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466章

作者:一品御猫

  嘶!

  静坐抗议的人群中,年纪最小的都有六十多岁,还都是盛名在外的大儒名士。

  内阁首辅?大学士?

  敢毁了圣道?我呸!

  贾琮已经能够想象到内阁几位大学士的无奈,估计除非是孔圣人下凡,谁来都不好使。

  “我能理解他们的焦虑,但革新科举,为国聚材是绝对不能让步的。若今日国朝妥协了,那下一次呢?在这件事让妥协就会埋下一颗种子,今后但凡新政触动了他们的利益,都来一场抬棺谏言,本宫是不是也要继续让步?”

  说话间,刘弘积压了好些天的戾气迸发出来,看向龙首宫门前的一堆人,忍不住露出了怒目与杀机。

  贾琮自然是看出来了,连忙劝道:“四哥莫要动怒,还没到那个份上。我来想想办法吧……”

  说实话,此时的他还没有想到什么好主意,但心中却也有了些不太成熟的想法。

  嘎吱……

  龙首宫的大门打开,不过走出来的不是老孺大臣想象中的皇帝。

  内侍们抬着一桶的粥食以及各种饭菜,为首的正是一直伺候老爷子的戴权。

  贾琮隐隐能听到大儒们对戴权不满的抱怨,还有戴权的陪笑劝说。

  好在宫门前没有发生什么冲突,许是太上皇在民间的威望,或是老爷子当初对老孺大臣的优渥对待,亦或是他们本就饿得快受不住了,一个个都接过了圣人赐膳。

  刘弘与贾琮几乎是同时长舒了一口气,还好,不会闹出饿死人的麻烦事。

  “你能有什么好办法?这事可不是胡闹一通就能解决的,周师傅说,他们就一个诉求,吏员的招考朝廷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但科举不同。科举乃是抡才大典,唯有儒道经典,方可为朝廷挑出品性高洁、才华卓绝之人。”

  儒道经典对道德的要求那是真没的说,贾琮也从不否认儒道在教人道德品性上的巨大贡献。

  但若说教授人才能……

  “这可不行,四哥应该也看出来了,孔孟之道历经千年,很多地方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特别是如今之世,诸国大争……”

  “我当然清楚!”

  随着刘弘监国的时间越来越长,对于国朝大政的了解也越来越清晰,他对于孔孟之道的尊敬没有消失,但对于八股取士能不能为国朝招募到贤才,能招到多少贤才已经不是那么相信了。

  国朝的对外殖民已经拉开了帷幕,总不能派一帮儒生去面对夷人的枪炮刀剑吧。

  他拉着贾琮离开了龙首宫,一边叹气一边说:“父皇说,其实他们维护儒道在科举中的地位,还有一点就是对士人地位弱化的担忧。”

  这一次朝廷打算将算学在科举中的比例增加,下一次或许就会是工、商、农学等等。

  董仲舒之后,儒道成为中原王朝最重要的显学,而如今以儒道为首的士人,还从来没有产生过如此大的危机感。

  听到这话,贾琮总算向刘弘第一次坦露了自己的心思。

  他突然停下了脚步,左右查看看到附近没有他人后,贾琮才小声对刘弘说道:“四哥,他们的担忧便是我的打算。国朝不能只有儒道,诸子百家共放光芒,大夏才能万世永昌!”

  西夷如何能突然从从野猴子变成强者,文艺复兴带来的思想大爆发才是根本。

  中原王朝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之后,儒道从一开始的发展助力,逐渐变成了一副枷锁,锁住了天朝发展的道路。

  这个时候,大夏需要一场思想的大爆发,譬如先秦时的百家争鸣。

  “四哥应该也了解过西洋的文艺复兴,夷人就是靠着这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大爆发,将他们的文化、科技推上了一个高潮。说句大不敬的话,西夷的那些皇帝国王,他们接受了这些思想,使得他们更具有侵略性。若咱们再继续沉浸于过去的辉煌,秉持天朝上国的理念,总有一天,我们会远远落后于西夷。而落后,就要挨打!”

  天朝上国,既是荣耀也是枷锁。

  落后就要挨打的理念,是贾琮最难以释怀的伤痛。

  刘弘不可能理解贾琮对解放思想这件事的执念与担忧,因为此时的天朝就算有西夷的挑战,依旧是这个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用一极多强来形容最适合不过。

  但谁说多强中的某一个国度,会一直弱于天朝?

  贾琮用了这么多的手段,才让天朝的君臣百姓终于愿意开眼看世界了,可天朝的君臣依旧一副天老大他老二的心态,对西夷极具侵略性的治国理念始终抱一种不过如此的态度。

  这一点,贾琮很担心啊!

  “四哥啊,你还记得当初咱们的火炮打不过夷人的红衣大炮吗?”

  刘弘心中一震,随即却是失笑道:“那都是过去了,西夷现在不也是求着来买咱们的火炮。”

  贾琮一眼就看出了刘弘的心思,苦涩的说:“工部的能力我不怀疑,但四哥有没有想过,士农工商,工的地位之低,至今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当工匠们始终无法逾越阶层的打压,谁还会天天有心思琢磨更为先进的火器?毕竟那些东华门外唱名的进士老爷,一直拿鼻孔看他们。”

  再者,工部所造的火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赶上并超越西洋,贾琮自己提供的图纸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若我不在呢?四哥觉得工部能在多长的时间内造出足以压制西洋的火炮火枪?十年?二十年还是一百年?”

  别说一百年,就算是二十年,黄花菜都能凉透了!

  刘弘被贾琮的一通劝说谏言吓到了。

  身为二圣共同培养的大夏储君,他的眼界要远远高于他人。

  在回到东宫后,他就将工部的官吏、工匠代表诏入宫中,对工部自开国至今的发展,以及工部具体的情况进行了系统性的全面了解。

  这一问,令他彻底抑郁了。

  “原来琮哥儿说的都是真的,西夷竟有如此大的潜力,这对国朝的威胁太大了!”

  ……

  “我便是这么跟四哥说的,估计这会他已经明白了我的心思。”

  贾琮张嘴,黛玉将一颗剥好的葡萄塞进了他的嘴中。

  两人讨论着革新科举以及贾琮与刘弘的讨论,黛玉笑说:“你这样吓他,小心他想通后埋怨你。”

  贾琮毫不在意,反而耸耸肩:“没办法,陛下与四哥都是贤明之主,可将来呢?四哥之后,谁能保证大夏的帝王会依旧高瞻远瞩?”

  这话倒是不假,在这个一言而决可定国策的时代,贾琮可不会觉得未来的君主能有实力与威望,去打破当下儒道对国人思想的钳制。

  前世我大清的康麻子不聪明?

  十全老人乾小四不知道西洋的情况?

  人家乾小四跟法兰西的路易十六还是笔友呢!

  可他们依旧选择闭关锁国,维持儒道在科举上的垄断地位,还不是在担心。

  担心思想大解放后会威胁到“我大清”的统治,担心会对君权产生威胁。

  “肉烂在锅里,与被人抢了去那是两码事,希望四哥能有这个决心吧。”

  咚咚咚……

  正说着,敲门声响起。

  贾琮坐起身子,紫鹃捧着一封信走了进来。

  “三爷,东宫送来了太子殿下的手书。”

  她恭敬的将信件送到了贾琮手中,拆开一看信纸上就只有一行字。

  “虽千万人吾往矣!”

  看到纸上的这句话,贾琮与黛玉相视一笑。

  果然没有看错人,大夏的这位储君,是一位有大智慧、大毅力、高瞻远瞩的天生君王!

  ……

  思想的解放,对于皇权的威胁是必然的。

  但刘弘依旧坚定的选择了解开对思想的压制,夜幕降临就去了龙首宫与二圣彻夜详谈。

  二圣对于贾琮的大胆,以及刘弘的决定而震惊。

  老爷子在短暂的震惊过后却笑说道:“乖孙能有如此胆识,敢向孔圣人亮刀子,不愧是朕教导出来的……”

  “父皇,那是我儿子……”

  “你儿子不就是我孙子?”

  二圣的态度倒是出了刘弘的预料,不过他也松了一口气。

  这样也好,皇爷爷与父皇应该不会怪罪于琮哥儿了。

  他为二圣斟茶倒水,请教道:“琮哥儿的这些话,其中有一部分应该是有夸大的。不过孙儿也想了许久,还是觉得他应该有所保留。比如有些话他就没有明说……”

  刘弘顿了顿,试探性的说道:“皇爷爷、父皇,所谓的思想解放,怕是会对我们刘家的江山产生威胁,琮哥儿怕是没敢说这些吧?”

  老爷子反问道:“这是肯定的,天人合一,天子代天而牧民。弘儿觉得这句话是真还是假?”

  天上有没有神仙,刘弘是没有见过的。

  就算有,那也无法让打开眼界的百姓将一个昏庸无道的君王敬若神明。

  西洋人已经在闹什么君主立宪了,甚至要铡了压迫他们的国王,天朝又能一直避免这个问题?

  刘弘摇了摇头:“孙儿不信,咱家的天下,是太祖与那些贤臣猛将一刀一剑打下来的,是太宗皇帝、皇爷爷还有父皇精心治理之下国强民富,与老天爷何干?”

  啪、啪、啪!

  老爷子欣慰的连拍了乖孙肩膀三下,大笑道:“就是这个道理,这江山社稷,靠的是人!没有万世一系的皇朝,今日是咱们老刘家,明日说不定就是老李家老张家坐在龙椅上了。你要做的就是让老百姓认可你这个皇帝,而不是什么老天爷!”

  皇帝也在一旁点头,顺带还补充了一句:“你皇爷爷说的对,这天底下没有不灭的王朝。立足当下,将你的抱负志向施展出来,名留青史才是最好的选择。”

  大夏的这两位至尊,恐怕是最看得开的帝王了。

  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什么万世一系的皇朝,而是一个劲的想着在青史中留下千古一帝的贤明。

  如今又想将自己的意志灌输给下一代的大夏皇帝,也算是老刘家的传承,也算是他们的执念。

  刘弘点了点头,应道:“儿子明白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千秋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

  当、当、当……

  景阳钟一如往常的响起,宫门打开,前来参加大朝会的朝臣排成两列依次走进了皇城。

  奉天殿依旧没有皇帝老爷的身影,主持大朝的还是年轻的太子殿下。

  今日是中秋前的最后一次大朝,明日就可以休沐,愉快的在家过节了,大家伙都没有太大的心思去想朝堂的事。

  不过在夏守忠高呼有事起奏无事退朝时,贾琮却手持玉质的芴板,走出了队列。

  “臣有本奏!”

  哦?

  众人惊讶看向了贾琮,却见贾琮将一本奏折呈上,正色道:“臣弹劾礼部郎中孟罗义、礼部员外郎李旭东、翰林院庶吉士……等四十四人,逼迫君王、对抗朝廷……卖直邀名,竟然抬着棺材板在宫门前静坐上谏……”

第五百四十九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眼看就要过节了,朝中闹了这么久,大家伙其实都想赶紧把这朝会开会,摸摸鱼回家休息休息。

  今日原本是真没人想要挑事,谁都没想到是贾琮站了出来,直接来了个一锅端,把最近几日堵门的朝中大臣挨个点名,统统划拉到了弹劾的大名单。

  “礼部郎中孟罗义、礼部员外郎李旭东……”

  贾琮一口气背完了菜单……名单,将折子交给夏守忠后,喘了一口气,义正言辞的说道:“殿下,诸位同僚,咱今日就事论事,这天底下哪有堵皇帝门的?还抬着棺材板。到底是为了天道公义还是为了一己之私?”

  “我等自然是为了天道公义……”

  “好!”

  贾琮朝着脸都气红了的孟罗义等人拱拱手:“孟郎中、李员外还有诸位同僚的话,我信。就算是为了天道公义……”

  孟罗义当即就再次强调:“什么叫就算是,本来就是!”

  “好好好!”

  贾琮也被这个耿直的礼部郎中逗乐了,说实在的,礼部里很多人都是耿直的尊礼之人,真没啥坏心思。

  他再次拱拱手道:“维护天道公义,这是咱们圣人门徒的职责。但咱们要考虑方式方法啊,抬着棺材板堵了宫门,百姓们会怎么看?”

  百姓们会怎么看?

  贾琮的这个问题,将孟罗义等人给问住了。

  国朝大政,为何要管百姓如何看?这是他们下意识的反应。

  孟罗义眉头微皱,应了一句:“圣人云,名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当然,今日我也不跟你掉书呆子,只问一句,百姓什么情况都不清楚,诸位抬棺谏言,百姓们会不会以为是陛下干了什么天怒人怨之事,令诸位同僚不惜以死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