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39章

作者:三月啦

  而另一边的蓝田大营。

  事实上赵泗高估了马上三件套的生产时间。

  也就是大半天时间……马上三件套连带着躺椅和轮椅一块新鲜出炉。

  马蹬马蹄铁皆用铁制而成。

  嗯……实际上这个时代铁的产能还行,主要是质量真的跟不上。

  天下的铁矿比铜矿多得多,铁又没有广泛应用于军事武器铠甲装备,因为太脆的原因,只能用于农具制作,故而产量一直上不来,除了民间,秦国对铁器的需求还是太小了。

  但马蹬和马蹄铁并不承载格挡或者直接进攻的属性,再怎么样铁也是金属。

  马鞍则是高桥马鞍,即两头高中间低的金元宝造型,以木头上面钉皮的方式制作而成。

  “我方才试了一下,马鞍设计成如此造型,比以往的马鞍好用多了,就是还有些不习惯。”王离兴奋的开口说道。

  “还有这马蹬,亦是如此!有此二物,一时间我竟不知苦练许久的骑术有何意义。”

  赵泗凑了过去接过马鞍和马蹬。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代并非没有马鞍和马蹬。

  只不过这个时代的马鞍是两头平直,上面垫有皮具,主要是为了防止骑手的身体直接和战马的脊椎骨发生过度摩擦。

  这个时代的马蹬是单边马蹬,是方便骑手上马的。

  上马以后,脚也不能落在马蹬里面,单边的结构导致踩进去反而会影响平衡感。

  而现代普遍认为的的马蹬和马鞍,是高桥马鞍和双边马蹬。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前,春秋战国人的传统服侍,下面是空军的。

  骑马的时候不垫个东西,不仅会磨大腿,还硌蛋。

  赵泗将马蹬马鞍重新装备好,轻轻一跃,翻身上马。

  嗯……这种感觉比裸骑舒服太多了。

  甚至赵泗这种仅仅上一辈子在马术俱乐部玩过马的人,都敢一手持缰挺直身子。

  “好!马蹄铁呢?”赵泗跑了一圈感觉体验良好,找回了上一辈子的感觉,翻身下马开口问道。

  “钉好了!”王离刚刚开口回答,赵泗就听见了熟悉的马掌叩击地面的声音。

  马蹄铁敲在地面上的声音令人心旷神怡。

  “此三器虽简单,但意义非凡,我遣士卒浅试一二,报于陛下!如无意外,你恐怕又要升爵了!”王离拍了拍赵泗的肩膀兴致冲冲的挑选士卒准备开始测试。

  “召集匠人连夜赶制百副!”王离意气风发的发号施令。

  毕竟是军功世家,王离的资质平庸也仅仅是相对于顶层军功贵族子弟而言,仅仅是浅试一二就意识到马上三件套的重要性。

  马蹬马鞍马蹄铁!对于骑兵战斗力提升的绝不仅仅是一星半点。

  “好家伙,都开始做数据汇报了。”赵泗咋舌,并没有阻拦王离。

  光吹他好不行,具体有多好那得有实际数据表明。

  百副载具,由士卒分批尝试,作出总结,是最直观的汇总报告。

  汇报给皇帝的东西,肯定要靠实际对比来说明,强,强在哪里,强了多少,都要一清二楚。

  “若是昔年大秦有此巧具,一统天下,不知少费多少功夫。”王离脸上带着感慨。

  “瞎说,这些东西太简单了,看一眼就能仿制出来,六国最多也就吃那么一次亏。”赵泗持反对意见。

  马上三件套简单到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壁垒,六国的生产技术比不上大秦,但是仿制出来马上三件套也没有任何难度。

  如果战国时期出现马上三件套,恐怕也并不会加速多少大秦一统天下的速度,相反随着骑兵战斗力指数性上涨,恐怕战争烈度反而会大规模上升。

  要知道,拥有了马上三件套的骑兵,摆脱了战车的束缚,可是最容易制造奇迹的兵种。

  “非也!非也!”

  王离摇了摇头。

  骑兵,在战国时期一直是辅助兵种,战车才是主流。

  王离敏锐的意识到马上三件套的意义,也意识到马上三件套对于骑兵这个兵种的加强。

  机动性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骑兵太容易创造奇迹了,然而……如果大秦本身就有一个这样的奇迹呢?

  那个人对于骑兵这个兵种的造诣,可是连自己的大父都啧啧称奇。

第六十六章 赵泗堪称炸裂的骑兵战术

  王离想要开口,只是想到对方的落寞处境,最终没有再说,转而兴致冲冲的继续去尝试马上三件套去了。

  王离的马术不错,搭配上马上三件套,如他这般技艺精湛的骑士,可以完全做到在马背之上解放双手。

  也就意味着在马背上的搏杀,挽弓搭箭,更加轻松写意。

  而赵泗则在研究匠人们送来的躺椅和轮椅。

  躺椅不必多说,主要是设计思路,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往上面一趟,摇摇晃晃的,舒适的很。

  “赵不更,试试轮椅!”军匠在旁边搓着手笑道。

  赵泗在对方殷切的表情上坐上去,匠人推动,赵泗惊讶的发现在经过凹凸不平的地方的时候,颠簸的感觉并不明显。

  “这是如何做到?”赵泗惊讶的起身蹲下,并未见到弹簧这种东西。

  匠人在赵泗面前终于第一次露出了自得的表情。

  “这里!”

  匠人笑眯眯的指着轮椅轮子支撑轴的结构位置。

  赵泗惊讶的发现,其中居然是粗细相套的竹管,在试着给轮椅施加压力,发现相套的竹管会随着压力大小上下浮动。

  “机窍在这里?用了什么东西?”赵泗惊讶的开口说道。

  “竹板片!”匠人给出了回答。

  尔后匠人熟练的拆开轮椅,取出四个轮子的支撑轴。

  两个粗细不一的竹筒相互套住,拆开以后,里面是四个竹板片。

  赵泗仔细观察,发现其中巧妙之处。

  内里的小竹筒四面开出条孔,中间有木芯固定,竹板片被上下固定在木芯上,随着施加压力,竹板片会向外弯曲提供弹力。

  四个轮轴,就是四个减震装置。

  竹板片充当的就是弹簧的角色。

  当然,减震幅度十分有限,最多两指,大小两个竹筒就实实在在的接触了。

  “原来如此!”赵泗也是上过学的,拆开以后立马发现其中原理。

  “利用竹子的弹性来减少颠簸,竹筒相套,提供上下活动缓冲的空间。”赵泗啧啧称奇。

  这玩意说难不算太难,但这可是先秦时代。

  “赵不更这就明白了?”匠人脸上带着讶异,还有一些逼没装到就被打断的郁闷。

  赵泗动手能力确实不强,但是他“发明”能力强!

  打赵泗来到蓝田大营以后,别说王离,匠人们也是都隔三差五震惊一下。

  而赵泗虽然动手能力不行,说起来却一套一套的,包括赵泗独家的运算方式,如今已经在匠人之中流行开来。

  阿拉伯数字缺点很明显,但是优点也十分明显,现代化的运算公式,只要熟悉以后,运算效率提升不止一星半点,而匠人们恰好是用的上的,赵泗有教无类,乐得在这个时代传播有用的知识。

  匠人们对赵泗都比较有好感,主要在这个知识直接等同于财富的时代,赵泗无私教学,给他们弄出来了许多实用小工具,还白教他们现代构图方式,白教现代数学以及应用公式,和散财童子也没什么两样。

  最关键的是,赵泗身上还没有傲气,赵泗还能理解匠人们掌握的知识,这样的赵泗,实在是让他们很难不爱。

  “可惜,竹板片承受能力太差,用在轮椅上恐怕都要隔三差五更换打油,不能用在战车之上!”匠人略显失落的开口。

  “那如果用结实一些的东西呢?”赵泗笑着开口反问道。

  “譬如金!”

  “怎么可能?金易折,且硬,要么不能提供不了弹性,要么会断。”匠人摇了摇头。

  “换个造型呢?”赵泗再地上画出弹簧的形状。

  “这样也容易断么?”

  匠人看着地上的弹簧造型陷入了沉思。

  沉默良久,匠人这才开口道:“我试试!我试试!许是真行!”

  说罢匠人连忙躬身告退,也没心思给赵泗展示轮椅的其余功能急匆匆的离去,赵泗看着匠人离去的背影笑着摇头。

  行是肯定不行的。

  最起码以这个时代的冶炼技术是真的够呛。

  就算真的手搓出来,量产也是个大问题。

  黄铜弹性差的要命,青铜好一点也好的有限。

  弹性模量最好的还是钢铁,只是这个时代原始冶铁技术冶炼出来的铁,脆的要命,弹性可能还不如青铜。

  最终的可能就是匠人费尽心思打造出来一个根本无法量产且实用性较低的弹簧。

  但是,这依旧很有意义,最起码这是理论化为实践的一大进步,会为后来人指明前路。

  而另一边,王离跑了半天,翻身下马脸上带着喜悦朝着赵泗走来。

  “这是躺椅?让我试试!”王离毫不客气的挤上来用屁股把赵泗给撅出去。

  躺椅在那前后摇晃,王离还差点重心不稳摔下去,赵泗无奈起身坐到了轮椅之上。

  这年头没凳子,跪坐是真的真的很不舒服,但没办法,礼仪习俗没那么容易更改。

  “马蹄铁一时之间还看不出来端倪,我待会让士卒牵马连夜走个来回,就知道好处如何,这马蹬马鞍,当真是妙物!”

  “我能在奔马的同时挽弓搭箭!”王离脸上带着兴奋。

  “啊?草原胡人不都是如此么?”赵泗愣了一下。

  王离闻言脸色奇怪的看向赵泗开口问道:“你这是从哪里听来的?草原诸胡若皆如此,哪还有燕赵秦三地。”

  “便是技艺最精湛的骑手,上了马背,疾驰过程中,十分力都使不出来五分,挽弓搭箭,一要降低骑速,二要维持身体,草草射箭,一二十步都未必有,箭矢都未必跑的比马快。”王离认真的为赵泗开口解释。

  “那胡人难道是先骑马到弓箭射程以后停下射箭,然后再骑马拉开距离,如此往复?”赵泗发现了华点,只不过这样子怎么想怎么搞笑。

  主要赵泗真不清楚骑兵作战,他对胡人的战术了解仅限于网络小说里经典的放风筝打法,离得远远的射箭,你追上去他在跑路。

  然后再射再跑,来回横跳。

  赵泗是真以为胡人都是这么打仗的。

  “你这又是从哪听到的?”王离神色怪异的看向赵泗。

  这种战术,不能说举世无敌,也只能说一碰就碎。

  赵泗口中这种放风筝打法,放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都是相当炸裂的。

第六十七章 马蹬马鞍之妙!

  “海上的时候听徐福说的……”赵泗讪笑一声果断把锅甩给徐福。

  “他就一方士,懂个屁练兵打仗!”王离一听乐了,眼下徐福这个骗子,基本上伴随着赵泗出海归来已经被彻底钉死了。

  “骑乘马背之上,身上要兼顾骑马,哪能使出全力弯弓搭箭,故而骑弓是不如步弓的。”王离开口说道。

  “打个比方,你站在地上能拉三石弓,马背之上只能拉两石,甚至一石。”王离开口道。

  “更不用说,大秦弓弩,战国时期就已经闻名六国,胡人骑马,还未到射程,早就被射的七零八落,若是敢停下对射,对上列阵好的士卒,便是数倍之差,都不会再有上马的机会。”王离摇了摇头开口说道。

  赵泗点了点头开口说道:“那这么说来,大秦面对匈奴,又背靠长城,岂不是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王离一顿……然后沉默良久开口道:“要照你这么说也没错。”

  “不过打仗不是这么算的。”王离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