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102章

作者:楚国隐士

  伱们要是继续跳,那等待你们的就是大明天兵!

  没有什么其他路子可走了!

  这种结论,无疑是令人惊骇的!

  可坐在御陛之上的朱元璋,此刻却端着碗直接往嘴里扒拉着饭菜。

  奶奶个的腿儿的,今儿的饭菜真香!

  果然,这帮子番邦小国就是欠收拾了。

  瞧瞧,这么稍稍敲打一下,那反应立马就不一样了。

  这不摆明了就是在说他们一个个心里都有鬼吗。

  回味了片刻今天阅兵之时的激动,朱元璋愈发的高兴了。

  嗯,惟庸这法子确实好。

  既能彰显我大明实力,又没有落人口实,一切尽在不言中,挺好!

  以后,若是再遇到这样的机会,说不定还得拉出来再使使!

  朱元璋此时可没有之前宫殿里那一板一眼的端庄模样了。

  他端着碗,斜着眼睛看着底下,大口大口往嘴里刨着饭菜的同时,也在琢磨一个事儿。

  这帮使臣,谁会是最识趣、先站出来的那个呢?

  不多时,高丽使臣首先坐不住了。

  “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高丽使臣李默修代我主向您问好!”

  “嗯,李使臣,有何事?”

  朱元璋哪怕心里已经非常清楚对方要说什么了,可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的嘛。

  然后,接下来就是李默修作为高丽使臣,一大串谄媚到极点的马屁。

  之后,最让人无语的是,他居然再次拿出了一封国书。

  都没递给过来接手的太监宋利,他自己就摊开诵读了起来。

  内容非常简单:高丽愿意永久臣服大明,唯大明马首是瞻!

  读完以后,他还“好心”的特意转过面,让一众使臣、大明朝臣亲眼看上一眼。

  这封墨迹未干的国书,上面加盖的固然不是高丽王印。

  但上面加盖的高丽使臣印、李默修私印,再加上李默修自己亲笔起草和签名……

  这已经足够代表诚意了啊。

  说白了,高丽使臣是彻底怕了,今天看到的那一切吓都要吓死他了。

  今天看到城墙下的那一行行走过去的军队,他心里其实就一个想法。

  这样的军队,高丽拿什么对抗?

  高丽作为大明的邻国,跟大明打交道的机会可是非常多的。

  而李默修作为高丽的大族子弟,他同样清楚,其实大明在北境的军队,若是有心的话,可以直接突进高丽。

  也就是说,大明一直有跟高丽打一场灭国之战的能力和实力,只不过大明皇帝没发话而已。

  可如今大明皇帝的种种表现,却在告诉他。

  别跳!

  跳就死!

  那他还有什么好说的!

  这不赶紧拍拍马屁,难不成真等死嘛?

  一旁的其他使臣看到高丽使臣这么快表态,不仅没有半点鄙夷的意思,反倒是骂出了声。

  尤其是东瀛使臣显得最为激动。

  因为,谁不知道谁啊。

  一众使臣当中,最跳、被大明针对的最厉害的就是东瀛、高丽两国。

  如今高丽先服软、臣服了,那岂不是说,要留下东瀛一国,独自承担大明的压力?

  东瀛使臣小五郎暗骂一声后,毫不犹豫的紧接着高丽使臣的脚步也站起来表忠心了。

  而之后其余国家的使臣都是如此!

  此时的他们,可就不像之前了。

  之前他们虽然也是表面上臣服,但心中多少有点异心的。

  如今却不同了,这下是心服口服了,半点小动作都不敢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

  这才是真正的天朝上国,四海臣服,蛮夷俯首。

  这帮子国家就跟那些大臣一样,时不时得敲打一下。

  不过,这时候朱元璋也在琢磨一件事儿。

  这是不是要把这个不征之国的祖训给改了啊。

  眼下看来,这些番邦倒是老实了。

  可他们又能老实多久呢?

  到时候子孙们,打都不能打,岂不是很麻烦?

第148章 朱元璋抠门性子发作了

  第一百四十八章朱元璋抠门性子发作了

  宴席再好,终有完结之时。

  任凭朱元璋怎么看得美滋滋,一众文臣武将怎么看得兴高采烈,终究这宴会还是要落下帷幕的。

  而今日里,小心脏跟蹦极似的上上下下折腾了好几回,最后好悬没当场吓死的使臣们,也终于离场了。

  不过,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这会儿可休息不下来。

  他们得赶紧写一封详细、郑重的奏报,快马加鞭的送回自己祖国才行。

  今日里的所见所闻,还有他们所作的决定,这可都是一等一的大事,都得上报!

  关键最最重要的是,他们得劝诫国主,千万千万不能和大明作对!

  你们固然还在国内,可咱们可还都在明国呢。

  大明爸爸虽然有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

  可这规矩那也是看心情的啊。

  这要是你们在背后跳得太厉害,那岂不是我们这些当使臣的第一个就得倒霉?

  所以啊,你们可得老老实实的啊!

  皇宫。

  眼见着一应使臣和大多数朝臣都离开以后,胡大老爷慵懒的扭了扭腰,顺便打量了下眼下的宫殿。

  哟!

  有点意思啊!

  眼下坐在这儿的可以说,就是大明真正的统治核心了。

  朱元璋、李善长、杨宪、刘伯温、六部尚书……

  可以说,只要这些人在一起做了某个决定,那大明就必将会朝着这个决定去努力。

  因为这些人,才是眼下大明皇帝朱元璋真正实现权力的触手。

  朱元璋本就是个霸道的人,这会儿在座的又都是他心腹之人,那他就更没什么好遮掩的了。

  他几乎是毫不遮掩的夸赞着胡大老爷。

  “惟庸!好一个惟庸啊!”

  “哈哈哈,伱这法子果然好!”

  “咱们这些人里头,就你能想出这等法子来啊!”

  “哈哈哈,没有一字一句在威胁他们,但却处处都在告诉他们我大明的意思!”

  “好啊!”

  “瞧瞧那些个番邦使臣胆颤心惊的模样,咱心里是真开心啊!”

  胡惟庸听到老朱这么一夸奖,也没含糊。

  平日里在朝堂之上,他可以谦虚一下或者自谦一下。

  可这儿都是熟人,装什么谦谦君子啊。

  因此,胡大老爷同样嘎嘎一笑。

  “嘿嘿,臣是觉着吧,咱大明是要让他们敬着怕着的,不是给他们惦记的!”

  “这要是没对咱们称臣的时候,他们惦记咱;”

  “这称臣了还是惦记着咱大明,那这称臣不是白称了?”

  “所以啊,该敲打就得敲打,还得下重手,让他们好好清醒清醒才行!”

  胡惟庸这话一出,朱元璋忙不迭的点头。

  就是就是!

  老朱这会儿嘴都合不拢了。

  说实在的,对于他这个农户家庭出身的人来说。

  其实他的价值观一直非常的朴实,甚至可以用质朴来形容。

  那便是,办事的时候总得往家里捞点啥。

  他以前总觉着,番邦称臣了、纳贡了,那自己也就挣点面子了。

  可如今看来,嗨,什么面子不面子的。

  瞧瞧惟庸这搞法,面子里子都有了,多好。

  听着朱元璋跟胡惟庸君臣相宜的交谈,还有朱元璋那毫不遮掩的盛赞,一旁的李善长嫉妒得面容都有些扭曲了。

  他不得不赶紧低下头去,以免自己的表情被其他人看见。

  毕竟,他再怎么心里膈应,也不能表现在脸上不是。

  哪怕明面上他们已经翻脸了,可终究胡惟庸昔日还是他的学生呢!

  而且,自己这位学生的成就,确实拔尖啊!

  之前就当了宰相,还不是那种说话不好使的泥胎木塑宰相。

  胡惟庸在位的时候,那权势比现在的李善长还要风光呢。

  如今李善长虽然也坐到同样的位子上了,但他周遭的掣肘可比胡惟庸多多了。

  而李善长其实心底里最羡慕的一项,还是胡惟庸能顺顺利利的从宰辅之位上退下来不说,关键是如今还风风光光。

  瞧瞧吧,自家侄女儿差点成了当朝太子妃。

  自己也是恩宠不断,明明都不是宰相了,可偏生来皇宫反而更加的自在了。

  而朱重八有什么事儿似乎也乐意找胡惟庸商量,偏生胡惟庸还真就能给出各种奇奇怪怪的解决办法。

  这风头、这恩宠,不比他这位老师更盛?

  此刻宴席之上,琢磨着胡惟庸的可不仅仅只有李善长。

  刘伯温这会儿也半眯着眼睛端着酒杯看向了胡惟庸。

  他有点搞不懂胡惟庸的做法了。

上一篇:始皇家的好圣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