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第143章

作者:飞花逐叶

  此刻她总觉得心里酸酸的,这种感觉来得很突然,细细一想却又有迹可循。

  我怎会有这种感觉,这与那琴丫头何异?杨静婷暗骂了自己两句。

  “婷妹妹,你怎么来了?”宝钗迎了出去。

  杨静婷当即答道:“马上要传膳了,皇后娘娘让我来通知你们!

  只见朱景洪起身道:“正好……我正好饿了!”

第211章 亲临校场

  十月初二,距太上皇圣寿节还有半个月。

  皇城以北得上林苑校场内,参加检阅的一千五百余名军士,在各自上司带领下列队整齐,如山一般矗立在原地。

  而今日之校场,戒备程度空前的高,只因皇帝要亲临现场。

  从皇城到上林苑校场不过十里,五城兵马司调集了五千兵马沿途侍卫,皇城翊卫司也抽调了两千人内围警戒。

  要知道,从皇城到上林苑本就是禁地,高大宫墙和城墙隔绝了所有外人,根本不可能有反贼乱党出现,这样的戒备程度已称得上离谱。

  而当皇帝起驾时,随行扈从侍卫外加旗手卫仪仗,人数也超过了千人。

  这些都是看得到的,而并未出现的亲军北四卫,也将上林苑校场方圆二十里戒严。

  皇帝宽大的马车内,朱咸铭瞧着面前一身戎装的朱景洪,面带疑惑道:“老十三,你这套甲胄……我怎么看着眼熟!”

  朱景洪的这身甲胄来头可不小,是当年世祖送给“好圣孙”朱咸铭。

  朱咸铭继位之后,册立朱景源为太子时,又将这甲胄赐给了太子,本意是希望他能养成勇武气概。

  只不过,这些事情朱景源没跟朱景洪说,不然朱景洪会拒绝收这番礼。

  事实上,即使皇帝未发现这件事,老六朱景渊也会在合适的时候捅出来。

  “爹……这是四哥送的!”

  “老四送的?”

  嘀咕了一句,再仔细打量甲胄上的配饰跟花纹后,朱咸铭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

  本来朱咸铭心情还不错,此刻他却跟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程英,立刻派人传话太子,让他去乾清宫候着!”朱咸铭脸色铁青。

  在家人面前,朱咸铭不会刻意保持人设,喜怒哀乐一眼就看得出来。

  “是!”

  “爹,好端端的,您生什么气?”朱景洪不解问道。

  “怎么?你小子皮痒了?这是你该问的?”

  只听朱咸铭呵斥道:“我可告诉伱,若是一会儿没什么新意,老子打断你的狗腿……滚下去!”

  朱景洪本想再贫两句,但看着老头子杀人般的目光,顿时麻溜起身下了车去。

  随行侍卫之中,陆育新张临二人骑马跟着,还替朱景洪带着一匹马。

  一个跃身利落上马,朱景洪拉着缰绳控制方向,吩咐道:“走……我们先去校场!”

  紧接着他一夹马腹,马儿自然加速离去,陆育新二人则连忙跟上。

  大约十几分钟后,朱景洪先一步赶到校场,王杰侯璟以及几位千户都迎了过来。

  “最多半刻,圣上就要驾临,检验这个把月成果的时候到了!”

  “告诉弟兄们,差事一定要办漂亮,圣上高兴了少不了他们好处!”

  “升官发财这些话,想必不用我多说了!”

  朱景洪悉心告诫着,这是他第一次正式领差事,容不得半点儿差错。

  “十三爷您放心,弟兄们早等着这一天了!”王杰笑着说道。

  侯璟接着说道:“圣上驾临观摩,是臣等无上之荣,大家伙儿都憋着一股气呢!”

  见众人信心十足,朱景洪也安心了许多,当即说道:“很好……你们各归其位吧!”

  众人散去之后,朱景洪身边只剩陆张二人,站在校阅台上迎着寒风。

  在他们身后,是已经设置好的皇帝宝座,已有内廷太监宫女侍候在此。

  寒风猎猎,只听张临说道:“十三爷,这些天弟兄们训练认真,与之当日已有云泥之别,您不必太过担心!”

  回头看了张临一眼,朱景洪徐徐说道:“凡事就怕万一,你们往后都是要做将军的,万事可都不能抱有侥幸!”

  “是!”

  时间过得很快,当皇帝大驾靠近时,不断有人来回禀告距离,等于给朱景洪开了地图定位。

  “走吧,咱们去迎接!”

  二人来到校场时,果然远远就瞧见了皇帝仪仗,以及左右那“结实”的保护圈层。

  事实上,上林苑的训练情况皇帝并非一无所知,每天都有相关情况汇报放在他案头。

  只是情况汇报说得再好,也不如亲眼一见来得真实,所以朱咸铭才想要来看看。

  其实朱景洪昨天不提,近两日他也会主动过来看看,毕竟此事关系到大明的脸面。

  马车停在了校场大门外,另有十六人抬的辇轿抬了过来,显然到这里朱咸铭要换乘。

  “爹,儿子扶您下来!”

  马车外,朱景洪挤开了宦官,伸出了自己的手。

  看着朱景洪身上的甲胄,朱咸铭心里还是不太舒服,但已经没刚才那般气愤。

  伸手扶着朱景洪,皇帝走下了马车,在宦官簇拥下来到了轿子前。

  待皇帝坐上辇轿,朱景洪又抢过了程英的差事,当即下令起轿前行。

  进入校场之中,朱咸铭立刻被整齐列队,寂静无声的军队所吸引。

  他可是领兵打仗的行家,一眼就瞧出了这效果很不简单,尤其是那股不动如山的气势,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

  风火山林,看起来很简单的事,要做到可不是一般的难。

  本来朱咸铭还心有疑虑,现在他已安下心来,看向朱景洪的目光也柔和了许多。

  这个老十三,倒也有些本事……朱咸铭暗自想到。

  下了辇轿,等朱咸铭升座之后,现场响起了三通鼓声,传达了皇帝升座的信号。

  “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之声犹如巨浪,席卷在整个校场之上。

  声音大也就罢了,连行礼的动作都整齐划一,这可就太过于稀奇了。

  一千多人整齐下跪,果真做到了所谓的千人如一人,毫无疑问朱咸铭被震撼到了。

  “免礼!”

  朱咸铭神色平静,倒叫朱景洪疑惑起来,老头子居然没点儿反应?

  随着前方几十名侍卫一同大喊,朱咸铭的圣谕被传达了出去。

  “谢万岁!”

  随着山呼之声结束,下一刻士兵们整齐划一起身,再度让朱咸铭震撼了一把。

  “爹,所有军队分为七个方阵,分别是……”

  到底怎么个情况的,朱咸铭已了解清楚,此刻那还有心思听朱景洪废话。

  他已经迫不及待,想看这支军队动起来是何模样。

  “行了,赶紧开始吧!”

  见皇帝冷淡的语气,朱景洪不由得怀疑起自己……难道是因为自己牛皮吹大了?现实情况跟老头子想象中要差?

  “开始!”这道命令由朱景洪亲自下达。

  立刻有侍卫大声呼喊传达,下一刻远处便传来了一道道军令,在场所有人队伍都行动了起来。

  骑兵翻身上马,步兵手持武器,炮兵开始牵动大炮。

  所有队伍都行动起来,迈着整齐的步伐往校场东侧,也就是检阅台的左侧。

第212章 年轻的军官们

  “不是检阅吗?这又是个什么说道?”朱咸铭一脸好奇。

  “爹……一会儿您就知道了!”

  虽然不是正式检阅,但看到调整位置都能保持整齐,朱咸铭对他们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很快队伍停在校场东侧,整个校场再度安静下来,军队在等待朱景洪的命令。

  只见朱景洪再度下令:“检阅开始!”

  命令传达的同时,校场上擂起来战鼓,鼓声节奏将决定军队行进快慢。

  随着鼓声响起,排在第一个的轻步兵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行动起来,他们后方的队伍也都开始前进。

  “爹,这是轻步兵方阵!”

  “嗯!”朱咸铭依旧保持淡定。

  他看得很入迷,除了步伐和摆臂的统一,这个方队横竖斜都一条线,更是让他心惊无比。

  就在这时,朱景洪开口解说道:“整个方阵……横排三十人纵向十人,共三百人组成,前进后退犹如一人!”

  看着越发靠近的队伍,朱咸铭不自觉点了点头。

  然而下一刻,只听领队两名千户高呼:“向右……看!”

  下一刻,三百名士兵整齐抽刀出鞘,将佩刀悬于面门之前。

  同时他们转头看向检阅台上,而后高呼道:“皇帝陛下……万岁!”

  明晃晃的刀光,配合着整齐且沉重的脚步声,再度给朱咸铭带来了震撼。

  踏着“正步”往前走了二十米,只听领队千户高呼道:“向前……看!”

  便听整个方阵大吼道:“大明……江山永固!”

  然后他们将刀放低,由正步变成了齐步行进。

  此刻,朱咸铭已经坐不住了,竟起身走到检阅台前方,只为了看得更清楚一点。

  第二个方阵是弩兵,他们身后背着箭袋,身前则端着连射弩机。

  “向右看……”

  随着领队千户大吼,方阵中的弩兵将弩机端高,齐声大喊道:“皇帝陛下……万岁!”

  听着沉重而整齐的踏步声,以及那声嘶力竭的颂圣之音,朱咸铭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阅兵居然还能这样玩儿,这老十三可真会想。

  待弓弩兵通过,紧接着便是重装步兵,这些人一手持大盾一手拿长枪,远远看去犹如一堵盾墙。

  只听朱咸铭说道:“都说不动如山,我看他们动起来,也有排山倒海之势!”

  总算有一句评语了,虽然没有直接夸奖,但也听得出来皇帝很满意,这让朱景洪心安了不少。

  “皇帝陛下……万岁!”

  当呐喊声再度响起时,这些长枪纷纷指向前方,仿佛枪尖就在一个平面运动。

  “好……很好!”

  这个时候,朱咸铭终于被“破防”了,很自然的就喊出了这一句。

  待长枪兵通过,第四个过来的是火铳方阵。

  士兵们右手把着枪托,将枪身抵在了肩膀上,枪口位置还被朱景洪安了刺刀。

  当然了,这些刺刀是临时加上,只为起到“装饰”作用,用来实战自然不现实。

  “劈枪的动作,可不能出岔子!”朱景洪心里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