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133章

作者:楚国隐士

第188章 有请下一位受害者

  第一百八十八章有请下一位受害者

  说实在的,对于胡惟庸的拒绝,老朱虽然第一时间有些惊讶,但反应过来以后倒也没那么惊讶。

  毕竟在此之前,其实胡惟庸就已经拒绝了好些东西了。

  朱元璋虽然到现在还对胡惟庸那动辄拒绝各种“好意”的举动有些将信将疑。

  但至少,相比于其他人那天天想着往上爬的表现而言。

  无疑,胡大老爷这番举动摆明了更加的让人觉着放心呢。

  不过,胡惟庸刚刚说的那什么洪武大典,多少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啊。

  “惟庸,你刚说那东西,那什么洪武大典,咱怎么觉着就是个劳民伤财的玩意儿呢?”

  朱元璋也没藏着掖着,直接就把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

  胡大老爷自然不可能让朱元璋有这样的想法。

  毕竟,他还想着靠这个职位把丞相之位推出去呢。

  “陛下,你这么想,倒也不为过。”

  “毕竟,这东西,一不能生钱,二不能生粮,却偏生耗费颇大。”

  “可实际上,这洪武大典真正的作用,在于大明的传承!”

  朱元璋眉头一簇:“大明的传承?”

  胡惟庸理所当然的点点头。

  “没错,就是大明的传承!”

  “陛下,您应该知道,其实我汉家王朝,由于暴元的关系,其实是断了很多传承的!”

  “无论是诗词歌赋、经史子集这些文坛瑰宝,还是那些农家肥田之道、墨家的水车、耧车,兵家的战阵搏杀之道……”

  “我汉家几千年积攒下来的传承,其实在暴元这百余年的动乱之中断了不知道多少传承。”

  “甚至有不少传承,其实如今也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了。”

  “毕竟,一般的读书人,其实是看不起那些农家、墨家的,认为其是奇技淫巧、邪门歪道。”

  “可实际上,正是这些奇技淫巧,让粮食产量提高;”

  “也正是这些奇技淫巧,让农户耕种更加方便!”

  “而这些东西,其他人不在乎,只有皇家才会在乎!”

  “因为只有皇家和农户才会想着每年多产几斗粮食,其他人,不在意的!”

  朱元璋脸色有些沉凝的看着胡惟庸,涩声问道。

  “难道那些地方的知县、知府,他们就不在意?”

  “咱记得,咱可是交代过的,若是地方增产,那可是大大的政绩!”

  胡惟庸云淡风轻的摆了摆手。

  “陛下,您麾下的臣子是个什么德行,您难道不知道?”

  “固然,做好了是有政绩,可若是没做好呢?”

  “再一个,先不说用这些技术可能失败的风险,就说这投入的话,谁出钱?”

  “还有,这农家的技术也不是说挥一挥手就成了,那也是需要时间的。”

  “那么若是殚精竭虑的干到一半,人被调走了,咋办?”

  “多做多错,不做不错,但凡当官的,谁不懂这个八个字啊!”

  朱元璋闻言怅然的吸了口气。

  他不傻,更不天真!

  他知道,胡惟庸方才说的,才是官场最真实的样子。

  哪有什么为国效死啊!

  都是满肚子的算计而已。

  有好处就干,有风险就缩……

  这才是官员们最真实的模样。

  只不过,越是这样,越显得胡大老爷的“赤诚之心”啊!

  “惟庸,板荡方能识良臣啊!”

  “不过,咱还是想知道,你到底咋想的?”

  “为啥伱连丞相之位都能不要,就要干这个呢!”

  胡惟庸知道,这其实就是自己最后一关了。

  也就是所谓的“交心”环节了。

  甭管双方是不是真交心吧,但至少,这个保留环节就是留给双方说些“深层次”的东西的。

  胡惟庸沉吟片刻后,微微一笑道。

  “陛下,臣已经不是二十年前的小年轻了。”

  “如今的臣,地位、名望、身份,该有的都有了。”

  “纵使七情六欲依旧在,美食、美色臣也依旧喜欢,可要跟二十年前相比,已经少了太多冲劲儿了。”

  “臣如今因为小月儿即将成为太子妃的缘故,跟皇家可谓是彻底绑在一起了。”

  “那臣哪怕是为了自家侄女,也只能尽可能的帮着大明蒸蒸日上了!”

  “但是呢,臣又不想太累,揽权太多,索性就选了这么个谁都不干的清闲职位。”

  “如此一来,既帮到了陛下你们老朱家,也没让自己太受累,顺便,还能干点小产业!”

  朱元璋听到这儿,笑眯眯的问道。

  “哦,惟庸还打算弄点小产业?”

  “不知咱能不能打听打听?”

  胡惟庸其实也没准备瞒着,或者说,他所谓的新事业,同样也是甩出来转移老朱注意力的。

  “这没什么不能说的,臣打算办个报刊,待会儿还要劳烦陛下提个字!”

  “就叫大明周报就好了!”

  “这玩意儿的作用呢,跟咱们朝廷的邸报差不多,都是把朝廷的政策、大事传播出去。”

  “只不过啊,朝廷的邸报是官员看的,而且过于严肃。”

  “但臣的大明周报就不一样了,全篇大白话,用老百姓能听懂的话语,解读朝堂上的政策。”

  “到时候,只要有这么一张报纸,一个念过几年私塾认识字的书生,就能把大明的政策说得明明白白。”

  “而百姓只要明白了,那自然就知道,他们县里边编造的那些苛捐杂税,其实都是扯淡了。”

  “更别说上面还会有一些其他的信息,若是聪明人的话,还能从上面得到别的信息发个家呢!”

  “陛下,觉着这主意咋样?”

  朱元璋听到这,还真有点惊讶。

  不说其他的,光是眼下说出来的这些作用,就值得朱元璋不仅题字,还要鼓励胡惟庸大力做了。

  没别的,就冲着能让老百姓知道皇帝颁布了什么好政策,不让当地的土豪劣绅糊弄住这些百姓,都值了。

  最后,朱元璋终究还是同意了胡惟庸的申请,让其拿下了这个翰林院编撰。

  干的,其实就是编撰洪武大典并且大明周报的事!

  而同时,丞相之位,看来只能另择他人了啊。

  至此,胡大老爷也终于松了口气。

  太好了,有请下一位受害者!

  随后,朱元璋邀请胡大老爷留下来吃午饭,皇宫收获了很多土豆,正好可以吃土豆宴。

第189章 终于把丞相之位送出去了

  第一百八十九章终于把丞相之位送出去了

  对于胡大老爷来说,只要不让他当丞相、当苦力,那皇宫就是个蹭吃蹭喝、聊天侃大山的好地方。

  这不,明明是土豆宴。

  可胡大老爷这个上辈子从小吃到大的“惯犯”,却吃得比谁都香。

  娘的!

  这御厨多少还是有点本事在的啊。

  瞧瞧这才第一季大规模产出呢,就琢磨出这么多菜来了。

  炖煮煎炸,各种配料,主料辅材全搭配……

  好家伙,真就主打一个花心思呗。

  而对于胡大老爷这种上辈子哪怕花钱也吃不到某些好东西的“贫民”来说,眼下的大明,简直美食天堂。

  尤其是这皇宫之中,主打一个你敢说他就敢弄。

  啥玩意儿御膳房弄不到啊。

  只要你胡大老爷说那玩意儿好吃,自然会有内侍负责通知徒子徒孙赶紧弄来。

  而随着胡大老爷“提点”出来的美食越来越多,他这方面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高。

  怕是这时候胡大老爷说老虎肉不错,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叫人弄几头老虎过来尝尝咸淡。

  至于说保护动物?

  呵呵,这年头特么的连人命都不值钱,谁还有空保护动物啊。

  正是在这种不计成本、苦心钻研的氛围下,御膳房的水平那叫一天一个样啊!

  这不,作为资深美食爱好者,没啥别的爱好,就想着吃点好吃的胡大老爷,简直不要太开心啊。

  而看着胡大老爷吃的这么开心,连朱元璋都胃口变好了不少。

  君臣二人坐在饭桌上,跟老友一般,一边大口吃喝,一边笑呵呵的聊着各种乱七八糟的话题。

  若是有人再次,怕是得羡慕得眼泪从嘴边流出来。

  可伺候在一旁的宋利,却是已经见怪不怪了。

  陛下有几个旧友,不是很正常的事儿嘛。

  何况胡大人还是陛下的儿女亲家呢,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而等到胡大老爷吃饱喝足,美滋滋的离开皇宫后,朱元璋一改刚刚笑容满面的模样,怅然的看着堆得老高的御案道。

  “唉,惟庸不肯当丞相,那咱找谁当呢?”

  “娘的,烦死了!”

  宋利听着朱元璋骂娘却毫无波动。

  毕竟,自家主子什么出身,他难道不知道?

  骂娘算什么,早些年自己抄刀子砍人的事儿也没少干好吧。

  朱元璋纯粹就是在自言自语的吐槽而已,并不需要宋利帮着出主意。

  这种涉及到丞相之位归属的问题上,谁说其实都没啥用。

  朱元璋干脆走出谨身殿,坐在前边的台阶上,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掰着手指头开始琢磨起接任人选来。

  胡惟庸不干了,杨宪倒台了,李善长已经在任上了。

  那接任的人选,至少不能比他们这几个差太多吧?

上一篇:始皇家的好圣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