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75章

作者:楚国隐士

  “我爹居然冲我笑了?”

  “呃,堂哥,难不成你想一大早就挨一顿揍?”

  一听堂妹胡馨月这番话,刚刚还有些上头的胡仁彬顿时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算了,就当他爹今儿个失心疯了吧。

  吃饭!

  老老实实吃饭,吃完看书去!

  漫步走到后院正房,洗漱了一番重新换上一身衣裳的胡惟庸,再次漫步走到了前院。

  吩咐了胡义一声,安排马车送自己上差。

  胡惟庸慢慢的琢磨起了昨天朱元璋说的想让自家小侄女当太子妃这事儿。

  这事儿既然昨天已经当着朱元璋的面推辞过了,那自然暂时是没什么后续了。

  可胡惟庸琢磨的是,要不要跟胡馨月说一声!

  毕竟怎么说对方也是当事人不是?

  但想来想去,胡惟庸还是放弃了这一打算。

  毕竟,这事儿内里很多理由压根没法说出口。

  难不成胡惟庸得跟胡馨月交个底,告诉他实际上朱标的太子之位倒是稳固的很。

  就是那小子的身体不咋地,指不定就得英年早逝?

  先不说这话好不好听。

  光是这话背后的理由,他就没法解释啊。

  总不能说他屁医术都不懂的情况下,忽然之间就比宫里太医院的御医都厉害了?

  这压根说不通啊!

  所以,想来想去,这事儿还是不能跟胡馨月说。

  想明白以后的胡惟庸,精神抖擞的踏入了礼部的大门。

  而随着今日胡惟庸的到来,一众礼部官员忙不迭的拱手行礼。

  “见过胡大人!”

  “胡大人,早!”

  “胡相,近日可好啊!”

  “……”

  看着众人那比往日还要恭敬几分的热切模样,胡惟庸笑眯眯还是如往常一般自如的应对着。

  他清楚,这实际上都是外边流传的那些流言导致的后果。

  而实际上,等到胡惟庸走过以后,一众礼部官员、胥吏,谈论的也确实就是此事。

  “乖乖,不愧是当过丞相的陛下近臣啊,之前怎么就没看出来呢!”

  “呵呵,你能看出来就怪了!这等大人物那都是谈笑自如、不动如山的。”

  “也是啊!人家当年一路坐到丞相之位,见识的风霜雪雨可太多了,哪里会跟咱们这些小蚂蚱计较。”

  “没错没错,人礼贤下士纯粹是因为咱们这些人压根碰不到他啊!不然你瞧瞧那位李相,哈哈!”

  不得不说,新版本的退婚流言,对于李善长的名声乃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众人实在无法想象,堂堂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为何被人欺负到这种程度。

  按理来说,伱个当丞相的,除了今上以外,还有谁能让你避退三舍?

  怎么就被一个前任丞相给当面打脸还不吱声了呢。

  李善长越是不反驳、不开口,越是助长了流言的流传。

  一般人倒是没胆子当面嘲讽李善长,可这不妨碍他们恭维、崇拜胡惟庸啊。

  在众人眼里,这才是一等一的大佬呢。

  明明都从丞相之位退下来了,可面对着现任丞相,却毫不客气的当面打脸,把人脸皮放在脚下踩。

  关键是对方还不敢吱声。

  这不得让一众压根不知道内里详情的官员们高呼一声“胡相牛逼”?

  关键是,哪怕是胡惟庸,其实也不大方便站出来说明。

  毕竟,真正左右这场舆论战的,实际上都是背后站着的朱元璋。

  老朱这厮的心眼可不大。

  自己昨天本就因为拒绝自家小侄女和他那胖儿子的联姻一事,让老朱有些不痛快了。

  这时候要是还把事情的真相爆出来,导致老朱的名声受损,天知道这小心眼儿的会怎么折腾自己。

  索性,胡惟庸任凭别人怎么旁敲侧击的打听,主打的就是闭口不谈。

  你们怎么说是你们的事,反正我不承认、不否认、不知道。

  结果他愈是如此,反而越发让众人觉着事情的真相就是外边流传的这样。

  反倒是以前那个“版本”显得有些不对了。

  毕竟按照一众官员们的逻辑来看,若真是李善长带人去胡府退亲,那胡惟庸为何那么淡定?

  更何况,这个时代的婚姻,其实更多地还是看个门当户对。

  女方只要大差不离,那么看在其背后家世的份上,哪怕不怎么合适都会捏着鼻子娶回来。

  反正只要能生孩子就行了。

  真要是缺美人的,再娶几个就是了。

  因此,极少能听到男方到女方家里退婚的,反倒是女方强势起来看不上男方的偶有听闻。

  胡惟庸送走了一应想听八卦的官员们后,终于久违的开始忙活了起来。

  倒不是其他的,主要是院试终于要来了。

  要知道,这可是秀才的最后一关了。

  胡惟庸作为主考官,要想平平安安的办完这个差事,可不仅仅是出个考题就行的。

  但凡院试有关的大小事务,固然有专门的人手负责,可最终拍板、担责任的可是他。

  因此,随着一应办事官员拿着文书、籍册流水一般的涌来,胡惟庸难得的在礼部忙活了起来。

  这一忙居然连中午的午休都给胡惟庸整没有了。

  这让好久没这么折腾过的胡惟庸一时之间还真有些不适应。

  他总感觉自己跟头拉磨的驴一般,忙得转圈圈。

  而正是在胡惟庸和众多官员的相继忙碌下,院试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第113章 院试前最后的疯狂

  第一百一十三章院试前最后的疯狂

  相对于忙碌的胡惟庸和一应官员来说,参加了今科科举的学子们,反倒是没那么多心思。

  毕竟,随着院试的日子越来越近,他们其实心里已经只有一个想法了。

  那便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复习,争取一把过掉院试这关。

  要知道,院试可是秀才功名的最后一关了。

  娘的,乡试、府试都过了,就剩下这最后一关了。

  若是哪位学子真的倒在这里,估计吐血的心都有了。

  因为一旦这里出问题了,那意味着之前的两关又白过了。

  到时候还是得重考。

  因此,所有人不得不咬紧牙关,头悬梁、锥刺股的进行着最后的冲刺。

  不怪学子们这般努力。

  实在是,每当他们想要稍稍放松片刻之时,之前县试、府试时的痛苦回忆便会冒出来提醒他们。

  ‘别飘,这次还指不定出什么幺蛾子呢!’

  ‘你以为你很行了?其实你并不行!’

  ‘伱其实没多厉害,只不过恰好瞎猫碰上死耗子罢了!’

  ‘你这逼样,哪来的胆子去放松的?’

  ‘……’

  一句句自省的话,如同洪钟巨吕一般,一声声的响彻学子们的心头。

  如此情况之下,学子们当即咬紧牙关、足不出户、挑灯夜战了起来。

  这日子,自然是难熬的。

  毕竟,这时候的读书,最难的不是死记硬背。

  而是从各种书籍当中找到一本没有错漏的版本。

  说白了,你得找个大佬编纂、修订的注释版。

  只有找对版本了,你才能确保自己学的东西是对的。

  不然,很有可能你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最终学来的东西一到考场上一看。

  嚯,介玩意儿特么是错的,写上去就过不了的那种。

  那时候,哭都没地儿哭啊。

  但偏生,这种书,在这个考试决定着他们的下限。

  没这些典籍的话,他们怕是连基本的经义题答疑都写不出来。

  麻烦的是,这种书,不仅少,而且但凡出来以后都被人藏得死死的。

  毕竟傻子都知道,但凡拿出来就会多上几个跟自家同场竞技的对手。

  那为啥还要拿出去?

  被典籍撞了一下腰之后,磕头拜师也好、重金求购也罢,反正得到了

  还是老老实实看书吧。

  只要院试过了,就有秀才的功名了。

  好歹能说得上是有功名在身了。

  可一想到之间那两关那令人头皮发凉、浑身发抖的试题,众人又觉着有些不保险。

  无数学子抱头哀嚎啊。

  这才是童子试啊。

  他们一个个的原本是连会试、殿试都有信心闯一闯的啊。

  可如今一个童子试却让他们提心吊胆。

  这到底是咋了?

  不过,学子之中也是有聪明人的。

  他们慢慢的也琢磨过来了。

  胡惟庸胡大老爷搞事,倒也不是瞎搞。

  根据后面胡大老爷自己说出来的解题思路来看,显然,胡大老爷并不是要弄死一众学子。

  胡大老爷可以说是专门花了心思的刁难一众学子。

  按照出题的范围来看,不能算出格。

  可如果是按照结果来看,要是脑子不好使的,绝对得栽一大跟头。

上一篇:始皇家的好圣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