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321章

作者:三月啦

  在大秦,战功是神圣的,哪怕是奴隶的身份也没有人敢阻挠他们立功,抢夺他们的功勋。

  奴隶,只是他们的起点!

  焉知一世不富贵也?”

  韩信极有煽动性的话语被郦食其准确无误的传递给东胡人。

  在经过了极其短暂和家人的聚首以后他们又被秦兵勒令分开,目送着自己的家人孩子老人被秦兵迁移离去,并且开始接受秦人发放给他们的简陋的武器。

  当然,他们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家庭彻底离散只剩下了孤家寡人……

  他们也不可能仅凭韩信的一己之言就完全相信。

  但是他们,没有选择!

  或者主动,或者被动,像他们这种最卑微的草芥,一旦进入大秦的军功爵体系之中,就再也无法逃脱。

第九十七章 公子歇在行动!

  东胡王死了!

  然而战争并没有结束!

  眼下的东胡正是群龙无首六神无主之际,秦兵和匈奴合兵开始扫荡东胡部落。

  东胡难以抵挡,又因为东胡王已经死去的原因,新的领头人被迫被推了出来。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东胡很显然缺少一个有足够领导力重整旗鼓的统帅。

  哪怕是危在旦夕的局面,人类对于权利的争斗也不会停止,人和人之间的分歧也不会消融。

  南明如此,东胡同样如此。

  于是东胡剩下来不及反应的部落分裂为两部。

  一部分东胡退保乌桓山(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附近),一部分东胡退保鲜卑山(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附近)。

  因为跑的比较远的原因,乌恒和鲜卑得以保存,因此受到匈奴的控辖,被匈奴的左右贤王控制。

  等到历史上汉朝崛起,对匈奴的反击战彻底打响以后,乌恒和鲜卑在其中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为匈奴的覆灭多添了几把土。

  尔后匈奴逐渐颓废甚至被汉朝所覆灭,乌恒和鲜卑的生存压力得到缓解,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活动范围逐渐往南,从此又成了汉帝国新的边境之患。

  至于现在,他们不过是一群丧家之犬罢了。

  整个东胡在东胡王死后压根没有组织起来像样的反攻就彻底宣告土崩瓦解,人心离散,逃亡路上不忘权利争斗。

  匈奴和大秦的联军因此在东胡的土地上大杀特杀,并且赚了个盆满钵满。

  后面主要是追击战了,伤亡并不大。

  而与此同时,月氏作为东胡的盟友,不仅没有帮助东胡重新建立秩序,反而趁着东胡打出gg的时候悄无声息的吞没了东胡一大片肥美的草场并且接收了东胡不少逃难的部落。

  而另一边……

  当韩信攻灭东胡王,扫荡东胡王庭以后,大秦的传令兵丝毫没有为东胡的破灭而感到一丝伤心,马不停蹄的将捷报送至陇西郡,经由陇西,又日夜不停的直奔关内而去。

  “陇西大捷!陇西大捷!”

  捷报最先摆在始皇帝的案几之上,而又有报捷官绕城传递陇西大捷!

  “东胡于月氏媾和,欲出兵攻秦,上将军遣韩信领兵一万,结盟匈奴!

  是以驳斥众议,以攻代守,以进为退,奔袭千里,奇袭东胡王庭!

  先锋项籍阵斩东胡王,东胡王庭大溃……”

  捷报,在报捷官的绕城宣传之下,不足半天就已经通晓整个咸阳城。

  “赢了啊……”

  大中午的,赵泗被召至皇宫,同行者还有大秦右相李斯。

  赵泗看了看始皇帝和李斯略显振奋的眼睛揉了揉惺忪的睡眼。

  最近赵泗滥用私权,倒腾了不少现代装备给虞姬用,不仅给虞姬用上了,府邸里的使女几乎完成了整体换装。

  古风配丝袜,那叫一个养眼。

  以至于赵泗哪怕是龙精虎猛有璞玉光环在身也不由得备感困顿,时常倒头睡到日上三竿。

  由此可见,黄帝御女三千白日飞升的含金量很显然并不是赵泗凭一个璞玉光环就能碰瓷的。

  “你不意外?”

  闻听捷报,还是如此大捷,始皇帝的心情也明显好了很多。

  陇西那边兵力紧张是摆在明面上的,毕竟东胡月氏是摆在明面上能直接拉出来几十万兵马而且还有明显的统一指挥的敌人。

  因此始皇帝从一开始给蒙恬的要求就是尽力保全匈奴,倘若不能保全,也务必维护边郡稳定,不使得胡人跨过长城。

  毕竟除了外患,蒙恬还要应付内忧。

  燕赵之地,同样也是对外族前线,因此燕赵之地有不少本地贵胄或多或少都和胡人打过交道,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胡人入关南下。

  始皇帝心里最好的预期目标就是蒙恬能够保住匈奴不会因为大秦要处理内忧而被东胡和月氏吞并瓜分。

  然而作为最紧张的地方,老师最担心的学生,陇西第一个交卷了。

  而且,成绩已经出色到了无以复加。

  一万兵马啊!

  大秦仅仅派出了一万兵马。

  你告诉我用一万兵马把一个人口一百多万,控弦之士二十多万,草原上最强盛的国家给干昏了。

  东胡王更是被当阵杀死,首级都被送了回来,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东胡贵胄也被一块打包,不过活人的发货速度肯定没有人头的发货速度快,很显然还得在路上耽误几天。

  不是,一万打二十多万啊!

  更不用说东胡已经和月氏签订盟约,二者加起来人口多达两百万,兵力直逼四十万。

  大秦派了一万兵马,消耗了微不足道的粮草和后勤,直接给对面干废了一半?

  始皇帝当然没有任何理由不开心,这已经大大的超出了他的预期。

  懂打仗的才知道这场战役的含金量。

  而李斯,同样如此。

  作为主持迁王陵令的实际执行者,李斯背负了莫大的压力。

  天下之变就在旦夕之间,哪怕有十足的信心,可是结果未定之前李斯心里的压力依旧不会少上半分。

  而陇西大捷,就宛若一针强心剂一般,让李斯压抑许久的情绪终于有了释放的出口。

  而这个时候,赵泗的若无其事乃至于睡眼惺忪,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这有什么意外的?那可是韩信啊!更不用说他账下还有项籍听命!”赵泗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

  “你小子倒是好定力……”李斯闻言不由一笑,只当赵泗在逗闷子。

  他清楚赵泗这小子的性格,当初被始皇帝蒙在鼓里以为自己要去执行迁王陵令的时候这小子可是一副要死要活的样子。

  韩信可是这小子的门客,他才不信赵泗会不关心陇西战况。

  恐怕,这小子是得到了准确消息,才好睡了一觉吧。

  帝国的动荡即将开始,每个人都不清净,谁都知道这将是决定大秦国运的一次动荡。

  “都说了,我善相人嘛,我亲自挑选的门客我能不知道什么成分?

  倘若为官,或许对于韩信来说还不好说,但是若是论领兵作战,哪怕是王老将军,我都觉得韩信不遑多让,对了,陇西战报呢?让我康康……”赵泗说着看向始皇帝。

  报捷官只是通报捷报,具体经过则是单独摆在始皇帝这里呢。

  赵泗说没关注过陇西那就是真没关注过,不过现在韩信斩获颇多,也确实让赵泗心生好奇这一战的经过。

  如果不出意外,这或许也会成为足以载入史册的一场战争。

  嗯……也说不定,随着历史已经开始走样,大秦已经逐渐呈现对世界的碾压姿态,或许韩信战功的含金量在历史上会有所降低也说不定。

  始皇帝闻言将面前足足有一指厚的战报推给赵泗,赵泗接过战报翻开。

  李斯闻言怪异的看了一眼赵泗。

  “你真没派人了解过陇西战报?”

  “没事派人了解这个作甚?我又不能插手,反倒是凭空给旁人压力。”

  赵泗一边说一边看,看完只是摇头。

  “兵仙就是兵仙啊……”

  扫灭东胡不出赵泗意外,毕竟历史上没有韩信乱入冒顿自己都做到了。

  让赵泗意外的是韩信接下来的局面应对以及未雨绸缪对草原之上的种种布置。

  韩信写了他接下来的作战计划,即犁庭扫穴,合兵攻打月氏,防止月氏做大,和匈奴进行一定范围的土地交换,收拢东胡月氏人口。

  根据韩信的汇报,等到对东胡战争结束,他预计可以收获二十万人口,当然,老弱病残都有。

  这一点韩信着重提了,并且也在信里询问了始皇帝的意见。

  始皇帝要是愿意让他们充实草原那就养着,始皇帝要是不愿意那打完之后他就给尽数坑杀了。

  现在肯定不行,现在他还得留着这些人当自己的仆从军,毕竟大秦的本部兵力只有一万,匈奴六万之众就在侧翼,随着进兵逐渐深入,大秦方面的后勤已经无力为继,被迫中断,韩信必须和匈奴进行更深度的合作,而更深度合作的前提是信任,而信任的前提是双方拥有对等的实力。

  “你怎么看?”始皇帝看向赵泗。

  “留着呗……”赵泗摊了摊手。

  “夷狄而华夏者,则华夏之;华夏而夷狄者,则夷狄之,儒学虽尽是妖论,但孔丘唯独这句话说的是没错的。”李斯在旁边接了一句。

  游牧民族南下不南下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要看生存环境稳定不稳定。

  汉唐时期在强盛时期都能维持北境安定,对归附蛮夷汉化做的异常成功,归附汉朝的南匈奴更可谓是为了汉朝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至于到了明清时期之所以难以再做到汉唐时期如此成功的汉化,归根结底还是经济重心难移,关中沃土以及河北之地产粮下降等一系列因素影响造成的。

  就是中原内部,活不下去了还有人造反,更何况蛮夷?

  先养活他们,再汉化他们,重点还是在于养活二字。

  能耕地为生,谁愿意放牧而居?

  总之,现在的大秦是绝对养活得起这二十万人口的。

  更不用说赵泗已经在让匠作局倒腾羊毛纺织技术了,而各种高产农作物也可以维持草原上的粮食支出。

  未来草原牧场,也是赵泗计划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可传信韩信,关外之事,使其自处噫。”始皇帝开口定下结论。

  虽然封赏还没出,但是始皇帝这句话一出,韩信的地位就已经上升到了和蒙恬一般的高度了。

  现在的韩信就已经可以不用再听从蒙恬的命令,在关外一切的事情,拥有绝对的自主权。

  简而言之,大军回到关内之前,韩信想干啥就干啥。

  等韩信班师回朝,迈入大秦高层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

  “东胡现在仓促落败,恐怕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而现在千钧系于一发之间,接下来,哪怕是出师不利,恐怕他们也要做出应对,而不让大秦有喘息之机……”李斯开口分析局势。

  一切,也确确实实如预想之中进行。

  东胡王仓促的死亡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谁也没想到秦国在这种内忧外困之间选择了主动出击。

  打得一拳开!

  因此关内略显浮躁的人心得以安定,而天下意图趁机而动之人则心有余悸。

  然而不管怎么说,利益的驱使让他们和秦国站在了彻彻底底的对立面,他们不得不做出最后的选择,是迁移到关内,任由秦国宰割,还是选择揭竿而起,奋力一搏……

  赵国宗室祭祀之所在……

  厅堂之内,赵国宗室目前的族长赵歇一脸阴郁的看完奏报尔后将奏报递给左右二人。

  “我万万没想到,东胡王居然愚蠢到如此地步……现如今东胡王已死,东胡再难成大事,没了东胡,月氏恐怕不会再行南下之事……现在地方上有黑冰台虎视眈眈的盯着官府,各地郡兵和秦国的大军也都可以高枕无忧的盯着国内,这样的局面,又该如何是好?”公子歇开口道。

  “兄长现在还未起事,要我说只要老老实实待在宗祠,秦王也不会大动干戈,斩尽宗室苗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