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第294章

作者:飞花逐叶

  “嫂子,我怎么敢哄你呢……你可是我宝姐姐啊!”朱云笙撒娇起来,心里却是另有盘算。

  她是个关不住的人,如今朱景洪已在宫外开府,她自然想着能溜出去玩,这里面她需要宝钗的“枕头风”。

  “拜见王妃!”

  在宝钗与朱云笙说话时,黛玉几人上前来见礼。

  虽然大家很熟,私下里关系也极好,但规矩就是规矩,该行礼就绝不能废,除非宝钗主动说免礼。

  环顾左右,宝钗笑着说道:“如今我不在宫里,姐妹们反倒生分了!”

  这时朱景洪自顾坐到一旁椅子上,拿起一旁的摆件把玩时说道:“可不是生分了……见我来了,竟无一人上前招呼!”

  宝钗白了他一眼,说道:“谁在说你呢!”

  然而这时,甄琴却来到朱景洪身边,递上一杯茶道:“十三爷喝茶!”

  甄琴主动递茶,在此刻显得有些突兀。

  朱景洪一时也愣了,这时旁边传来了宝钗的声音:“王爷为何还不接着?这可是琴丫头的心意!”

  这一刻,朱景洪确实判断不出,宝钗话里包含的意思。

  但为了不让甄琴尴尬,朱景洪便伸手接了过来,随即说道:“多谢!”

  这时宝钗又问道:“琴丫头,为何只给他递茶,难道我就算不得客了?”

  “娘娘稍后!”

  宝钗本是玩笑之言,哪知甄琴还真高高兴兴倒茶去了,却叫她一时不知道说什么。

  这时黛玉开口道:“宝姐姐,却不知王府住得还习惯?”

  “还算习惯!”

  黛玉接着问道:“十三爷可有善待你?”

  这时朱景洪放下茶杯,说道:“林丫头,你这话什么意思?我难道还欺负了你宝姐姐?”

  黛玉绕到宝钗身后,笑意盈盈道:“这可难说了,十三爷舞刀弄枪习惯了,宝姐姐娇滴滴的人物,怕是经不起十三爷辣手!”

  “林丫头,你胡说些什么……”

  宝钗正要发作,一旁朱云笙也接话道:“这倒说得没错,十三哥向来莽撞暴躁,又岂会懂得怜香惜玉!”

  一时间,在朱云笙这屋里,众人都对朱景洪“声讨”起来,场面倒也显得热闹。

  在朱云笙处待了没多久,朱景洪便带着宝钗离开了,按制今日他俩还要去东宫朝见。

  在出宫时,他俩还遇上了朱景淳二人,这两个家伙是专门来打招呼的。

  他二人皆生于承平十三年,只是一个在三月一个在九月,换句话说明年此二人也将封王。

  跟这俩小弟废话了一阵,过足了兄长训诫的瘾之后,朱景洪便领着宝钗出了宫去。

  他俩既要朝见东宫,便提前派了人去禀告,在他二人赶到时太子夫妇已在承运殿等着。

  东宫虽名东宫,但格局和亲王府邸差不多,正殿之名也称为“承运殿”,只是装饰图纹更精巧规制更大些。

  此刻承运殿内,太子夫妇端坐于宝座之上,朱景洪携宝钗缓缓进了大殿。

  在开国时,亲王朝东宫极为正式,但发展到现在仪式已简化了许多,准确的说是更生活化了一些。

  所以无论朱景洪还是太子,此刻都是日常的服饰,看起来没那般庄严肃穆。

  “拜见太子、太子妃!”

  朱景洪于宝钗齐齐参拜,而宝座上的太子已是喜笑颜开,当即说道:“十三弟……免礼!”

  “十三弟娶得贤妻,乃我皇家之幸事也!”

  太子话音落下,元春跟着说道:“十三弟,为今日你前来,太子爷精心准备宴席,说是要好生为你道贺呢!”

  “如此美好姻缘,自当好生庆贺!”太子真诚笑道。

  但实际上,因着“年少失怙”这一条,太子不认可宝钗为王妃。

  但看着胞弟实在是喜欢,再联系到元春和宝钗的关系,他也只能被迫认同。

  太子是个实在人,既然心里面认同了,那就真会把宝钗当弟媳,所以此刻是真心为朱景洪二人道贺。

  在太子引导下,他们一行去到了东宫后园,非亲近之人绝难到此饮宴。

  说是宴会,其实也就是专门说话的场合。

  太子跟朱景洪聊着朝局,感叹如今大明内忧外患,尤其金陵地面上民怨沸腾,让他对未来朝局很是忧心。

  元春则与宝钗在一旁说话,二人之间聊了些姐妹之间的事,一时间也是有说有笑。

  一场宴会下来,时间已来下午。

  宫里新送了一批奏疏,需要朱景源及时翻阅时,这场宴会才算结束。

  出了东宫,朱景洪于宝钗上了马车,二人又在车内闲谈起来。

  关于刚才在东宫里的互动,二人已经有了默契,基本不需要事后复盘。

  然而马车没走出皇城,他们就被人给拦了下来,来人却是北四卫的将领们。

  “我去见见!”朱景洪看了眼宝钗说道。

  紧接着他钻出了马车,一问才知是训练协同上出了问题,这帮人虽想出来策略应对,可还是想让朱景洪去给把把关。

  这样的机会朱景洪当然不会放弃,于是他跟宝钗说了一声,然后便跟着一帮将领离开了。

  于是宝钗只能独自坐着马车,出了皇城往襄王府去了。

  回到王府之后,宝钗却也没闲着,下令让王府各管事到同心殿,作为王妃她要亲自训话,开始行使自己的管家权。

  襄王府很大,里面住的人也很多。

  抛开侍卫不谈,经过皇后数次恩赏,如今府中有二百余名宦官,另有侍女一百二十余人。

  要管理这么多人,维持王府正常运转,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宝钗有管家经验,知道只要管好关键人物,就大致不会出错。

  所以此刻,王府的管事太监和女官们,都出现在了同心殿外的院中。

  王府大太监有三人,但今天余海跟朱景洪去了,所以只有邓安和张平安在。

  除了他,另有管事太监八人和女官四人,同心殿外一共是十四人。

  今日是王妃头次召见,邓安等人皆是格外谨慎,此刻众人无一开口说话。

  在殿外等了有一刻钟,才见有侍女端了椅子茶几摆在阶上,众人方知王妃要出来了。

  除了椅子茶几,后面还摆了屏风等物,突出的是排场威严庄重,宝钗很清楚这些东西带来的效果。

  邓安等人站得越发恭谨,大概又过了几分钟,宝钗才在莺儿几人陪同下出现。

  “奴才(婢)叩见娘娘!”

  众人参拜之时,宝钗已然落座。

  等待几息后,宝钗才说道:“都起来吧!”

  “谢娘娘!”

  “你们之中……有些人我认识,有些则是头次见,如今你们在王府各有差遣,都各自说说吧……”

  说完这话,宝钗端起了茶杯,捏起杯盖拨弄起茶水表面,眼睛并未看向底下众人。

  “回禀娘娘,奴才邓安,奉王爷之命,管着府里典簿、典膳、车架、洒扫四处,娘娘但有差遣……奴才定当舍命办妥!”

  一直以来,邓安都知道朱景洪喜欢宝钗,但这位爷宁愿违逆帝后的意思,也要把宝钗娶回王府里来,还是让邓安格外的震惊。

  这也让他意识到,即使他是朱景洪最得力最依仗的太监,也绝不能让王妃生出一丝不满。

  所以此刻,他当场就表起了忠心,主打一个先声夺人。

  听得此言,宝钗笑着说道:“邓安……你是个周全妥当之人,此四处有你管着,我很放心!”

  然后接下来,就是典簿、典膳、车架、洒扫四处管事太监答话,这些人都是邓安选的得力干将。

  处罚邓安要看朱景洪的意思,但处理这些个管事太监,宝钗自己就能做得了主。

  所以这些个管事太监,比邓安显得更为谦卑,答话时也是一副惶恐的模样。

  邓安一帮人自报情况后,接下来便是张平安一干人,再然后便是几名女官。

  到这里,宝钗才算正式认识这些人。

  “王府事务繁多,尔等既掌有职权,便要尽忠于职守,方不负王爷与我之信重!”

  “王爷一向赏罚分明,诸位尽心竭力办事,王府定会不吝嘉奖!”

  才把好话说完,现场就听“啪”的一声,却是宝钗将茶杯重重茶几上,脸上的笑容已完全敛去。

  众人本以为王妃好说话,心下放松之际突遭此“变故”,刚升起的轻松之意顿时消失,此刻弯腰显得更恭敬了几分。

  “但若谁敢以权谋私,或是背地里搞什么勾当,王爷与我也绝不轻饶!”宝钗语气冷冷道。

  王妃变脸可真快……这是在场众人心中的感叹。

  第一次领教了宝钗的手段,众人哪还敢轻视这位年轻的王妃,一个个心里发誓行事要更周全。

  “都听明白了!”

  “听明白了!”众人皆道。

  点了点头,宝钗遂道:“府中事务繁忙,都散了吧!”

  “奴才(婢)告退!”

  等众人离开后,宝钗正要起身进殿,却有一侍女小跑过来。

  “启禀王妃,王府长史来问王爷何时归府,说是今日课程不能荒废!”

  听到这话,宝钗顿时乐了,暗道这位长史未免太过尽心,竟想着让自家王爷老实进学。

  “你去告诉他,就说王爷去了上林苑,只怕是要晚些才回来,今日课程只能挪到明天!”

  “是!”

  (本章完)

401.第401章 迟来的圣旨

  401.

  2023-10-16

  转眼又是两天过去,时间来到了八月三十。

  乾清宫暖阁之内,朱咸铭坐在御案后,正在翻开司礼监送来的奏章。

  能摆在他面前令其亲自批复的,自然是最为要紧的军国大事。

  比如此时朱咸铭手里,拿的便是藏地安都土司递来的奏疏,其称今年粮食收成减产,希望朝廷能减免摊派征收的钱粮。

  朝廷在藏地设立了青海行都司,下辖卫所的钱粮供应事宜,全摊派到了各个土司头上。

  比如上奏的安都土司,每年要向青海行都司转运粮食四千石,外加七千石的马料。

  “安都土司说收成不行,南镇抚司可有奏报?”朱咸铭沉声问道。

  而南镇抚司对外,各藩属国和各部盟和土司,他们都安插有密探线人,几乎每天都有情报传回。

  此刻被询问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吕通,对皇帝的问话他早有准备。

  “回陛下,从四月至七月奏报中,并未提及安都土司收成不好!”

  听得此言,朱咸铭也不多想,提笔便写道:“钱粮已有定数,安可随意更改,你部当竭力供给,此请驳回!”

  批复完毕,朱咸铭将奏章放到了一旁,紧接着又拿起了下一份。

  “陛下,这是建安伯吴昌辉所奏,其称狼台吉部盟和恰台吉部盟,所派轮换军队多为老迈之兵,难堪大用……”

  吕通口中这位建安伯,乃是正三品威远将军,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现任安西行都司都指挥使。

  在吕通介绍时,朱咸铭也在认真看奏章。

  看完后朱咸铭得出了结论,吴昌辉已难辖制西北藩属。

  事实上,在去年他就想过撤换吴昌辉,但因担忧西北会起战事,朱咸铭最终打消了这念头,毕竟临阵换将并不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