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251章

作者:楚国隐士

  不多时,一桌人齐齐整整的坐好,徐达兴致勃勃的跟众人说起了这麻将的规则。

  简单重复了两遍以后,徐达便张罗着安排筹码,直接上手。

  用他的话说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上手玩两把就知道了!”

  徐妙锦此时看着手里这白面绿背的玉石麻将子儿,一对美目之中可谓是星光点点。

  她对于这位久闻其名的胡惟庸胡大老爷,那可是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这位可是顶顶的聪明人。

  虽是女儿身,可因为徐达的豁达、放纵,再加上自身的聪慧,徐妙锦实际上对于朝堂之事可是看得非常清楚的。

  也正因为如此,她才愈发的对胡大老爷佩服了起来。

  实在是,这位手段太厉害了。

  明明身居丞相之位,却接着一次伤病,立马急流勇退。

  而后一路低调、藏拙不说,偏生在关键时刻又能搅动满朝风雨。

  关键是来回都这么折腾了,可在陛下那儿却愈发的信重了。

  这妥妥的就是最顶尖的聪明人的手段啊。

  对于徐妙锦来说,她最佩服的就是这种智计过人之辈了。

  好奇啊!

  而手头的这个麻将,那就更有意思了。

  真不知道那位胡大老爷到底怎么想的,居然还能给自己琢磨出一个新的玩法来。

  这就是顶尖聪明人的傲娇?

  不得不说,麻将这东西,门槛地上手快乐趣足的特点,那真不是白说的。

  徐达家里的几位,这一打还真就上瘾了。

  不仅自己关上门玩,他们还拉着上门的达官显贵一起玩。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麻将还真就风靡整个应天府了!

第352章 忽如其来的人选

  第三百五十二章忽如其来的人选

  自从有内阁大臣帮朱元璋分担政务后,老朱倒是清闲了。

  这种遇到政务只需要哔哔两句,活儿全部别人来干的感觉,简直不要太好。

  更何况,老朱这厮固然是个工作狂,但终究底子还是不足。

  大字不识的放羊娃出身的他,再怎么学习,再怎么天赋异禀,能赶上其他人就已经不错了。

  如今能把整个大明治理得服服帖帖的。

  一方面是因为老朱这厮实在是太勤奋了,勤能补拙的同时,老朱的能力至少不差。

  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明可还有无数被老朱拿着鞭子一顿催的官吏们在卖力干活呢。

  因此,综合来看,老朱这厮如今拉上了一帮子老臣、能臣组建了内阁以后,不仅他轻松了。

  其实对于大明来说,工作效率反倒是实打实的提高了。

  因为这帮人之中,如徐达、汤和等人,那是有见识有胆识的存在,其他老臣,那可都是一等一的能臣。

  若是其他人在内阁大臣这个位子上,或许面对朱元璋这么一个威严满满的帝王会畏手畏脚。

  可他们不一样。

  还有着满腔雄心壮志的他们,那真是拿出十二分的干劲,拼了命的干活啊。

  至少在朱元璋看来,这些阁臣在条陈上所写的一条条建议有些比他自己琢磨的还要好。

  这无疑让朱元璋松了一大口气。

  可算是能消停一会儿了。

  这不,打打麻将、睡睡懒觉、晒晒太阳……

  朱元璋也终于能够享受一下胡大老爷平日里的乐趣了。

  可这种好日子,没过上半个月,老朱就遇到糟心事了。

  “不服管教、功课一塌糊涂?”

  “真到了如此地步了?”

  马皇后看着有些不敢相信的朱元璋,没好气的说道。

  “重八,你以为呢?”

  “之前的先生是宋濂,他倒是个有本事的,威望、名声、手段都不缺。”

  “之前有他在,倒是勉强能压着那些小家伙,可受李善长的事儿牵连,终究还是走了。”

  “如今那个临时补缺的,学问或许不错,可年纪、威望、手段,哪里一众皇子皇孙的对手?”

  “这不,管不了、不敢管之下,最终就是眼前这模样了!”

  一听马皇后这话,朱元璋就觉着脑仁儿都在嘣嘣直跳。

  这事儿真麻烦了啊!

  他们两口子,此时为难的,不过是一众皇子读书、学习的事儿。

  这事儿看似简单,只要学问不差,无非是多教几个学生的事儿罢了。

  可实际上,这里边的麻烦事儿简直耸人听闻。

  不说别的,一众皇子,哪怕不是马皇后亲生的,于老朱家而言,只能算庶子。

  可再怎么庶子,那也是皇子啊。

  再怎么不受宠、再怎么闹腾,那将来一个亲王爵位还是逃不掉的。

  如宋濂这般名声在外的老牌大学士也就算了,他但凡有什么意见,不仅能直接跟朱元璋交流。

  最关键的是,对方乃是一山野之人,压根不在朝堂厮混。

  既没有品级也没有官职不说,偏生门生故旧当中一大堆人在御史台、翰林院厮混。

  真要是闹出什么动静来了,绝对会有一堆喷子站出来狂喷。

  所以,光是凭着这些,他就能压住一应皇子,让他们不敢太过放肆。

  可那些光有学问,却压根没什么名声的新任老师,那可都是从翰林之中选拔的。

  他们这些人官场中人,相较于在野之人来说,天生对皇权就多了几分敬畏。

  再加上心里对于仕途还有几分本就有的野心,那对于一应皇子的处理,那便就更加的小心了。

  而那帮老朱家的小混蛋,本就是除了朱元璋谁都不怕无法无天的角色。

  以前宋濂那儿,他们不闹腾,完全是因为担心闹腾得太过引来朱元璋的责骂而已。

  如今这些个老师,一看就是好欺负的模样,那他们会老实听话才是怪事。

  这样一来,闹出眼下这个局面,那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妹子,你说咱咋办?”

  “除了已经成年的那几个,眼下光是在那儿读书的就还有十好几个呢!”

  “这要是没个靠谱的老师压着,将来咱老朱家不得出一堆的废物、饭桶、混账?”

  马皇后听朱元璋这么一说,直接当场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说道。

  “哪有你这么说自家子嗣的?”

  “那帮小子固然调皮了一点,可哪有伱说的这么不堪?”

  朱元璋苦笑着摇摇头道:“怎么没有?”

  “咱当年也是被地主家的崽子欺负过的。”

  “如今咱那些子嗣,眼下的模样怕是就已经跟当年那地主崽子差不多了。”

  “若是将来长大封王了,到了封地上,怕是说句混账都是轻的!”

  “真到了那一步,咱老朱家的名声就臭了啊!”

  还别说,朱元璋这么一说的话,连马皇后也觉着头皮发麻了。

  要知道,眼下那帮小崽子可还都住在皇宫里,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都能闹腾得连老师都不敢教。

  那要是这么胡作非为的折腾下去,过上几年当了封地上,那还真就是送了个祸害过去。

  一想到这个局面,身为所有皇子嫡母的马皇后,瞬间就急了。

  她心中猛然间一动,而后一把拉住朱元璋道。

  “重八,那咱们换个老师!”

  “你觉着惟庸如何?”

  “有他在,那些小子们再混账也不敢龇牙!”

  “本事、能力、心性、手段,他可比宋濂强多了!”

  “而且,惟庸当老师的话,他能教的可不仅仅书本上那些学问。”

  马皇后原本只是病急乱投医的顺嘴就说到了胡大老爷的名号。

  可说着说着,她忽然发现,胡大老爷眼下还真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啊。

  这让她愈发的激动起来了。

  “你看呐,惟庸可是小月儿的正牌伯父。”

  “这帮小子可都得叫小月儿大嫂的,他们大嫂的伯父,还是咱大明的前任丞相。”

  “这等身份,他们这帮小子若是还敢龇牙,惟庸是真敢下手收拾他们的!”

  “如此一来,何愁他们不学好?”

  朱元璋一听这话,乐了!

  还别说,胡大老爷出马,似乎真不错啊!

第353章 胡惟庸的新差事

  第三百五十三章胡惟庸的新差事

  对于朱元璋来说,胡大老爷这个名字,如今几乎已经等同于“答案”!

  只要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胡大老爷或许因为那咸鱼性子和摆烂性格,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但相比较之下,至少在胡大老爷这里,保底不会失望,偶尔还能得到一两个惊喜。

  更何况,胡大老爷不仅能给出“答案”,最关键的是,用胡大老爷,几乎没什么“后遗症”啊!

  但凡立功了或者闹出动静来了,都不用朱元璋自己动心思,那边胡大老爷就已经急不可耐的自己跑路了。

  好像多当一天官儿会让他短寿一般,几乎是屁滚尿流的就跑路了。

  这种作风,虽然让一直拿官员当牛马使唤的朱元璋不怎么高兴。

  但反过来想,却又足够放心。

  因此,当马皇后提议由胡大老爷来当一应老朱家“龙子龙孙”的老师之时,朱元璋几乎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而且,等到宋利按照朱元璋的吩咐出宫去传旨把胡大老爷叫进宫后,朱元璋跟马皇后越聊越是觉着选胡大老爷当老师这个事儿选对了。

  胡大老爷学问方面固然不是什么大明顶尖,但教这些臭小子绝对绰绰有余。

  更别说胡大老爷在其他方面的知识,那绝对是甩开一应原本老师何止一大截?

  最妙的是,其他人当老师或许有那么一丢丢可能会会牵扯到皇权更迭以及夺嫡这种惊天大案当中。

  可这种可能放在胡大老爷身上,却是一丝丝可能都没有。

上一篇:始皇家的好圣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