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406章

作者:三月啦

  同时涉及军械级别的生产工艺更新,是绝对不容有失的。

  先前还因为刊印《科学与自然》捞钱不成的矛盾,芫恭自然得亲自出面,以保证匠作局能够和将作少府通力合作,以避免被人拿技术卡脖子。

  吃拿卡要不怕,怕的就是不仅吃拿卡要还坏事。

  “先生……”

  因为特殊原因,之前将作少府对匠作局的微词其实就是自芫恭开始。

  正常人或许觉得尴尬,但为官者必修的第一个地方就是脸皮。

  有求于人,唾面自干也。

  芫恭甚至还能对曾经的下属开口称之为先生。

  “当不得当不得……”刘辟连连拱手。

  “昔日承您恩情,秦墨才能保留一席之地,若无您,或许墨家弟子也等不到殿下,如何当的起一声先生之称?”刘辟嘴上说着拒绝,可是心里也自觉得扬眉吐气。

  嗯……要说不沾染政治也不是没好处。

  最起码现在,芫恭拿他们无可奈何。

  咱们,毕竟是靠技术吃饭的。

  “匠作局自从建立以后,不断推陈出新,如今又可冶铁制金,如此一来,青铜器皆可铸为秦钱,府库不知要充盈多少,何必自谦?”芫恭笑着说道。

  “右丞前来是为了炼炉改建之事吧?您放心,我会督促学士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善!”芫恭笑着开口。

  刘辟到底是一个传统的墨者,他并不喜欢那么多弯弯绕绕,奈何墨家存亡之际,因此才勉力带着秦墨求生。

  如今独立于朝堂之外,虽然知道芫恭所来何意,却也不愿再多做口舌。

  能为了什么?

  无非就是为了以后罢了……

  将作少府和匠作局,一个是生产部门一个是研发部门,未来肯定少不了打交道。

  匠作局内部自给自足,反倒是将作少府有求于人,若不打好关系,被人拿着技术卡脖子,肯定不好受。

  芫恭离开以后,一众墨家弟子围了上来七嘴八舌。

  今日当真是扬眉吐气……

  秦墨在重重压力之下,昔日屈居于将作少府之内,艰难求生,遭受了不知道多少打压……

  如今九卿之一甚至都得亲自出来维和,大家心中不知有多么振奋。

  “匠作局能有今天,我们能有今日,全赖殿下一人,尔等务必戒骄戒躁,须记得,匠作局,不得涉朝!”刘辟压住了一众墨家弟子的振奋,开口说道。

  “况且这些都不是什么紧要的事情,近来倒是有不少士子想要入匠作局谋事,可设试题,以纳贤才!”

  得益于《科学与自然》的火爆,匠作局大大的露了一次脸。

  还是那句话,只要流量够多自然不缺拥趸。

  士子读书大多为了升官发财亦或者为了心中的大志向。

  但是或多或少也有那么一些人对于穷究天地万物之理更感兴趣。

  以前或许是没有门路,不知道该从何处学,不知所求有何用,而现在,有了新的方向,自然有人奉为真理,想要进行尝试。

  “不过务必得告诉他们,一旦入匠作局入职,日后就算离开匠作局,也不能再参涉朝政了……”刘辟摸着自己的胡子再次着重强调。

  而另一边,回到了自己办公场所的芫恭,脸上丝毫没有愉悦可言,反而隐隐夹杂着几分愠怒。

  一旁的左右中侯和一众属官噤若寒蝉,不敢吭声。

  芫恭是传统的秦吏出身,也是最标准化的旧吏。

  何为旧吏,上苛于下,下苛于民。

  再芫恭手里面办事,压力很大……

  “诺大一个将作少府,下辖十万之众,竟比不上区区一个匠作局?冶炼建设之事,根本功夫还要旁人相助?尔等莫不是都是吃干饭的?”

  一众人没人吭声……

  现在生产和研发并没有分清楚……所以芫恭弄不清楚其中关键也很正常。

  “做不到就去学,学不会就去想办法,我不希望以后这种事情时常发生!”芫恭冷冷的说道。

  他再也不想,被人拿着技术卡脖子了!

  区区一个几百人的匠作局……

  “可是右丞,所好技巧者,以墨者为最,如今秦墨,多数去了匠作局……”

  “除了墨家就没有旁人了么?阴阳家?公输家?”

  ……

  墨家作为显学之一都要死要活了,其余学派还能好?

  上哪找人嘛……

  当然,这种话他们也只能在心里说说罢了。

  发怒归发怒,却改变不了将作少府需要依靠匠作局完成生产改组的事实。

  时间悄然流逝,在匠作局的帮助下,将作少府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炼炉改造。

  原本用来熔炼青铜器的炉子在匠作局的设计之下改造为更适合炼铁的高炉。

  从开采到冶炼到铸造,匠作局和将作少府进行了通力合作。

  因为有求于人的原因,匠作局派过来的技术指导的待遇也很好。

  不仅有工资,还有奖金,衣食住行基本上都是顶级。

  当然,暗中将作少府也在芫恭的指示下开始吸纳技术人才,甚至隐晦之间开始接触一部分匠作局的内部成员……

  而另一边,赵泗的《五年计划》也在不断的完善当中。

  他出于谨慎和实事求是的原因,并没有一上来就起高调。

  而是用了很长的时间去翻阅大秦各地的生产建设情况以及地理条件和矿产情况。

  人口,民生,官府,赋税……

  赵泗一边看一边记,有些不敢断定的就去询问,因此这段时间之内,朝堂有很多人都和赵泗有了接触,主要还是赵泗问的太勤快了一些。

  赵泗的舆论风声竟然因为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获得了进一步提高。

  毕竟赵泗问的不仅仅是三公九卿,一众郎官博士乃至于小吏,只要能够解答赵泗的问题都能够获得赵泗的礼遇,而赵泗也确实没那么大架子,况且他主要是为了做《五年计划》,因此通常情况下是只问,而不指手画脚。

  又亲民,又不介意你的身份卑微而和你和善的交流,还不指手画脚,甚至还对你有所礼遇,甚至问答结束以后还会给点小礼物。

  这是什么神仙储君?

  平心而论,足够礼贤下士的扶苏或许都做不到赵泗这一步。

  毕竟从思想观念上来说,扶苏是出于宽仁,而赵泗,则是出于时代的熏陶。

  当然,这些微不足道的名声并不能给赵泗带来什么。

  相反再不断地调研和总结以后赵泗发现现在地大秦问题不是一般的大。

  嗯,换个说法,发展前景不是一般的好。

  目前大秦的总人口记录在册的拢共有四百万户。

  按照一户五口来计算的话大概是两千余万人口。

  当然,这只是记录在册的官方人口。

  譬如奴隶,不管是官奴隶和私奴隶都不在其中。

  而根据赵泗对各地行政机构的奴隶统计以及大户人口的畜奴分析外加上一些隐户黑户的情况,经过分析以后,赵泗估算,大秦的实际人口应该有三千万人。

  也就是说,足足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不被大秦所统计和掌控的。

  而很显然,不管是两千万人还是三千万人,都是远远不够用的。

  两河流域附近的土地开发的倒是差不多了,但是巴中以及楚越之地,可供开发的土地还有很多很多。

  除了人口问题之外还有官员选拔和人才培育……

  百家争鸣固然璀璨,但是也意味着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纲领,人心容易混乱。

  还有一大批被打压乃至于罢黜的新吏以及尾大不掉的旧吏……

  事情得一件一件去做,赵泗心中已经有了大秦的全面细节,因此计划填充起来也就快了很多。

  转眼时间,已至深秋……

  一晃眼,天下大乱已经是去年的事情了。

  天下庶人经历了去年纷乱带来的切肤之痛,终究还是无可奈何的拿上锄头继续耕种。

  收获的季节到来的时候,去年的伤痛似乎也已经恍惚着远离了。

  高产的粮食足够抚慰他们内心之中的伤痛。

  经历过去年的动乱,大赦天下,人心似乎终于真正的安定了下来。

  现在是四十二年,距离历史上始皇帝驾崩已经过去了五年。

  因为秦朝的新年是十月初一的原因,所以实际上秋天就已经离过年不远了。

  马上就要到四十三年了……

  赵泗的《五年计划》也终于要宣布大功告成了。

  目前处于收尾阶段,赵泗很急,可是现在他不能急。

  因为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摆在眼前。

  虞姬,怀胎十月,终于到了要生了的时候。

  而这也意味着,赵泗,终于要迎来自己来到大秦以后的第一个孩子!

  前世今生,两世为人的第一个孩子!

第一百七十四章 赵泗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啦!

  赵泗站在屋子里面焦急的踱步。

  始皇帝老神自在的跪坐在案几之前。

  琥珀也在房间之内不停地来回走动,尾巴一甩一甩的,看起来颇为焦躁。

  理论上来说,前世今生赵泗加起来也活了将近四十年了,然而实际上人的心理年龄是和身体情况息息相关的。

  况且这也是赵泗两世为人的第一个孩子。

  第一个,和他血脉相关的孩子。

  隐隐之间,似能听到虞姬的痛呼之声,这让赵泗更加按耐不住。

  古代不同于现代,在现代因为出色的助产技术以及各种现代医疗器械的加成,生育的安全率已经高到不可想象的地步。

  而古代,却是货真价实的要在鬼门关走一趟的。

  什么胎位不顺等等各种各样在现代看来是小问题的事情,放在古代却是实打实的要命。

  现代再不成还有一个剖腹产,实在不成顺转剖也算还有办法,可在古代,顺不出来,那就是妥妥的要一尸两命。

  虞姬陪在赵泗身边的时间不算短,日夜受璞玉光环滋养,身体远比寻常妇人健壮,但是生产这种大事,依旧马虎不得。

  而这个时代的现实条件却摆在这里。

  哪怕赵泗已经将自己能够做的事情都做了。

  譬如,要干净干燥卫生的环境……器械消毒等等……但效果终究有限。

  而眼下赵泗只能寄希望于自己未出世的孩子能够配合一点,顺顺利利的出生,不要自己把自己玩死。

  当然,如果真的实在不成,赵泗也不得不亲自尝试一下来一场古代版本的剖腹产。

  有璞玉光环在,虽然依旧很危险,但是好歹比坐视一尸两命要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