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134章

作者:三月啦

  始皇帝没来由的笑了起来,一晃眼过去,自己都已经四十九岁。

  入秋,可就要过了诞辰,迈入五十大关。

  始皇帝的五十大寿……已经不远了。

  哪怕在这么重要的日期即将临近的时候,始皇帝依旧在大巡天下,视察地方。

  “四十不惑,而五十知天命……”

  始皇帝摇了摇头……

  五十知天命么?

第十三章 陛下文治武功,将前无古人也!

  知天命么?

  那么,什么才是天命呢?

  始皇帝笑了一下,不得不说,今年,真的是一个分水岭。

  而另一边,赵泗已经见到了墨家弟子送来的铜铸雕版。

  “可惜,活字居然还需要考虑墨水问题,这一点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啊……”赵泗抚摸着面前的铜铸雕版叹了一口气。

  活字跟雕版有所区别赵泗知道,但是他真不知道区别在墨水需求上也有分别。

  “这么说来,传统墨水应用于活字大概率是不太能的,恐怕得改进墨水,而且活字对于制造也有一定要求吧?好像是铅活字?应该是合金吧……感觉够呛,不过回头可以用铅做一些活字试试,话说这个时代铅叫什么来着?”

  “不过现在雕版也够用了,一批铜铸雕版,只要印刷内容不做变动,可以用十年,甚至是数百年……用来批量印刷书籍肯定是没问题,知识的成本会进一步变得低廉,不过报纸文书之类的,在活字弄出来之前恐怕是没戏了……”赵泗捧着手中的铜铸雕版。

  明晃晃的金色,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常说秦朝时期是青铜器时代,但是实际上刚生产出来的青铜,颜色并非青色,而是如同黄金一般亮闪闪的金色,因为颜色一样,故而有时候也会用金来代指铜的说法。

  铜铸雕版内容是秦律,赵泗浸墨印刷。

  因为手艺不太成熟,第一批印出来效果并不是很好,沾的墨水有点多。

  重复捯饬了许久,赵泗总算掌握了一定的经验,六十多个铜铸雕版尽数印刷,案几之上几十页分开铺好的纸张,秦律跃然纸上。

  很不错,只要有些熟练度,一般来说不会印废,速度也很快,赵泗略微熟练了一些以后没用多久就把一整部秦律印刷出来了。

  待其墨迹微干,赵泗没有犹豫,挨个折叠一起收拢,捧着径直朝着始皇帝驾撵走去。

  “陛下!”

  熟悉的冷气扑面而来,因为印刷而热的满头大汗的赵泗舒适的呼了一口气。

  “一部秦律,尽数印刷妥当了!”

  厚厚一沓子麻纸,字迹工整且排列整齐。

  始皇帝接过一沓子麻纸,眼中微微赞叹。

  “一部秦律,半车竹简!”

  秦律内容太多也太繁杂了。

  而竹简一来贵重,二来书写不便,三来还需要篆刻保存,何其难也?

  因为以上原因,秦律想要普及地方,本就是天下之大难。

  眼下,成本下来了,秦律的印刷速度上来了……等到造纸的生产规模加大,成本会进一步下降,说句不好听的,以目前大秦的国力,是可以做到家家户户一本秦律的。

  大秦才多少户人,登记在册的拢共也就六百万户左右。

  成本不算低,但现在已经到了大秦可以承受的范围。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诞生,是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的。

  “诏李斯入内!”

  始皇帝捧着一沓秦律显得有些爱不释手。

  将秦律普及到家家户户,这是大秦正在做的,又是对于大秦十分遥远的事情。

  从商鞅变法,到现在一统天下,几代君王的努力,百年的时间跨度,耗费了多人人力物力,刑杀了多少人,才让关中老秦人能够初识秦法。

  而现在,大秦一统天下,又需要多久让天下人如秦人一般了解秦法?

  大秦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将治理关中的经验应用到地方,可是地域扩大人口增多,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也呈几倍乃至于十几倍增长。

  关中花了几百年,天下难不成要用几千年?

  而现在,别的不说……

  以目前造纸的成本和付出,大秦远的计划难以缩短。

  可是可以制定一个小目标,譬如六百万户百姓,每家每户一部秦律!

  有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又能需要多少时间?

  不就是印六百万部秦律嘛?

  大不了征徭役,三五年时间,十年时间,总是没甚么问题吧?

  “好!”

  赵泗离去,始皇帝看着手中印刷出来秦律依旧止不住赞叹。

  赵泗出去才用了多久,一部秦律就跃然纸上,放在以前,这是起码要抄写几天的工程量。

  最关键的是还得是读书人,书法也得好一些,倘若书法差的跟赵泗一样,就算誊抄出来也没办法用。

  而现在?

  印刷?

  只要有雕版,不需要识字就可以印。

  甚至于,制造雕版的匠人,不识字也可以制。

  要知道,凿制墓碑的匠人,有很多压根就不认识字。制作雕版也是同理。

  雕版要用铜铸,确实成本不低,可是这一套雕版能用的时间可太久了,十年?百年?只要保养得当,几百年都用不坏。

  雕版弄出来相当于基础建设,这点投入,未来的回报是大大滴。

  而始皇帝,向来喜欢基础建设。

  驾撵之外……

  赵泗和李斯并肩行走。

  “陛下何故传唤?”李斯看着赵泗的笑意满是疑惑。

  “李相尽管去,大好事!”

  难不成还是因为赵泗提出来的对内机构?李斯暗暗心想。

  自从上一次想明白以后,李斯已经改变主意了。

  可是他已经拒绝过始皇帝的好意,而李斯的脸皮又不像赵泗那么厚,能过把发生过的事情抛之脑后。

  他毕竟不是赵泗,心里得顾忌始皇帝的想法,以及对自己的态度,故而这几天一直都在斟酌,自己该如何圆润的一改反对态度来支持始皇帝的英明决策。

  这种对内机构是一把架在群臣脖子上的刀不假,可是陛下都亲自询问我的态度了,这把刀总之是架不到自己头上的,而且未来执行迁贵令,推行种种政策,多一把不受三公九卿限制的刀对于李斯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赵泗迄今为止一直被蒙在鼓里,而李斯放开三公九卿的角度一看,迁贵令要我来啊。

  动刀子的人是我,多把刀是件好事,总不能这把刀先把我给宰了。

  二人一并入了驾撵,李斯和赵泗端端正正的躬身行礼,只不过李斯身子还没直回去,赵泗已经麻溜的跪坐在冰鉴旁边了。

  “看看……”始皇帝将秦律推至李斯面前。

  李斯还没见过纸,初见不由一愣。

  尔后看向赵泗:“这就是你说的纸?”

  “是也!”赵泗点了点头。

  “可我记得你的字写的没有这么好看。”李斯认真的说道。

  ……

  揶揄过后,李斯认真观看,尔后始皇帝又递来咸阳送来的信书,对于成本和制造周期有了一个大概的概念,立马就意识到造纸术和印刷术意味着什么。

  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李斯和始皇帝的想法是一致的。

  始皇帝想成就前无古人不可超越的伟业,李斯又何尝不想和先贤比较一番?

  若不是称子成圣的诱惑,李斯何以会转变自己的思想,接过迁贵令的重任。

  而造纸术和印刷术,对于实现李斯的人生理想,也很重要。

  “暂停驾撵,召开朝议吧!”

  印刷术,造纸术!

  这件事,也很重要。

  秦虽以耕战为重,但涉及这种利在千秋的文事,召开朝议也实属正常。

  “待会你要在百官面前,当众印刷秦律,去做准备!”

  除了武治,还有文教,竹简造价高昂,工期较长,书籍抄录不便,流通缓慢。

  造纸术和印刷术,对于底层士子的价值不亚于仙粮对于黔首的价值。

  毕竟……只有真正的大贵族,才无所谓科技进步不进步,时代发展不发展。

  因为不管有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他们都有藏书万卷,誊抄篆刻再怎么麻烦他们也有专门的人为他们誊抄书卷。

  不管有没有仙粮仙种,他们都不缺吃的喝的,甚至于在这个普遍吃麦不脱壳的时代,他们已经能够用硙磨面人工筛取吃上白面粉了。

  这个时代,已经有包子了,赵泗见过。还有面条。

  贵族和黔首之间的差距,相隔了一个时代之久。

  更不用说,大贵族还能用缣帛来书写……王离给赵泗缣帛让赵泗誊抄算书的事情历历在目,光是赵泗演算誊抄的缣帛,其价值都够十几顷地了。

  贵族,并不在乎……

  但是,百姓在乎,底层士子在乎!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百姓愚昧不识字,就算有三种仙粮诞生,大秦的形象扭转速度也是缓慢的,因为他们不识字,极少出远门,更不会花团锦簇的夸赞。

  而纸张各印刷术的诞生受益群体是整个底层士阶级。

  是拥有了一定知识文化的群体,他们对大秦舆论形象的扭转才最为快速。

  读书人嘛……

  “有此等利器,陛下文治,三皇五帝,也概不能比了……”李斯脸上带着笑容。

  当然,李斯更在乎的是普及秦律秦法。

  “文治?”

  始皇帝嗤笑了一下。

  不过李斯确实没说错,这两样东西,是直接能够给始皇帝带来天命加成的。

  毕竟,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底层士子得到了好处,最起码骂的时候,也没那么理直气壮了。

  可惜,这是在大巡天下的路上,甚至近处也没有行宫。

  不过此处风景倒是不错,于水边山野之处召开朝议,也没什么不妥。

第十四章 百官惊诧,赵泗再升爵

  大秦一统八荒六合,武功肯定是超越往前数的每一个君王了。

  至于文治嘛……其实客观来说除了营建秦始皇陵和阿房宫等私欲,始皇帝在位时期做了很多基础建设。

  这些也都是文治之功,只不过这些都被有心人刻意忽略了。

  驾撵停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