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147章

作者:虚空圣堂

  所以,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更多的人肯定是首选公立大学的,最后迫不得已,才会考虑私立大学。

  现在的樱花国也是类似情况,全国倾力打造的帝国大学,那就是榜样。

  有了这些大学的文凭,出来后都可以趾高气扬。

  但你要是早稻田大学毕业的,别人可能会先问一句:“你是学习种稻专业的吗?”

  然而奇怪的是,在欧美,尤其是美国,这种情况却是反过来的。

  美国的私立大学往往比公立大学更牛逼,而且不会受到歧视。

  比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等。

  都是后世牛逼到顶点的私立大学。

  这些大学在现在,虽然还没有后世那种举世皆知的名气,但是在国际上也是知名大学了。

  清政府就曾在1872-1875年间,派遣留美幼童,去这些大学学习,回来后,他们都成为了各领域的骨干。

  所以,为什么同样是私立大学,在亚洲和在美国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待遇呢。

  李奇维思考后,缓缓说出了他的理解。

  “竹内教授,你的问题非常好。”

  “我创办的大学名叫黄埔理工大学,是一所侧重自然科学领域的理工科综合大学。”

  “预计今年9月份就会有第一批学生入学。”

  “和早稻田大学一样,黄埔理工大学也遇到了招生难的问题。”

  “目前为止,本校一共招收了约50名学生。”

  “这对于一个有着4亿人口的庞大国家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

  “即便我有着帝师的头衔,甚至还是物理诺奖得主,然而论号召力,还是不如京师大学。”

  “因为在国内普通百姓的脑海里,他们还是有着思维惯性。”

  “认为所谓的大学不过是套个皮而已,本质还是科举那一套。”

  “未来朝廷选拔官员就从大学里选。”

  “现在的大学就是以前的国子监。”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黄埔理工大学就很难招到更多的学生。”

  李奇维说完后,竹内昌治认同地点点头,显然说到他的心坎里了。

  就连长冈半太郎也在颔首思考。

  原来以李奇维那崇高的身份,办点事情都这么困难。

  可见,历史上那些伟大人物在取得伟大成就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得多么难以想象。

  人中龙凤尚且如此艰难,我辈普通人又怎么能抱怨命运不公呢。

  然而,李奇维没有因此失落,反而话锋一转,语气激昂地说道:“但是,我认为这不会是常态。”

  “诸位应该知道,在欧美,私立大学的地位和公立大学一样。”

  “而很多优秀的学子也往往更愿意去私立大学。”

  “这是因为私立大学相比于公立大学,在教学上可以有更高的灵活度。”

  “而学术研究,最需要的就是没有束缚,让学生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最重要的一点是,私立大学可以因材施教,不死板地对待学生。”

  “比如美国的有些私立大学,哪怕学生很多门课程不及格,但是只要他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天赋,学校也会给他特殊对待,让其毕业。”

  “所以一些偏执的天才,往往会出现在私立大学。”

  “他们创造的成果,反过来又让私立大学受益,获得很高的学术评价。”

  “而这种情况在公立大学就比较难以操作了,很容易造成滥用职权的现象。”

  “因为公立大学的制度是官方规定的,校长的权力有极大的限制。”

  “所以我认为,私立大学相比公立大学,有着它无可比拟的优势。”

  “虽然暂时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认真打磨课程,提高教学水平,早晚能积累足够的名气。”

  “私立大学一定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千万不能太过普通平庸。”

  “有时候,甚至可以在教学方式上大胆一点,不拘常礼,勇于创新。”

  “欧美的大学已经发展了大几百年,才达到现在的成就。”

  “而我们亚洲的高等教育才刚刚起步,前期有困难是正常的。”

  “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我们一定不会比欧美人差。”

  李奇维慷慨激昂的话语让竹内昌治差点失态,他实在太激动了。

  要是别人和他说这些,他肯定嗤之以鼻,认为对方在胡扯,欧美怎么能和亚洲一样。

  但是这是李奇维说的,那就不一样了。

  人家是谁?

  大清皇帝帝师、清国教育掌舵人、物理诺奖得主、剑桥大学博士、公立和私立大学校长。

  任何一个身份对于普通人而言,都是高不可攀的,属于一国精英中的精英。

  这样的大佬,他的每句话一定都有深刻的含义。

  竹内昌治仔细记录李奇维建议的几种方法,比如因材施教、创新课程等等。

  他回去后,肯定要和早稻田大学的校长汇报此事,尝试这些方案,让早稻田大学追上东京帝国大学的脚步。

  甚至在未来的某一天,能超越那些帝国大学。

  李奇维看着竹内昌治的表情,就知道对方肯定对自己的话如获至宝。

  可惜,他要失望了。

  因为李奇维还有最后一句话没说:这一世,因为有我的存在,整个亚洲只有华夏的大学可以超越欧美。

  李奇维相信,他会凭借一己之力,虹吸所有的人才。

  樱花国只能跟在他后面喝点剩汤了。

  什么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李奇维要让它们统统变成养猪专业大学。

  世人只知黄埔理工、京师大学,不曾听闻东京大学。

  他要让华夏的大学站在世界之巅。

第179章 黄埔理工大学入学考试

  “1904年1月11日,樱花国代表团,在广东大学与我国开展了首次学术交流。”

  “双方就高等教育领域达成了初步共识,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会议开始,樱方法学专家野上慎介教授,高度赞扬了我国的教育改革模式。”

  “但对方因身体突发不适,只能暂离会议。”

  “我方表示密切关注野上教授的身体状况,并派专人负责照看。”

  “随后,双方就大学教育改革,展开热烈的讨论。”

  “在教师职称体系、课程设计、学生培养模式、私立大学特色等方面,交换意见,取得共识。”

  “并就互派留学生、国际竞赛、前沿科技合作等事项,商讨未来计划。”

  “最后,大清帝师李奇维强调,一定要加强两国的科研学者往来,共同推进亚洲科学领域的进步。”

  “同时,他还指出,需要提高私立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双方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樱花国代表长冈半太郎等人承诺,将率先在科学领域与清国进行深入合作。”

  “本次学术交流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科学周刊》为您独家报道。”

  学术交流会结束后,长冈半太郎又带着代表团的人,陆续访问了清朝其余几所大学。

  他想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目前清朝的教育改革情况。

  以便回到国内后,能够给内阁提供详实而深刻的参考意见。

  一段时间的访问下来,他的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判断:基础薄弱、起步艰难、潜力无限。

  这就是长冈半太郎对清朝教育的总结。

  至于后续樱花国会拿出什么样的方案应对,就不是他能决定的了。

  随后,长冈半太郎在京师受到了光绪皇帝的召见,询问他此次访问的感受。

  他大肆夸赞了李奇维,认为对方乃大清教育第一人。

  光绪皇帝听后大喜,随即赏赐了长冈半太郎,几位新政大臣旁听。

  最后,樱花国代表团在1月30日启程返回。

  茫茫海域上,长冈半太郎望着东方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石原纯问道:“老师,你认为我们会被清国超越吗?”

  长冈半太郎久久没有言语,随后,他仰天而望,呢喃道:“我不知道。”

  要是李奇维在他旁边,一定会说:“不好意思,会的。”

  而此刻,他正在为一件事焦头烂额呢。

  李奇维在交流会上虽然对着樱花国一通忽悠,但是有一件事他没有说谎。

  那就是黄埔理工大学目前确实只招到了50多名学生。

  甚至李奇维怀疑,就在这50多人中,恐怕有一半都是动机不纯的。

  这个时代,还没有高考,哪怕清朝灭亡后二十多年内,也没有高考。

  李奇维也没有想过,现在就开始在全国实施高考,因为那根本不现实。

  高考作为一项筛选人才的超级工程,只有稳定的大国才有能力举办。

  因为它需要绝对的公平,任何人,无论你的官职有多大,都无法插手。

  而这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国内是想都不用想了。

  真实历史上,清朝灭亡后,民国成立,也没有能力举办大范围的高考(有过短暂的几年)。

  一个学生如果高中毕业了,他想读大学,带着毕业证书,直接去想读的那所大学报名就行。

  如果大学同意入学,缴费填写个人信息后,选择想读的专业,就可以入学了。

  当然好的大学会自主设置入学考试,只有通过的人才会被录取,而且这种考试选拔方式弹性极大。

  因此还发生了几件考大学的趣事。

  比如1917年,罗家伦参加京师大学的入学考试,当时的阅卷老师是胡适。

  他兴奋地说道:“我看了一篇作文,给了满分,希望学校能录取这位有才华的考生。”

  然而,当学校查看罗家伦的成绩单时,发现他的数学成绩竟然是零分,其他科目也普通至极。

  于是准备放弃,最后还是校长蔡元培力排众议,破格录取了罗家伦。

  还有华清大学破格录取数学15分,但是国文特优,英文满分的钱钟书。

  所以说,没有高考,对于那些偏科的天才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他们的才华得以被看到和欣赏,从而成为各自天赋领域内的大佬。

  当然,这也需要校长有极大的魄力,因为他们做出这种决定时,是会遭到很多人反对的。

  就像李奇维分析的那样,别人会以为这个考生是校长的亲戚或者子侄呢。

  所以,特招在公立大学是极为难得的事情。

  但是,没有高考也会产生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大学没有办法大规模选拔那些好苗子。

  真正极度偏科的天才毕竟是少数,尤其是理工科,牛逼的人往往每门都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