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470章

作者:一品御猫

  好在效果很明显,这群少年郎的目光,从进园时的迷茫如今变得异常清亮。

  贾琮有种感觉,这会那些学阀要是在,少年郎们弄不好会用唾沫星子将其淹死。

  “还我圣道!”

  “还我公义!”

  “还我朗朗乾坤!”

  不远处的楼阁中,得到消息的老圣人与皇帝二人就在高处看着。

  说实在的,二圣都被贾琮的操作看呆了。

  身为君王,治国理政常求一个稳字,向来倚重的是老持承重的老臣。

  像这群在二圣看来是乳臭未干的少年,二圣或许会看好培养,但国朝大政,他们是不会将这等重要之事交在其手上的。

  偏偏贾琮,就敢因势利导,将少年郎们引导成为革新儒门圣道的支柱力量……

  “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让儿臣都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朕又何曾不是……”

  父子二人相视一笑,同时苦笑着摇了摇头。

  老爷子凭栏远眺,明日就是中秋佳节,京城已是四处欢腾,处处都充满了过节的欢快气氛。

  大夏,真正的国强民富,始于昭武,盛于元祐。

  百姓们不但能吃饱穿暖,还能有余钱给孩子们买肉买零嘴买花花绿绿的衣裳,这不就是盛世吗?

  “老四,这些年你做的不错,比为父强!”

  这是老爷子第一次正面夸赞自家老四,令皇帝手足无措。

  说惊喜吧,有点,但更多的反而是委屈。

  天知道他这些年为了从老父口中得到一个好字有多拼,没日没夜的处理那些奏章,还要时刻警惕他的那些兄弟侄子。

  倔老四硬是靠着消耗生命,做到了内除弊政,外御异族。

  当初大兄曾给他描绘的未来,如今在他老四手里实现了,难道还不能称一声好吗?

  四十多岁的人了,皇帝竟然红了眼。

  老爷子不仅没有像往日那样嘴上不饶人,反而感叹万千,长叹一声抬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是我这个当爹的对你太过严苛了,吾儿确实做得好,比为父好,比你大哥更好。昔年你大哥曾说,老二是个莽夫,老十三是个混不吝……唯有你,稳重、踏实、是个干实事的人。若不是你大哥……原本为父打算让你去经营江南的……”

  其实老爷子一直心里跟明镜似的,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

  包括当初甄家在金陵的事情,他都一清二楚。

  但他是帝王,帝王心术让他做不到随心所欲。

  就连他一手提拔的林如海举步维艰,他都没有办法亲自出手,用皇权去打破江南士族豪门对江南半壁的统治。

  直到老四一步步的瓦解了江南士族豪门的势力,他才敢将国朝的权力慢慢转移到了皇帝的手中。

  当初如果是皇帝输了,他会毫不犹豫的将权力交给老十四,或者是老大的儿子,亦或是重新挑选一个继承人……

  不过如今看来,老大的眼光是对的,他这个太上皇也挑对了人。

  老四的性格,是最合适的人。

  该莽的时候莽,该忍的时候忍,敢大胆的用人,甚至连当时给他经常添堵的王子腾都能用到实处,老四的心性智慧,是最适合当皇帝的。

  ……

  原本要放在园子里的戏台,被老太太移到了前院。

  今日的园子里,真正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近两千的文人士子齐聚,恐怕唯有贡院才能见到。

  贾琮为了忽悠……为了开解这些迷茫的儒生,讲的嗓子眼都快冒烟了。

  好在效果斐然,大约过了一个多时辰,园子里已经处处都在探讨圣道国政,畅想大夏的未来了。

  贾琮只来得及用凉茶润润喉咙,就被一群士子拉了过去。

  “文魁君,陛下下旨革新科举,学生以为,只加大算学在科举中的比重还远远不够。学生游学时就发现,国朝官员对于律法有研究者不多,而且是粗通而不精,审案判案时还常需刑名师爷在一旁提醒……”

  “学生以为,府县之亲民官,当精通律令,才能更大程度上避免冤案发生。”

  “还有,时移世易,律令也该随之补全完善……像是如今前来我大夏的万国商客越发多了起来,朝廷也该对涉外之民加大约束……”

  “针对皇亲贵胄之法,学生以为当与百姓等同。不然刘氏宗亲、皇亲国戚骄纵之徒,败坏起朝廷威信要比百姓犯法更为严重……”

  贾琮好奇的冲这少年拱手问道:“不知兄台名讳……”

  “哦,学生罗翔,国子监生,浙江台州人士。”

  罗翔回礼,眉间总是充斥着一股忧国忧民之气。

  他是寒门出身,当年中了秀才后就已小有才名。可惜他看不惯西林党人的惺惺作态,拒绝了西林的招揽,背着书箱就开始游学诸州府,最后来到了京城。

  罗翔能进国子监读书,还是路遇国子监祭酒李守中老大人……

  贾琮听到罗翔这个名字,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一个人。

  还在刑部苦修《大夏律》的法外狂徒张正矩,这位“法学家”为了修新的《大夏律》,据说连娇妻都不怎么搭理了,动不动就熬夜不回家。

  “罗生对律法可精通?”

  贾琮只是尝试性的问了一句,旁边就有人替罗翔回道:“君侯不知,罗学兄对《大夏律》倒背如流,祭酒曾说,罗学兄是他所见最善律法之人。今后可入三司,为国正律令强法纪。”

  人才啊!

  大夏不缺精通圣人经典的人,缺的就是刑律这样的人才。

  贾琮看向罗翔的眼神都变了,这样的人才必须好好培养。

  “朝廷重修《大夏律》的事罗生应该也听说过,张正矩张先生为了这本新的《大夏律》,家都不怎么回。吴王殿下为此可没少跟我抱怨。这样,罗生既然善律令,不妨去刑部跟着张先生……”

  “真的可以吗?学生真的能跟随张先生修《大夏律》?”

  法外狂徒张三的名声,在江南的名声极大。

  罗翔也是半个法家学徒,自然对其极其崇敬。一听永丰侯要送他去刑部跟着张正矩,浑身都在激动的颤抖。

  幸福来得太突然,罗生都不敢相信。

  贾琮当场写了张条子,盖上了自己的私印交给了罗翔。

  “我会给张先生说一下你的情况,中秋节后你便持这条子去刑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已经学有所成,不妨去付诸行动检验检验。诸生谁还精通律令?如果愿意去刑部试试的,节后去你们祭酒那报名,我会让人去考核一番,成绩优秀者,可入三司实习。”

  实习这个词大家伙都没听过,贾琮解释道:“实习,便是实践学习。本侯还是那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国朝不需要只会死读书的人!”

  这下懂了。

  众人又一次陷入了惊喜中,精通刑律可入三司实习,那精通财赋算学,是不是可以去户部?

  能近距离接触国朝大政,这些立志于科举入仕的少年们,谁能不激动?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更何况是近两千熟读经史子集的读书人,烧起来的火就更旺了。

  贾琮从这群少年郎的口中听到了不少极具建设性的建议,比如分科取才、按需招录、官员年轻化、司法监督等等对国朝改革有益的建议,他都一一登记在小本本上,打算过后交给内阁,让他们择优讨论。

  午宴就摆在了园子里,水榭歌台,风景正好。

  众人流觞曲水,继续热切的探讨着,一个个即兴奋又荣幸,觉得永丰侯贾琮没有拿他们当孩子,对于他们的建议很重视。

  他们觉得自己参与了国朝大政,是在做一件足以革除弊政的大事,劲头十足。

  等到午宴后,诗会从议政会又变成了学习会。

  因为薛蘅芜薛先生走上了高台,身后还摆着一块黑板。

  “蒙诸位抬举,今日我便讲一讲我对算学之道的理解……”

  算学,靠记忆与努力,可学到皮毛。靠简洁的公式,可学个基础。

  但要精通,太吃天赋了。

  贾琮是第二等,踩在先贤打造的基石上靠着努力学了个基础。

  而宝钗则是第三等,人家是真的有天赋。

  依靠贾琮当初零散教授的计算公式等等,硬是将一代算学大家给击败了。

  这还是宝钗要忙着看顾家里,没有一门心思在算学之道中更深入的研究。

  贾琮都不敢想象,宝钗若是在前世那种环境,会不会夺得诺贝尔数学……不对,是菲尔兹奖。

  众人对于宝钗能来,那是极为欢迎。

  咱就先不说蘅芜先生如仙之姿,就说一代算学大家的“公开课”,谁不想听?

  好学的少年郎听得如痴如醉,贾家更是拿出了府库中所有的笔墨纸张,供学子们记录摘抄。

  整整一个多时辰,宝钗将最为基础的算学之法讲了大半。

  就这,已经是国子监中的教授都不曾讲过的,令众人大呼过瘾。

  “这阿拉伯数字确实好用,还有这些公式,我之前听都没听说过。”

  “不过这阿拉伯数字太容易篡改,我觉得朝廷若要用此法,还得在一旁标注上我朝文字。”

  果然,聪明人就是聪明人,大夏的这群少年郎,人才辈出。

  贾琮很欣慰众人能学以致用,能举一反三。

  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才将今日的“诗会”给办得差不多,若这些少年郎没点感悟,贾琮都能心疼死。

  “算学之道博大精深,我也只是粗通皮毛。诸位若是还想继续深研,过些日子可以去薛家书铺购买永丰侯亲著的《基础算学》一书。此书薛家不赚钱,以成本价出售,五十文一本……”

  天,五十文!

  一本阴刻的《论语》都得二两银子。

  “永丰侯大义!蘅芜先生大义!金陵薛家大义!”

  朝廷已经明旨要加大算学在科举中的比重,这本《基础算学》的意义太大了。

  大夏会有多少人去买这本书,便是他们自己都会忍不住想在这本书上多赚些银子。

  在众人的赞美声中,宝钗冲贾琮微笑点头,随后抬手压了压底下的欢呼喝彩。

  “今日我先讲这些吧,有机会在与诸位交流。接下来请文安公主为大家讲一讲国朝的司法监察制度以及运作。”

  哗……

  园子里又一次沸腾了。

  司法监察制度以及其运作之法,这对于想要科举入仕的学子来说,那是至关重要的知识。

  律法可以在书本上学,国朝的司法监察制度,他们估计只知道中枢的都察院以及地方的提刑按察使司属于监察机构。

  至于其制度、运作,除了家中有在朝为官的知道些皮毛,其余人是两眼一抹黑。

  “林公不但曾在都察院当过御史,更是在地方主政十年。果然,文安公主是尽得林公真传呐!”

  黛玉不但给众人讲述了国朝司法监察的设置架构,更是引经据典,从先秦时一直讲到了如今。

  更是将司法监察与实际结合起来,点出了司法监察的重要性。

  “太祖设置都察院、提刑按察使司的目的,就是为了尽量杜绝官员贪腐乱政之风。”

  黛玉在讲了半个时辰后就停了下来,神色变得凝重,言辞间也严厉了些。

  “本宫在推行义务教育时,时时在提醒地方公学,律法是必修之学。这样可以尽可能的杜绝百姓违法之事。今日给诸位讲解监察之法,就是在提醒诸位,你们都是国之未来,本宫只希望诸位能够看到这柄监察百官的利剑,勿要尝试去触碰这条禁忌……”

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不是很没用?

  普法之事任到重远,且不说国朝识字率是个大问题,就是朝堂上不断出现的阻力也够人头疼的。

  黛玉还曾疑惑问过贾琮,为何朝堂中会有官员对自己在公学推动普法颇有抵触,这事也就贾琮这个接受过前世系统性教育的人能想明白。

  普法多了,百姓民智一开,管理起来就难了。

  估计朝中官吏中,有不少人在暗中骂贾琮、黛玉多事吧。

  当然,这些小规模的抵触反对对于大势是没有多大影响的,现在缺少的就是公学先生。

  贾琮、黛玉以及宝钗等人,亲自将一名名的韭菜……不对,是大夏未来的栋梁送出了荣国府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