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114章

作者:三月啦

  俗话说得好,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赵泗才多大?能看的准什么?

  难不成他还能如同伯乐挑选千里马一般,挑出来能够经世治国的人才?

  “我善识人也!”面对李斯的不以为然,赵泗认真的强调了一句。

  “成成成……相马者伯乐,相人者赵泗!”李斯摆了摆手,尔后目光看向高台,示意赵泗站定。

  二者闲谈之时,文武百官已经尽数到场,不光百官,还有各家各派的大能。

  赵高于一侧走出……

  原本尚在交头接耳的群臣赶忙各自站定,收敛声音。

  “陛下至,噤声,行礼!”

  浑厚的嗓音落下,原本略显嘈杂满是窃窃私语的朝堂瞬间变得落针可闻。

  尔后群臣纷纷整齐一致的躬身行礼。

  始皇帝高大的身躯自侧踱步而入,虎踞于案几之前。

  九旒之冕,散耀垂文,华组之缨,从风纷紜。

  “诸卿起身!”

  垂珠之下,始皇帝面无表情的看向躬身的诸臣,沉声开口。

  众臣闻声,各自起身!

  通常这个时候,就要有一个臣子来负责提出今天的主题,做一个引导性发言,一般都是左相李斯负责这个任务。

  当然,今天朝议的主题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始皇帝环视群臣,目光沉凝。

  “三日之前……”

  始皇帝并没有让李斯代替自己发言。

  “帝星飘摇,荧惑守心,江神赠璧。”

  “如今,关阴,关中,乃至于关外,谣言四起。”

  “诸庶皆言之”

  “祖龙今年死!”

  始皇帝嗤笑了一下……

  始皇帝的笑并没有有让沉重的气氛缓和下来,相反,朝堂上的气氛更加严肃,也更加沉重。

  和以往的云淡风轻镇定自若不同,始皇帝在明确的表达他的不满。

第一百六十三章 朕就是祖龙!

  群臣寂然……

  谣言能够传播到这种地步,在场的文武百官很多人都要负责任的。

  谁散播的谣言?谁来宣扬的?

  为什么短短几天就满城风雨?

  抛开事情真相不谈,舆论的传播在古代是极为缓慢的,哪怕再怎么轰动的事情,仅仅依靠自然传播,在古代也做不到短短几天之内云动关内。

  六国旧贵的力量是可观的,最起码在舆论方面大秦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眼下不管始皇帝如何应对,实际上六国旧贵的目的已经达到。

  他们打击了秦的天命和法理,同时展现了自己的肌肉,舆论传播到这种地步,可以说大秦败的五体投地,对于眼下大殿之内的文武百官乃至于三公九卿,他们的脸已经被六国旧贵按在地上狠狠地摩擦。

  当然,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对大秦受损的天命和法理的挽救和补回。

  在群臣寂然,心思各异之时,叔孙通动了。

  “陛下!”

  “天人感应,阴阳相和!”

  “上天降下征兆,乃以为警示!”

  叔孙通开篇就是雷击。

  “这个时候就有天人感应了么?这玩意不是董仲舒所创么?”赵泗闻言心中大惊。

  赵泗还以为叔孙通犯傻了,打算借天降异象来将罪责归咎于始皇帝头上来劝谏始皇帝。

  谁知道叔孙通话头一转。

  “天有异乃国有失,国有失乃臣无为!”

  赵泗眨了眨眼睛,叔孙通绕了半天,居然通过易经的灾异论和春秋解释了这次的天降异象。

  怎么解释的?

  天有异象,是因为国家出问题了,这是上天对于天子的警示,告诉你你这边出问题了,给你拉响了警报。

  国家出问题又会出在哪里呢?肯定是出在臣子没有做好自己的事情。

  叔孙通的论点很关键,他并非是用天象来限制始皇帝的行为,而是通过天象为始皇帝开脱,并且引经据典,将天象异动的主要责任人从始皇帝变成了臣子。

  反正,天降异象,和始皇帝没关系,始皇帝不可能出错,错只能出在堂下的衮衮诸公。

  最难能可贵的是叔孙通引经据典,不光用了春秋易经,还用了墨家的天罚理论和阴阳家的五行说。

  赵泗现在文化水平上来了,鉴赏能力相比较于之前有了长足的提升,但是面对叔孙通动辄引经据典,而且环环相扣逻辑无懈可击的发言依旧是听的稀里糊涂。

  听起来很牛逼,但是具体不知道牛逼在哪里。

  不过叔孙通敢第一个开口,很明显是做足了准备,赵泗撇了撇李斯打了个眼神。

  李斯微微点了点头,表示叔孙通说得很好,理论很通畅,是一篇逻辑无懈可击的公关文稿,是那种当世大儒都挑不出来半点毛病的稿件。

  当然……李斯并不喜欢就是了。

  始皇帝没问题,臣子有问题,国家出问题了,他妈的暗戳戳在那阴阳怪气谁呢?

  这可是荧惑守心帝星飘摇的异象,要按照叔孙通的说法,没个三公九卿都不配给这么大的异象顶锅。

  李斯也是三公之一,而且是唯一手握实权的三公!

  当然,这是大秦必要的公关,始皇帝已经做出了大巡天下硬刚的计划,但是该有的公关文稿也得有,祖龙今年死的预言验证得一整年时间呢,总不能任由谣言肆意流传不做出任何官方解释。

  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有叔孙通珠玉在前,各家各派都开始畅所欲言。

  “天上的异象又如何能够干涉人间事物的运转?陛下治理政务,统御四极,亲耕亲种,亲力亲为,就算是在怎么怪异的天象,又如何能够影响大秦呢?”

  第二个开口的是一个一身短打草鞋看着和在场众人格格不入的老农。

  “农家!”赵泗眼前一亮。

  农家的思想相比较来说反而更加契合赵泗的想法,农家认为天象就是天象,和人间没有半毛钱关系,真正能够影像人间的天象是什么时候刮风下雨,天气阴晴,而不是盯着这个星星那个星星看星星一颗一颗连成线。

  站在现代人的角度上来说,农家的想法是对的,但是站在这个时代,只能说附和者廖廖,在这个稍显原始的时代,农家未免对上天不够敬畏。

  农家的政治思想太过于超前,他们认为皇帝是责任而非享受,即权利由天下人赋予,天子应该为公为正,除了公事,私底下就应该和所有人一样。

  农家认为天子是不神圣的,只是天下人意志的表率。

  所以……农家的言论不仅不受各家各派的认可,同样也得不到始皇帝的认可。

  第三个是赵泗的老熟人驺奉。

  以阴阳五行为切入点,否认了江神的传言,直接指出对方并不是真的江神,而是有心人暗中推动……

  尔后诸子百家纷纷嚷嚷,各执一词……

  只有法家没有发言。

  赵泗看向李斯挑了挑眉毛,如今诸子百家闪亮登场,李斯居然能够按耐不动,叔孙通说的那么精彩,赵泗还以为李斯会有所反应。

  却不料,李斯只是脸上挂着笑容微微摇头。

  发言?

  法家务实!

  是要做事情的!

  诸子百家为大秦舆论公关以后,就形成定论,大秦不可能通过公关扭转舆论,但也不至于完全处于弱势地位,官方公关的能量还是有的,最起码不至于完全呈一边倒的局势。

  公关做完了……就是手段应对了。

  “各地严禁议论……”

  “相互之间检举揭发。”

  “一人声甚治一人,一地声甚治一地,暗中传扬宣言者,则以肉刑!”

  李斯当先开口。

  经典的舆论控制策略和反击,广泛打击,物理闭嘴。

  方法,或许不是什么善法,但是肯定管用。

  因言获罪这玩意得辩证的看,倘若是因为说实话因言获罪确实不够妥当,可是现在这档子事明摆着就是有人舆论抹黑,损害大秦国家形象,不刑则不足以摄人心。

  李斯做出了紧急应对,禁止相互讨论什么帝星飘摇荧惑守心江神赠璧。

  同时鼓励检举揭发,连坐治罪。

  并且还纳入了官员的业绩考核。

  哪个地方有谣言广泛传播,官员有殆政无能之罪,同罪受刑。

  李斯作为始皇帝意志的延伸,气场全开,逼视文武百官乃至于在场的诸子百家的大佬。

  这事发生的如此急促,大秦招架的如此软弱无力,李斯心里是憋着火的。

  才几天时间就能传遍关中,简直把大秦的行政官员的脸按在了地上。

  李斯心态乐观是因为他相信这只是谣言,开心是因为始皇帝和他的隔阂有所消融。

  但是不代表他在这件事情上没有火气,别人刀都架脖子上了,他是实权左相,是三公九卿之首,是文武百官之长,百官的失职,就是他的失职,百官的不作为,就是他的不作为。

  一般来说……

  事情到此就应该结束了。

  舆论公关也做了,事情的处理手段也定下来了。

  虽然应对的并不算太完美,反击的并不够干脆和彻底,但是也算是应对了过去。

  然而,不管是李斯还是赵泗还是蒙毅都清楚,今天的重头戏并不是这些。

  “祖龙今年死……”

  李斯退下以后,始皇帝轻吟。

  “何为祖龙?”始皇帝看向叔孙通。

  “祖龙,人之先也。”叔孙通沉吟片刻后开口。

  认真来说,大秦的图腾其实并不是龙而是玄鸟,故而祖龙这个称谓其实并非直接明确指定始皇帝。

  不过龙这个图腾为万物之长也算是半公认的。

  叔孙通不敢假定始皇帝的内心想法,给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

  祖龙,人的最初统治者。

  始皇帝轻笑了一下,他能够理解叔孙通心里的谨慎。

  异人都说了祖龙今年死。

  认了始皇帝是祖龙,就等于承认了异人说的是始皇帝今年死。

  不认吧,又不合适,始皇帝确实可以以祖龙称之。

  本质上异人模棱两可的说法,说祖龙而不说始皇帝就是为了隐晦的暗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