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455章

作者:三月啦

  事实上旧吏旧法本就是逆时代而行,他们唯一值得称道的只有忠诚,但是当执政者不支持他们的时候,这些东西一无是处。

  而且旧吏群体的上苛下残也导致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和交流也并不密切,面对这种集体大型辩论,各自为战的他们又如何抵得过围剿?

  节节败退?不,是一败涂地!

  但这并没有结束,伴随着刚刚赶到咸阳的孔鲋的开口,鲁儒群体准备对旧吏发动致命一击。

  “秦吏者,上苛而下残,奉迎媚上,辱臣欺民,肆虐黔首……”

  实际上投机者也好,新吏也罢,乃至于李斯本人,都仅仅相对于时局和政治提出旧吏旧法的不足。

  毕竟新吏本身也是自旧吏群体诞生,他们是意识到时局变化旧吏旧法的不合时宜以后自行诞生的新思想群体。

  而李斯本身也是旧吏旧法群体多年的表率。

  至于投机者更不用说,他们通常都是不粘锅。

  所以,实际上旧吏虽然节节败退,但是其实并未涉及人身攻击,因为新吏群体和李斯都相当克制,毕竟他们都领会到了赵泗的潜台词。

  可是诸子百家不然……

  新吏不缺少晋升之资,他们本就是旧吏之中诞生,是体制中的一员,李斯也是体制中的一员,所谓争论是道统之争,旧吏思想如果能够跟得上变化,那就是自己人。

  哪怕是李斯乃至于新吏群体都认可老秦人的含金量,况且大家师出同门……

  但是诸子百家不同,这不仅仅是道统之争,还是政治资源之争。

  新吏可以吸纳旧吏,他们不能。

  况且倘若新吏旧吏共存,那么政治格局对诸子百家而言依旧紧密……

  他们,依旧插不上手!

  当然,长久以来的怨言和仇恨自然也是原动力。

  总之,诸子百家,对旧吏群体打动了最猛烈的进攻,企图一战而定!

第二百一十九章 逼宫?龙王……始皇归来!

  很显然,孔鲋已经火力全开。

  叔孙通很明显没有拉的住自己的老师,或者说孔鲋本身并不在意叔孙通这个弟子。

  孔鲋的慷慨激昂非常提振士气,以至于儒生个个带着振奋之色,乃至于诸子百家的代表性人物都对孔鲋寄予厚望。

  若论人身攻击,儒家的战斗力属实不低。

  儒家作为显学之一,或许是能量和人才最接近法家的。

  赵泗的眼神缓缓冷淡了下来。

  很显然,除了变法以外,他们同样也希望旧吏彻底被埋进垃圾堆里面。

  变法只是改变了行政方针,然而官面上的位置却是一颗萝卜一个坑。

  旧吏如果轻而易举的活下来,那势必留给他们的机会就不会太多。

  同理,如果君王依旧重用旧吏,他们的机会就更加渺茫。

  更不必说,这次入局者除了诸子百家以外还有新吏。

  变法以后势必会有一批不懂变通难以接受现状的旧吏让出位置,但是和平演变留下来的空位太少了,再加上新吏这个庞大的群体,诸子百家能够分到的东西并不多。

  当然,这些是藏在心里最龌龊的事情,事实上乃至于孔鲋本人自己都没有想这些,只是本能的选择了最符合利益的做法。

  所谓不可化解的仇恨,本质上的根源在于利益。

  至于所谓的学术之争,思想之争,正邪之争,只不过是后来附加上的罢了。

  叔孙通不知道自己的老师是出于利益驱使还是单纯的认为旧吏真的该死,但他注意到了赵泗冰冷的眼光。

  “所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太孙殿下,纵恶亦是恶……”孔鲋一篇慷慨激昂的输出过后,脸上带着仿佛就义一般的神情躬身行礼以后面不改色的直视赵泗。

  赵泗眉眼低垂,微微发出一声叹息。

  有的人蠢,有的人坏,有的人又蠢又坏。

  有的人听不懂,有的人不懂装懂,有的人懂了装不懂。

  他早就预料到了今日的局面……

  但是,旧吏这个庞大的群体,他还是要保,虽然说出来很破坏团结,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旧吏这个群体,只要愿意顺应自己的政策,他们比天下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更加可靠。

  赵泗发出一声轻叹,目光看向孔鲋,看向慷慨激昂的儒士,看向蠢蠢欲动的诸子百家。

  能有今日一边倒的局面其实并不意外。

  其实哪怕向全天下的人投票,整个大秦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支持旧吏去死的,哪怕是关中的老秦人。

  依托商鞅旧法而诞生的旧吏太招人恨了,法是恶法,执行恶法的旧吏自然也就成为了恶的化身。

  旧吏得罪的群体太多了,李斯跳反新吏尚且都不愿意接受,现在不过是墙倒众人推了。

  “孤方才已经说过了……时局不同,不应该一概而论。”赵泗轻轻叹息以后看向孔鲋。

  “战国之时,天下诸侯,强则强,弱则亡……若非商君以法治国,秦不能东出,若无旧吏执行秦律,秦不能一统。

  商君于大秦东出有功,旧吏于大秦一统有功,只是时局更易,如今天下一统,四方安定,乱世争执之法以不利于治秦,故今日议变法之事。

  孤已经说的够清楚了,今日要议论的是该以何法治当今之秦,而非争执对错,你死我活,更非诸子百家道统之争。”赵泗轻声开口。

  “儒家亦能治国,儒士亦能治国,诸子百家亦能治国,法非善法,吏非良吏,倘若善恶不论,德行不分,天下又如何安定,何以使天下人诚服?”孔鲋一字一句慢条斯理的开口。

  看的出来,刚才一通慷慨激昂的输出对老人家的身体来说还是颇为不易的。

  只不过话音落于耳中,迎来的却是一声嗤笑。

  赵泗是真被气笑了……

  “奉百家之法的国何在?奉儒家之法的国何在?

  诸国唯变法得强,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乃至于七国纷争之事,又有哪个国家所行不是郡县之制?

  唯奉法才得以相争,不奉者皆消亡也。

  孤从海外归来,读的书并不是很多,却也知道,七国争执到最后,其实内部制度基本上都是用的法家之治,只不过区别在于哪个国家能够执行的更到位罢了。

  只不过再孤看来,七国相争,旧法便是利器,各自争斗,只能拼谁的刀更快,谁的铠甲更硬。

  是以秦得胜,但是现在天下已经一统,就是放下刀剑脱下铠甲拿起来锄头种地的时候,却不能因此将刀剑铠甲弃之不顾,是故孤说现在到了变法的时候,但不代表,你们现在可以否定刀剑铠甲之用,甚至大言不惭的站在大秦一统以后的朝堂之上来告诉孤,秦国拿着锄头一样能赢。

  能赢么?

  莫说是秦国得以一统,便是七国皆在之时,哪一国治国以礼?用的儒家之学治国?还是用的百家之学治国?

  哪一国打到最后不是尽起白丁,家家镐素,哪一国不是加征赋税,加征徭役,加征兵役,国家濒临灭亡之际,哪一国在于民生息?

  秦国非善类?秦法非善法?盖因今日秦国得胜,而使一统者换做他国,秦国安在?秦人安在?

  亦或者天下继续战乱不止?

  七国之间的战争打了五百年之久,秦国一统,是因为大势所趋,天下人都想要安定,天下人都厌倦了战火,是故秦得以一统天下。

  没有昔日法,没有旧时吏,便没有今日之秦。

  旧吏旧法错在今日,而不再昔日,先生若论昔日之错,便是在说秦一统天下之罪!”赵泗看向孔鲋一字一句的说道。

  “秦国一统至今已有十数年之久!”孔鲋还想要反驳。

  “那你的意思是我大父错了?”赵泗挑眉看向孔鲋。

  叔孙通见赵泗毫不留情的给自家师傅扣帽子的时候便知道事情大条了,倘若再不弥补恐怕就没有转机。

  赵泗还好说话一点,始皇帝他是真会杀人。

  叔孙通没有任何犹豫沉声开口:“老师,弟子不以为然!”

  孔鲋带着讶异转身看向叔孙通,眼中的情绪复杂了起来。

  “你说什么?”

  “弟子不以为然!”

  “秦国一统以后,之所以沿用秦法,一是因为,天下一统,陛下所成之功绩前无古人,是故无旧例可寻,行经天纬地之大业,治国需以为稳,只能沿用旧时之法,再缓作变革,否则势必祸及天下。

  其次,彼时中原忙于内战,因此四方蛮夷得以休养生息,袭扰边境,彼时只是一统,远谈不上安定,北有匈奴为祸,南有诸部作祟,东有白夷秽人,西有月氏,倘若不加以制衡,予以征讨,边境就会因此而溃烂,酿成大祸……

  而中原之内,天下糜烂,城池破烂,道路废弃,水路阻塞,是以起徭役,修筑城池,铺设道路,开沟挖渠……”

  叔孙通认认真真的反驳自己的老师的观点,迎接他的是孔鲋震怒的目光,以及为数众多的鄙夷……

  叔孙通已经习惯了,但是他必须说。

  虽然有些强行狡辩,但他说的一部分也是事实。

  孔鲋脸上带着莫名的神色看着叔孙通,嘴唇嗫嚅了片刻以后开口道:“混账,那么多圣贤书都读进了狗肚子里了么?”

  叔孙通唯有苦笑,是,始皇帝是有错,可是这话你能说么?

  还当着人家孙子的面说?

  人家都已经准备纠正政策了哎,对错真的有那么重要么?

  况且,就算执着于对错,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情况?

  承认错误那等于亲手推着旧吏去死!

  君王的错误毕竟要有人来买单嘛。

  可是,有这个必要么?

  然而,孔鲋毕竟是他的老师,叔孙通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老师是真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还是不愿意明白。

  但是,面对孔鲋的训斥,他只能听着。

  “这是朝堂,不是你教训弟子的学堂!”

  赵泗注意到了叔孙通的为难缓缓摇了摇头。

  再怎么说,叔孙通也是自己的臣子。

  “民非是在依仗身份教训弟子,而是在辨明对错。”

  其实到这一步赵泗算是初步见识到了后世君王为何会被臣子胁迫了。

  杀了固然简单,但是今日议论变法就成了一个笑话。

  这群人擅于利用规则,所谓对错其实摘开来说问题也很简单。

  大秦一统以后到现在,天下之间的动荡谁来背锅,天下人受的苦谁来背锅。

  要么始皇帝背锅,要么旧吏背锅。

  赵泗的认知虽然已经和自己屁股下面的位置趋于相同,且赵泗出海归来以后并没有过过什么苦日子。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天下一统以后,始皇帝沿用旧法思想,李斯继续施展驭民之术,再加上始皇帝感觉时日无多愈发急于求成的原因,这十来年,底下那群牛马的日子是实实在在的不好过。

  十分之一的人口成为徭役是事实。

  稍有不慎自耕农家庭完全破产是事实。

  数不清的官私奴隶也是事实。

  这个锅太大,旧吏要背,他们连接受新法的资格都没有,就会被彻底清出舞台。

  现在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实际上各自有各自的算盘,甚至对于旧吏旧法的恨也绝不是对于牛马受的罪的感同身受,也不是出于正义。

  但是!

  要保旧吏,难道让大父来背?

  虽然严格意义上这个锅确实应该始皇帝来背,而且其实始皇帝在后来释怀以后,私底下也对赵泗表示过自己病入膏肓之时的一些政策是错误的。

  如果不认可赵泗,不承认自己政治道路的瑕疵,始皇帝也不会让赵泗放手施为,甚至是推动赵泗变法。

  可是……

  赵泗沉默之际,已经开始考虑是不是要将孔鲋叉出去亦或者好好盘点一下诸子百家弟子的作奸犯科之徒,亦或者借着先前的天下大乱借题发挥。

  你们死咬着不放,我自然也可以吹毛求疵。

  他又是裁判又是选手说无可奈何那是扯淡,只是这样一来总是不够堂堂正正也不够爽利,难免有些心里不舒服。

  互相伤害赵泗自然不怕,扛不住的肯定是这群人,真就是咬死不放谁又能拗得过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