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248章

作者:楚国隐士

  尤其是如今李善长、杨宪、汪广洋等好几个丞相都没了以后,胡大老爷就是实打实的文臣当中的第一人。

  这一点,绝对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这等身份、地位,在加上胡大老爷本身的能力,谁看了不头皮发麻?

  所以,刚刚马皇后说了之后,朱元璋才会这么犹豫。

  他是真担心这前脚刚把李善长他们给处理了,这一转头,胡大老爷又冒出来了。

  想到这儿,朱元璋也是苦笑着拉着马皇后的手拍了拍道。

  “妹子啊,你以为咱不想让惟庸来帮咱?”

  “从这次他给你出的主意你就能看出来,他这人本事是真心没得说。”

  “以往呢,他就躲在自家府上,咱给他的差事,他是能推的就推,不能推的就糊弄。”

  “你打听打听,以前甭管是礼部还是工部,他正经去上过几天差?”

  “偶尔去几次,那还是快到大晌午了才过去,而后在衙门里晒晒太阳喝喝茶。”

  “下午的时候,其他人还在忙活呢,他拍拍屁股就走了!”

  说到这儿,朱元璋是真心哭笑不得。

  “他这人,是真不在乎咱是不是把他免职了啥的!”

  “他如今似乎就一个想法,找乐子!”

  “你瞧,咱之前要给他个职司,他要的啥?”

  “教坊司!”

  “好家伙,毛骧帮着咱看了看,他如今在教坊司那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啊!”

  “你说这样的人,咱就算不管那些避讳啥的,把他压着来内阁了,他能答应?”

  “就算勉强答应了,你觉着咱能在内阁看到他?”

  “你信不信,他当差第一天就敢请假,然后躲到自家府上继续玩乐!”

  马皇后听到这儿,先是本能的一句“不可能”就要出口。

  可再一想最近这一两年胡大老爷那些“彪悍”的举动,她就觉着,似乎自家夫君所说的这些,胡大老爷还真就干得出来!

  摆烂,胡大老爷可是认真的!

  想到胡大老爷往日里那作派,马皇后也是无语了,她苦笑着摇了摇头道。

  “那算了,咱也不过是想着你们爷俩能轻松点,如今看来,惟庸这暂时是没法惦记了!”

  “那你明儿赶紧跟标儿商量商量,然后抓紧点把这个内阁弄出来吧!”

  “咱是真担心你们爷俩这身体!”

  朱元璋闻言笑着点点头,这事儿,与国有利,于他有利,他不抓紧才怪了。

  仅仅三天时间过后,朱元璋在朝会之上就正式宣布了。

  “咱这儿,要定下两件事,你们给咱竖起耳朵听仔细了!”

  “第一,今年惟庸弄的这个官员招考一事,咱觉着不错,六部各衙门反响也挺好。”

  “因此,咱决定以后每年都这么来一次!”

  “具体的规矩,咱会拉上六部部堂一起细细商量,此事,当为国策!”

  这话一出,一众朝臣都是一惊。

  乖乖,这忽然间就冒出了个当官的渠道啊!

  原本以为今年不过是权宜之计,不曾想,这一转眼的功夫,就成了国策了?

  “这第二嘛,咱打算建个内阁……”

  这一日,大明朝堂彻底动荡了起来。

第348章 大明内阁制

  第三百四十八章大明内阁制

  大明洪武年间的官儿,比起大明中后期来说,那是真的不容易。

  平日里当差办事提心吊胆就不说了。

  关键是大明初立,很多政策都是朱元璋拍着脑袋想出来的。

  或许这里边有朱元璋的考虑在,但不得不承认一点,那就是朱元璋的搞法“很不传统”!

  儒家千百年的传承,实际上就是官员们的传承。

  对于官场、对于科举、对于学问,任凭朝代怎么更迭皇权怎么争斗,那一套东西实际上都没怎么变过。

  哪怕是元朝时候,外族入主中原了,最终也只能按照之前的规矩弄科举、弄官制。

  可不曾想,到了大明,这个得国最正的汉家王朝,这开国皇帝不讲武德啊。

  朱元璋可不管你儒家是怎么一代代传承的,反正他觉着好的他就用,他觉着不行的那就必须改。

  没二话可讲!

  当然了,你也可以头铁不答应,甚至还可以暗戳戳的反对。

  然后朱元璋就会送你上刑场,然后立马换一个愿意当官愿意听话的来接替伱的位置。

  你看,就这么简单!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整个大明朝堂慢慢的还真就习惯了朱元璋时不时弄出点事情来了。

  可这次宣布的两件事,影响太大了。

  其一、官员招录考试!

  这事儿他们刚刚经历过。

  甚至他们中间不少人还亲自参与到了其中,哪怕不是主要经手人那也是知道内里的情况的。

  对于这次的考试,所有人都觉着不错。

  既帮着六部迅速补充了一批堪用的人手,又让六部都参与了进去,从礼部手里分润了些许功劳。

  可以说,大家都很满意这次的招考。

  但这些都是建立在这事儿是一次性的基础上的。

  若是把这事儿变成一个长期的差事,那里边包含的事情可就太多了。

  更何况,听刚刚朱元璋吩咐的情况,要做成一年一届。

  好家伙,科举可是才三年一届呢。

  三年一届的科举还得一轮又一轮的参考,过谷关斩六将之后才能拿下进士功名。

  之后再去翰林读书、修书,熬上几年以后才能放到六部去参政。

  可以说,这一套已经沿用了千年了。

  可如今,朱元璋直接把这事儿给改成了一年一次不说,关键是考试内容压根就不是以前他们所学的那些四书五经了啊。

  可偏生这样的考试,直接就能当官啊。

  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清贵官”了,可那品级、职位可不是假的!

  这里边牵扯的东西可就太多了!

  而且,稍微想想就知道,如果每年都开考的话,那么拿出来的职位呢?

  考试内容是不是还能调整?

  这里边牵扯的事情简直不要太多!

  而后,内阁是个什么鬼?

  刚刚朱元璋也解释了,内阁直属于皇帝,上面没有专门的衙门管控。

  而职责居然是看奏折、写条陈、督促六部办差!

  天哪!

  要知道,这三条以前可是丞相的权利!

  如今居然分到了阁臣的手上?

  那岂不是说,丞相制虽然取消了,可改头换面以后又重新冒出来了?

  这想法一冒出来,无数人心头一阵火热啊。

  但凡当臣子的,谁还没个当宰作辅的梦想来着?

  可以说,位极人臣这四个字,之前就是为丞相这个位子准备的。

  之前朱元璋取消丞相制,多少人夜不能寐。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的梦想被浇灭了啊。

  如今倒好,自己的梦想改头换面之后又回来了。

  所有人竖起耳朵认真的听着朱元璋对于内阁一事的说明。

  ‘咦,阁臣有七个?’

  ‘哦,还得分责权啊,一人对应一个衙门不说,还有一人对应地方?’

  ‘那三司呢?该不会没人管吧?哦,对应地方的还兼管这三司啊!’

  ‘这岂不就是把丞相之权拆分成七份了?’

  ‘哦,还有监督之权,那这事儿有说道了啊!’

  如今还能站在朝堂之上躲过了李善长一案的,那就没一个傻的。

  这些人可能干别的不行,但绝对看得清形势。

  因此几乎这些话刚从他们耳朵里进去,他们就明白这事儿的关键了。

  说白了,这就是皇帝给自己找了一帮子助手。

  看似限制极大,但实际上责任也小了不少啊。

  能参政国事、监督六部三司,这妥妥的天子近臣啊。

  而且,因为所有阁臣加在一起可能才原本丞相手中权力的一半。

  这固然是对他们职权的一种削弱,可反过来想,这何尝不是一种保护呢?

  这些日子下来,实际上朝臣们都明白了,朱元璋之所以杀李善长,无非就是因为李善长坐上了丞相之位而已。

  他憎恨的是这个位子,而不是某个人。

  那如今内阁至少明面上的责任就小了太多太多了。

  而且,这事儿说起来也好听啊。

  一时间,不少官员的眼睛都亮了。

  这事儿,但凡能参与进去,那就是妥妥的青史留名啊!

  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围绕着内阁七人名单,整个朝堂都闹腾起来了。

  而朱元璋则是拉着自家胖儿子朱标琢磨了好长时间,然后终于定了下来。

  汤和、徐达,这二人代表的是勋贵,必须进!

  毕竟很多时候,内阁代表的就是皇帝的意志,光放文官是几个意思?

  而后,章善稀里糊涂的进了内阁。

  他仅仅只是工部尚书而已,可偏生如今顶级朝臣凋零得厉害,然后他就捡漏了。

  如今的他是兼任的内阁大臣,工部尚书的事儿他还得继续做。

  看似多了一项工作,还仅仅只是个四品的职司。

  可章善接到这份圣旨的时候,好悬没当场笑出声。

  太特娘的爽了!

上一篇:始皇家的好圣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