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308章

作者:三月啦

  军舰鸟,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的鸟,最高时速四百多公里每小时,常规时速150公里每小时,能在十二级狂风之下安全飞行降落,飞行过程中还能一半大脑负责飞行一半大脑负责休息,寿命可达十五年往上。

  这种鸟类倘若能够加以驯化,养个七八十来个,基本上天下消息就能够畅通无阻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猜想,谁知道服从性高不高?哪怕有金手指,但是动物终究是动物,只是更通人性一些罢了。

  始皇帝闻声这才点了点头,目光微微看向远方:“使在关内,可知天下,又何须大巡天下?”

  真以为始皇帝没事就喜欢出去溜达,车马劳顿累那是真的累,但情况特殊,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而且别人出远门是游山玩水,始皇帝是换了个地方办公,性质不同,心情自然也就不同。

  “关外之事还远,不过关内倒是有新鲜事。”赵泗笑了一下。

  “近来贵胄迁移关内,大量财富汇集于咸阳,市集井肆之间,倒是比以前热闹多了。”赵泗笑道。

  “怎么个热闹法?”始皇帝笑道。

  “总体上来说就是吃喝玩乐方面吧,消费的人多了,花样也就跟着多了,市场大了商品也因此变多,出来了许多有趣的小玩意,陛下倘若无事倒是不妨一观。”赵泗开口道。

  这样的小事自然是不会出现在始皇帝的案几之前的,通常情况下,只要一切还在按程序进行,始皇帝是很难接触到这些消息的。

  因为始皇帝没有那么多精力,这样细微的事情也没有人会闲来无事去汇报,但是赵泗却认为市井之间是最容易直观表现出社会变化的。

  “可!”

  始皇帝闻声笑着点头。

  第二次涉及天下的迁王陵令已经颁布,陇西兵团已经派遣一万兵马出关,一切反动力量在酝酿之间即将喷涌而出,战争很快就会打响,再过几天,恐怕也就真的难有闲暇了。

  事实上哪怕是战争还未打响的现在,始皇帝的政务已经开始呈指数性增加。

  迁王陵令的公布,黑冰台的调查,各地贵胄动作反馈……

  倘若不是赶上秋收,始皇帝或许连这一天时间也没有。

  这就是皇帝,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利拥有了无上的财富以后同样也背负了无穷的责任。

  赵泗经常出入皇宫,怎么说呢,始皇帝一天天那看着都累,但是累也没办法,谁叫现如今天下看似安稳,实则并未太平,一切都是从头来过。

  总之,近距离接触始皇帝以后,赵泗那是一点都不羡慕皇帝这个身份了。

  赵泗属于天性惫懒热衷摆烂的人,但是偏偏又很有责任感,因此这也就造就了赵泗略显矛盾的性格。

  一边嫌累,但是事情不干完不能把自己负责的东西弄好又会心绪不宁。

  偏偏像他这样的人越是位高权重,就只会越发煎熬。

  赵泗一点都不羡慕始皇帝,他只觉得辛苦。

  始皇帝饶有兴致的跟随赵泗前往市集井肆之中。

  当然,简装出行是必不可少的。

  但也仅仅是简装出行,而非微服私访,随行有甲士护卫,始皇帝的身份也十分明显的宣告了出来。

  大秦的市集井肆都是专门划分的街道,由官府统一进行管理,因此还隔着几条街的时候,管理人员就已经来了。

  “臣萧何,参见陛下!”

  嗯,老熟人,赵泗的门客,咸阳县令萧何。

  “陛下要亲览市集井肆,你不要惊动太多人。”赵泗笑着对萧何点了点头做出了指示。

  市集井肆当然也是萧何在管理,也算是给萧何了一个在始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

  不管萧何用什么办法,总之要尽量避免引起轰动,哪怕始皇帝是带着甲士出行,哪怕所有人都是演的,也得尽量还原出市集井肆的真实现状。

  没办法,哪怕收起来旗帜那一批甲士也太容易令人升起畏惧,更何况始皇帝也没有微服私访,仅仅是服侍都能辨认出来身份,但是这是带始皇帝前来游览,不是来看市人叩首磕头的。

  萧何的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赵泗带着始皇帝约摸用了半个时辰过了几条街行走到市集井肆之前,萧何微微点了点头。

  很显然,短时间之内萧何已经做好了准备。

  赵泗搀扶始皇帝下车,在甲士的护卫之下步行进入市集井肆之间。

  一入井肆,烟火气息就扑面而来。

  整齐的摊位,对应的商品上面都系好了商品价格的标签。

  在秦朝买东西和卖东西简直是社恐人士的读音。

  因为商品都是明码标价,以方便管理者好征收税款。

  同时,商品卖出以后还要交付契券,倘若出现劣质商品还可以凭契券进行退换货服务,倘若产生纠纷,买家还可以向管理者进行举报,一经查实即刻重罚。

  秦朝对商业限制很大,因此处罚也很重,但正所谓无商不奸,秦朝不让他们奸,商业自然也就不发达了。

  可是尽管法律对商人很苛刻,但是大量外来资金的涌入和购买力的持续走高,依旧让咸阳城的市集繁荣提升了几倍之多。

  各种各样的商人和货物,各种各样寻常且普通的东西,形形色色的买家在浏览问价。

  当然,如果观察的仔细一些就会发现他们的行为多少还是有一些僵硬和不自然的,很显然这是萧何提前操作的结果。

  始皇帝觉得有趣,毕竟像他这样的身份这样的商业活动很难在他面前进行,因为他一过去人就跪了,一切行为就都停止了,他对这些东西的了解很难来自于亲眼所见。

  商品很多,有布匹,有农具,有木工活,有铁器,还有卖各种玉石花鸟等等……

  始皇帝倒是重点关注了一下铁质农具的价格。

  “一把锄头竟然都要百钱?”

  这没办法,秦朝金属器具的普及率不高,生产率也跟不上,但是需求却很旺盛,价格自然就贵了一些。

  等到唐朝冶铁工艺逐渐成熟,同样的铁质农具价格基本上就得往下砍一多半了。

  始皇帝重点关注了一下有关于农具生产的器具,并且大致估算了一下价格,同时也重点关注了一些手工艺品。

  譬如蚕丝麻衣麻布草鞋之类的东西,心中默默盘算了一下事农者在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闲时节产生的大概劳动价值。

  基本上每一次始皇帝观看价格对于摊贩来说都是一种灾难。

  怕啊,那可是始皇帝,还不能行礼,这种情况下但凡有一个人跪了整个市集就得呼啦啦的跪成一片。

  始皇帝恍然未觉,甚至开口询问一个人织衣的时间和蚕丝的收获以及编织草鞋所需要的时间……

  回答始皇帝的摊贩都快哭出来了,颤颤巍巍且小心翼翼的回答了始皇帝的问题。

  “赏千钱……”始皇帝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这对于他来说是很有用的小知识。

  始皇帝绝对是一个天赋十分出色的帝王,因此他本能的知道将这些细微的东西进行汇总,尔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天下的情况进行模型估测。

  虽然细微,可是放到天下,始皇帝惊讶的发现自己的预估模型居然要重新更新了。

  作为狗腿子的赵泗大方的跟在始皇帝屁股后面撒币。

  始皇帝饶有兴致的继续走马观花……

  在往后就是专门卖食物的摊贩了。

  这里是市集,因此没有食肆客栈,都是小摊。

  在大秦,正经的能够提供住宿的机构,都要官办经营,商鞅提出来的,商鞅也死在这上面。

  所以市集之上,只有小吃和堂食。

  赵泗打起了精神。

  “好嘛,更新的还挺快!”

  赵泗一看,好家伙,红薯酒都已经开卖了,不仅有红薯酒,还有葱油面。

  最重要的是,赵泗居然看到了剁椒酱。

  还有大包子……

  赵泗没有特意的去传播过这些东西,他只是培训过自己家里的厨子和宫廷御厨。

  但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这些样式居然自发的流传开来了。

  当然,肯定没有赵泗这个狗大户吃的那么精致。

  甚至于东西也进行了各种魔改,赵泗最大的作用是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

  尔后就有人沿着新的思路自发前进。

  “咸阳,不愧是首善之地啊!”

  赵泗见之,发出一声认真的感慨。

  随着新粮的普及,粮食产量的持续走高,脱产劳动力不断增加,哪怕限制再多,他们也会在重重限制的夹缝之中开出来新的花朵。

  当然,这也因为,这里是咸阳。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的版本是天下最先进的。

  有这样的变化不足为奇,毕竟赵泗很早之前就是话题中心,流量密码,他在朝堂之上名声不显的时候再民间就已经拥有广泛的声望了,因此只要是关于他的东西,民间的模仿者自然层出不穷。

  因此各种小吃跟风出现其实是一种必然。

  就像赵泗之前在沙丘附近给始皇帝弄过龟苓膏一样,那个地方已经开始流行这种避暑小吃了。

  再往后看,或许以后说不得各种各样的小吃都得惯上他赵泗的名头,顺便扯上一段小故事。

  赵侍郎妙手施为,始皇帝吃了直说好!

  emmmm……

  赵泗在始皇帝的坚持之下点了一坛红薯酒,要了几个大包子和几个炒菜以及几个新出现的小吃。

  始皇帝出乎意料的吃的津津有味。

  说实话,对于习惯了锦衣玉食的赵泗来说味道真的很一般。

  不过市井之间的烟火气息依旧让赵泗心旷神怡。

  赵泗,在来到大秦以后,去过市集的次数屈指可数。

  主要是升官太快了,后来家里的跑腿都快用不完了。

  赵泗记得上一次去市集还是自己初来咸阳不久置办必需品。

  那个时候,哪怕是本该充满了繁荣和烟火的市集,都透露着一股沉闷的气息。

  赵泗还是通过和萧何的交流才得知了市集的变化,因此才有了带始皇帝亲眼一看的想法。

  大秦对于市集的限制实在是太严格了,而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实在低下的可怜,因此商品种类也十分单调。

  而现在,制度还是那个制度,好像没变,但好像又完全变了。

  那是,旺盛且蓬勃的生机。

第八十五章 赵泗的身世,当年旧事。

  “其实对民间的管控放松以后,行商之事也可以适当放松一些。”赵泗在始皇帝旁边轻声开口。

  “你对商贾如何看待?”始皇帝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了赵泗一个问题。

  “囤货居奇,买低卖高,追奸逐利也……”赵泗依旧是这个时代的标准回答。

  但其实客观来说并非商人如此,而是人性如此。

  “于国无利,不应该严加管控么?”始皇帝笑了一下。

  始皇帝之所以禁商一方面不乏有吕不韦的影响,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大秦国情在此。

  秦以耕战为重,吕不韦主政时期多施商事,于秦国可谓本末倒置,始皇帝归根结底也不过是拨乱反正罢了。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就开始对商业之事严加把控,始皇帝只不过是遵循旧制。

  “凡事都有两面,商人逐利,倘若不加以限制就会滋生大量问题,但是倘若没有商业,货物不能交流,技术不能传播,民间物产单一之处不能自产自足,一切全部依靠官府调控,凭增人力不说,还会浪费很多资源。”赵泗开口说道。

  “你打算如何放松?”始皇帝开口问道。

  “打击囤货居奇者,打击垄断者,严格限制大商业主,放松对小商业主的管控,对于特殊物资价格,由官府参与调控平衡价格,譬如说粮食,常有谷贱伤农之说。

  小民辛辛苦苦一年,得幸风调雨顺,天下丰盈,可是因此粮价贱收。

  亦或者一地丰盈,因此收粮倍贱,而一地因为有灾祸的原因粮价倍盛,这就是不合理的事情。”赵泗开口解释到。

  谷贱伤农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按照粮食价格来评价一个朝代是不是太平盛世其实多有武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