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68章

作者:楚国隐士

  难不成这小子,还真就关在府里老老实实读书了?

  这是要玩“浪子回头”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戏码?

  怎么这事儿就这么玄乎呢?

  众人的反应,马皇后都没有在意,此时的她正一脸笑意的看着胡仁彬。

  ‘嗯嗯嗯,不愧是惟庸家的孩子!’

  ‘瞧瞧,这当过宰相的就是不一样!’

  ‘这家风,不比那些满脑子想着名声,非要走清贵路线的臣子家,强了何止十筹?’

  ‘哼,真当本宫没见识过民间疾苦?’

  ‘若大明朝堂上满是那些五谷不分、俗务不通、民政民生都不知晓的清贵,那大明岂不是要亡?’

  ‘这天下终究还是得要靠这些做实事、为政一方之人,才能安稳下来的。’

  ‘还得是惟庸啊,这子女教育的真好啊!’

  若是胡惟庸在这里,听到马皇后这番夸赞,估计脑瓜子都得嗡嗡作响。

  他其实没想那么多!

  他一个打工人,哪怕当过丞相之位,那也不过是个高级打工人而已。

  他哪来那么些奉献精神啊。

  又不是他家天下,花那么多心思干嘛?

  他纯粹就是想让胡仁彬老实、低调一点而已。

  当大官?打!

  当丞相?打!

  当翰林?打!

  ……

  胡惟庸就一个想法,你要考科举没问题,可若是想要去朝堂上折腾,那老子就先打死你拉倒。

  那等吃人不吐骨头的鬼地方,天知道那天就一不小心得罪朱元璋了?

  哪怕没得罪皇帝,那得罪了同事也不行。

  随便挖个坑,就胡仁彬这智商能看出来?

  到时候还不是得牵连得胡惟庸都得参与进来?

  若是动作慢一点,或者坑挖的大了一点,那到时候是不是这阖家老小就得刑场走一遭?

  因此,胡惟庸这两个月针对这个问题想来想去,想出了个办法。

  光打不行,不教而诛那纯纯就是泄愤了,没意思!

  而且,光打的话,慢慢的胡仁彬愈发抗揍以后,也油了。

  索性,胡惟庸干脆就换了个说法。

  这种年岁的小年轻,不正是热血沸腾的时候嘛。

  刺激刺激呗!

  金榜题名而后翰林、礼部,再六部转转,等着爬上去做一任部堂,接着看机会当个丞相?

  呸,这种事儿伱爹我早就干过了,而且不仅走得比你快,还比你稳。

  况且,那么些人,凭什么你能当丞相?

  所以啊,你这混账与其在朝堂跟那些八百个心眼的人厮斗,还不如考个功名以后,去外地。

  踏踏实实的当父母官,给百姓做点实事。

  百姓不傻!

  谁真对他们好,谁真在干实事,其实他们都心里有本账!

  到时候,哪怕你升迁比其他人慢点,那就冲着你那官声,你这辈子都没白活。

  而且,若是外放了,你便是一地父母官,在那里你便是最大,你有啥本事都可以放手施为,这不随了你的意?

  就这么一通教育下来,胡仁彬终于想通了。

  于是,应天府少了一个纨绔胡大少,大明却多了个为民做主的胡大青天。

  胡惟庸的本意其实就是让这小子滚远点,踏踏实实办事,这样不容易牵扯到自己。

  但如果能在当地造福一方的话,那其实还真挺替他高兴的。

  也正因为胡惟庸平日里真就是这么教的,胡仁彬自己也这么学的,所以今日里马皇后问起来,那他自然就这么答咯。

  不曾想,这一答,便跟他堂妹胡馨月一起,成了今日里这宴会上最耀眼的存在。

  等到一个时辰以后,宴会彻底落幕之后,无论是马皇后还是其他公子、小姐,再一回想今日的宴会,便发现,出彩的都是胡府的,顿时百感交集!

第103章 胡馨月的婚事定下了???

  第一百零三章胡馨月的婚事定下了???

  对于大明来说,这巍峨肃然的禁宫,便是天下所有事件的源头和中心。

  这里的一举一动,放到外间都会掀起轩然大波。

  只是,很多动静平日里压根传不到民间罢了。

  可今日里的宴会不一样。

  胡惟庸府上出来的一子一女,实在是太过耀眼了。

  无论是他们兄妹俩的谈吐还是仪态,那委实是让人没话说。

  你可以说他们大逆不道、一片妄言,可你不能说他们没家教,甚至不少人在听到自家子女转述的胡仁彬、胡馨月在宴会上的表现以后,顿时觉着自家原本的“好大儿”有些不堪入目了。

  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而外间的风风雨雨,委实干扰不了禁宫之中的朱元璋两口子。

  从宴会上离开的马皇后,此时已经换上了一身自己最喜欢的长裙,不施粉黛、不带钗环的走到了朱元璋身旁。

  “重八,你这也该歇歇了,这些事伱交给下面人干,你盯着不就行了?何必累着自己?”

  看着如往常一般埋头工作的丈夫,马皇后也不由得开口劝谏了起来,甚至语气里多多少少还有些埋怨的意思来着。

  朱元璋听到这话本能的皱了皱眉头,可抬头看了自己夫人一眼后,脸上的怒色顿时换成了一脸的笑意。

  “皇后忙完啦?行,咱也歇歇!”

  “咱手里的这些事儿,其实都是他们絮絮叨叨的汇报上来的!”

  “你不看吧,就担心他们生出疲懒劲俩;可若是多看了几本奏折,又难免有些费神费力。”

  “咱也没办法,就干了这么个差事,不干都不行!”

  马皇后闻言直接翻了个白眼。

  都是老夫老妻了,谁还不知道谁啊。

  老朱之所以忙成现在这样,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自己死死的把权力抓在手里不乐意放手罢了。

  好在夫妻俩也没为了这事儿多嘴,马皇后转而跟朱元璋说起了今日里在宴会上的所见所闻。

  “重八,惟庸家那小侄女,也难怪老四会看重,我算是看出来了,那家教是真的好!”

  “而且,最关键的是,惟庸确实用心教了,无论是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一个小丫头居然比那些个出身高门大户的公子哥还好!”

  “最关键的是,小丫头明明一介白身,可站在我面前不卑不亢、进退有据,光这份气度,就是一等一的大户人家当家太太范儿了!”

  “现在,我倒是明白老四为何对她念念不忘了!”

  朱元璋一听马皇后这么一介绍,再细细问了问胡馨月的表现以后,略带惆怅的点了点头。

  “哦,原来如此!”

  “看来这妮子确实没得说啊,只是,越是这样就越是不能进老四府里啊。”

  “真要是把这么个英雌放进老四府里,不说外边天德、惟庸两边不乐意,也不说标儿他们其他兄弟的埋怨,单单老四府里面怕是也得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

  “这丫头有惟庸撑腰,但凡占着点理,绝对能把天都给掀了!”

  马皇后显然也是想到了这点,所以才郁闷的点了点头。

  朱元璋一时间也没什么好法子,随口问道。

  “惟庸家那个醉酒驾车撞人的混账呢?今儿来了没有?”

  一说到胡仁彬,马皇后也不由得重新来了兴致,好好的把胡仁彬给夸了一遍。

  听到马皇后转述的胡仁彬那番话,朱元璋不仅感慨万分。

  “好啊!到底是惟庸家的孩子!”

  “哪怕中途创了些祸、淘过气,可终究本性还是好的嘛!”

  “这不,被惟庸关在府里教上几个月,立马就变得不一样了!”

  “这要是真这么坚持下去,过上十几年,那就是标儿手上的能臣干吏!”

  “好啊!”

  说到这里,朱元璋忽然间停嘴,苦着脸看着马皇后道。

  “皇后,这惟庸的家风越好、儿女越争气,咱就越是头疼啊!”

  “你说,他那侄女这有了个好大伯不说,将来若还有个为政一方的堂哥撑腰,再加上她那性子,这亲事若是不安排好了,那可就是大麻烦!”

  马皇后一听这话也没了笑容了。

  确实啊!

  这妮子,相貌、人品、才学、家世,看起来都是一等一的,自己可稀罕了。

  这要是就这么眼睁睁的放走,多多少少还真有些舍不得呢。

  马皇后琢磨了片刻以后,忽然想起一个事儿来。

  “重八,你说,把惟庸家这侄女给标儿做续弦,如何?”

  朱元璋猛然间听到这么个提议,人都傻了。

  “啥?标儿?”

  马皇后开了这口以后,反而越想越觉着不错,兴致勃勃的跟朱元璋掰扯了起来。

  “重八,你看啊,常氏再好,生下雄英之后也不在了。”

  “如今这东宫可是连个正经的当家太子妃都没有。”

  “其他家的,要么就是出身不行,要么就是学识、人品、心性够不着。”

  “可胡惟庸家的这侄女儿,放在咱这儿,那就正好了啊!”

  “你看,这出身不用说了吧,前任丞相视若己出的侄女,还是咱淮西老家出来的。”

  “家教刚刚咱也说了,那是一等一的好。”

  “这妮子,若是放在一般门第的人家,或许还会折腾出麻烦来,可在咱家、在标儿身边,我可巴不得她厉害一点。”

  “嗨呀,这越说我越觉着合适了!”

  “重八,你说呢?”

  朱元璋听完马皇后这番话后,摸了摸下巴,慢慢点了点头。

  “你还别说,皇后,这事儿还真行。”

  “就是有个麻烦,惟庸家那侄女是被退过婚的,这名声有些不大好听。”

  说到这,朱元璋反而眉头一竖,直接一挥手。

  “不过不要紧,这事儿也不能怪胡惟庸和他家那侄女。”

  “咱自己出身农家还当过乞儿呢,哪好意思嫌弃人家。”

  “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老四那边就不管了。”

上一篇:始皇家的好圣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