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飞花逐叶
也正因为海军不行,所以对海洋管控不足,导致海上走私贸易横行,巨大的利益又成了海盗滋生的土壤。
剿了近百年的倭寇,到底其中有多少真倭,又有多少是沿海民众参与,其实已经说不清楚。
这时朱景洪插话道:“难以全歼,所以金陵都司就束手无策了?”
这话很不好听,众人目光循着是声音望去,却发现是一身着团龙圆领袍,头戴乌纱翼善冠的少年。
既然太子坐在主位,这位自然便是皇十三子了。
“十三爷,臣等正在设法解决!”
“那你们想出了什么办法?”朱景洪追问道。
王全义没有回答,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朱景源,毕竟这位才是主事的太子。
“十三弟的话,就是我的话!”朱景源沉声道。
和文官对话他相对有经验些,面对武事他却抓了瞎,所以干脆让朱景洪来料理。
只听王全义答道:“启禀十三爷,臣等议了两个方略,分别是剿和防!”
“对于岸上的倭寇,臣等调集了各卫所精锐,将不惜一切代价将其剿灭!”
“而对那些盘踞在海岛上的倭寇,则令高邮卫扬州卫苏州卫和镇海卫严防,绝不使他们登岸为乱!”
听了这番话,朱景洪皱眉问道:“按你们这意思,海岛上的倭寇就剿不了了?”
王全义无奈道:“十三爷,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要彻底剿灭倭寇,我们需要大批战船参战,可朝堂水师实在捉襟见肘!”
这确实是客观事实,没有战船总不能游过去。
可讽刺的是,倭寇那边战船倒不少,而且配备了不少火炮,一对一的情况下朝廷水师还处于劣势。
“四哥,既然缺少战船,能不能上一道奏章,请求朝廷调拨?”
听到这话,朱景源思索后答道:“可以试试!”
点了点头,朱景洪又问王全义:“现在盘踞在岸上的倭寇,有多少人?”
作为金陵都司的头儿,王全义是负责总体事务,细致些的情况他也记不住。
于是他的目光看向了身后,那里站着都指挥同知孔金山。
明白上司的意思,孔金山立马出班回话:“回禀十三爷,现如今岸上有倭寇近三千人,盘踞在长江以北的兴化如皋等地,以及长江以南的苏松之地!”
剿倭这件事,朱景源是第一责任人,听了如今这些情况,他终于感到着急了。
“这些倭寇岸上的倭寇,伱们打算如何将其剿灭?”朱景源忍不住会发问。
“自然是调集重兵围剿,臣等已经议出了方略,还请太子过目批阅!”
王全义答了话,而后往身后招了招手,孔金山便拿出了一份奏章。
经由大太监张新转呈,奏章来到了朱景源手上。
翻开来看,里边儿确实详细周全,而且还立下了三步走战略目标,只要按部就班边便能剿灭倭寇。
示意朱景洪接过奏章,朱景源平静道:“既有此方略,那按照执行便是了!”
一帮武将相互看了一眼,王全义只能苦笑道:“启禀太子,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番剿灭倭寇需从各卫调兵,只是这粮草供给还未定下,所以……难以成行!”
为保证军队的战斗力,经过世祖朱审焯改制后,都司卫所的兵不再参与军屯,粮草军饷皆由朝廷统一调配。
而现在的问题是,金陵地方的账一团乱,依照实际情况调集粮饷根本做不到,所以金陵都司调不了多少兵。
以至于到了现在,金陵都司下辖九卫三万多人,竟奈何不了三千多人的倭寇。
和缺乏战船一样,眼下未将粮草配足,调不了兵也没办法。
事情议到了这里,情况已经十分明了,眼下最缺的是粮饷和战船。
接下来,朱景源又问了其他一些事,对剿倭之事有了更细致的了解后,便宣布了议事结束。
众人参拜之后,便陆续退出了大殿。
走在在宫墙内,这帮人显得很轻松,今天这一关总算是过了。
他们本来还担心,会像那帮文官一样被训斥,然而今天什么都没发生。
就在众人商量着,今日要在哪里喝酒时,身后却传来了宦官的声音。
“诸位大人留步,十三爷有请!”
(本章完)
第32章 当好人
2023-06-17
此前谁训斥金陵地方官?在场一帮武将当然知道。
眼下好不容易结束议事,大家都准备放松的时候,突然又被朱景洪叫到,任谁知道了心里也会难受。
众人你望我我望你,最终无奈之下还是转了身,跟着宦官一道重返禁宫。
但走了一会儿他们便发现,好像去的地方不是宫里,最终他们被带到了行宫西侧,这里有一处空置的校场,
只见前方靶场内,朱景洪已经换上劲装,正张弓搭箭瞄着远处的靶子。
如今的大明朝,虽然火器已经大规模装备,但因为准度射程以及成本问题,还未将强弓淘汰出战斗序列。
一帮武官都是行家里手,他们只一瞧便知道,朱景洪距靶子有得一百五十步。
对于精准射击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夸张的距离,至少这一帮武将中就没一个人有这本事。
“这真能射得中?”
“听说十三爷骑射精湛,想来还是有本事的!”
“只怕是京城里那些奉承话,这么小的年纪若这般厉害,咱们岂不是白活了一场?”
“你还别说,十三爷能拉满此等硬弓,就已经勇冠三军了!”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着,几卫都司高官却一言未发,思索着朱景洪召见的目的。
然而下一刻,众人只听见破空之声传来,箭矢已经呼啸而出了。
一百多米的距离,在场武将多数都上了年纪,所以看不清射中了没。
“中了,正中靶心!”
听着前方宦官的呼喊声,朱景洪心里松了口气。
他还未完全接收前身能力,如今要给金陵众将露一手,就担心操作失误露了屁股。
哈哈大笑了两句,朱景洪把弓扔向了一旁,而后转过身看向了一帮武将。
“参见十三爷!”
连忙往前走了几步,朱景洪示意众人起身:“这里不是在殿内,伱们不必多礼!”
众人起身后,把目光聚焦到了朱景洪身上,都等着他继续说话。
“叫你们过来,是有些事要跟你们商量,走走……我们边走边说!”
于是众人跟着他步伐,就在校场内散起步来。
“方才我看了地图,现如今围剿倭寇的主力,是苏州卫、镇海卫、高邮卫和扬州卫,对吧?”
跟在一旁的王全义连忙答道:“正是!”
“这几卫的主官可在?”
“谢江,你们几个过来!”
王全义一吆喝,后边儿便有四名官员上前,显然便是上面提到的四卫主官。
“你们既要围剿陆上倭寇,又要派兵防守海上倭寇,忙得过来吗?”
如果要真实答案,那肯定是防不过来,但众人选择了沉默。
“王都使,你说呢?”
被朱景洪问道,王全义大为尴尬道:“确实有些捉襟见肘,但臣已从各卫抽调了精锐支援,想来能缓解一些!”
从其余各卫抽调的兵力,加起来还不足三千人,能缓解多大程度实在一言难尽。
“你们议出的计划我看了,确实详尽周全极为可行,但如今调集粮草需要时间,期间若这四卫防守出了纰漏,你们的计划还可行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现场每个人都清楚,这是他们不愿提及的痛点。
瞧了这些人一眼,朱景洪停下了脚步,转过身说道:“你们有苦难,一定要说出来,方才朝议上为何不说?”
此刻朱景洪的语气,像极了他前世公司的领导,那叫一个和煦慈祥。
“十三爷,若兵力占优还防不住倭寇,便是臣等无能,岂有脸面上奏卖惨!”王全义露出了羞愧的模样。
朱景洪摆了摆手,说道:“话不能这样说,能替你们解决的难处,我和四哥一定会想法办法!”
“多谢十三爷!”
沉吟一番,朱景洪抬头道:“不如这样,我去求四哥下令,让裘鸿领兵前去苏松尔之地,协助你们防备倭寇!”
裘鸿便是到金陵的两名参将之一,其麾下有一千五百骑兵,作战能力不是一般的强。
听到这话,都司众人皆露出欣喜之色,以骑兵的机动能力,他们参战将极大缓解前线压力。
“多谢十三爷体谅!”王全义郑重行礼,其身后众将也都跟着行礼。
这一刻,他们是真的感激朱景洪。
朱景洪微微一笑,说道:“一定要守住,莫让太子爷和我失望!”
“臣等定不负十三爷重托!”
见此情形,朱景洪十分满意,心底已经乐开了花。
他已经给文官留下了坏印象,总得要拉拢一些人成为基本盘,武将便成了唯一的选择。
这样格局,朱景洪乐见其成,只因他不想做儒家经义中的圣贤。
如今这天下,正是扭转民族命运的关键时期,他朱景洪可不愿做历史的罪人。
又对众人勉励一番后,朱景洪才让他们离开。
待这些人走后,朱景洪又对身旁宦官道:“叫裘鸿去园子里等着,我有事要吩咐他!”
“是!”
裘鸿虽只是个五品京营参将,但这厮来头却不小,其父是景田侯裘良,现任五城兵马司都指挥同知。
现如今朝廷并无国公,侯爵便已是最高等级,可见裘家实力有多强,又是何等受皇帝信任。
裘鸿今年三十三岁,领着正五品的武节都尉衔,正到了升官的关键时刻。
这个时候提他一把,对他来说便是个大人情。
当接到传话时,裘鸿已经走出了行宫,正打算去军中检查一番,以备随时接令开拔。
可既然是朱景洪要见他,裘鸿便只能折返回去。
裘鸿十年前是从龙禁卫出去的,可以说是看着朱景洪长大的,他二人之间也不算陌生。
来到园子里,湖光春色映入眼帘,裘鸿却是完全无感。
只因他满心只有立功升官,好让他保住家中爵位不坠,所以他全身心投入了军营,从小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来到凉亭外,此刻朱景洪已经在品茶,一旁是被叫来的英莲在倒茶。
美人在侧,美景在前,如此人生,岂不快哉。
“参见十三爷!”
看了一眼外面的裘鸿,朱景洪起身走了过来,笑着将他搀扶了起来。
“你这厮,倒学那些酸文人,变得多礼起来了!”
裘鸿笑了笑,随即说道:“礼不可废,臣岂敢怠慢!”
“行了,来坐……尝一尝这南越国进贡的茶,这可是好东西!”
拉着裘鸿坐下,朱景洪亲自给他倒了一杯。
“十三爷,臣可品不出啥滋味儿,可别糟蹋了您的好茶!”
反正叫你来是去库存的,品不来茶正好了……一边想着,朱景洪把茶杯递到了裘鸿面前。
上一篇: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下一篇:谍战:我是活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