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264章

作者:三月啦

  又他妈可以躺平了,周围都是什么臭鱼烂虾?

  一支残部迁移,一路打一路赢,直接化身贵霜帝国的大股东,并且建立了曾经想都不敢想的辉煌。

  而匈奴,也正式统治了草原地带,从此骑马弯弓皆称匈奴,从此展开了和汉王朝长达几百年的拉锯战。

  当然,现在的大秦必然不可能放任草原一统。

  军事上建立了优势,大秦在草原的话语权进一步提高。

  最起码现在大秦的强大已经成为了草原上公认的事实。

  典客官郦食其主动前往东胡和月氏,背靠大秦的威势,展开新一轮的战争。

  只不过这一场战争,没有硝烟!

  眼下草原才是真正的安定了下来,大秦终于展现了自己的军事实力,获取了足够的话语权,战火和纷争在几年之内多半都不会再起。

  未来大秦的主要任务就是离间匈奴月氏东胡,不断激化三方矛盾,然后坐收渔翁之利。

  上郡事毕,在关内停留许久关注战况的扶苏终于正式动身赶赴咸阳。

  “还真是一片向好啊……”

  赵泗的兄弟季成坐在赵泗对面脸上带着笑容感慨道。

  “眼下赋税降了,徭役也降了……家里粮食收成好了,日后……”季成一边碎碎念一边搓了搓手。

  “你好歹也是议郎了,总惦记家里两亩地做甚?”看着面前没话找话略显尴尬和谨小慎微的季成赵泗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最开始得知自己居然还有亲人,赵泗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麻烦。

  毕竟季成和季常对于赵泗完完全全就是陌生人,没有什么感情归属,半点好处也无。

  可是偏偏赵泗自己位高权重,赵泗又比较有原则性,说实话还真的担心穷人乍富以后给自己惹来一大堆麻烦。

  但是赵泗万万没想到事情的展开居然有些不太一样。

  或许是因为心中有愧亦或者因为其他元素,季常只是来看过几次,明明有始皇帝亲自赏赐的宅院,却不愿来咸阳居住,只愿意守在老家。

  赵泗对季常的观感还算可以,第一次见面季常很激动,但是却没有显得十分热络,赵泗知道季常心里憋着话,可是他心里也尴尬,感情是需要时间培养的,赵泗不能感同身受,自然也没有特意提及。

  而季成……自己这个名义上的弟弟,更是谨小慎微到了极致。

  甚至到了赵泗都看不下去的地步。

  季成是议郎,周围一群郎官,能够接触的达官贵人不计其数,想要攀附赵泗的人多的数不胜数,季成这条路子不是没人想过,季成不能分辨周围人的真心实意,于是选择了干脆清零。

  除了公事,季成几乎切断了自己的所有社交。

  甚至上官的赏识和提拔季成都不愿意领情,只带在议郎这个位置上一动不动。

  “有没有中意的官职位子?”赵泗摸了摸琥珀的虎头开口问道。

  同在咸阳,赵泗和季成的接触相对更多一些,大概也能够摸清楚季成的秉性。

  老实,上进,懂事。

  就算是普通人有这个要素也已经值得提拔了,更何况是自己的弟弟?

  赵泗知道季成行事的初衷,可是贸然的一刀切,季成自己做议郎也不舒坦,还不如换个位置。

  大秦现在是举荐制,赵泗是上卿,哪怕不考虑和始皇帝的亲近,赵泗也有底气和资格去举荐人才了。

  “议郎就挺好的……”季成挠了挠头笑了一下。

  “你这议郎再做下去人都要抑郁了,何必如此推诿?”赵泗一手摸着虎头一只手夹菜。

  “兄长能得王亲近……”季成放下筷子轻声开口回答。

  “哪有恁多规矩?边吃边说。”赵泗撇了一眼季成。

  季成听话的拿起来筷子,但是却没有夹菜,而是认真的开口说道。

  “我能够成为议郎已经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全赖兄的泽披,可我只有能够当亭长的才能,如果贸然登上高位,能不能配得上暂且不提,若是事情做的不好,却平白污了兄的名声去……”季成小心翼翼的开口说道。

  “议郎……就挺好的,不用管甚么事情……”

  “那你自己想做甚么?”赵泗皱了皱眉头开口问道。

  “以前想领兵打仗,可是大父不让……”

  “那就去!”赵泗开口道。

  “我没读过几本兵书……”

  “那就学!”赵泗揉了揉眉心算是认可了自己的小老弟。

  “我和王老将军私交甚笃,回头我看看走走门路,让你去王家学兵……”赵泗开口说道。

  说实话,自家兄弟,总归是比外人更能信得过一些的,不是说自家兄弟人品就一定好。

  而是得让人能够看的明白,你不是孤身一人。

  无后为大,无亲不敬……

  赵泗也不需要季成有特别大的才能,他作为赵泗的弟弟,能站在那里,就是一种威慑了。

  若说全信也不至于,但是眼下赵泗也不是孤家寡人,有些事情,也确实得好好思考一下。

  就算不考虑这些,赵泗能够认可季成这个人,也希望季成能有一个较为光明的未来,当然,这不意味着他能够接受季成尸位就餐。

  季成脸上多出几分犹豫。

  王翦的含金量不必多说……

  “好了,此事就这么定下来了!明日要召开朝会,我还有事情要忙,就不在你这里久留了。”说罢赵泗不给季成拒绝的空间,带着琥珀就施施然的离去。

  王老将军也是时日无多病痛折磨,把季成送过去也算是多了个去王翦家里溜达的由头。

  当然,赵泗有事情要忙也不全是推诿便是。

第三十四章 赵泗啊赵泗,要注意嘴脸啊!

  眼下已是秋收……

  丰收的时节无需多说,按照惯例,秋收之后会召开朝会。

  季成并没有说错,现在的大秦,还真是一片向好。

  徭役赋税低了,黔首虽然不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正是因为黔首太过于卑微,哪怕是微微的受益也足够让他们受益良多。

  相比较于内心纠结的六国余孽,黔首们积蓄的滔天的怒火飞速消融。

  自古以来,这个群体就是最好糊弄的群体,哪怕是微微的善意……

  哪怕,仅仅是让他们能够勉强活下去,就够了。

  而降税最大的受益者,天下各地的贵胄,也对始皇帝产生了很大的改观。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张良一般穷途末路一心造反,也不是所有人都像项梁项羽叔侄抱着过去的荣耀想要取而代之。

  群体的思想导向必然是想要安定的。

  尤其是既得利益者。

  战国连年纷争,大家都不好过。

  打仗要出人,要出力气,还有生命危险,大量人口不事生产,因为战争建设停滞……

  战争不管在怎么说,带来的都只有破坏,连绵不断的战争只会把蛋糕越打越少,既得利益者也会形成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局面。

  始皇帝愿意降税放下身段,天下各地贵胄也愿意认始皇帝这个好。

  这样才对嘛。

  权利下发地方,君王贵族共制,大家尊你为共主,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才是所有人想要的局面。

  老想着把全天下的财富和权利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的做法实在是太独了一些。

  贵胄们一致的认为始皇帝的吃相太不好了,而且也太过霸道,但是始皇帝改变了,他们自然也更加愿意配合是皇帝了。

  一切无非就是利益,始皇帝主动让利,社会矛盾因此得到了巨大的缓解。

  如果接下来始皇帝愿意按照汉初的国策,选择与民休息,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无为而治……

  那么用不了几十年的时间,天下的贵胄就会发自心底的认同自己秦人的身份。

  甚至那个时候张良之类的人就不再是闻名天下的义士,而是妄图颠覆朝廷的逆贼。

  张良是个聪明人,他意识到了这一点,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感受到惶恐。

  始皇帝居然在释放善意,居然在让利。

  让利以后会不会让权?

  天下贵胄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是始皇帝妥协的开端。

  嗯……事实上,这确实是一个开始。

  该做的铺垫都已经差不多了,降徭降税,布告天下,五谷增产,产量倍增。

  上郡大捷,再无草原之祸!

  舆论也得到了巨大的改观,庶人们开始怀揣光明和希望活着,他们舍弃了以前爆裂的思想,转而寻求安定。

  认同感获得了质的飞跃!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贵族想要裹挟百姓引发动乱,还能够做到么?

  能!肯定能!

  贵族有武装,有粮食,有积蓄,想要裹挟百姓不难。

  可是能够引发足以冲击大秦国运的动荡么?赵泗认为是不能的。

  庶人对秦国的怨恨已经消融大半,未来的光明就在眼前,就算武力抵抗,最多也就局限于一县之地,弹指可破。

  那么,现在的情况,算不算大势已定?

  始皇帝和李斯乃至于赵泗三个人经历过认真的商讨以后,认为迁贵令的前置条件已经足够。

  匈奴已经成为了大秦的傀儡,蓝田大营屯兵二十万,上郡能够随时抽调三十万大军。

  甚至不需要调动南越将士,大秦都已经有足够的兵马镇压天下。

  更不用说如今的太尉乃是王翦亲自担任。

  王翦老了,病了,身体不行了。

  可是,他还没死,也没到昏聩的看不清阵图的地步。

  秋收啊……

  天下获得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丰收。

  因为这一次的秋收,他们只有交十分之一额的赋税。

  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吃到了好处,那么庶人还有人会愿意破坏这一切甚至是主动舍弃这一切去听从贵胄的忽悠去博一个富贵么?

  庶人和地方贵胄现在已经不再是彻底绑定的群体。

  趁着这次丰收,迁贵令,也是时候提出来了。

  贵胄们认为始皇帝把架在他们脖子上的刀拿走了,他们感受不到刀刃的锋芒。

  殊不知,刀只是被始皇帝举了起来。

  不举起来,又如何落刀斩下人头呢?

  赵泗作为关键,是要发言的,他确实没有骗季成,因为他要琢磨一下自己的发言稿。

  又一次挑灯夜读,这一次,赵泗精神抖擞。

  翌日……天还未放亮,赵泗就在虞姬轻柔的呼唤之中起身。

  昨天晚上赵泗睡得很晚,加起来拢共就睡了不到三个时辰,但是赵泗却丝毫没有疲倦之感,只觉精神振奋。

  “夫婿今日看起来很开心?”虞姬替赵泗穿好衣服开口笑道。

  赵泗是个惫懒性子,往日里没睡足时辰起床,向来都会自闭好大一会的。

  “有么?”赵泗对着铜镜看了看。

  嗯……嘴角确实有点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