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247章

作者:三月啦

  自己是属于哪一类臣子。

  赵泗挠了挠头,他之前一直随波逐流被始皇帝赶鸭子上架,还真没仔细想过这个问题,如今被张苍骤然问起,一时之间也不好肯定。

  “或许我算的上一个正直的臣子吧。”赵泗沉吟片刻开口道。

  赵泗也贪财好色,但是他懂得适可而止,并且他的贪财好色都是在法律的允许范围之内,除此之外,赵泗也没有滥用私权过,从这些方面来说,赵泗觉得自己应该算得上一个合格的臣子。

  张苍闻声失笑,复又摇了摇头。

  “不,主公是佞臣!”

  “佞臣?”赵泗满脸疑惑的看向张苍。

  自己,这跟佞臣,也不沾边啊,最起码赵泗到目前为止做的事情都问心无愧。

  “何为佞臣?”张苍笑着开口。

  “奸幸谄媚之臣。”赵泗下意识的开口回答,尔后忽的仿佛想起来了什么,有恍然大悟之色。

  张苍见状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虽然赵泗向来显得心思单纯,但是客观来说,赵泗并不傻,有些东西只是赵泗从未想过,但是随着时局进展,赵泗的地位越来越高,倘若连自己的定位都弄不清楚,那就不太妥当了。

  “看样子主公已经想明白了。那臣就去筹划一下主公手下门客的职务任命,待会主公入宫,还需要主公向陛下举荐。”张苍笑眯眯的背着手离去。

  赵泗送完张苍离去,跪坐在案几之前,脸上颇有感慨。

  “这就是朝堂啊……”

  李斯的行为逻辑是十分合理的,朝会展开之前相互通通气统一战线也是符合这个时代的规则的。

  就算不通气也总要站队,只要不陷入党争,政治就是那回事。

  但那是朝臣的逻辑和潜规则,而不是赵泗。

  诚如张苍所言,赵泗不管再怎么正直,但是是改变不了他身上始皇帝的标签的。

  他,是始皇帝的人。

  他和李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所以他的行为规则和逻辑不应该按照李斯的想法来进行,而应该按照佞臣的规则来进行。

  佞臣该怎么办事呢?

  当然是谄媚君上!

  李斯向赵泗在朝会之前提前通气是官场上的潜规则,那么赵泗,作为始皇帝的亲信之人。

  犹疑不决之时,何不入宫提前跟始皇帝通通气呢?

  赵泗下意识的忽略了这件事情,是因为他清楚,事情走到了这个地步,始皇帝肯定已经做好了准备全力支持李斯。

  包括停了阿房宫和秦始皇陵的徭役,始皇帝都做好了准备。

  李斯肯定和始皇帝有过私下沟通达成了一致,毕竟迁贵令的重任已经落在了李斯身上。

  但是赵泗没有和始皇帝有过具体沟通……

  “所以其实不管是航贸军府还是匠作局乃至于我手底下门客的出仕,归根结底是始皇帝进行任命,这其实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李斯只不过是做了一个顺水人情。”

  那么,为什么不去问问始皇帝的意思呢?

  就算这已经是始皇帝默认并且主动推动的事情,但是去和始皇帝汇报一下也没有大错,还能够防止李斯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给自己埋坑。

  “不对……李相已经给我埋坑了。”赵泗揉了揉眉心。

  “李相的小手,一如既往的不干净啊。”

  李斯终究和始皇帝的屁股不在一个位置,而赵泗逐渐成为关键性角色,李斯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把赵泗拉到和他一体的统一阵线。

  “完全没必要,始皇帝又不是不听劝。”赵泗摇了摇头。

  再阴暗一点的赵泗也不想多想,全当李斯是为国为君,担心自己分不清楚自己的定位。

  现在赵泗分清楚了,并且坚定不移的选择了始皇帝。

  “顺序很重要!”赵泗敲了敲案几。

  “哪怕是同样的事情,也应该先和始皇帝达成一致,然后和其他臣子达成一致,而不是群臣先达成一致,再由臣子和始皇帝达成一致。”

  赵泗回想以前自己做事,向来都是不经朝堂,直接和始皇帝打小报告。

  流程很不规范,但是现在看来,这或许正是自己的特殊所在。

  最要紧的是,自己在始皇帝面前不用谜语人,有啥说啥,始皇帝说的听不懂自己也不用猜,直接刨根问题就是了。

  那何必,非要和其他朝臣抱成一团呢?

  想清楚其中内里,赵泗坚定了以后自己的做事手段,张苍为终于做完了所有的人事规划,拿着一道折子笑眯眯的走了进来放到赵泗案几之上。

  “现在,就该主公入宫求官了。”

第六章 始皇帝真的会这么信任我么?

  赵泗接过张苍递来的折子打开。

  看完以后,赵泗的表情略显精彩。

  “这会不会太多了一些?”赵泗有些犹豫。

  张苍让自己求的官可太多了。

  樊哙,郎中令兵,校尉。

  刘邦,中侯,黑冰台的三把手……

  卢绾,黑冰台。

  萧何,咸阳县令。

  曹参,咸阳县尉。

  周勃,咸阳县丞。

  审时其,郎中令兵,曲侯。

  陈平,郎中令,升侍郎。

  王陵,郎中令兵,校尉。

  夏侯婴,郎中令兵,校尉。

  要说这些官职也都算不上太大,但也得看在哪里。

  校尉掌兵八百,那得看掌的哪里的兵。

  天下政治中枢的卫戍之兵和边军肯定是不一样的。

  中央官和地方官也不尽相同。

  萧何看起来只是当了个县令,可那是咸阳县啊。

  最关键的是萧何任县令,周勃任县丞,曹参任县尉,说句不好听的,整个咸阳的政事就全部归赵泗集团把控了。

  县吏衙兵更是不用多说。

  这些任命丢出去是什么概念?

  意味着在诺大的咸阳城以及周边,赵泗手底下的人,手握将近三千兵马。

  外加咸阳县吏衙兵不计……

  “不多……”张苍摇了摇头。

  “咸阳乃大秦国枢,三公九卿两千石大员比比皆是,因此咸阳县府地位并不算太高,到处都是上官,寻常人很难办的了事情。”

  “至于郎中令的兵马,多为卫戍咸阳拱卫皇宫所需,这份担子迟早是要落在主公手里的,此乃亲近之事,若无信赖,陛下不会允之,而若论亲信,旁人不能及也,如今拱卫宫禁的兵权在郎中令手中,蒙毅执掌郎中令,又是忠信大臣,陛下不会把主公提到这个位置,但长公子即将归咸阳,郎中令兵马势必是要被陛下拆分出去的。

  如此一来,只有主公能够掌握这些兵马。

  而且届时主公手中的兵马绝不仅仅这些。至于咸阳县府自然也是同理,陛下不会因此而拒绝主公。”张苍摇了摇头。

  赵泗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立储这件事赵泗肯定不会参与,但是实事求是的说,始皇帝年纪不小了,就算能够长命百岁,也到了立储的时候。

  不立储君,则国不稳,接下来要行大策,立储是必然的事情。

  而扶苏,又是众望所归。

  但是,始皇帝和扶苏的父子关系并不融洽,虽然始皇帝对扶苏爱的深沉,但是就算再怎么疼爱自己的大儿子,始皇帝也不可能让扶苏手握长城军团的同时还能够手握咸阳宫禁之兵。

  扶苏又太过于众望所归,如果说放心……赵泗惊讶的发现,哪怕是自己站在始皇帝的位置,咸阳的宫禁恐怕也只有自己可以勉强信任。

  “这么一想,陛下也挺为难的……”赵泗叹了一口气。

  储君空的实在是太久了一些,而站在始皇帝的位置,哪怕能够信任扶苏,恐怕也未必能够信任扶苏的党羽。

  归根结底,始皇帝做的事情伤害了太多人的利益,而扶苏和始皇帝的政见却又严重不合。

  父子二人终究算不上戮力同心,甚至于对未来的规划也不尽相同,这种情况之下,还要继续推行伤害天底下大多数贵族利益的政策,扶苏这个储君……很可能会被有心之人加以利用。

  再怎么信任自己的好大儿,也得防止扶苏被迫黄袍加身啊。

  政策一旦推行,数不清楚会有多少人想始皇帝意外退位,让扶苏名正言顺的登基继位。

  兵,必须握在自己人手里。

  那谁是始皇帝的自己人呢?

  “山雨欲来啊……”赵泗叹了一口气复又看向张苍。

  “既然如此,刘邦和卢绾亦有才能,为何先生安排此二人进入黑冰台?”赵泗开口问道。

  “沛县人众,刘邦为首尔。”张苍笑着开口。

  赵泗一想就明白了其中关键。

  刘邦的人格魅力毋庸置疑,沛县八人众各有亲近,但唯有刘邦是能够让大家一块安心坐下来谈事情和所有人都有交情的。

  人的本性本就会趋向于抱团,在把刘邦这个天然的领袖丢到朝堂未来肯定也会促成沛县团体的相互结合。

  既然如此,不如把刘邦以及和刘邦关系极好的卢绾丢进黑冰台。

  黑冰台独立于朝堂,有自己的晋升体系,且一经进入就再不能为朝官,天生为朝堂所不容,这样一来,也能够杜绝未来的隐患。

  这也就难怪张苍给刘邦安排了中侯的位置。

  黑冰台现在名声尚可,但是作为君王的手中剑,未来必然会声名狼藉,中侯,也算是对刘邦的一种补偿。

  这样看来,张苍的一切安排都显得合情合理。

  “不过,先生不出仕么?”赵泗看向张苍开口问道。

  目前赵泗手底下搜集的门客,其实都处在幼年期,真正走马上任就能够经国治世的人才,唯有张苍。

  但是举官的大名单里并没有张苍。

  “不急。”张苍摇了摇头眯眯眼一如既往和善的笑着。

  张苍不出仕有自己的想法。

  赵泗太单纯了,但是偏偏他的位置太高,而且接下来的局势只会风波急转,涉及其中,哪怕是张苍深入大局,都不敢保证尽善尽美,赵泗稍有不慎更会被有心人利用。

  他需要空间,也需要时间,来帮助尚且不够成熟的赵泗来把握其中关键,并且让赵泗迅速的成长起来。

  他出仕不出仕不重要。

  重要的是赵泗不能出事!

  张苍作为已经跑路过一次的人才,他清楚大秦面临的是什么样的未来,也清楚大秦的一切是从什么时候发生改变的。

  做事情,已经有足够的人才了。

  大秦也从来不缺少人才。

  大秦缺的,是能够劝得住且能让那位乾坤独断的君王放缓放平节奏的人。

  “既然如此,那我便入宫求官!”

  “另外再帮我送一份给李相,明日朝会就让李相按着这个帮我荐官。”赵泗笑了一下。

  人太多了,赵泗也不能自己一个人当举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