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143章

作者:楚国隐士

  居然是一颗略带淡金色的珍珠。

  罗贯中怔怔地看了这老师留下的金珠一眼,而后深深吸了口气,终于将其小心翼翼的放进了荷包之中。

  而后,他急匆匆的出门,寻了一个在他看来靠谱的当铺,当了五十两银子后,转头走进了另一旁的茶店。

  拿出其中的四十两,罗贯中购置了两罐他平常连见都不曾见过的好茶,并精心包装了一番后,他再次来到了大唐周报社。

  听闻罗贯中再次上门,胡大老爷迷茫的眨了眨眼。

  不是!

  这稿子不是给他发了嘛。

  要结算稿费的话,也没这么着急吧。

  或者说他把《三国演义》带来了,打算发布这本奇书?

  如果是这样倒是有意思了啊。

  师徒大作打擂台,这放在文坛也是一出大戏来着。

  可等到下人把罗贯中引入房中,双方见礼之后,罗贯中一开口,就把胡大老爷给说得无语了。

  “胡大人,学生家中甚贫,本想卖点好物来感谢您的。”

  “可学生把老师给的金珠当了以后,也才能买得起这两罐茶叶。”

  “学生知道,大人您位高权重家中富庶,自是不在乎这点俗物的。”

  “只是,这已经是学生能找到的,最能表达自己谢意的物件了,还请大人收下!”

  看着推到自己的两个茶叶罐,胡大老爷真心无语了。

  他抬头看了罗贯中一眼,而后又低头看了看那茶叶罐上明晃晃画着的“胡”字印记,他无奈的叹了口气。

  “小罗啊,你一番好心,本官本不好多说什么。”

  “不过以后就不必如此了!”

  “倒不是本官嫌弃你的东西,而是伱买的时候也没打听打听?”

  “但凡你跟人打听一下便会知道,你去的那家茶店就是本官开的啊!”

  “你买我家的东西送我,这不是瞎胡闹嘛?”

  “啊???”

  罗贯中一听胡惟庸这番话,整个人都不好了,再仔细一看。

  可不嘛!

  那罐子上还印着一个明晃晃的“胡”字呢。

  虽然应天府不仅胡大老爷一个人姓胡。

  可能把天南海北好些地方的极品、上品茶叶凑到一起,那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唯有胡大老爷,门生故旧遍布大明。

  他可是直接写信给学生,让那些在当地当父母官的学生给自己供货的。

  每一笔都是实打实的买卖!

  反正甭管采购价多贵,这边都要翻着倍的卖出去,压根不急!

  当然了,些许小产业,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啊!

  罗贯中眼睛瞪得溜圆的看了看那茶叶罐,而后又看了看胡惟庸。

  两者之间来回看了得有七八个来回以后,终于苦笑着拱了拱手。

  “大人,学生献丑了!”

  胡惟庸笑着摇了摇头,他看了眼罗贯中,看其穿着、面相,便知道过得并不是特别如意,于是开口道。

  “本官这大明周报社,有编辑、文书两种职位,不过干的活大差不差。”

  “你虽无功名,但于写作一道尤其是话本写作之上算得上颇为老道了。”

  “因此,本官邀请你来报社出任文书一职,虽只是九品,但至少加上每月奖金养家糊口没问题,你可愿意?”

  罗贯中一听胡惟庸这话,想都没想的便忙不迭的点头。

  他真愿意啊!

  他连科举都没参加过啊。

  虽然杂书看了一大堆,四书五经也研读过,可若是去考科举,他真不一定能过啊。

  如今能跳过科举直接为官,那为啥不敢?

  哪怕这官职位低,上升空间也有限,跟那些大权在握、前途光明的没法比。

  可罗贯中愿意!

  甚至,他觉着这大明周报社就是最适合他这等人的地方。

  不用考虑什么尔虞我诈、阴谋算计,就跟文字打打交道便能挣得一份不错的俸禄,何乐而不为了。

  胡惟庸其实也不过是信手而为罢了。

  他就是看着罗贯中过得不咋地,随手帮上一把。

  至于说他自己?

  呵呵,事情都办完了,是时候辞官了!

第203章 胡惟庸要撂挑子了

  第二百零三章胡惟庸要撂挑子了

  大明,应天府,坤宁宫中。

  平日里杀气十足、一本正经的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此时却半点皇帝样子没有。

  如同懒汉一般,就那么斜躺在床榻上,一张绒毯盖在胸腹间,可那一双大脚却翘得老高。

  架着个二郎腿,一晃一晃的不说,嘴里还哼哼唧唧的不知名的小调。

  脸上更是一脸兴致勃勃的笑容,手里则是拿着一份应天府如今鼎鼎有名的大明周报。

  “啧啧,皇后,你瞧吧,这帮子人定会聚在一起造反。”

  此时一身家居服,头上钗环全无,仅仅绑着一只木钗,端坐在床榻边上,正眯着眼睛绣着一块帕子。

  对于朱元璋那吊儿郎当的模样,马皇后仅仅是抬起眼皮瞄了他一眼便不在意了。

  “咋地?你看个话本故事还琢磨起人造反的事儿来了?”

  “你之前不是跟我说,那不过是些草莽之间的故事嘛?”

  “怎么就牵扯到造反去了?”

  朱元璋被马皇后当面一通怼,可半点生气的意思,反而笑眯眯的答道。

  “哈哈,没错,确实是草莽的故事,可这故事,他写得好啊!”

  “尤其最好的地方是,他不跟那些老酸儒似的咬文嚼字,咱看起来不费劲儿不说,还贼有意思。”

  “哈哈哈哈,至于说为啥咱能看出他这故事以后会造反,那是因为咱当年也是造反起家的啊!”

  “这老手艺总不能忘了吧!”

  “所以,咱一眼就看出来了,这故事必然会走向造反!”

  “迟早的事儿罢了!”

  马皇后听着自家这位惊艳绝伦的丈夫笃定的话语,没有半点怀疑,只是终于停下了手中的活计,转过头看向了朱元璋。

  “那…这话本,重八伱不该禁了?”

  “毕竟说的是造反的事儿,那到时候岂不是人心思动,反而坏事了?”

  朱元璋笑着摇了摇头。

  “皇后莫慌,此事其实早在之前惟庸就安排人知会过咱了。”

  “这帮人纵使造反了,届时也会被招安,而后化作忠臣良将为国捐躯!”

  “有这等结果在,自然不算禁书!”

  说到这,朱元璋脸上的笑容一收,嗤笑了一声道。

  “惟庸有句话说得特别好!”

  “有的人啊,不用人教,他就是心善见不得坏事;”

  “可有些人,哪怕没人去撩拨他、勾搭他,他照样能冒出来祸乱大明!”

  “因此啊,只要绝大多数的人不乱,那大明就不会乱!”

  马皇后听到这番话,微微颔首。

  “这话倒是说得实在!”

  “说白了,你啊,照顾得了大多数人就不错了,怎么可能面面俱到?”

  “这十个指头还不一般长呢!”

  朱元璋此时也颇为感慨。

  “说到这,咱就愈发的佩服惟庸了。”

  “皇后,你说他那脑子到底咋想的?”

  “你看着报纸,看似不起眼吧,不仅把咱的政策传遍天下,还能有这等话本故事引人来看。”

  “若是只有朝廷的消息,那百姓偶尔听人念一回,也就不听了!”

  “毕竟,听起来枯燥没意思啊!”

  “可有了这话本就不一样了啊,为了听这话本,他们都得注意注意着报纸上还有没有其他消息!”

  “瞧!这么一弄,咱的政策不就传到老百姓耳朵里去了?”

  “这样一来,若是某个地方的混账想要糊弄百姓的话,那百姓可就有话说了啊!”

  “毕竟,他们都已经从报纸上听到消息了,咱大明皇帝亲自题字,大明前任宰相弄出来的报纸,总不能骗人吧!”

  “可若是咱的报纸没骗人,那骗人的是谁,不就一清二楚了嘛!”

  马皇后惊讶的转过身子看着朱元璋。

  “惟庸弄得这报纸背后还有这想法?”

  “我还以为他就是想弄个小买卖呢,我听说这买卖如今还挺挣钱来着。”

  朱元璋一听这话,表情瞬间一变,颇为扭捏的说道。

  “这事儿,是咱疏忽了啊!”

  “咱以前以为这事儿是个包袱,咱见惟庸拍着胸口说不用咱操心,就把事情甩给他了。”

  “咱也没说别的,就说允许他用赚来的钱应付开支而已。”

  “不曾想,这一不小心,就弄出了个大买卖啊!”

  “咱听锦衣卫说,惟庸这买卖一年出去开支还能剩下几万两呢!”

  马皇后哭笑不得的拍了拍朱元璋的手。

  “你啊,就是个财迷,几万两怎么了?”

  “几万两那也是惟庸自己有本事啊!”

  “你就冲着惟庸能不用你掏钱,就弄出这么大一份产业,还能帮你这么多,你就得佩服人家。”

  “再说了,惟庸不也说了嘛,这银钱就是应付开支而已!”

  “那将来这银子还不是花出去了?”

  “你着急个什么劲儿?”

  朱元璋一听自家皇后这么一说,咂咂嘴琢磨了一下,似乎还真是啊。

  “算逑,懒得管了,反正惟庸管的不错,任他弄去就是了。”

上一篇:始皇家的好圣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