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兄朱元璋,我建国美利坚 第590章

作者:墨色江南

  周围有不少人,听到了他们的话之后纷纷回避。

  尤其是跟那个姓王的官员说话的官员,此时个人恨不得狠狠的抽自己几个巴掌。

  你说你没事儿找什么事儿,非得跟这个嘴上没有把门儿的家伙坐在一起。

  坐在一起就坐在一起吧,偏偏说什么大同赈灾的事。

  他只要说起了大同,英王殿下自然就是绕不开的话题。

  只能说是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呀。

  “王大人,你身为朝廷的官员,不知道做好自己分内的事,竟然随意指责当朝王爷,你这是想要造反吗?”一个年轻的官员听不过怒声呵斥道。

  那王大人斜着眼角,一副正气凛然的模样,不屑的冷哼道:“老夫身为朝廷的官员,看不惯某些人的做法,难道不能够说么?”

  “你们做事的本事不知道怎么样,阻塞言路的本事倒是厉害的很啊。年轻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这位王大人那副长辈教训晚辈的口吻,让年轻官员极其反感,对客厉声反驳道:“本官可没有阻塞言路的意思。”

  “但是英王殿下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敢问这位大人,你说大同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您是亲眼去大同见过,还是见过大同来的百姓呢?”

  这位王大人自然不可能去过大同,更不可能见过大同来的灾民。

  一时之间,竟然被问的有些哑口无言。

  顿时恼羞成怒的道:“本官没去过又如何?就算本官没去过,也知道大同百姓现在生活的怎么样。”

  “六两银子的粮价,普通百姓辛辛苦苦劳作一年,也就买个两三石的粮食。”

  “这点粮食,一个人果腹尚且不够,更何况一家人?”

  “没有粮食,百姓靠什么生活?”

  “英王殿下将粮食定在如此之高的价格,这根本就是虐民之举。”

  “如果如此高的粮价,百姓们还能安安稳稳的活着,本官现在立刻就上书致仕回家。”

  这话说的,也算是掷地有声,周围不少的官员竟然小声的喝起彩来。

  “说的好!”

  “王大人,真是我辈楷模啊。”

  “英王殿下这事实在是太过胡闹了,只是有地下护着,谁也拿他没有办法。”

  “英王殿下胡闹不要紧,只是苦了大同的百姓们。”

  年轻官员气得满脸通红:“王大人,你不懂就不要瞎说,英王殿下此举实行的乃是管子的衡山之谋。”

  “目的就是以利诱之,让那些商人自己主动往灾区运粮。”

  “而且根据朝廷现在的统计,目前运到大同的粮食已经高达五十万石,这些粮食如果由朝廷来运送,这么短的时间根本就运送不到。”

  “在那种旱灾之下,银子难道还会比人命更加重要吗?”

  王大人轻轻摸着自己的胡须,一副过来人的模样,轻笑道:“这点本官从来没有反驳过,但是这位大人粮食再多,百姓吃不起又有什么用?”

  “六两的粮食,经过这么长时间,那些百姓手里的银子,估计已经被那些奸商掏空了吧。”

  “呵呵,要不是咱们英王殿下聪明绝顶,那些凉山恐怕还没有机会如此明目张胆的,把粮食卖这么高的价格吧?”

  “趁着旱灾提高粮价,这跟明抢有什么区别?”

  “本官才疏学浅,恐怕还想不出如此伤民害民的政策来。”

  这王大人年纪虽然不小了,可身子骨竟然还挺硬朗的,一口气儿说了这么多话,面不红,气不喘。

  那年轻的官员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作为学习新学的官员,他们可不会把这些传统的尊卑上下看的太重。

  在他们心里,除了当今的皇帝陛下,最伟大的人就是英王殿下。

  敢如此嘲讽英王殿下,那必须不客气的怼回去。

第497章 情况有点不对劲

  “王大人,下官是真不知道,您的书究竟是怎么读的?”

  “无知也就罢了,偏偏无知的同时还这么自信。”

  “如果下官有您这种心态,估计升官儿能升的更快一些吧。”

  这话说的可就太过狠毒了,周围不少官员的脸色都微微发沉。

  刚才那些话虽然只是王大人一个人说的,可他们不少人也这么想。

  这年轻的官员如此嘲讽王大人,这不是把他们顺带着也一块儿嘲讽进去了吗?

  “大胆!”

  “住口!你也不看这是什么地方?轮得到你在这里大放厥词?”

  年轻官员的品级其实不算低,三十来岁的年纪,就已经是工部屯田清吏司主事了。

  正六品的品级,如果放到地方上,那已经是不得了的高官了。

  可惜这里是应天府,是早朝前,官员们等待上朝的地方。

  能出现在这里的官员,最低也得是正六品。

  也就是说,这位年轻的官员品级是在所有人当中最低的。

  这里边随便拿出来一个,都要比他品级高,职位高,资历老。

  这也就是现在,新学的学生很多都开始进入朝廷比较重要的部门。

  换成几年以前,他们别说在这里说话了,就是进入这里的资格都没有。

  眼见年轻的官员被千夫所指,不少跟他年纪差不多的关系也纷纷站了出来,跟那些上官们对质。

  “有大人只不过是说了一句实话而已,难道不能够说吗?”

  “王大人刚才不是说了不能够阻塞沿路吗?各位大人可以说话,我等难道就不能够说了吗?”

  眨眼之间,原本还算安静的朝房之中,顿时如同菜市场一般吵闹了起来。

  原本坐在最上首的李善长,一直在闭着眼睛假寐。

  他是完全不想掺和这种事儿的。

  只可惜,有些事情是躲也躲不了。

  作为百官之首,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如果他还不出来收拾局面,

  那以后,还有什么威严可言?

  “咳咳!”李善长捂住嘴巴,轻轻咳嗽两声。

  “行啦,都少说两句,也不看看这里是什么地方。”

  李善长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朝方之中却陡然之间安静了下来。

  大明首辅的面子,谁敢不给呀?

  只不过在安静下来之后,王大人却愤愤不平的道:“李阁老,咱们朝堂之上的某些官员,是越来越没有规矩了,这分明就是没把你放在眼里啊。”

  这话之中的挑拨之意太明显,估计这位王大人也没有隐藏的意思,就是故意这么说的。

  年轻官员立刻不服气的道:“分明是王大人侮辱王爷在先,我等才出生反驳而已,如果说规矩,在公开场合下侮辱王爷,这也算是大不敬之罪了吧?”

  “住口!”王大人须发皆张的怒吼道:“本官在与首辅大人说话,你算是个什么东西?这里有你开口的份儿吗?”

  “本官真想知道,究竟只有你一个人如此,还是你们新学的学生全都是这样,不知道什么叫做礼仪廉耻?”

  “王大人的规矩就是倚老卖老……”

  还不等年轻的官员说完,李善长突然冷冷的打断了他:“够啦!”

  “这里是朝房,你们想吵的话,给我去外面吵。”

  即便是面对内阁首辅,年轻官员依旧毫不畏惧:“李阁老,非是下官,不听阁老的话。”

  “实在是因为,王大人有些太过分了。”

  “英王殿下在得知大同旱灾之后,第一时间赶去大同救灾。期间,王爷制定的高价粮政策,虽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非议。”

  “但是时至今日,事实早已经证明了,英王殿下是对的。”

  “如果不是英王殿下制定如此高昂的粮价,那些粮商们也不可能拼命的往大同运粮。”

  “时至今日,官道上还能看到不少往大同运粮的车队。”

  “虽然大同现在具体情况如何,尚不得而知,但是目前并没有发生任何暴民叛乱的情况。”

  “如果鹰王天下的高价粮政策真的是暴政,现在的大同早已经是民乱四起了,不可能没有任何消息。”

  “可是王大人却不管这些,依旧公然在朝会的场合抨击王爷的政令,这恐怕不太妥当吧?”

  年轻官员一口气把自己想说的话全都说了,然后就向李善长深深的鞠了一躬:“李阁老,下关的话说完了。”

  王大人却是气得脸色发白,指着年轻官员的手直哆嗦:“李阁老,您看到了吧?这些人简直就是无法无天了。”

  哪怕是纵横官场多年的给擅长,此时也忍不住皱紧了眉头。

  这两拨人呐,哪一个都不是好惹的。

  那个指责英王殿下的王大人,官职虽然不高,却是某个派系在朝廷之中的口舌。

  看似只是在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实际上李善长却明白。

  这些话其实根本就是对他说的。

  李善长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有些人呐还是看不明白现在的局势,真以为现在的大明朝还跟他们以前经历的王朝一样。”

  “要是真不能继续学着聪明一点儿,这些人很快就会消失在朝堂上了。”

  心中的念头纷纷扰扰,表面上自然不会表现出来。

  “你们的心思我都明白,说白了,其实大家都是为了朝廷,只是有些事情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的清的。”

  “大同旱灾一事,陛下早已经金口玉言,说明白,一切只看结果便是,王大人你就不要继续说下去了。”

  “还有你。”比擅长随即点了那个年轻官员一句:“不管怎么说,王大人毕竟是你的上官,你在这种场合公开反驳上官终究是不对,现在立刻向王大人道歉。”

  听到你擅长的吩咐,年轻官员立刻向王大人深深一躬身:“王大人,下官年轻气盛,还请您大人有大量,不要跟下官一般计较。”

  “哼,知道自己年纪轻就多看少听,做官可没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王大人虽然心里很不爽,可也不敢不给李善长面子。

  不屑的冷哼了一声,却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这个小冲突结束之后,朝房之中再次陷入了安静。

  李善长暗暗叹了一口气。

  这种事情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这个月几乎每次朝会都得起一次冲突。

  虽然名义上都是为了朝廷的事情,实际上就是新学跟旧学之间的较力。

  新学的学生们,现在已经开始逐渐在朝堂上展露头角了。

  但是,真正掌控朝堂的还是那些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们。

  传统的官僚们,当然不肯轻易放弃自己手上的权利。

  如果不是朱元璋跟朱瀚的威望,能够压制操场上所有反对的声音。

  这种争斗,可绝对不会如此文明。

  李善长本身就是这个阶级的人,他实在太清楚,为了自己手中的权利,这些人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了。

  改朝换代这种事,在历史上也不是第一次发生。

  只是,他现在能做的事情也不多。

  因为李善长实在太清楚英王朱瀚的厉害了,如果非要找出一个能跟朱瀚相提并论的人物。

  从古至今,李善长觉得也只有诸葛武侯一人。

  正常情况下,这种争斗也就到此为止,之后他们也就可以安心的等待着朝会开始。

  传统的官僚们都是一些聪明人,知道什么地方可以斗,什么地方不能斗。

  一旦到了朱元璋的面前,他们这些人就会收起所有的爪牙,变得如同小猫儿一般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