可以算是二战时期的巅峰之作。毕竟布朗德有了成熟的经验,无论是放大还是缩小口径,都变得迎刃而解。

  接下来我们横向对比一下三德子的50毫米迫击炮,GrW 36重14公斤,Mle 37仅3.6公斤,单是重量就分出高下了。

  而且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Mle 37虽然轻,但是座板、支架、瞄具样样都有。

  炮身和支架在携行状态都可以收起来,一个战士就能拎着跑。由于重量比步枪还轻,迫击炮组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用于作战。

  三德子的GrW 36可真是苦了炮兵了,对面高卢鸡打完就能迅速转移阵地,这两者真心比不了。

  至于拿去跟鬼子的八九式掷弹筒相比,那完全没有必要。虽然二者在部队内承担的责任差不多,都是排一级的支援火力,甚至连射程都差不多。

  但鬼子的掷弹筒发射的时候,完全是靠射手用手扶着,从而来确定方向和高低。

  面对一个火力点时,基本上全凭手感和经验。与其说是掷弹筒厉害,还不如说是鬼子的老兵厉害。

  但老兵是会死的,即使在精锐的士兵,在现代战争中都是消耗品。当小日子的兵源跟不上时,掷弹筒的作用就会越来越低。

  但从炮击的精准度上来说,迫击炮射手想要命中目标就相对简单一些。甚至只需要一名经验丰富炮兵来指挥,哪怕他手下的兵都是一群新手,也能打出精准的一击。

  而且二者的前途也不同,鬼子辛辛苦苦培养一名掷弹筒老兵。那么他以后的军旅职业生涯,打的永远是50口径的掷弹筒。

  但是哪怕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学习,一个迫击炮手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战斗经验,操纵更大口径的迫击炮。

  完全可以从班一级升到团一级,上升空间无限大。

  原本历史上,部队里有一种五零小炮。是百团大战以后一众大佬经历了多次失败及反复研究试验才研发出来的,这武器仿制了鬼子的八九式掷弹筒。

  但现在即将有了Mle 37的图纸和生产线,相信军工区的众人一定可以在短时间内吃透这门技术,让部队的火力更上一层楼。

第125章 来自总部的三份地图,全图挂

  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条线路东起石门市,西至太原。不仅横越太行山,而且还是连接平汉、同蒲两铁路的纽带。

  由于它连接着两个资源大省,而且所经地区煤炭、铁等战略物资非常丰富,所以成了重要的战略运输线之一。

  为了提高掠夺资源的效率,鬼子还对部分路段进行了改建和修建。

  正太路一旦被毁,山西境内第一军的给养补充和掠夺战略物资的外运将发生极大的困难。

  为了确保这条生命线可以保持健康,小日子做了很多布置。除了铁路巡逻队以外,周边还修建了大量的炮楼和碉堡。

  并且沿线车站上也有重兵驻扎,戒备森严。

  然而就是这么危险的铁路,离新二团现在的驻地刘家村,直线距离也只有仅仅七十多公里。

  甚至因为囚笼政策,鬼子以铁路为基点一直在稳步推进扩大自己的占领区。导致近期新二团周遭的情况很糟糕,现在离这里最近的一个中队甚至不到三十公里。

  要不是李云龙深知大战前夕不可以乱来,而且总部那边也发布了明确的命令让各单位停止一切非必要的军事活动。

  否则以他这种不吃亏的性格,早就忍不住带着一个营的战士,去会一会这些新来的鬼子了。

  在收到详细的战役指示后,李大团长不禁对总部的决心和大手笔感到有些震惊。

  不仅是多方部队同时发动进攻,更是有着“不留一条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座桥梁”的口号。

  为了不耽误总部的计划,在完成侦察和调查任务后,新二团立即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训练。

  战士们的重心主要放在了攻坚和破路上,毕竟这个团满打满算成立的时间都不超过两个月。对于新兵来说,这种类型的作战以前并没有接触过。

  就在战士们加急训练时,一位骑着马的旅部通讯员从远处而来。在即将接近村口时,这位同志便自报家门。

  值得一提的是,他并没有像是以前来的通讯员一样,在村口就下马。而是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一路朝着新二团的指挥室奔去。

  听到动静的李云龙从团部指挥室里走了出来,这位通讯员刚好在他身前下马,递给了李云龙一个文件包。

  一头雾水的李大团长还没来得及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讯员便翻身回到了马上对他说道:“李团长!这是旅长让我交给你的机密文件!我还有公事在身,就不跟你多聊了,保重!”

  等他回到指挥室后,一旁的赵刚立马贴了过来,脸上充满了好奇。

  “什么东西啊,这么兴师动众的。刚刚的同志连水都没喝一口,这么急啊。”

  虽然还没有打开文件包,但指挥经验丰富的老李早已有了自己的猜测,他一边开包一边对着自己的搭档说道:

上一篇:大宋泼皮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