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第287章

作者:飞花逐叶

  “如此美好姻缘,自当好生庆贺!”太子真诚笑道。

  但实际上,因着“年少失怙”这一条,太子不认可宝钗为王妃。

  但看着胞弟实在是喜欢,再联系到元春和宝钗的关系,他也只能被迫认同。

  太子是个实在人,既然心里面认同了,那就真会把宝钗当弟媳,所以此刻是真心为朱景洪二人道贺。

  在太子引导下,他们一行去到了东宫后园,非亲近之人绝难到此饮宴。

  说是宴会,其实也就是专门说话的场合。

  太子跟朱景洪聊着朝局,感叹如今大明内忧外患,尤其金陵地面上民怨沸腾,让他对未来朝局很是忧心。

  元春则与宝钗在一旁说话,二人之间聊了些姐妹之间的事,一时间也是有说有笑。

  一场宴会下来,时间已来下午。

  宫里新送了一批奏疏,需要朱景源及时翻阅时,这场宴会才算结束。

  出了东宫,朱景洪于宝钗上了马车,二人又在车内闲谈起来。

  关于刚才在东宫里的互动,二人已经有了默契,基本不需要事后复盘。

  然而马车没走出皇城,他们就被人给拦了下来,来人却是北四卫的将领们。

  “我去见见!”朱景洪看了眼宝钗说道。

  紧接着他钻出了马车,一问才知是训练协同上出了问题,这帮人虽想出来策略应对,可还是想让朱景洪去给把把关。

  这样的机会朱景洪当然不会放弃,于是他跟宝钗说了一声,然后便跟着一帮将领离开了。

  于是宝钗只能独自坐着马车,出了皇城往襄王府去了。

  回到王府之后,宝钗却也没闲着,下令让王府各管事到同心殿,作为王妃她要亲自训话,开始行使自己的管家权。

  襄王府很大,里面住的人也很多。

  抛开侍卫不谈,经过皇后数次恩赏,如今府中有二百余名宦官,另有侍女一百二十余人。

  要管理这么多人,维持王府正常运转,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宝钗有管家经验,知道只要管好关键人物,就大致不会出错。

  所以此刻,王府的管事太监和女官们,都出现在了同心殿外的院中。

  王府大太监有三人,但今天余海跟朱景洪去了,所以只有邓安和张平安在。

  除了他,另有管事太监八人和女官四人,同心殿外一共是十四人。

  今日是王妃头次召见,邓安等人皆是格外谨慎,此刻众人无一开口说话。

  在殿外等了有一刻钟,才见有侍女端了椅子茶几摆在阶上,众人方知王妃要出来了。

  除了椅子茶几,后面还摆了屏风等物,突出的是排场威严庄重,宝钗很清楚这些东西带来的效果。

  邓安等人站得越发恭谨,大概又过了几分钟,宝钗才在莺儿几人陪同下出现。

  “奴才(婢)叩见娘娘!”

  众人参拜之时,宝钗已然落座。

  等待几息后,宝钗才说道:“都起来吧!”

  “谢娘娘!”

  “你们之中……有些人我认识,有些则是头次见,如今你们在王府各有差遣,都各自说说吧……”

  说完这话,宝钗端起了茶杯,捏起杯盖拨弄起茶水表面,眼睛并未看向底下众人。

  “回禀娘娘,奴才邓安,奉王爷之命,管着府里典簿、典膳、车架、洒扫四处,娘娘但有差遣……奴才定当舍命办妥!”

  一直以来,邓安都知道朱景洪喜欢宝钗,但这位爷宁愿违逆帝后的意思,也要把宝钗娶回王府里来,还是让邓安格外的震惊。

  这也让他意识到,即使他是朱景洪最得力最依仗的太监,也绝不能让王妃生出一丝不满。

  所以此刻,他当场就表起了忠心,主打一个先声夺人。

  听得此言,宝钗笑着说道:“邓安……你是个周全妥当之人,此四处有你管着,我很放心!”

  然后接下来,就是典簿、典膳、车架、洒扫四处管事太监答话,这些人都是邓安选的得力干将。

  处罚邓安要看朱景洪的意思,但处理这些个管事太监,宝钗自己就能做得了主。

  所以这些个管事太监,比邓安显得更为谦卑,答话时也是一副惶恐的模样。

  邓安一帮人自报情况后,接下来便是张平安一干人,再然后便是几名女官。

  到这里,宝钗才算正式认识这些人。

  “王府事务繁多,尔等既掌有职权,便要尽忠于职守,方不负王爷与我之信重!”

  “王爷一向赏罚分明,诸位尽心竭力办事,王府定会不吝嘉奖!”

  才把好话说完,现场就听“啪”的一声,却是宝钗将茶杯重重茶几上,脸上的笑容已完全敛去。

  众人本以为王妃好说话,心下放松之际突遭此“变故”,刚升起的轻松之意顿时消失,此刻弯腰显得更恭敬了几分。

  “但若谁敢以权谋私,或是背地里搞什么勾当,王爷与我也绝不轻饶!”宝钗语气冷冷道。

  王妃变脸可真快……这是在场众人心中的感叹。

  第一次领教了宝钗的手段,众人哪还敢轻视这位年轻的王妃,一个个心里发誓行事要更周全。

  “都听明白了!”

  “听明白了!”众人皆道。

  点了点头,宝钗遂道:“府中事务繁忙,都散了吧!”

  “奴才(婢)告退!”

  等众人离开后,宝钗正要起身进殿,却有一侍女小跑过来。

  “启禀王妃,王府长史来问王爷何时归府,说是今日课程不能荒废!”

  听到这话,宝钗顿时乐了,暗道这位长史未免太过尽心,竟想着让自家王爷老实进学。

  “你去告诉他,就说王爷去了上林苑,只怕是要晚些才回来,今日课程只能挪到明天!”

  “是!”

第401章 迟来的圣旨

  转眼又是两天过去,时间来到了八月三十。

  乾清宫暖阁之内,朱咸铭坐在御案后,正在翻开司礼监送来的奏章。

  能摆在他面前令其亲自批复的,自然是最为要紧的军国大事。

  比如此时朱咸铭手里,拿的便是藏地安都土司递来的奏疏,其称今年粮食收成减产,希望朝廷能减免摊派征收的钱粮。

  朝廷在藏地设立了青海行都司,下辖卫所的钱粮供应事宜,全摊派到了各个土司头上。

  比如上奏的安都土司,每年要向青海行都司转运粮食四千石,外加七千石的马料。

  “安都土司说收成不行,南镇抚司可有奏报?”朱咸铭沉声问道。

  而南镇抚司对外,各藩属国和各部盟和土司,他们都安插有密探线人,几乎每天都有情报传回。

  此刻被询问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吕通,对皇帝的问话他早有准备。

  “回陛下,从四月至七月奏报中,并未提及安都土司收成不好!”

  听得此言,朱咸铭也不多想,提笔便写道:“钱粮已有定数,安可随意更改,你部当竭力供给,此请驳回!”

  批复完毕,朱咸铭将奏章放到了一旁,紧接着又拿起了下一份。

  “陛下,这是建安伯吴昌辉所奏,其称狼台吉部盟和恰台吉部盟,所派轮换军队多为老迈之兵,难堪大用……”

  吕通口中这位建安伯,乃是正三品威远将军,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现任安西行都司都指挥使。

  在吕通介绍时,朱咸铭也在认真看奏章。

  看完后朱咸铭得出了结论,吴昌辉已难辖制西北藩属。

  事实上,在去年他就想过撤换吴昌辉,但因担忧西北会起战事,朱咸铭最终打消了这念头,毕竟临阵换将并不明智。

  可如今,吴昌辉已难料理西北之事,便让朱咸铭重新考虑起这件事。

  要撤换吴昌辉容易,可换谁上去又成了问题,很快朱咸铭把能用的人过了一遍,然后他便确定了两个人选。

  但这件事不能仓促,他还得亲自考教两位候选人,再最终决定谁去上任。

  所以吴昌辉的奏疏,朱咸铭提笔就批了,内容是令吴昌辉严加督促,让各部盟重新筛选合格士兵。

  批完之后,朱咸铭又拿起了另一份,却是应天知府贾雨村所奏。

  应天作为陪都,知府地位自然枢要,故而能够直接向皇帝陈奏,何况如今贾雨村在负责清丈之事情。

  “主上如天之德,百姓无不感召,今清丈之事推行已深,已有五成民户上报土地,当前施政顺畅……”

  在贾雨村奏章的前半截,把应天的情况描绘得很好,清丈之事亦是进展顺利。

  只是在奏章后半截,这厮就开始提出困难,主要是各大家族推诿,麾下部署阳奉阴违……

  当然了,贾雨村的抱怨不是目的,最终是为向皇帝要便宜之权。

  本来朱咸铭对贾雨村的抱怨不满,可看完发现这厮是要权时,他的脸上便露出了笑容。

  此人可堪大用……朱咸铭如是评价。

  愿意提起屠刀为皇帝办事,连自己的名誉都不顾的官员,哪怕此人私德有缺,在朱咸铭看来也完全不是问题。

  只见他在奏章上写了“准”字,正当他要将奏章放到一边去,紧接着他又提笔写了起来。

  “朝廷名位皆有定论,卿虽为忠正勤勉之臣,亦不可妄称‘主上’,望尔诫之!”

  “主上”这一称谓,唯内廷二十四衙门和上直亲军二十二卫可称,这些是皇帝的绝对信赖的心腹家臣。

  贾雨村在奏疏里称“主上”,文官罕见有人这么干,也可见此人确实没下限。

  可越是这样的人,朱咸铭也就越是喜欢。

  然而他才将奏章批复完毕,外面就有小宦官进来禀告,称是皇后娘娘来了。

  几息之后,不等朱咸铭传召,杨清音就进入了暖阁里。

  “叩见皇后娘娘!”在场一众内侍尽皆参拜。

  “嗯!”

  应了一声,杨清音走到了御案前,看向了正忙碌的皇帝。

  抬起头来,看向结发之妻,朱咸铭笑道:“皇后可难得到这乾清宫来!”

  杨清音未接这话,语气不善道:“陛下日理万机,当真是辛苦了!”

  在她说话之间,吕通很自然的搬来了凳子,让皇后娘娘可以安然落座。

  “谁说不是呢!”朱咸铭应了一句。

  “陛下虽然忙,但有些事却不该忘!”

  “何事?”

  杨清音面带不愉道:“今日已是老十三成婚第三日,陛下该下诏册封王妃了吧!”

  虽然婚礼已成,但这只代表宝钗是朱景洪的妻子,没有册封就不能说是大明的王妃。

  放下手中奏章,朱咸铭徐徐说道:“此事……朕另有安排!”

  “如何安排?”

  似乎知道杨清音会来,朱咸铭亦是早有准备,便从书案一侧拿出了一道谕旨。

  从吕通手中接过旨意,杨清音看完之后面露古怪,而后说道:“这……只怕是不妥!”

  “有何不妥?”

  顺手又拿起一份奏章,朱咸铭接着说道:“老十三既要犯浑,就不可能不受惩处!”

  “再者朱家的儿媳妇,也不是那般好做,且看那丫头如何表现,若好朕自当下旨册封!”

  这话反过来的意思是说,如果薛宝钗表现得不好的话,就要拿掉她的王妃之位。

  见杨清音还在思索,朱咸铭笑问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