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骥卧槽
“凯旋班师!”
“听闻斩了十万曹军呢!”
孙权骑在高头大马上,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身后跟着军队,做出一副得胜归来的模样。
不知内情的百姓,还真以为孙权打了大胜仗,纷纷来到街道上迎接。
夹道欢迎,箪食壶浆,以贺王师。
就这样,孙权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秣陵城内,回到他的侯府。
当孙权跨入府邸的一瞬间,脸上的笑容顿时收敛。
能骗得了百姓,但孙权骗不了自己。
与其说是打胜仗,倒不如说捡便宜。
也就是曹军退走,如若不然,或许结果就是孙权灰头土脸逃回来。
可以这么说,曹冲舍弃三郡的命令,保住了孙权的底裤,不至于让孙权丢人现眼。
但同样,曹冲的好处可没那么好拿,这三郡也是索命的毒药。
(诺得好) 只要江东敢吃下去,那就是必死之局!
舍不着孩子套不住狼!
而曹冲的用意,全江东上下都没人能看出来,也不可能有人看出来,因为已知条件不够,自然无从分析。
“恭喜良人凯旋。”步练师笑吟吟前来祝贺。
不祝贺还好,一祝贺孙权的连更绿,烦躁道:“退下退下。”
步练师脸上笑容一僵,不知哪句话说错了,只能默默行礼离开。
“来人呐,去把左都督喊来。”孙权开口下令。
不多时,鲁肃匆匆而来,见面行礼,“属下拜见主公,您找我有什么吩咐?”
“一件事。”孙权开门见山说道:“征兵!征够五万大军!”
江东的总兵力现在已经超五万,孙权这么说的意思很明显,是要让自己麾下有五万大军可用。
“世家那帮人还是靠不住,真能打起来还得靠咱们自己人。”孙权忿忿说道。
合肥大败,也让孙权看清楚一个现实问题,不是自己的兵总归不是自己的。
加之大战过后,除了孔家之外,就数孙权损失的兵力最多,眼下孙家已经不是江东最强,陆家后来者居上。
虽说孙权的制衡能力很强,但也要建立在一定的实力上,起码要与最强的陆家持平,孙权心中才能安心。
好不容易扳倒张昭、周瑜,孙权可不想再出一个陆逊。
为此,孙权在返回秣陵时,特意下令把世家兵都留在淮南,理由自然是防备曹军反扑,实则是孙权心里害怕位置不稳,不敢让这些人回来。
眼下孙权很没安全感,布满两万建制,已经不足以让孙权安心,起码要有五万大军,孙权才能睡得着觉。
“臣明白,这就去准备募兵事务。”鲁肃毫不犹豫答应下来。
“去吧帖。”
曹冲夺下汉中,孙权合肥惨败。
一时间,孙刘两家都开始疯狂募兵,三方之间的争斗再度升级.
第235章 太子班师回朝,父子商议称帝
邺城。
城门处守备森严,人头攒动。
曹操站在人群的最前方,看架势在迎接什么人。
能让曹操迎接的人不少,向来礼贤下士,曹操经常这么做。
但能让曹操带着满朝文武出迎者,基本上可以说没有,也只有打了胜仗归朝的爱子。
曹冲每次得胜归来,都不喜欢这种排场。
可这次曹冲已经是太子身份,排场还是要注意下。
“来了!来了!”有人大声提醒道。
众人纷纷朝远处看去,只见官道尽头出现一支大军,正~朝着这边缓缓而来。
曹冲已经提前知晓老爹亲自迎接,也就没坐在马车中,而是选择骑马-。
远远看到迎接队伍后,曹冲冲着后方挥手,示意大军先行返回-兵营。
只留下身边的亲卫,这才朝着城门处而去。
来到近前,曹冲翻身下马,孙尚香也从马车上下来。
“孩儿叩见阿翁。”小两口一起行礼。
“哈哈哈~”曹操抚须大笑,“好孩子,地上脏,快快起来。”
等到曹冲和孙尚香起身后,曹操身后的文武群臣纷纷下拜,齐声道:
“臣等叩见太子、太子妃。”
“诸位爱卿快快免礼。”曹冲微笑开口。
“谢殿下。”
“走。”曹操一把拉着儿子,“咱们回家。”
“好。”
登上车驾,曹冲和孙尚香一左一右站在曹操身边,朝着城中而去。
街道上,两旁都是前来看热闹的百姓,兴奋地冲车上打招呼。
曹操微笑颔首,曹冲拱手还礼,至于孙尚香奋力挥手回应,引来百姓们阵阵欢呼。
“呵呵,看来香儿比咱爷们受欢迎呢。”曹操笑着说道。
“确实更加亲民。”曹冲微笑附和。
“淮南那边怎么安排的?”曹操忍不住问道:“文远明明率军获胜,怎么还让他们撤退?朝中好多大臣对此有意见呢。”
前线的夏侯渊无法理解,后方的满朝文武更无法理解。
毕竟若是没开战,一万曹军面对十万曹军,直接撤出淮南地区,其实也情有可原。
或者说战败,不得已而退出淮南,同样可以理解。
但打赢了,打了漂亮的大胜仗,明明已经能够守住,这时候却偏偏撤退,就显得...匪夷所思。
也就是曹冲下达的命令,前线最终才会执行,并且不会引起什么躁动。
毕竟那一万多曹军,跟曹冲都是“熟人”,曹冲不仅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还知道他们的家庭情况。
当得知要撤退时,将士们确实无法理解,甚至破口大骂。
可知晓命令是曹冲下达后,瞬间就没了意见,选择相信太子殿下。
但后方的大臣难免对此有些微词,认为丢弃淮南三郡太过可惜。
有大臣对此上书,但全都被曹操压下来。
和前线的将士一样,曹操选择无条件相信儿子。
毕竟从种种消息来看,爱子早已预料到八百破十万,甚至张辽与陷阵营,就是曹冲一手安排在合肥。
对此曹操并不吃惊,毕竟儿子当初就用“天书”预测过战场走向,安排八百破十万也显得正常。
不过虽然无条件相信,可曹操也对爱子的后续安排好奇,想了解一下曹冲的计划。
“没什么,为灭江东做的提前准备。”曹冲胸有成竹道:“今年必灭江东,您该考虑要不要称帝咯。”
捞一波军功升一级,灭掉江东绝对是大功绩,曹操顺势称帝也能说得过去。
毕竟江东要真的被灭,那么就剩下区区蜀中,任谁看刘备灭亡也就是早晚的事情,总不可能会被翻盘吧?
“哦?麟儿如此自信?”曹操闻言惊讶道。
“三郡不吃下去,孩儿还没有绝对把握,不过既然江东吃下去...呵呵呵~”曹冲发出一串低沉笑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那为父就拭目以待咯。”曹操继而说道:“至于说称帝之事...麟儿怎么看?”
“这有什么好犹豫的?”曹冲理所当然道:“您现在虽无天子之名,但已有天子之实,改朝换代也是理所应当。”
曹操面露迟疑之色,小心翼翼问道:“麟儿有预知未来之能,帮为父看看...是否会如同王莽那样...”
“噗~”曹冲闻言不由笑喷,打趣道:“原来阿翁怕了啊...”
“你小子!”曹操一瞪眼,感觉脸上有些挂不住。
“好好好。”曹冲连忙举手投降。
其实曹操有此担忧也不奇怪,或者说很正常才对,毕竟是古代嘛,各种封建迷信思想才是主流。
况且王莽的头颅,现在还在皇家宝库中收藏,这无疑是最好的警钟。
而且不得不说,历史上的曹魏篡汉后,跟王莽的新朝同样短命。
从汉献帝禅让到曹魏灭亡,不过仅仅四十多年国祚,好像篡汉确实都没好下场。
但曹冲作为穿越者,自然明白这不是什么报应。
“阿翁大可放心,没有问题。”曹冲淡然道:“就算有问题,孩儿也会解决问题。”
曹操听过之后,明显松了一口气,可依旧不太放心,追问道:“怎么说?”
曹冲无奈,只好思索如此“说服”父亲,打消他心中的担忧。
毕竟心病不解决,一直杯弓蛇影,难免自己把自己吓出毛病。
老爹年纪不小,倘若日日都惴惴不安,忧心忡忡,很可能影响他的身体健康,甚至是寿命长短。
“王莽篡汉虽然以失败告终,与其说是成败问题,不如说是早晚问题。”曹冲继续道:“简而言之,王莽篡得有些早了,或许晚一些会更好。”
“何解?”曹操虚心请教,听得很认真。
“在王莽篡汉前,其实前汉的国祚已经快走到尽头,就算没有王莽,再过上一段时间,前汉就会自己灭亡。”
其实在王莽篡位前,西汉的社会矛盾已经非常尖锐,这才会有王莽上位后的一系列改制,因为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
“王莽篡汉变相理解,或许可以说救了后汉一命,王莽成就了刘秀。”曹冲继续说道:“本来各种社会问题是前汉的责任,但王莽篡汉之后,替前汉背了黑锅,所以责任被王莽揽到身上。”
“这就给人一种错觉,世道变坏的原因,都是因为王莽篡汉而导致。”
“原本啥事儿没有,新朝取代前汉后,各种问题就冒出来,就开始民不聊生。”
“如此一来,百姓们不明所以,自然开始思念前朝,想着当初大汉的好,人心渐渐向汉,想着再让大汉来管天下,日子肯定会变好。”
“光武帝刘秀也就应运而生。”
“反之,若没有王莽篡汉,前汉继续统治天下,然后各种矛盾爆发,百姓自然会憎恨前汉。”
“倘若光武帝刘秀再打着汉室大旗,试图光复天下,想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曹操听着爱子的分析,不禁若有所思,这个角度确实非常新颖。
以前人们都习惯把王莽视为祸乱之源,但有没有想过,王莽是替西汉背了黑锅呢。
虽然篡了天下,但也把亡国的罪责,从刘家扛到王莽的头上。
新朝与其说是一个全新朝代,不如说是西汉的延续。
曹冲继续开口,举例道:“阿翁且试想,倘若有人在黄巾之乱前篡汉,您说...”
“对啊!”曹操恍然大悟,“若有人在黄巾之乱前篡汉,相当于替桓灵二帝背黑锅,替后汉背黑锅!”
“嘶...”曹操倒吸一口凉气,“若真有人在黄巾前篡汉,怕不是要被刘备这厮再次得手?”
确实,若有人在黄巾之乱前篡汉,那么黄巾之乱的大黑锅,就会被扣在篡汉之人身上,到时候百姓们就又会思念前朝,想着大汉的好。
这时候刘备揭竿而起,人心向汉,定然天下景从,效光武帝旧事。
“可这些都没发生,桓灵二帝的黑锅他们自己背负了,然后董卓作恶、李傕郭汜作恶...黑锅都让他们背完了。”
“百姓们这些年的苦日子,都是桓灵、董卓、李郭等人造成,而不是阿翁造成。”
上一篇:风流皇太子
下一篇: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