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361章

作者:三月啦

  乐呵呵的陪着始皇帝忙活到了下午,赵泗瞄了一眼有些黯淡的天色起身请辞。

  “大父先忙着,我去给大父准备吃食。”赵泗开口道。

  “你去作甚?”始皇帝头都没抬。

  “寿诞嘛,大父不想尝尝我的手艺?”赵泗笑道。

  始皇帝闻言莞尔,摆了摆手,让赵泗径自去了。

  赵泗去往御厨,因为在白天特意交代过的原因,因此宫内并未开火,不过厨师们倒是严阵以待等待着赵泗的大驾光临。

  始皇帝寿诞嘛,当然是亲孙子亲自动手给来一碗热腾腾的长寿面啦!

  将白面粉准备好,置于陶盘之内,稍微加一点盐,倒入冷水开始手动搅拌。

  直至面粉被赵泗揉成了面絮,然后又从面絮被赵泗揉成光滑的面团。

  看了看光滑的面团,赵泗点了点头。

  ok,封盖子,醒面。

  醒面完成以后,赵泗开始了自己操作。

  先是将醒好的面搓成长条,刷上油水,盘成蚊香状。

  复又开火烧水,等到水开,便开始顺着蚊香头扯面。

  原本粗粗的面盘子被赵泗扯成细条,一并置入水中。

  看着面条在滚水之内翻滚,赵泗满意的点了点头。

  很好,最关键的一步没有出问题。

  长寿面长寿面,吃的就是一个寓意。

  倘若扯面的时候中间断了,却是不能重新捏起来糊弄自己,只能重新来过。

  不过好在赵泗的手还是够稳的,这一步没出问题,一整根面一点未断。

  面再煮着……

  赵泗于一旁碗内放入葱花香油盐酱油胡椒粉末,倒入厨子们熬了一下午的高汤。

  没办法,这个时代没有味精鸡精,只能用高汤提鲜。

  滚烫的高汤倒入碗内,高汤和调料相互作用,迸发出强烈的香味,闻得赵泗肚子一紧。

  再看锅内,面条却也好了,赶忙用勺子添一勺面汤倒入碗内,复将面条捞出。

  趁着还在翻滚的面汤,赵泗顺势再打一个鸡蛋。

  很好!

  完美的,均匀的荷包蛋!

  将荷包蛋捞出来,置于碗中,再点上一点葱花香菜。

  一碗长寿面就此出锅。

  赵泗忙不迭失的捧着托着长寿面的托盘径自离开。

  走的够快,因此过来的时候,面还烫着,热气香气也还在一股脑的往外迸发。

  “长寿面,大父且用!”赵泗献宝似的将长寿面端到始皇帝面前的案几之上。

  热腾腾的水汽香味扑鼻而来,始皇帝放下奏折,低头看去,只是一碗看起来颇为简朴的面,上面打着一个鸡蛋。

  不过香倒是挺香的。

  “你自己做的?”始皇帝闻了一下。

  “算是吧,不过高汤得煮很久,却得宫中厨师操弄,其余活计是我弄得。”赵泗点了点头。

  “此面何曰长寿?”始皇帝复开口问道。

  “和其他面不同,这一大碗面,却是只有一根,从头到尾,远长于其他面,故曰长寿。”赵泗开口道。

  始皇帝闻声惊讶,好奇的用筷子挑起来,这么大一碗面竟然是当真只有一根面再其中。

  “你倒是有心了……”始皇帝莞尔一笑。

  “大父且用,再不吃等会就凉了。”赵泗笑道。

  始皇帝闻声也不再多说,只是径自用餐。

  味道适中,山珍海味自然是谈不上。

  不过大冬天的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长寿面,咬一口带着一点糖心的荷包蛋,却也别有一番乐趣,更不用说,恰逢寿诞,其中还夹杂着美好的寓意。

  始皇帝看起来胃口很好,不消一会,面就吃的一干二净。

  到最后竟然是连汤都没放过,一大碗面连汤带面竟是全吃完了。

  赵泗趁着这个空档抬眼看了一下天色。

  天还没彻底黑透,不过月亮倒是已经迫不及待的出来了。

  早出晚归的启明星也早早上班,在还带着几分白色的天上挂着。

  始皇帝看向赵泗,俨然已经在期待赵泗送来的寿诞贺礼了。

  “且再等等,天还没黑透。”

  赵泗笑了一下,尔后自顾自的走向门外负手看天。

  “大父,您想看看月亮上有什么么?”

第一百三十五章 始皇观月

  “想不想看月亮上有甚么?”始皇帝闻声轻声念叨一句,复用怪异的目光看向赵泗。

  月亮上会有甚么?

  古人自有猜想。

  诸夏文明算是最早诞生月亮崇拜的文明之一。

  在二十世纪发掘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是迄今为止诸夏最早有实物作证的关于月亮的文化崇拜,距今已有四千余年。

  而自尧舜禹夏商周以后,关于月亮的崇拜和传说也逐渐增多。

  目前来说主流所认可的就是月亮是帝俊的妻子常曦所生,太阳则是帝俊的另一个妻子羲和所生。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候的太阳和月亮其实是拟人化的。

  太阳和月亮作为帝俊的儿子,分别掌控日夜变化,司照耀天地之职。

  太阳每天上下班由自己的母亲羲和接送上下班。

  太阳都有人专车接送,月亮又怎么能没有呢?

  于是人们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给月亮配备了一位名叫“望舒”的专车司机,以方便她在天宇中往来驰骋。

  最早可见的典故即屈原所著的《楚辞·离骚》。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于是望舒也就成了月亮的代表,成为了公认的最早住在月亮上的人,因为屈原的原因,后世文人常以望舒代指月亮,其出镜率比月母常曦出镜率更高。

  但是在这个时代,望舒代表的是月御,也就是月亮的驾驶人,同时居住在月亮之上。

  除此之外,吕氏春秋中有云,尚仪作占月。

  即尚仪居住在月亮之上,不过尚仪本就是常曦的别名之一。

  至于后世广为人知的月神嫦娥,最早见于汉朝成书的《淮南子》之中,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等等都是根据淮南子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月神也逐渐从帝俊之妻子以及月御演变成帝俊属神羿的妻子。

  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始皇帝脑子里本能想到尚仪,月宫,常曦,望舒……

  当前这个时代关于神话的传说尚未统一成为定论,不同的故事还有冲突和矛盾,因此并不能第一时间加以肯定。

  后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术大一统以后,神话传说也逐渐开始求同存异,逐渐形成了完善的神话观念……

  乃至于唐宋以后,每朝每代甚至都还要重新梳理神话历史。

  所以,让始皇帝说月亮上有甚么,还真不好说。

  不过出于长期的日月崇拜,始皇帝自然觉得月亮就是神女的居住之所。

  月亮主阴,因此不管常曦,尚仪,望舒,嫦娥,等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传说,大多的月神都由女神担任。

  神女高居于天宫之中……这倒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只是,人们对月亮,月宫,神女,向往已久,各种故事颇为繁杂,但多为口口相传,哪怕最明亮的夜空,也难以窥见,只能瞧见月亮上的几块阴影。

  人,如何能够窥视神女居住之所?

  哪怕是始皇帝……也没这个能力。

  可是,刚才,这小子问自己想不想看?

  也就是说,这小子,能够让自己看到神女居住之所?

  始皇帝奇怪的打量着赵泗,心头莫名一突。

  他可没忘了自家好圣孙的神异之处。

  能够让五谷增产六畜兴旺还是出海寻仙归来……

  赵泗本就是人形祥瑞,更不用说赵泗到来以后大秦的一切都莫名其妙的向好发展。

  说实话,迷信一点,认为自家好圣孙就是神仙下凡特意来帮助大秦帮助自己都不为过。

  始皇帝处于封建迷信的时代,哪能没有胡思乱想过这种奇奇怪怪的事情?

  但是今日,这小子是不遮不掩了?

  摊牌了,不装了?

  要给自己表演仙家手段了?

  始皇帝心头竟然没来由的升起来几分期盼。

  “可有法得窥神女居所?”

  赵泗闻言噗嗤一笑,再看到始皇帝带着几分怪异审视自己的目光摇头道:“让大父看见月亮上有甚么不难,但大父倘若想看神女居所,那恐怕要让大父失望咯。”

  “哦?”始皇帝眼中带着几分怪异。

  对上始皇帝的目光,赵泗心头一机灵。

  始皇帝这怕不是刚刚想岔了,认为自己要给他表演仙术。

  不过仔细想想,能让人看见月亮上有甚么的手段,在这个时代,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也只会是仙术。

  “大父切莫多想,非怪异方士之术,乃是人力制出的器具。”

  抬眼看了看天色,已经逐渐的被夜幕笼罩,月亮刚好圆圆润润。

  星星也一颗两颗三颗四颗连成线……

  赵泗看向始皇帝:“大父,且去观星台!”

  观星台在古代的意义很重,涉及占卜天时历法对照,夏商周时期天文官话语权甚至更胜于朝官。

  秦朝虽然天文官的实权削减了很多,但是依旧配备了官职和办公场地,奉常下辖机构的太史令就是其中之一,主要负责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

  太史令需要观察天象,自然需要观星台。而观星台,就在皇城之内,离得并不是很远。

  秦国以前的太史令自然是邹奉,至于现在嘛,是邹奉的儿子邹平,其余还有邹奉家中的族人和弟子在其中担任其他官职。

  大部分情况下,像这种天文部门,职位是祖传的来着……

  不过这并不奇怪,放在春秋时期,连三公九卿各种官职都是祖传的,秦国算是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但是九卿之中的奉常多半不再其列,事实上哪怕到后世唐宋时期,天文部门的大部分官职依旧可以祖传。

  “见过陛下,见过公子!”

  邹平没想到始皇帝居然大驾光临,带领属下向始皇帝以及赵泗躬身行礼。

  始皇帝一统天下,因为性格也因为国策原因,采用了阴阳家的五行学说,但却严格的压制了神权的复辟,将神权转为君王之权。

  但始皇帝本人,却极有主见,不迷信天命。

  嗯不对,始皇帝是自信天命在我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