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7章

作者:三月啦

  而赵泗一行人则由蒙毅带领向着咸阳出发。

  “兄!好宽的路!”荆在马车上发出惊呼。

  倒不能怪荆大呼小叫,哪怕是赵泗这个现代人看到如此宽广的道路也会有一种难以想象的感觉。

  驰道宽五十步,隔三丈种一树!

  换算成现代的计量单位,大约就是道路宽约69米。

  哪怕是赵泗这个现代人都很难想象到秦朝竟然就拥有了这般宽阔且通畅的道路。

  赵泗下意识的以现代的眼光来打量两千年前的驰道,最终还是感慨古人的巧夺天工。

  驰道宽69米,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一条驰道,而是类似于复式道路。

  正中央是铺设轨道枕木的驰道,两侧则是笔直宽广的马路。

  马车既可以驶入驰道,也可以从驰道驶出。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代的战车是一种战争工具。

  甚至于仅仅看着面前宽几十米的驰道,赵泗就已经下意识的想出来了它的作用。

  正中央的驰道用来高速运输物资粮草兵械,包括战车,也可以在驰道之上直接运输。

  两侧宽阔的马路则供步卒骑卒跟随环绕。

  一旦遭遇敌袭,有充足的时间反应过来,战车甚至可以从驰道驶出对敌。

  轨道大大增加了运输量和运输速度。

  而驰道遍布秦国各大主干道,哪怕迄今为止都从未停止修建,拥有完善的轨道马路的建设设施,意味着秦国拥有着极其高速兵力集结能力和精准打击能力。

  “南阳没有驰道么?”赵泗问道。

  赵泗这个外乡人感慨秦朝驰道的伟大和宽阔情有可原,荆好歹也算是个本地人,却显得也像头一次见的一般。

  “南阳自然有,我彼时年幼,寻常百姓便是服役也都是走官道去,若无王令,擅入驰道便是重罪,哪里可能见过?我也只是小时候听过,乡中有伐楚士卒,彼时运输粮草兵士,走的便是驰道。”荆开口解释到。

  赵泗了然。

  以一个现代人的目光来看,如此广阔平坦且运输能力极强的道路,第一件想到的事情便是商业。

  若可放开民用,商道畅通,不知节省多少人力畜力,以秦国驰道的完备情况,只要放开口子,顷刻之间秦国的商品经济就能够大开花。

  只不过,秦朝是一个耕战体系的国家,一切都为耕战服务。

  赵泗虽然是一个现代人,但是说实话也不敢妄言放开驰道管控作用于商业会不会给秦朝带来良好的变化。

  宋朝商业繁荣于世,南宋时期商业氛围更是浓厚,但是宋朝的下场是什么?

  赵泗虽然不懂其中缘由,但是也能够知道,商业过度发达在古代并非就是一件好事。

  赵泗毕竟是一个外乡人,有一定的自知之明是赵泗的一个优点。

  哪怕他穿越大秦已经八年之久,但是并没有实实际际真真切切的在这个时代生活过,没有体验,就没有发言权。

  驰道行进,确实比较快,当然,坐车再怎么也比不上骑马,驰道的优势还是在于运输上。

  赵泗并不会骑马,只能老老实实乘坐车架。

  好在,车架行驶在轨道之上,并不颠簸,十分平稳。

  一路上走了许久,赵泗打量着大秦的风土人情。

  一直约莫到了天色渐晚,车架才在蒙毅的带领之下于驿站停下。

  和驰道一样,驰道上的驿站也刷新了赵泗的认知。

  无他,太大了……

  大到用驿站称呼都有些不合适,甚至可以称呼为军需供养处。

  驿站旁边有马场,以及广阔的校场,甚至还有联排的朋舍。

  和军营的区别并不是很大。

  “二三子,且于此歇息!”蒙毅带着笑容开口。

  这次回归咸阳,蒙毅也是轻车简行,只带了两百随行士卒。

  作为始皇帝大巡天下的实际负责人,蒙毅要忙的事情很多,将赵泗等人送到咸阳以后他还要尽快赶回去陪在始皇帝身边。

  “唯!”众人应声,在蒙毅的带领下入了驿站。

  值得一提的是,秦朝所有的驿站客舍都是官营。

  而如同驰道之上的这种超大型驿站,是有实实在在的行政级别的。

  战时,作为运兵的必经之地,他们要执行很多任务。特殊情况下,如王命突然且紧急,沿途驿站还需要在后勤部队完全跟上之前准备粮草所需。

  非战时期,他们主要负责的任务就是养马和稽查道路。

  普通驰道,还有送信的业务,物美价廉。

  而驰道之上的驿站,除了王命,军令以外,通通都可以不受理。

  另外,驰道之上的驿站一定程度上具有执法权和稽查权,最关键的是,驰道的启用必须要有始皇帝的王令。

  嗯,必须是王令,官府开出来的公文不算数的,哪怕是丞相都没有资格擅启用驰道。

  说白了,虽然人家是驿站,但是在人家的一亩三分地上,级别不高,但是权利很大。

  当然,和蒙毅这个上卿相比就完全不够格了。

  在核对过王令以及蒙毅的身份以后,驿站的工作人员肉眼可见的变得热情起来。

  这热情不仅仅针对于蒙毅,也同时针对于所有人。

  虽然并没有破坏法度,但是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让赵泗等人倍觉舒适。

  赵泗等人按理说只是小小的公士,在驿站这种迎来送北的机构属实不入流。

  按照规矩,他们甚至只有免费的热水,还要自备干粮。睡觉也只能睡在最差的联排朋舍。

  现在虽然基本条件没有改变,但是很明显朋舍的大通铺已经被对方尽心打扫过,甚至贴心的告知可以随时取用热水。

  再怎么严苛的法制都不可能禁绝攀附和媚上。

  这是人的本性。

  赵泗在幽暗的朋舍之内,听着同伴的窃窃私语,回顾着自己的经历。

  他不知道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应该做些什么,当他从海上带回来红薯土豆玉米乃至于辣椒以后,整个人都陷入了异常空虚的状态。

  仿佛他已经做的尽善尽美,做完这些以后,哪怕只需要躺着都可以名垂青史。

  赵泗有些迷茫自己还应该做些什么,还是应该直接躺平,但他知道,现在的自己,是没有发表意见的资格的。

  他还要多听,多看!

第十二章 蒙毅赠书

  “海上是何等模样?”翌日,打从驿站离开以后,蒙毅主动开口询问。

  “水,到处都是水。”赵泗百无聊赖的回答到。

  “如大九州说一般?汪洋环绕?”蒙毅再问。

  “嗯,时有风暴,倾覆于海上基本是十死无生。”赵泗点了点头,不过却对蒙毅口中的大九州说提起了兴趣。

  这个时代已经对海外有一定的研究了么?

  “何谓大九州说?”赵泗开口。

  蒙毅笑了一下派人送来了《邹子》《邹子终始》《大圣》等书。

  “看完后,若有疑虑可以问我。”蒙毅笑着说道,他对徐福的观感并不是很好,相应的对于赵泗这个夺船出海不负王命的少年人观感就好一些。

  赵泗看着手里的竹筒陷入了沉思,面对蒙毅突如其来的友善,赵泗并没有拒绝,而是认真的问了蒙毅一个问题。

  “不认识的字也可以问么?”赵泗略显尴尬。

  他毕竟是一个现代人,出海的时候又完全丧失了记忆。

  在船队停泊扶桑的日子里,赵泗有在努力的学习当代的文字和语言,可是说话学起来简单,识字学起来可没那么简单。

  因为说话人人都会说,认字可不是人人都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代的小篆真的真的很复杂很难写,除了某些通用文字以外,赵泗压根就和记忆中的汉字对应不起来。

  眼下的赵泗,认识的字并不是特别多,阅读能力很差,想要看完一本《邹子》都是问题,蒙毅属实是太高估了自己。

  蒙毅顿了一下尔后点了点头道:“可!”

  赵泗脸上露出笑容,身为一个现代人,根本无需解释读书识字的重要性。

  尔后几日,赵泗拿出了头悬梁锥刺股的气势。

  毕竟身边有一个白来的先生,蒙毅文化水平高不高赵泗不知道,但是肯定比自己文化水平高。

  赵泗突出了一个多看,多问,保留自己的意见。

  一边看,一边问,一边识字,用了许久才把这几本书大略看了一遍。

  看完的时候,车架已经来到了咸阳。

  蒙毅和赵泗一行人也即将分别。

  “陛下很看重你们!好好干!”蒙毅拍了拍赵泗的肩膀。

  在大概明白了邹子的思想以及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以后,赵泗大概有了一定的了解。

  赵泗上辈子压根没听说话什么邹子,上一辈子作为一个现代人,谁会深究这种东西?

  春秋战国耳熟能详的,无非也就是老子庄子墨子孔子等人,出身阴阳家的邹子对于现代人来说就显得有些默默无闻。

  当真正读了邹子的巨作以后,赵泗才能够大概理解为何蒙毅赠自己邹子书。

  因为始皇帝,很重视邹子的学问。

  首先,邹子终始里提出的五德始终说为秦始皇代周提供理论基础。

  即邹衍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

  而秦人尚黑,黑属水,恰好对应水德,代周而立合情合理。

  而大九州说更不用提了,赵泗可以肯定的是,大一统以后,只要想要继续对外扩张,就必须以大九州说作为理论依据。

  生活在齐地,比邻大海长大的邹子,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浮现出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猜测。

  而这个猜测相比较于九州说,更加准确。也更加符合大秦的国情。

  大秦如果想要扩张,就不能推崇九州说的理论。

  否则质疑者必以九州说为论,言问天下一统,其余皆为不毛之地,会给扩张带来很强的思想阻碍。

  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打从一统天下以后,九州说就应该被扫进上个时代的尘埃。

  一统以后,不管从任何方面来看,九州说都只剩下了考古价值,客观来说,后世诸夏形成的天朝上国高傲自大的思想和九州说是有一定关系的。

  “蒙毅!”赵泗握着手中蒙毅亲手批注的经书看着蒙毅离开的背影露出几分感激。

  蒙毅的无私帮助不仅仅在于让赵泗学到了大量的知识。

  还有难能可贵的提点。

  读懂邹子,看懂大秦国情,就知道始皇帝为何如此看重赵泗一行人的出海归来。

  “嘶!那这么说来,大秦岂不是真的有可能进行殖民扩张?”赵泗看着手中邹子巨作倒吸一口凉气,为全球变暖出了一份力。

  和其他时代的国情不同,大秦的基本国策就决定其必须不断的向外膨胀,不断的向外转移压力。

  压力如果过大,或者持续无法向外转移,那么这个国家就必然崩塌。

  赵泗感觉自己有了一些头绪,但是又有点想不明白,毕竟他不太清楚这个时代的具体律法,不明白秦朝耕战体系的根本架构。

  但他能够模糊的感觉出来,向外转移压力是一个不错的手段,前世美帝经常如此,虽然无耻,但是架不住好用。

  只要能够一直赢下去,不对,不需要一直赢,只要有足够的收获即可!

  而这一次,自己带来了世界地图,还有四百多名有成熟航海经验的船员,还有这个时代第一份远洋海图。

  不客气的说,赵泗完成了最难的,从零到一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