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色江南
朱元璋苦笑:“我刚刚收到消息,七五那小子才刚刚带人抵达石门,就突然要搞什么军训。”
“他们现在赶路的速度,变得慢。如果一直是这个速度,赶到燕京最起码五十多天。”
“原来是这样。”马皇后恍然大悟,怪不得朱元璋刚才这么着急。
展颜一笑:“重八,我跟你打个赌怎么样?我觉得,七五他们肯定会比原来计划的,提前赶到燕京。”
朱元璋的脑袋,摇的就跟拨浪鼓一样:“咱才不会上当呢,朱瀚这小子肯定会提前赶到燕京。”
事实正如他们夫妇猜测的那样。
因为需要抽时间军训,皇庄的学生们最开始的时候,赶路的速度,的确变得非常慢。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渐渐习惯了这种作息,也就不觉得辛苦了。
而且让他们惊喜的是。
尽管所谓军训,训练只是怎么列队。
可不知不觉之间,他们赶路的速度竟然越来越快。
原本一天只能走十几公里,现在已经快要超过二十公里。
这个速度,可只有一些精锐的作战部队才能够达到。
最关键的是,这还远远不是他们的极限。
仅仅两天之后,他们的行军速度,就已经突破了二十二公里。
半个多月后,燕京城已经出现在了他们的视线当中。
第393章 效率低那就招标吧
“刘申弘,你先安排学生们安顿下来。”
虽然这些人都已经毕业,可在朱瀚的眼里,这些人永远都是他的学生。
有的时候他甚至都感觉。
这些孩子,依旧是以前那些毛躁的小子。
“是,王爷!”
刘申弘下去安排学生们。
朱瀚顾不得旅途劳累,带上几个侍卫,直奔燕京城而去。
这一路之所以走的这么慢,除了锻炼这些学生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目的。
趁着他们还没到燕京,他想先查清楚燕京的状况。
毕竟有些东西。
如果他以王爷的身份去看,那是绝对看不到的。
李善长暂时坐镇应天府,进行前期的统筹工作。燕京这边,现在主要是刘基在负责。
他的能力绝对是有,只不过刘基毕竟只有一个人。他能管得了自己,却未必能制衡得了燕京的文官集团。
锦衣卫汇报给朱瀚的结果,他其实非常不满意。
他也不会相信锦衣卫的一面之词。现在,朱瀚就要亲自看看,锦衣卫汇报上来的东西,究竟是真是假。
刚刚进入燕京,朱瀚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对于燕京的建设,不论是朱元璋还是朱瀚,都有一个相当宏大的规划。
按照他们的想法,是要把整个燕京推倒重建的。
原本现在整个燕京城,几乎都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工地。
可是现在……
燕京城固然是繁华热闹,街道上行人车马穿梭如织,街道边也能看到许多的小商贩。
可朱瀚从这些人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希望。
这些人给他的感觉,就像是他拉着自家大哥造反之前,麻木的生活在蒙元统治下的普通百姓。
最近几年,大明一直在极速扩张。
百姓的日子虽然越来越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因为疆域太过广阔,有些地方难免照顾不到。
这一点,朱瀚也不是不能理解,不论什么事,都要一步一步做嘛。
但是这种情况发生在燕京,那就比较严重了。
现在整个朝廷都在支援燕京的建设,大把大把的银子,不计其数的物资,都在往燕京送。
许许多多的工程,都正在筹备着准备开工。
这些工程能带来的工作,至少能养活上百万人。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现在的燕京城,应该是一个遍地是机会,到处都能赚钱的黄金之城。
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一潭死水。
朱瀚随便挑了个小摊,拿起一个做工比较粗糙的瓷瓶:“这个瓷瓶多少钱?”
虽然是微服私访,不过朱瀚这一身穿着,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
小贩双眼放光,立刻卖力的推销起来:“这位老爷您一看就是有眼光的人,小人这里的瓷器,可都是景德镇的上品。”
朱瀚听的是哭笑不得,他手里这个瓷瓶,如果真是景德镇出来的,他们的牌子就该砸了。
“你就直接说多少钱吧。”
“五……”小贩一边说,一边观察朱瀚的神色。见他一挑眉,立刻改口道:“四百一十文,您看怎么样,这个价格绝对优惠。”
“行吧。”朱瀚忍俊不禁。
这个价格别说景德镇的瓷器,就连景德镇的瓷器的碎片都买不来。
老板找盒子包瓷瓶的时候,朱瀚假装选购其它商品,有一搭没一搭的跟小贩闲聊。
“老板贵姓?”
“可不敢当,笑的免贵姓赵。”
“原来是赵老板,您今年贵庚啊。”
“小的四十有六了。”
“方便打听一下,你这样一个小摊一个月收入几何?”
提起这个,摊贩就长长叹了一口气:“也不瞒您说,我这一年到头下来,也就勉强混个温饱罢了。”
“老爷您还别不相信,就说我这些货吧。从德化县那边进货的价格……”
小贩突然意识到自己说漏嘴,慌忙捂住嘴巴。
朱瀚哈哈一笑:“无妨,老板你接着说,就当我花钱买你的消息。”
见这位贵气的老爷,似乎真没有追究的意思,摊贩老板也彻底放开:“我这些瓷器进回来,首先要交入城税,然后就是商税,到这里摆摊还要交地税。总之,几乎一大半的收入,全都要交税。”
“就这,还是因为咱们大明立国之后,减免了不少的苛捐杂税呢。要是换蒙元那个时候,咱们这种普通老百姓,就别想着能做生意养活自己了。”
朱瀚装作意外的道:“以前的确是挺难的,不过老板你以后肯定能发大财。当今的圣上,不是已经准备迁都燕京嘛。”
“我听说不只是皇宫,很多地方都要拆除重建。到了那个时候,朝廷肯定要雇佣很多人,人多了你们的生意也就好做了。”
“话是这么说。”小贩对朱瀚的话不以为然:“那些国家大事,跟我们这些小人物可没有什么关系。”
“最近一个月,燕京的人到是多了不少。可是生意……”叹了一口气,小贩将包好的瓷瓶递给朱瀚:“老爷您收好,还有什么中意的没?”
朱瀚逛了一路,也买了一路的东西。
同时,也在这些小商贩的口中,把自己想要的消息,大堂的差不多了。
整体来说,跟锦衣卫汇报的情况大差不差。
之后,又去了几个已经开始建设的工程那边,看了一下。为了不打草惊蛇,朱瀚也只是在远处看了几眼。
哪怕距离很远,他也能清楚的看到,那些工人根本就是在磨洋工。
比如搬运水泥。
其中一个工人,把水泥从马车上搬下来,放到地上,之后就站在这里等着。
这边两个人,其中一个帮忙,将水泥抗到另外一个人肩上,再慢慢走到正在建造的屋子门口放下,里面再出来一个人,将水泥扛进屋子。
如果这是进行流水线作业,朱瀚也就不说什么了。
正在关键的是,这一整套流程之中。只要有一个人在动,剩下的人就会全部停下来,四个人最多只干了一个人的活。
不!
哪怕是一个人,效率都要比他们四个人高。
如果所有的工程全部都是这个效率,恐怕就是花上一百年,燕京这个首都都建设不好。
“刘基这个家伙,究竟在干什么!”
朱瀚这下真是彻底怒了,朝廷为了支援燕京的建设,几乎掏出了大半个家底。
结果,他们这些混蛋,就是这么给朝廷干活的?
这一刻,朱瀚忽然有点理解自家大哥了。
他现在都想跟朱元璋一样,把负责这些工程的官员们,全都给砍了。
不过……
朱瀚的怒火,在见到刘基的时候,直接消散了一大半。
这才多少日子没见?
刘基就好像直接换了个人。
眼窝深陷,带着浓浓的黑眼圈,整个人都瘦脱相了。哪怕是熟人,如果不仔细看的话,恐怕都认不出他来。
“下官刘基,见过英王殿下。”
看着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几岁的刘基,朱瀚也有点于心不忍,语气生硬的道:“起来吧。”
等刘基站起来,朱瀚沉着脸问:“说说吧,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燕京的建设进度如此缓慢?”
刘基垂下头:“回英王殿下,是下官能力有限。没想到,建设燕京的事物竟然如此繁复。”
“自从来到燕京以来,下官每日三更才睡,五更便早早起床处理公务。可燕京的建造进度,依旧缓慢。”
“下官无能,还请王爷责罚。”
“你啊,真是太让本王失望了。”朱瀚恨铁不成钢。
刘基对于建设燕京的事,的确是非常用心。
根据锦衣卫的奏报,他说自己三更睡五更起,那都是谦虚的说法。很多时候,刘基都是差不多四更一刻才睡,每天不到三更就起床。
他已经连续半个多月,每天只睡两个时辰。
要是朱瀚他们,再在路上拖延半个月。等他们抵达燕京,刘基说不定能减肥到,只剩下十来斤。
之所以变成这样,其实也算是刘基自找的。
刘基他们这些人,毕竟是传统的士大夫出身。他们虽然也忠诚于大明。
但是对于自己那层士大夫的身份,同样看重。
所以大部分的时候,他们还是会以士大夫的方式来做事。
就比如这次建设燕京城。
先由由财部拨款,工部再用这些银子去雇佣民夫。
虽然有了铁路之后,雇佣民夫去其它地方干活,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不过为了节省银子,他们当然还是更加倾向于,在本地雇佣民夫。
而这,也就给了本地官僚们,上下其手的机会。
哪怕朱元璋杀起贪官来从不手软,可是一旦利益大到一定程度,总会有人冒险的。
银子过一个衙门,就被扒一层皮。几经转手之后,省下的银子,能有十之一二到民夫工匠的手里就不错了。
这种情况下,工匠们的效率能够快的起来,那才叫有鬼。
工匠拿不到太多的钱,自然也就不会在当地消费。
上一篇:耕战三国从收编百越开始
下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