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106章

作者:楚国隐士

  朱元璋此刻也没怪罪宋利不顾君臣之礼。

  因为他们之间这种主仆之情,实际上已经有几十年时间了。

  对他来说,宋利可不仅仅是个没了卵子的阉人、内侍,而是一个跟了他几十年的老仆、旧友!

  朱元璋挺直腰杆长长地吐了口气,看着还有大半的田亩,笑呵呵的答道。

  “你个老货,羡慕就直说!”

  “不过啊,别说你了,咱也羡慕。”

  “可惜啊,这些物事,真正放光彩的时候怕是得到标儿手里了。”

  “咱们呐,都老了!”

  主仆二人相视一笑,算是尽在不言中了。

  休息片刻,主仆二人再次投入到了劳作之中。

  而等到日头爬上头顶的时候,朱元璋终于消停了下来。

  看着一旁堆得高高的一大堆土豆,朱元璋哈哈一笑。

  “宋利,叫人好好过过称,咱们算一算,这仙粮到底亩产多少!”

  宋利咧着大嘴忙不迭的答应,转头就让早就准备好的年轻内侍赶紧干活。

  哪怕之前动手挖的时候,就知道这收成不会差。

  但真亲眼看到一大筐、一大筐的土豆堆积到一起时,朱元璋仍旧笑得合不拢嘴。

  正好,一帮子小太监手脚还是挺快的。

  “回……回陛下,拢共三十七石!”

  “多少?”

  听着小太监那哆哆嗦嗦的声音,朱元璋本能的喊出了声。

  小太监听到这喊声,猛的一个哆嗦,再次低头看了眼后,才大声答道。

  “回陛下,拢共三十七石!”

  朱元璋先是一怔,而后就是一阵狂喜。

  到最后,竟然不顾仪态的放生狂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此时此刻非常开心!

  真就是甜到心底里的那种开心!

  因为胡惟庸真没有骗他!

  这个产量,可太高了。

  只要有了这个粮食,大明的百姓就不会饿死了。

  而与此同时,东宫太子朱标也传来了奏报。

  朱元璋当初安排的其他几处地方种植的土豆,同样收获了。

  可以说,就没有一处地方低于亩产三十石的!

  看着手头这一份份奏报,朱元璋猛然抬头看向了天空。

  老天爷!

  我大明的百姓终于不用饿肚子了!

  朱元璋低头看了看收获在那儿堆成小山的土豆,心里猛的一动。

  他要去找马皇后,他得跟自家婆娘分享这个好消息!

  这可是老朱家的大消息!

第153章 太子妃还得是胡馨月

  第一百五十三章太子妃还得是胡馨月

  朱元璋的到来,马皇后很淡然。

  毕竟都是老夫老妻了,相濡以沫的过了这么些年了。

  对方的狼狈、失意、发达、兴奋,都见识了过后,那么最后剩下的就只有平淡了。

  夫妻二人固然身份尊贵,但毕竟感情到了如今这地步,自然也也必要因为朱元璋的到来太过诚惶诚恐了。

  毕竟,这天下间如今还能指着朱元璋鼻子骂的,可就只有马皇后一人了。

  看着朱元璋带着卖身泥土,穿着一身旧衣裳急匆匆的跑来,马皇后温言问道。

  “怎么了?”

  “重八你这是下地干活去了?”

  朱元璋的兴奋溢于言表,而他来这儿,正是为了分享的。

  “对!妹子,你是不知道,咱种的那些土豆,可以收了!”

  “今天咱就是在忙活那个!”

  “咱不放心其他人动手,怕伤了那仙粮。”

  “咱也不放心其他人背着咱去核对那产量,毕竟这仙粮涉及的事儿太过重要了。”

  “所以,想来想去,反正咱当年也是农户出身,还不如自己干呢!”

  马皇后听朱元璋堂而皇之说着这些个“大逆不道”,非常不利于“君臣一心”的话,却早已习以为常。

  “那结果呢?”

  “惟庸可把那土豆说得是天上少有地上全无的,真有那么神?”

  马皇后对于朝堂之上的事儿,其实没那么感兴趣。

  但若是事关自己夫家还有自己胖儿子将来的基业,那她就不得不上心了啊。

  尤其是涉及到粮食的事儿。

  这放在哪个朝代,甚至哪怕放在后世,都是一等一的大事。

  说来也是凑巧,之前朱元璋没来的时候,她自己还在回忆呢。

  她尤记得上次胡惟庸来进献土豆的时候,胡惟庸安排了一顿土豆宴。

  虽然因为种粮的原因,才吃了那么几道菜。

  可就是那几道菜,还有胡惟庸的讲述,让她记住了这种亩产已经不能用惊人来形容的粮食了。

  三十石!

  她到现在都记得上次胡惟庸来时,说出这个亩产之时,朱重八的惊讶以及狂喜。

  说实在的,她也高兴啊。

  真要有了这么高产量的粮食,那不仅朱元璋不着急了,连他胖儿子、将来胖儿子的儿子、孙子都不着急了。

  朱元璋看着马皇后那关切的模样,哈哈一笑,半点没客气的揽着马皇后那不再纤细的腰肢,笑眯眯的答道。

  “真就有那么神!”

  “准确的说,比惟庸当初跟咱说的,还要神!”

  “惟庸那人你是知道的,他其实不好说大话,好多事儿,他都藏着掖着来着。”

  “如今这仙粮一事,他估计也是藏了一手。”

  “若是精心照料、地力足够的话,产量怕是还要比现在的高一些。”

  “标儿那儿也统计了咱安排在其他几个地方试着种植的仙粮,普遍看来效果都不错。”

  “哈哈哈哈,一想到这事儿嘿,咱就高兴呐!”

  说起这个,朱元璋是真心高兴啊。

  他其实之前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提心吊胆的。

  哪怕他甚至胡惟庸绝对不会脑子一抽,在这种大事儿上糊弄人。

  但是,这事儿前策划的事儿太关键了。

  这不慎重不行啊。

  所以,朱元璋选择了一切自己来。

  种地自己来、锄草自己来、浇水、施肥乃至如今的收割,全是他这个大明皇帝亲自动手。

  没有半点含糊,胡惟庸当初怎么教的,哪怕他觉着想不明白,他也不改,就老老实实地按照胡惟庸说的搞。

  而事实证明,胡大老爷在立功躺平这事儿上,真就一点玩笑都没开。

  从这次的收获就能看出来,朱元璋简直笑麻了啊。

  无论是皇宫之中自己亲自操持的这一块地,还是其他地方由自家胖儿子操持的其他地块。

  但凡种了土豆这仙粮的,就没有一个低于胡惟庸所说的亩产的。

  由此可见,胡惟庸之前说的,真是保守了。

  想到这,眼见着旁边离得最近的内侍也就宋利这老货一人,朱元璋朝着马皇后轻声说道。

  “妹子,这一波,惟庸可谓是立下天大的功劳了啊!”

  “以咱来看,这功劳怕是不亚于开国之时攻城略地的徐达啊!”

  马皇后温言先是一怔,而后同样笑着点了点头。

  “惟庸这回的功劳确实没得说!”

  “关键是这功劳好听啊!”

  “这可是活人亿万、青史留名的大功劳呢!”

  “说起来,重八,伱这当皇帝的时候能有这么些文臣武将,你就得意去吧!”

  朱元璋一听这话,顿时哈哈直笑。

  是啊!

  甭管立下多大的功劳,不还是他的朱元璋的臣子嘛。

  不过,就在朱元璋得意之时,马皇后脸色一怔,忽然提起了一件事儿。

  “对了,重八,之前跟你提的那个让惟庸家侄女给标儿当续弦的事儿,怎么没个后续了?”

  “不是,你可莫要大意了!”

  “这东宫女主人,涉及的可是方方面面!”

  “惟庸自身能力没得说,家教也好,如今更是又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此一算的话,这东宫太子妃,除了惟庸家的那个叫馨月的丫头,别无他选!”

  朱元璋皱着眉头听马皇后这么一说,也不由的点了点头。

  对于东宫,犹豫事涉他们夫妻俩最看重的胖儿子,他们事事都是反复斟酌的。

  如今更是牵扯到了联姻、未来大明国母之事,那朱元璋就更加慎重了。

  不过,他琢磨来琢磨去,也觉着目前来看,只有胡馨月才能配得上朱标了!

  无论是家世、身材、容貌、才学、性情,这些东西综合来看,没谁比得上!

  而且其中最让朱元璋欣赏的一点就是,胡惟庸如今年纪越大越不喜欢折腾了。

  这多好啊!

  可偏生,胡惟庸上次来他提起这事儿的时候,胡惟庸给拒绝了啊。

  朱元璋其实哪怕到了想都还没弄明白,胡惟庸到底为啥拒绝。

  说来说去,本就看好胡馨月的两口子,因为胡惟庸的拒绝,反倒是愈发看好了。

  干脆,朱元璋直接吩咐人去把朱标叫来。

上一篇:始皇家的好圣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