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252章

作者:三月啦

  “陛下,眼下天下皆在大兴土木,陇西虽然安定,但是南越……”有官员提出质疑。

  始皇帝皱眉看去,一言不发,但沉凝的目光依旧使其压力山大,最后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

  还得是将作少府的上卿亲自开口才稳定住了局势:“这兽苑倒也不是不能修,只是如今国库空虚,修在哪里,修多大,还得有个决议。”

  “不用奢靡,大兴土木,只需圈定一块足够跑马放牧即可。”始皇帝摆了摆手。

  始皇帝不是真的要修动物园,自然不需要大兴土木。

  无非就是圈出来一块土地跑马放牧容纳各种各样的动物供赵泗培育罢了。

  有始皇帝开口,负责将作少府的上卿心中有底,倘若不需要大兴土木仅仅是跑马圈地的话,工程量确实也不是很大,因此欣然表示同意。

  赵泗看着寥寥几语,心中略微感慨。

  “还得是始皇帝啊……”

  已经确定了没问题的五谷园,始皇帝那是丝毫不吝啬好处。

  不确定能不能成的兽苑,始皇帝绝口不提赵泗,只说是为了自己观赏所用。

  有好处始皇帝那是真给,有风险始皇帝那是真扛。

  还是那句话,这样的领导,现代打着灯笼都难找。

  两件小事,伴随着始皇帝的宣布被轻描淡写的敲定了下来。

  群臣开始奏事……

  李斯起身而出,下半场的重头戏,要开始了。

  依旧使一开口就是石破天惊……

  “陛下,臣请厘清宫禁内外卫戍,于郎中令外另设羽林军,专司拱卫宫禁,郎中令则区别出来,卫戍咸阳。另外,如今海事逐渐进入正轨,扶桑的金银正不断运回,然海外遥远,需得另设一部统筹海事,臣请于九卿之外,再设航贸军府,专司海外兵贸之事。”李斯沉声开口。

  群臣为之肃然。

  开口就是要夺郎中令的兵权。

  负责郎中令的上卿是蒙毅,始皇帝的忠信大臣对上了大秦的丞相李斯,无人站队,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当事人蒙毅居然没有任何反应。

  沉寂片刻,蒙毅居然起身开口。

  “李相深思熟虑,臣附议!”

  蒙毅不是傻子,他能够成为始皇帝为数不多的亲近人就应该明白始皇帝为什么要剥郎中令的兵权。

  还是那句话,长公子要回来了。

  郎中令兵权不丢,那蒙毅这个上卿就得离职。

  和郎中令这个部门的整体利益相比,很显然让远离政治中心的长公子重新回到咸阳,才是现如今的当务之急。

  蒙毅附议了……但是郎中令的郎官可没有附议。

  兵权那不是蒙毅一个人的,而是郎中令整个部门的,但是架不住老大带头出卖郎中令的利益,有分量的臣子又清楚蒙毅和李斯乃至于始皇帝肯定是达成了某种默契,因此默不作声,一些郎官的反对很快就被忽略。

  “如此也好,只是这航贸军府和羽林军,又该由何人统筹?”始皇帝面带笑容的看向李斯。

第十四章 王绾辞相!

  “上卿赵泗随徐福出海,夺船而走,漂泊归秦,若论海事,当以上卿赵泗统筹。”李斯顺势接上话茬。

  之前赵泗没有统筹海事筹建航贸军府说白了还是资格不够。

  微末之功哪能够统筹一个独立于三公九卿的机构?

  因此这件事才被一直拖到了现在,现在赵泗不管是功劳还是资历还是地位都已经全然足够,也算得上是大秦朝堂之上众多大佬之一,李斯的提名赵泗名正言顺。

  赵泗是正儿八经的海归派,而且是大秦唯一一个有资格有资历有身份有地位的海归,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越俎代庖,在这件事上取代赵泗的地位。

  “臣附议……”

  之前暂管海事留守咸阳的邹奉沉声开口。

  邹奉不是傻子,他知道自己只是暂代。

  阴阳家已经强占了先机,在海事这件蓝海之上丢出去了足够的人手,但是不论如何始皇帝也不可能让航贸军府成为阴阳家的一言堂。

  邹奉年纪也不小了,很早之前就已经告老还乡了。

  若不是为了完善阴阳家的大九州说的理论,同时为竞争力明显不足的阴阳家弟子开辟一条新的道路,邹奉也不会一大把年纪从齐地重新奔赴咸阳。

  从大秦涉足海外,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年时间。

  这两年时间,已经足够阴阳家占尽先机。

  第一批出海包括后续的大量人员投入海外,其中大部分都是阴阳家弟子,若是在占尽先机的情况下阴阳家弟子还会被吃干抹净,那邹奉也无可奈何。

  他年纪大了,就算倚老卖老占着这个位置又能够占多久?

  况且他和赵泗的关系还算不错,邹奉也算是赵泗的启蒙先生,急流勇退留个善缘是好事。

  最关键的是,就算是邹奉想要倚老卖老占着这个位置,始皇帝恐怕也不会同意。

  始皇帝已经明摆着给赵泗做铺垫了,邹奉也是人老成精,哪会不明白其中道理?

  别说航贸军府,恐怕就是羽林军,也是赵泗的。

  朝堂上除了邹奉不是没有其他阴阳家弟子,但是海事这件事,整个阴阳家都得承赵泗的情,而且邹奉这个正主也主动赞同选择隐退,航贸军府由赵泗统筹竟然罕见的没有任何争议。

  始皇帝点了点头复又继续开口:“既然如此,那羽林军又该由谁统帅?”

  “臣请荐上卿赵泗兼管羽林军,拱卫宫禁。”蒙毅笑着开口。

  他的当务之急是让长公子顺顺利利的回到咸阳然后议定储君,除此之外其他任何事情都可以放一放。

  蒙毅为人正直,但不代表他就是个愣头青不明白始皇帝的用意。

  羽林军要拱卫宫禁,非心腹亲近之人不可掌管。

  又有谁,能称得上始皇帝的心腹?

  自己因为长公子的缘故需要避嫌,那毋庸置疑,这个人选必然是赵泗。

  既然明白始皇帝的用意,何不顺水推舟让一切都水到渠成,这样一来始皇帝也不会因此而生出来不满,赵泗也顺利掌管羽林军,或许还能对长公子抱有一定的好感。

  没办法,长公子和始皇帝的父子关系向来不是很好。

  而蒙毅作为始皇帝的身边人又格外明白始皇帝对赵泗的信赖。

  若是赵泗能够在长公子归来之际,多说上那么一句好话,说不定就能够大幅度改善始皇帝的印象。

  没办法,赵泗这小子说话,始皇帝他是真信啊!

  扶苏和始皇帝的矛盾,其实在很多人眼里看来都是可以避免的。

  且不说始皇帝愿不愿意低头服软,扶苏这个做儿子的,本身血统尊贵,又是嫡长子,而且还众望所归,但凡愿意低低头,哪怕是装装样子,不要那么犟,储君的位置也早就板上钉钉了。

  问题是,扶苏他就是犟。

  蒙家两兄弟可是为长公子扶苏操碎了心。

  蒙毅提出羽林军由赵泗兼任,瞬间就引起了争议。

  但是也仅仅是片刻的争议罢了……

  随着王翦李斯的纷纷附议,争议也就显得有些乏力。

  一众朝堂大佬都力挺赵泗,而能够有资格反驳的王绾和冯去疾去缄默不言,其余有资格有分量的大佬自然也聪明的选择当缩头乌龟。

  赵泗统筹航贸军府兼领羽林军就成了一个既定的事实。

  “五谷园,豹房,羽林军,航贸军府……这下子可有的忙咯……”赵泗心中叹了一口气。

  一个人,打四份工啊!

  好在始皇帝够大方,一个人打四份工发的是八个人的工资,累点也就无所谓。

  后世那些社畜拿着一个人的工资干三个人的活还得谢谢老板没把他输送到社会上呢。

  出乎意料的是,整个上半场,乃至于下半场的开始,几乎都是赵泗一个人的舞台。

  但是现如今的右相王绾,还是敏锐的觉得事情有些不对。

  消息够震惊么?

  当然够,但是王绾觉得差了点意思。

  朝会仍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王绾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所有事情看起来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但是始皇帝明显不是这样没有规划的人。

  很显然,这一切的铺垫都要有一个结果。

  遇事不决……

  王绾选择了主动出击。

  “陛下,臣近来总觉身体匮乏,精力不济,面对政务已经难以应对,还请陛下看在我年事已高,为国操劳的份上能够准许我辞去右相之位,归家养老。”

  王绾忽然开口,李斯和赵泗眉眼之间都不约而同的闪过一丝异色。

  李斯晋升为右相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现在李斯是左相,三公之首,有实却无名。

  执行迁贵令以及秦律秦法的改革,都需要李斯做到真正的有名有实。

  因此王绾就算不辞官,最后赵泗也肯定会提出来的。

  这是既定的事情,也是始皇帝早就拍板决定的。

  但是赵泗没想到的是,自己还没来得及开口,王绾就主动提出辞官退隐。

  很显然,右相王绾,猜到了什么。

  “果然,政治场上,哪怕是斗争的失败者也不可小视。”赵泗微微惊叹。

  “可是那也不至于右相之位说丢就丢吧?这样的魄力……”赵泗皱了皱眉头。

  就算是有名无实,那也是右相之位,真正的人臣极致!

  王绾主动辞去右相之位,无异于在朝堂之上放了一个惊天炸弹。

  群臣见状,纷纷惊诧不已。

  然而,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始皇帝,居然准了!

  “卿为国操劳许久,朕又如何忍心夺情,使卿不能颐养天年安享儿孙绕膝之乐?”

  始皇帝深深的看了一眼王绾笑着开口:“赐金三千,布百匹……”

  开口,是一长串丰厚到了极致的离职红包。

  然而开口辞官的王绾却心中一紧。

  “要的竟然真的是右相之位?”

第十五章 降徭降税,赵泗疯了?

  听着一长串的赏赐,王绾内心只剩下哀伤。

  “陛下甚至都不挽留我的么?”

  ……

  按照正常流程,三公九卿的高位,那都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就算是已经内定了结果,多半也会挽留几次才能成功辞退。

  始皇帝毫不犹豫的准许并且大加赏赐让王绾内心感到一阵悲哀。

  王绾和始皇帝的关系一直都谈不上特别好,王家是世代公卿之家。

  怎么说呢,始皇帝当初亲政,王绾就已经是两千石的大员,但可惜站队的有点晚。

  后来算是熬老头熬上了丞相之位,为了给李斯让路王绾从左相升迁到右相。

  当然,那个时候王绾手里是有实权的。

  能做上丞相之位,王绾的能力还是有的,可惜,大秦一统天下以后,国本之争,王绾输的一塌糊涂,因此他的权力也尽数被李斯夺走。

  右相之位,徒有虚名。

  从那个时候,王绾安坐右相的意义就是压着李斯不让其更进一步,同时拿着右相之位这跟萝卜吊着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