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250章

作者:三月啦

  只不过那个时候的王翦已经想明白了一切,放下了对权势和财富的渴望。

  十几年前都已经选择了放下,不再涉足朝堂争斗,更遑论现在已经半只脚踏进了棺材?

  王离说的不错,太尉,掌天下兵事,天底下唯有王翦担任太尉才是真正的名正言顺。

  但是那也太名正言顺,看起来都好似非他不可了。

  “不应该啊……”王翦揪着自己苍白的胡子百思不得其解。

  他当时急流勇退,虽然并未言明,但是君臣之间自有默契。

  赵泗肯定是没这么大的心和这么大的胆子贸然提出让自己重新担任太尉的。

  这只能是始皇帝的意思。

  可是自己和始皇帝明明很早以前已经默契的约定好了未来……

  王翦可以肯定,如果不是情况特殊,自己绝对不会被始皇帝捞起来重新担任太尉。

  换句话说,到底是什么天大的事情,非得他来担任太尉压服天下兵事?

  这还真不是王翦自傲。

  始皇帝一统天下,最硬的骨头全是王翦亲自啃下来的,王翦往太尉的位置上一座,对于所有有不臣之心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威慑。

  这位可是真正正儿八经把六国有生力量干挺的国士。

  “事情大了才麻烦啊……”

  到底,是怎么样的大事,大到了始皇帝要主动破坏和自己的君臣约定?

  王翦,一时之间,心中十分犹疑。

  而朝堂之上,伴随着赵泗开口也陷入了争执之中。

  “王老将军年事已高,恐难堪此事也……”右相王绾敏锐的意识到了什么开口说道。

  御史大夫冯去疾也随之附和……

  主要还是王翦的地位太特殊了。

  王绾和冯去疾虽是三公,但是权力被始皇帝收的差不多了,几乎已经被完全架空。

  但是王翦担任太尉那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以王翦的功绩和威望,一旦出任太尉,三公之首,唯有王翦也!

  这是真真正正能够压的王绾和冯去疾失声的人物。

  人家是急流勇退,不是死了!

  冯去疾和王绾开口,附和者还真就不少,主要还是王翦的份量太重,而且……年纪也确实有点大了,身体也确实不是很好。

  当然,同意王翦担任太尉的才是大多数。

  因为,王翦的功绩和威望,是摆在明面上的。

  对于军方来说,战无不胜四个大字,就足够让他们死顶王翦。

  就连反对王翦重任太尉之人,也只能从王翦的身体上开口。

  始皇帝看了一下王翦,王翦迟迟没有开口。

  说实话,到了这个地步,王翦虽然不清楚具体原因,但是也知道始皇帝一定要有大动作了。

  摆在他面前有两个选择。

  一是拒绝,其他人或许不能拒绝始皇帝的意志,但王翦是个例外。

  他年龄大,身体不好,功绩又足够,对于这种人,不犯原则性错误的情况下,君王也不能强迫。

  一个是同意。

  同意,那就是为王家博得一个更加广阔和光明的未来。

  风险就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飞鸟尽,良弓藏。

  王家的地位已经十分尴尬了,王翦倘若再更进一步……

  “若论资历功绩,无人能出王老将军之右……王老将军意下如何?”始皇帝摆了摆手,群臣为之肃然。

  始皇帝亲自询问了……

  王翦知道,自己躲不开。

  他必须要做出选择,朝堂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左右始皇帝的意思。

  这个选择,他必须自己来做,想要依靠装死躲避,已然并不现实。

  同意,还是拒绝?

  各有风险,也各有好处。

  但是显而易见的一件事是,王家走到这个地步,同意的收益已经比不上可能面临的风险。

  王翦,已经没有好被诱惑的了。

  风险太大,收益太低……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始皇帝从未有过飞鸟尽良弓藏的政治信誉终于起到了作用。

  同时,也有十几年下来的君臣默契。

  始皇帝,或许并不具备传统意义上好的君王的优秀性格。

  他从不信任任何人,他乾坤独断……

  但是,他绝对是一个好的上司。

  他从未亏待过任何一个有功之臣。

  “臣一顿饭,尚能吃两斤牛肉呢!”

  王翦摸了摸自己花白的胡子,扶着轮椅,站定身子。

  沧桑的喉咙之中吐出的声音依旧雄浑。

  王翦相信,如果不是很大的事情,始皇帝不会主动破坏二者之间的君臣约定。

  一定是有什么事情让始皇帝感到了一些为难。

  那么……现在其实并不是计较风险和利益的时候。

  始皇帝是一个好的君王,那他就应该做好一个好的臣子分内的事情。

第十一章 群臣惊疑

  理论上来说,在秦朝杀牛是犯法的。

  但是吃牛并不犯法,总有一些牛脑子不怎么好用走着走着撞树上一头撞死。

  牛肉老,不好撕咬,王翦想要表达的意思是自己牙口很好,老肉亦能吃下口。

  始皇帝脸上露出笑容。

  话已至此,赵泗荐官,始皇帝亲问,甚至于王翦自己都表示自己依旧老当益壮。

  那么,王翦成为太尉这件事就没人再能够反驳和质疑了,谁也不敢说王翦没有资格担任大秦的太尉掌天下兵事。

  但是任谁也没有想过,始皇帝大巡天下归来以后,会带来这样一波巨大的节奏。

  漫长的朝会开了半天,从天刚刚放亮,说到现在已经将近中午,全是大动作。

  然而,这并没有结束。

  赵泗开始按照和始皇帝的报备替李斯举荐人事任命。

  依旧是一长串名字,这次涉及人数更多,官职更大。

  从地方干吏到两千石的大官都有涉及,被赵泗提起来的人事任命只有三十多个,但是真正涉及的人事任命已经过百,只不过有一些人事任命因为官职不高,不值得在朝堂上说出来罢了。

  一波比一波的节奏更大!

  先是赵泗任上卿,然后是李斯荐官,近乎把持半个咸阳城的兵力驻防。

  然后就是王翦重新出山担任三公之一的太尉,这次更是涉及三十多个朝廷要职,涵盖了整个朝堂。

  这一次的争执之声更大!

  朝堂之上向来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李斯要进行人事调动,就免不了原本的官员被排挤到别的地方。

  赵泗手底下的门客任职的官位虽然紧要,但是太过于低微,被排挤的可怜人没资格参与这次大朝会,因此争执不多。

  可是李斯这份人事调动任命,涉及的朝廷职位有很多就在现场。

  一时之间,群情激愤!

  然而,这一次始皇帝并没有等待朝堂之内再起争执。

  李斯当先开口表示赞同,压下了大半声音,王翦人老成精,知道这也是始皇帝的意思,也清楚这样的人事任命恐怕即将有大动作,眯着眼睛同样表示了赞同。

  一时之间,群臣失声。

  三公之二都已经开口,哪怕是两千石的大员放在李斯和王翦面前也依旧不够看。

  不待群臣再有什么疑虑,始皇帝直接一锤定音。

  涉及人数最广影响最大的人事任命敲定结果反而最为迅速。

  明眼人都知道始皇帝李斯赵泗乃至于王翦已经达成了共识,就算难以接受也只能认命。

  到了这时,时间已经到了正午。

  但是朝会并没有结束。

  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百官之中,不乏上了年纪的人。

  要真是站够一整天,再不吃不喝,那老头多半是要被送走几个。

  这是开朝会,不是来熬老头来的。

  始皇帝看了一眼天色,宣布朝会暂停,自己退于宫殿稍事休息。

  也派宫人内臣送来案几坐垫以及酪浆点心以供群臣歇息饱腹,一缓口舌匮乏。

  始皇帝刚一离去,诺大的大殿之内便充满了朝臣的喧嚣热议。

  “王老将军又重新担任太尉,朝廷要职纷纷调任,冯御史可知是何故?”

  大殿之内,王绾脸上带着忧虑看向冯去疾沉声开口。

  “陛下大巡,你我皆留守咸阳,你贵为三公之首都不知情,我又如何得知?”冯去疾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

  说起来很多人认为李斯才是三公之首,但真正的三公之首是王绾,他才是右相。

  不过分封制和郡县制之争,王绾推出来的淳于越的彻底失败,也宣告了王绾政治生涯的结束,从那以后,王绾的权利就被李斯尽数剥夺,王绾的右相,徒有名而再无实。

  “怕只怕,我这三公之首的名头,恐怕也要拱手让人了。”王绾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

  “赵高身死,小公子又被贬为庶人,陛下已经召长公子归咸阳,右相何必心急?”冯去疾摇头笑了笑表示无所谓。

  “去疾啊……我忧虑的并不是失去右相,而是我现在不知道陛下要做什么。”王绾摇了摇头,目光之中,满是沉凝。

  王绾,大秦右相,同样也是长公子扶苏的坚定支持者。

  冯去疾同样也是……

  因此,冯去疾才能够心安理得宽慰王绾,毕竟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只要能够坐稳扶苏储君之位,他们日后总有起复之时。

  与之相比,和长公子政见所不容的李斯,折腾来折腾去,弄出来天大的动作,不过也就是一个孤臣罢了。

  始皇帝和扶苏的父子关系十分有趣。

  扶苏,是最为合适的继承人,始皇帝对扶苏也颇为信重。

  长城兵团,陇西之事皆由扶苏一言而决,蒙恬蒙毅两兄弟也身任重职,从这里也能看出来,始皇帝是真把扶苏看成储君在培养。

  但是同时,扶苏的娘家势力几乎被始皇帝屠戮殆尽。

  扶苏坚定不移的支持者淳于越身死,右相王绾和御史大夫被夺权。

  孟西白等老氏族更是被始皇帝压的鸦雀无声。

  同时,始皇帝和扶苏政见又严重不合,而父子二人又都是认定了一件事就不回头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