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色江南
滁州,安抚使官衙。
冬去春来。
红巾军大宋龙凤二年。
蒙元皇帝妥欢帖木儿虽然在高邮湖被杀,但因为新皇帝爱猷没有正是等级发布新的年号,依旧延续使用至正十三年。
淮东一战大胜,朱瀚的滁州获得了大批的俘虏,不仅工矿劳役得到了补充,就连军屯农耕也是得到了大批劳力补充。
“大人,十七个军屯农庄,全都发放了高产种子,就等着开犁耕种了!”
施耐庵捧着一堆文书,正在向朱瀚汇报滁州军屯的进展。
经过好长时间的积攒,朱瀚用系统签到奖励,总算是囤够了一批高产的庄稼良种。
这些庄稼良种,不仅是一两个种类,而是包括了水稻、旱稻、玉米、红薯、土豆、西红柿、胡萝卜等十几种新作物。
这些高产作物,哪怕不用农药化肥的加成,也依旧能够获得亩产数百斤,甚至是一千多斤的成果。
对于朱瀚‘广积粮’的战略来说,有了这一批高产良种助力,差不多相当于让一年的收成,抵得上原本三五年的收成!
“军屯播种新种子,一定要做到最好,不仅是为了今年的产量,保证军粮的自给自足,更是要给百姓们一个表率,让他们看看,我们最新良种的实力,绝对不是什么胡乱吹嘘,打消他们的顾虑。”朱瀚认真的说道。
在获得后世良种后,朱瀚曾经想要让分到田地的百姓们耕种。
但是,滁州当地的百姓们对于播种从没有见过的粮食作物,一个个都是顾虑重重,除了一些水稻旱稻之外,其余的玉米、土豆、红薯等粮食,他们都是不愿意耕种。
百姓们心中都是害怕,一旦这些不认识的粮食绝收或者出现产量问题,那就不仅是无法缴纳官府粮税的问题,更是一家老小饿死的大事了。
如此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是不敢冒险。
朱瀚对此也不强求,他让施耐庵给各个军屯发放粮食种子,只要军屯的产量公布,相信到时候百姓们就会争先恐后的来求着种了。
如今的滁州,朱瀚手下武将有周德兴、常遇春、蓝玉、胡一八、陈宝刀、陆仲亨等人,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至于文官方面,则主要是施耐庵和胡惟庸几个人。
其中,施耐庵负责军屯、军粮、征税、谋划和工商等事务,胡惟庸则是负责次要一些文案、学堂等事务。
毕竟,施耐庵可是大元朝进士出身,而胡惟庸连一个秀才都不是,二人在学识名望上差的太多了。
其实就算是李善长,在学识名望上也比不过施耐庵。
而且朱瀚对于历史上胡惟庸谋逆的事情还是有些芥蒂的,属于严重观察的一类。
“副帅,如今滁州粮库有已经是快要空了,眼看着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下官之前建议设置的平安仓,不知道副帅考虑的怎么样了?”施耐庵紧接着问道。
朱瀚一听,立刻就是笑了起来。”先生提的建议很好,我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而且我也派人去给了大帅汇报,不仅要在滁州设置平安仓,还要在定远也设置平安仓,防备发生灾荒。”
所谓的平安仓,其实就是战略物资储备仓库。
经过连番几次出征大战,再加上支援刘福通等红巾军友军的粮草,朱元璋兄弟存储的粮草物资几乎消耗殆尽,必须要马上补充,而且要加倍补充,防止等到秋天的时候天灾导致措手不及。
朱瀚对于这个建议,自然是非常赞成。
他可是知道的,元末天灾频频,绝对不是十年八年能够风调雨顺的,甚至于在历史上到了明初洪武年间,还依旧是天灾频繁,连老朱家皇陵所在的凤阳府,都是因为天灾人祸导致乡民暴动,震惊了朝野上下。
所以,对于平安仓的设置,朱瀚早已经是有了想发,施耐庵提建议之后,自然就是毫不犹豫同意。
“那可太好了!”
施耐庵高兴的笑了起来。
他自从来了滁州,一跃成为了红巾军首屈一指的智囊谋士,仅次于大帅身边的总都事李善长,让他有了一展宏图抱负的成就感,天天都是把心思扑在了军政谋划上,连最喜欢的宣和梁山好汉故事都是只能偶尔抽出时间去写。
施耐庵刚刚高兴,却是又很快神情暗淡下来。
“可是,如今食盐交易虽然获利丰厚,但花销同样巨大,已经没有多少余钱去购买粮草物资,这平安仓建立起来,恐怕也是一座空仓啊。”施耐庵有些无奈的说道。
朱瀚转手倒卖食盐,获利自然是非常丰厚。
而且,随着江浙、江西等地食盐销售逐渐恢复建立渠道,食盐的销量和利润也是稳步递增。
不过,红巾军的数万军民的物资补给、大小官吏的俸禄开销、支援友军的粮草供应也是在逐步增加。
偏偏朱瀚又是接连否定了李善长提出的给农民加税的建议,让红巾军根本没有多余的财力了。
朱瀚对此倒是并不担心,因为这一切早已经在他的计划当中。
第106章 炮打高丽棒子,攻略江南提前了【2w求追读】
“副帅,要不去给大帅说一下,暂且先加税三成?”施耐庵皱眉说道。
“不加,三成税赋可是不少,若是加了这些税赋,百姓们辛苦劳作一年,恐怕连一顿饱饭都是保证不了,不利于大帅的民心归附,不能加。”朱瀚依旧是反对给老百姓们再加税。
“那可怎么办?”
施耐庵也是不想给百姓增加负担,可是不建立平安仓的粮草物资储备,就无法保证应对突发情况。
“先生,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所谓士农工商,咱们缺钱了,可不能只盯着一个‘农’使劲儿薅羊毛啊,我就是出身农户,要是把农给惹毛了,那可是要翻船的。”朱瀚笑着说道。
“副帅说的有道理,可是士人因为打土豪分田地也已经是老实了,多数已经投靠副帅效力了,也不好给他们再加税吧?”施耐庵说道。
“除了这两个,不是还有工商嘛!”朱瀚说道。
“农为根本,如今农本不兴,何谈工商啊?”施耐庵还是老一套的思维,只觉得天下利有定数,农业不行,那工商也是白扯。
“那先生你可错了,我可是听说了,江浙民间富饶,仅仅是依靠食盐,是远远没有捞取多少利润的,我们要是做出一些别的商品发卖到江浙,就相当于另外开辟了几条食盐贸易!”朱瀚信心满满的说道。
“副帅的意思是?”
“我打算在滁州设立工业司和商业司,督办一批工坊和商号,给我军充实局军备。”朱瀚说道。
一听到要开设工业司和商业司,施耐庵倒是没有表现的很诧异,他可是知道副帅一向看重工商两业。
只不过,这两个行业都是不同于农业,就算是起步阶段,也是需要大批人力物力的,可不是在农田里卖力气就能够有效果的。
“副帅,无论是商业司还是工业司,恐怕都是需要大批银钱筹备吧?”施耐庵问道。
“嗯,说的没错,我也粗算过了,最少需要三十万银钱,还有大批的工匠和货源。”
在朱瀚的计划中,第一步建立的工坊,主要是已经是试验成功的玻璃、白糖、印刷等利润大的行当为主,能够快速的回本获利。
仅仅凭借滁州当地的工匠,几乎根本不可能建立这么多的工坊。
果然。
施耐庵一听朱瀚的计划,立刻倒吸了一口凉气。
“副帅,可真是大手笔啊!”
明明穷的一毛没有,却敢想这么大的计划,施耐庵是真佩服朱瀚
三十万银钱的启动资金,还有至少数千人规模的工匠,施耐庵觉得自己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出办法的。
要知道,蒙元在江浙行省征收的税赋也不过二百万银钱左右。
施耐庵觉得要想获得这一笔启动资金,恐怕只能是再派大兵去江浙集齐府威胁勒索了。
“那可不行,江浙行省的伯鲁等人,已经是号称‘两江互保’,在天下人面前显示了自己的中立,我们要是再去攻打江浙,恐怕会影响收服各地民心,而且还会影响食盐贸易的。”朱瀚反对道。
如今的蒙元朝廷,已经是陷入了两派争斗中。
皇太后奇氏和皇帝爱猷都面临巨大的身份危机,许多蒙元诸侯将领都怀疑皇帝爱猷身份的合法性。
反对派的哈麻、特木尔等人拥立魏王孛罗帖木儿,大有要入京‘靖难’的架势。
而在江南的伯鲁、吉同等人,竟然联手发了一个布告,宣称江浙行省江西行省不掺和大都和汴梁的争斗,他们要谨守臣子的本分,来了一个两江互保,既不给大都效忠,也不给汴梁的魏王效忠。
许多人都是觉得,江浙行省和江西走了一步臭棋,属于两头不讨好的骑墙派。
将来不论是哪一方得到优势,肯定是饶不了他们。
不过。
朱瀚却是知道事情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自从红巾军在朱瀚指挥下击杀了元帝,歼灭了百万大军,两江的蒙元官员们就已经是彻底体会到了‘大元气数已尽’的感觉。
连皇帝都被反贼给杀了,却还忙着内斗,这大元朝不亡,哪还有天理了。
所以,江浙平章伯鲁已经是开始筹划将来彻底投降红巾军朱元璋兄弟的可能了。
毕竟江北的兵马强大,一旦渡江南下,别说是伯鲁的江浙兵,就算是联合上江西行省的兵马,也未必能够挡得住人家进攻。
所以这个‘两江互保’,看起来是给蒙元朝廷两不相帮,其实是跟朱瀚通过气的暧昧表态。
朱瀚这个时候,怎么可能再去威逼伯鲁等人呢。
“那副帅可是另外有了办法?”施耐庵问道。
“嗯,不错,我听说江南有一个巨富,可以说是富可敌国?”朱瀚问道。
施耐庵顿时双眼一亮。“沈富沈万三?”
“没错,就是沈万三!”朱瀚微微笑道。
沈万三的大名,在江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因为沈万三的财富太多,许多人都认为沈万三家中藏有神仙给的聚宝盆,才有了如此多的财富。
朱瀚可是知道,沈万三其实是经营有方,以江南田地为根本,大肆扩张各种工坊商铺,供养了成千上万的工匠,然后还经营海贸,出口大批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特产。
“我记得先生曾经在苏州为官,肯定是有一些人脉的,可否去一趟苏州,替我探一探沈万三的底,如果可以的话,我要亲自去一趟苏州,会一会这个沈万三,商量一下发财的大计。”朱瀚紧接着说道。
“什么,副帅要去苏州?”
“我们不久必然要统治江南的,不先会一会这个沈万三,怕将来不好应付江南士绅豪族,就当是先练练手了。”朱瀚笑道。
“副帅万金之躯,干系光复大业,不可涉险去江南啊,毕竟江浙名义上还是蒙元的啊!”施耐庵可是大不放心。
如今的施耐庵,已经有襄助朱元璋兄弟争霸天下的雄心。
作为副帅的朱瀚可不能有什么意外。
朱瀚听罢,却顿时大笑起来。
“先生放心吧,刘伯温几次来信告诉我,伯鲁、范遥等人日日心惊胆战,唯恐我们找到由头进兵江南,我要是去江南,他们不当祖宗供着才是不正常呢,怎么可能敢有人对我不利。”朱瀚笑道。
伯鲁、范遥等人现在可是害怕的厉害,唯恐朱瀚他们不讲武德,一个进兵江南,连当肥羊的机会都不给他们留。
“如此那我就放心了,不知道大人打算让我什么时候去苏州,我与那沈万三当年还算是有些交往。”施耐庵说道。
施耐庵祖籍苏州,后来才迁居的兴化,在蒙元高中进士后,最开始授予了苏州府的官职,后来才是升迁到了钱塘知县。
在苏州的那两年,自然是与苏州名人沈万三打过交道。
“再等几天吧,此去苏州,毕竟是要拉着沈万三做生意,我打算让你带一些样品给沈万三看看,省的他不肯掏银子。”朱瀚说道。
“那下官就随时待命!”施耐庵连忙说道。
朱瀚打算让施耐庵带的样品,拢共也就是三样东西,分别是透明玻璃、白糖和肥皂。
滁州的工坊现在都已经可以造出来这三样商品,只不过受限制于原材料的不足和工匠的短缺,不能更大规模的扩产。
制造透明玻璃和肥皂,都是需要大量的纯碱,这种天然矿产需要有大商号渠道才能拥有充足的货源和储备。
而制作白糖,则是相对简单一些,仅仅是把红糖用黄泥水脱色而已,但是大量的红糖原料也是需要有大商号支持的。
朱瀚随后几天,都是有事没事儿在衙门后院。
他把试验的几种商品作坊都是直接设在了衙门后院里,反正也不大,拢共就是几十号人。
又是经过三天的准备,总算是把朱瀚要求的样品数量给准备充足了。
“七五,五百件玻璃碗、一千斤白砂糖和五百斤冰糖,还有一千只香皂。”
二姐夫李贞见到朱瀚来了,赶忙笑着上来禀报。
自从被委任掌管了义军的盐业商号以后,二姐夫李贞是越来越熟练,不仅把盐业生意打理的井井有条,而且还帮着朱瀚督办起了玻璃、白糖和肥皂三个工坊。
“很好!二姐夫,你赶紧派人去准备装船,所有的玻璃碗全都用稻草做好防护,不要磕碰碎了,白糖和香皂,也都用上好的油纸包好,不要受潮,咱们以后大笔的赚银子,可就要靠这些东西了。”朱瀚笑着说道。
二姐夫李贞连忙点头,安排了几个得力伙计去准备车马船只打包。
“七五,我听说这些货品,都要送给沈万三?”二姐夫李贞小声问道。
他的脸上是满满的不舍,这么一大批货物可都是价值连城啊。
朱瀚闻言笑了起来。“送?那怎么可能,我虽然想要拉拢沈万三,可绝对不是要去讨好他,甚至可以说他沈万三应该想尽办法讨好我们才是,哪里用得着送给他。”
最近一段时间,红巾军在淮东击杀元帝歼灭百万大军的消息,已经是在江南民间掀起了舆论风暴。
许多江南百姓都是纷纷传言,红巾军将会不日南下江浙,到时候必然是一场权力财富的大洗牌。
如沈万三这种的豪族巨富一个个都是惊骇不已,纷纷害怕蒙元朝廷倒了,红巾军这帮子泥腿子把他们给抄家刮财。
“那就好,那就好!”
上一篇: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下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