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第393章

作者:飞花逐叶

  今天到场皆为骑兵将领,除了京营众将,还有青海行都司诸将,以及被抽调的各部、盟骑兵首领。

  宁焕祥的意识很到位,眼下众人确实心有怨气,和上次议事时的状态大有不同。

  其中怒气最大的,便属千里迢迢赶来的女真诸部,他们本是想着来捞好处,结果眼下已折损上千勇士。

  众人等了将近一刻,朱景洪和宁焕祥带着两位监军,方才出现在了营帐之外。

  帐内众人尽皆起身,等待着朱景洪几人入内。

  一番歉让后,宁焕祥被朱景洪推在首位入内,然后他才跟着一道进去,随后才是副都御使梁潜和御用监掌印。

  让宁焕祥尴尬的是,在他路过时众人仿佛没看到他,与随后众人热烈招呼朱景洪形成鲜明对比。

  甚至就连监军太监黄清,都有不少人打招呼,可见他这总督何等不得人心。

  想到这里,宁焕祥越发感到心慌,生怕消息传回京城之后,皇帝也对他丧失信心。

  可紧接着他又释怀了,被皇帝召回也并非坏事,至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摒弃这些想法,宁焕祥转身招呼朱景洪道:“十三爷,您上座!”

  “我是旁听,你上座才对……你不要过多推辞了!”

  一边说着,朱景洪自顾往主位左侧坐下,宁焕祥也就笑着坐到了中间,而梁潜便坐到了右侧去。

  至于监军太监黄清,则和上次一样站在朱景洪身后。

  “诸位,近期与准噶尔交战,虽是双方互有胜负,但总的来说我军还是推进顺畅,已将准噶尔推向后方上百里……”宁焕祥开始发言。

  他这话当然不假,然其所谓推进上百里的战果,本质上根本没有卵用,荒漠戈壁推进再多也用处不大,相反还拉长了军队的补给线。

  宁焕祥继续说着,他要再次统一众将意志,执行他调整后的作战方略。

  然而此时,多数人对他本人已失信心,所以宁焕祥的激昂的演讲,并未得到现场众人回应。

  而最激进的石崇,直接把头偏向自己上司,神色轻蔑评价道:“东拉西扯,狗屁不通!”

  石崇声音不大,却也让靠近几个将领听见,众人脸上皆露出了笑意。

  这一情况被宁焕祥捕捉到,于是他立刻停下了讲话,随后面色冷峻质问道:“石参将,你在说什么?”

  被宁焕祥点名,石崇是一点儿不心慌,随即便听他答道:“我说……总督大人高见!”

  他这么一说,附近几人笑容更甚,有的差点儿憋不住笑出声来。

  这时朱景洪开口道:“宁总督在上面说,伱在下面讲……这可不太好!”

  听到这话,石崇直接站起身来,极为恭敬答道:“十三爷教诲,臣当谨记!”

  这样一来,宁焕祥就更没面子了,此时他的脸上露出了寒芒。

  石崇出生再好,宁焕祥也不是真的怕他。

  他是奉了旨的总督,有先斩后奏之权,若不是顾及石家的面子,小小一个参将他如此跳反,他早下令给斩了。

  此时他已打定主意,要找机会收拾石崇,否则他将更难号令军队。

  只听朱景洪接着说道:“还不赶紧跟宁总督请罪!”

  在朱景洪的威慑下,石崇根本不敢造次,便转向宁焕祥恭敬行礼道:“总督大人,卑职冒失,还请治罪!”

  虽对石崇很不满,可宁焕祥也知轻重缓急,明白眼下不是收拾他的时机。

  于是他大度道:“罢了罢了,下不为例就是!”

  下不为例的意思是说……如果再有下次,就别怪军法无情了。

  有了朱景洪的站场,接下来的议事非常顺利。

  然而这都改变不了,将领们对宁焕祥失去信心,所以在听了他调整后的方略,现场是死一般的寂静。

  “诸位都明白了?”宁焕祥冷声问道。

  作为皇帝亲封的总督,此刻他如此严肃的发问,在场众人可不敢不回应。

  “听明白了!”

  “既然如此,下去就遵照执行,五天军令会陆续发往各部,诸位当竭尽全力完成军令!”

  “是!”众人皆答道。

  客观来说,宁焕祥此番牵引敌军,意图围而歼之的办法有可行性,这一点朱景洪是认可的。

  然而问题在于,大家对宁焕祥信心不足,那就很可能导致计划流产,对此宁焕祥本人也心知肚明。

  所以他已打定主意,接下来要多去前线督战,让下属各部严格执行军令。

  又啰嗦一番后,宁焕祥最终宣布议事结束,并让众人吃了午饭便可回去。

  离开总督行署,朱景洪这边就又热闹起来,京营骑兵几名指挥和参将都来到了朱景洪处。

  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是勋贵子弟,而且也是和侯璟等人类似,走的是龙禁卫外放的路子,所以朱景洪和他们早就认识。

  此时朱景洪正在射箭,孙绍祖把这帮人引到了他身后。

  虽然石崇官阶不是最高,可他毕竟出身极为不凡,所以此时他反倒走在最前面。

  没等石崇开口,就听朱景洪说道:“午饭是在总督署,你们为何找我这里来?”

  背对众人,朱景洪松开了弓弦,箭矢精准射穿了百步外木桩。

  虽然知道他厉害,看到这一幕还是让众人惊讶。

  只听石崇恭身答道:“十三爷,方才是臣不守规矩,所以特来请罪!”

  转过身来,朱景洪平静说道:“不守规矩也好,以下犯上也罢,宁总督说了下不为例,你最好还是老实一些!”

  “臣明白!”石崇答道。

  在其答话之后,振威中卫指挥使范长春打圆场道:“十三爷,石参将是个直人,心里有气就憋不住,您别跟他一般见识!”

  “怨气?他有什么怨气?”朱景洪假意问道,为的是引出众人想说的话。

  “十三爷,臣等奉皇命开赴西北,为的是平定叛乱宣扬王化!”

  “如今战事毫无进展,各部皆有损伤,心怀怨气……也是正常事情!”

  这些话实在太过直白,范长春只是为了让朱景洪听懂,说动他向宁焕祥提意见。

  走到众人近前,朱景洪沉声说道:“这话你们可别乱说,如今局势……怎能叫毫无进展,至少灭了准噶尔不少兵马!”

  “十三爷,如今已快到八月了,再过两个月天气骤寒,这仗也就没法儿打了!”

  “可依宁总督的办法,别说两个月……只怕再来两个月,也难将准噶尔主力击败!”范长春面露忧色。

  如果拖到明年去,朝廷又要多耗不少钱粮。

  钱粮消耗倒无所谓,反正不是他们来出,问题关键在于会折损更多兵卒,导致皇帝对他们的评价降低,给他们的履历带来负面效果。

  而且一旦损失到三成,他们就会被轮换回去,这一趟到西北就亏大了。

  石崇跟着开口:“十三爷,此前您提出的方略,臣下去也和弟兄们细细上商讨过,倒是觉得更为可行!”

  这话出乎朱景洪的意料,让他明白局面比他预想要好,连骑兵的将领都开始认同。

  孙绍祖也意识到这一点,这让他心中大感安定,胆子也就跟着大了起来。

  从跟在朱景洪身边开始,孙绍祖全面展示了自己的才能,而且得到了朱景洪的认可。

  所以他有把握,一旦朱景洪掌握西北大权,他将有机会被委以重任。

  他本渴望高位,又岂会放过这等机会。

  “不管可不可行,如今都得听宁总督调遣,你们只需依令而行便是,绝不该有其他想法……”

  在任何公开场合,朱景洪都没说过宁焕祥坏话,防的就周围或许存在的别有用心之人。

  如今在朝野间,已有高书言这样的人盯着他,让朱景洪不得不格外小心。

  他已预料到了,宁焕祥的计划极有可能破产,他只需要等待这一结果发生,然后再力荐自己的方略即可。

  到那一刻宁焕祥威严尽失,且有一帮子武将支持,他不同意朱景洪的计划都不行。

  而从始至终,朱景洪都没想过,自己要直接掌握兵权,因为这些表面上的事毫无必要。

  他却不知道,孙绍祖已在主动替他谋划,将让其被动的站到前台来。

  在朱景洪这里逗留了一阵,石崇等人颇为失望离开了,只因他们没有劝得动朱景洪。

  看着众人离去,朱景洪平静说道:“军令既已下达,就该竭力执行才对,也不知来说这些废话有何益处!”

  “十三爷,臣倒觉得他们所言有理,宁总督着实谨慎过头了!”

  “打仗这种事,哪会没有风险,只要沉受得起损失就是了!”

  “且骑兵作战,要的就是兵贵神速出其不意,葫芦口一战敌军左翼骤然崩溃青海行都司本该全力出击,然则……”

  眼看孙绍祖要指责宁焕祥,朱景洪当即答道:“行了,事情已经过去,这些话就别再说了!”

  “是!”孙绍祖适时闭嘴。

  他这局外人说起来都有怨气,所以孙绍祖能够预见,参战的将领们会有多不满。

  只怕陛下也没想到,这位宁总督会打成这样……孙绍祖暗暗想到。

  眼见朱景洪又要射箭,孙绍祖立马上前伺候,递箭的同时“十三爷,臣有一个请求!”

  接过箭矢瞄准前方,朱景洪徐徐说道:“说!”

  “此番会战,臣想去北面前线看看!”

  所谓的北面前线,是由蒙古各部盟负责,外加女真的一部分骑兵。

  朱景洪被要求不能身临前线,所以他基本和总督行署待一起,然随侍在侧的孙绍祖也跟着待在后方。

  “叹气行军作战,臣虽说得天花乱坠,可终是许久未临前线……难免所言与事实不合之处,所以臣想着去前线多看看!”

  孙绍祖的理由很充分,朱景洪也想不到太多,于是他答道:“那你去吧,记得多带些侍卫!”

  “谢十三爷!”孙绍祖郑重行礼。

  (本章完)

第481章 围杀

  转眼就是几天过去,孙绍祖如愿以偿去到了前线,而朱景洪则仍是留在总督行署。

  因新一轮会战开始,宁焕祥亲自去到了前线督战,所以这总督行署就没几个人。

  而随着战线的推进,总督行署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如果这次会战成果显著的话,行署显然又要继续往西北移动。

  事实上,朱景洪在行署也没待两天,就去了北四卫和京营步军营地。

  他们负责押送粮草军械,大多数时候都在赶路途中,所以朱景洪也很久没看见他们了。

  和骑兵将领们一样,因为战事总体进展迟滞,北四卫和京营步军的这些人,对宁焕祥也是怨声载道。

  朱景洪一到场,就听了这些人的满腹牢骚,一个个就建议他说服宁焕祥改变想法。

  而朱景洪能做的,也就只能是安抚众人,并告诫他们做好战备,保证能最快投入战斗。

  再说北线方向,随着战事展开,各部大军都动了起来。

  北线骑兵约有一万五左右,人员构成极为复杂,基本是各部族抽调的军队,相互之间配合也非常散乱。

  这是孙绍祖观察几天后,感受最深刻的情况。

  当然了,这些人是跟京营比才显得差,好在他们面对的准噶尔军队,比起他们指挥体系更是混乱。

  “这么久了,人都还没到齐,这帮蠢材简直是拖后腿!”

  说这话的,是安西行都司都指挥同知周全辉,此人负责指挥北线各部族。

  按道理说,北线应该由王子腾来指挥,可安西行都司主力被拖在扎萨克等国,让他根本不敢抽身过来。

  而此时周全辉痛骂的,正是北线各部、盟的将领,眼下是要把他们召集到一起,迎接宁焕祥并聆听他的训示。

  南边打得很激烈,京营和青海行都司的军队,已跟准噶尔军队多次交手,且已取得还算不错的战绩。

  显然前期的“失利”,已让南线各部知耻而后勇,所以才会更加注重歼敌。

  只不过,这仍是战役上的胜利,从全盘来看双方仍处焦灼态势。

  如今南线打得可以,宁焕祥便选择来北线亲自督战,只为榨出这些“杂牌军”的最大价值。

  “大人,他们这些人散漫惯了,短时间可难改得了这些毛病!”孙绍祖平静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