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虚空圣堂
他,还会那么强吗?
物理诺奖都已经颁发8次了。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内。
已经38岁的卢瑟福,从帅气的青年人,变成了帅气的中年人。
然而,年龄没有改变他的性格,反而让他更加睿智沉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偶尔还带有一丝俏皮。
1907年,他就从加拿大返回了英国,担任英国的曼彻斯特理工大学的物理系主任。
曼彻斯特理工大学创建于1824年,它的创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近代化学之父,道尔顿。
卢瑟福的导师汤姆逊,14岁时,曾在这里学习工程学。
所以,汤姆逊和曼彻斯特理工大学的关系非常好。
而且汤姆逊还在1906年获得了物理诺奖,在物理学界可谓是大佬级存在。
在他的推荐下,卢瑟福从加拿大镀金回来后,轻轻松松就当上了物理系主任。
跟汤姆逊自己都是一个职位等级了。
这就是有个牛逼导师的好处了。
汤姆逊培养学生,非常看重独立性。
所以他没有让卢瑟福直接来剑桥任职,而是外放到别的大学,独立掌控一个物理系。
任何伟大的物理学家,一定都不是在呵护下做出成就的。
他们想做出世界性的成果,就必须不依赖任何人,独立思考。
当然,卢瑟福能当物理系主任,也和他本身的实力有关。
他对着导师汤姆逊笑道:“老师,布鲁斯这次回来,一定会大吃一惊。”
“我们卡文迪许实验室竟然出了三个诺贝尔奖,哈哈。”
汤姆逊脸色古怪,“卢瑟福,我还是不理解瑞典诺贝尔委员会那帮人是怎么想的。”
“你明明是物理学家,怎么就获得化学诺奖了。”
卢瑟福笑道:“可能他们认为元素蜕变假说,和化学关系更大吧。”
卢瑟福因为对放射性的深入和系统研究,提出了元素蜕变假说,并因此获得了1908年的化学诺奖。
这个假说认为:“放射性原子是不稳定的,他们能自发放出射线和能量,其产生是由原子本身分裂或蜕变成另一种元素而引起。”
“这种反应和一般的化学反应截然不同,它不是原子间或者分子间的重新排列组合,而是原子自身的变化。”
虽然卢瑟福曾在欧洲放射性会议上,提到了这个观点,但当时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他在回到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后,在索迪的帮助下,才终于完善该理论。
并且基于这个理论,他和索迪一起又发现了各种新的放射性元素。
真实历史上,索迪在几年后,就基于这个假说,提出了同位素的概念。
由于这个理论太像传说中的炼金术了,而且为化学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所以才获得了化学诺奖。
汤姆逊点点头,放射性研究的潜力非常大。
哪怕卢瑟福现在已经提出了元素蜕变假说,但元素为什么会蜕变?原子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些依然不得而知。
“卢瑟福,你要继续深入研究下去,我觉得放射性还有很多未知的秘密。”
“伱现在是曼彻斯特理工大学的物理系主任了,可以考虑开辟自己的方向,带领团队做出成果。”
卢瑟福道:“好的,老师,我会谨记的。”
这时,他又突然问道:“老师,布鲁斯回来后,您决定怎么安排他?”
“我听说他在自己的国家,都已经创办大学当校长了。”
汤姆逊听后也是微微一笑,“布鲁斯创办的大学叫黄埔理工大学,是效仿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
“不过清国现在基础薄弱,那里的大学只有本科教学,并没有真正的物理学研究。”
“想必这也是他回来的原因。”
“至于对他的安排,还是看布鲁斯个人的意愿吧。”
“如果他愿意留在剑桥大学,那么我会帮他申请教授职位。”
“但是,我认为布鲁斯不是那种想屈居人下的性格,他一定会自立门户,就和你一样。”
“等他回来后,我会好好和他谈谈。”
卢瑟福点点头,他也觉得布鲁斯不会留在剑桥大学。
毕竟这里可没有一个系主任给他当。
就看对方想选择去哪个大学了。
凭借他的成就,到哪里都会是座上宾。
卢瑟福豪情迸发:“布鲁斯,这一次,我们终于可以同步竞争了。”
——
瑞士首都伯尔尼。
已经30岁的爱因斯坦,如今是伯尔尼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他凭借狭义相对论名声大噪,是瑞士物理学界年轻一代的领军人物。
并且论成就,他早已超过了自己的导师,克莱纳。
因为爱因斯坦除了狭义相对论,还发表了:
《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方法》;
《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
《布朗运动的一些检视》;
这三篇重量级论文。
立刻在学术界引起小范围震动。
虽然比不上量子论、相对论,但是在年轻一辈中,也属于碾压级的存在了。
此刻,爱因斯坦望着东方,意气风发,笑容满面。
“布鲁斯,你终于要回来了!”
“现在的我,已经能追上了你的脚步了。”
“但是你消失6年,还能再创造出奇迹吗?”
“广义相对论太难了,我到现在都没有头绪。”
“离十年时间,只有四年了,你能实现你的承诺吗?”
爱因斯坦一边担心李奇维,一边燃烧着自己的斗志。
——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系。
24岁的玻尔刚刚取得了科学硕士学位。
7年前的那个骄傲少年,如今长成了潇洒英俊的青年。
此刻,他才明白,当年布鲁斯的那场讲座,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他不学物理学,只知道布鲁斯很牛逼,比自己父亲厉害无数倍。
但是当他成为硕士后,他才知道,布鲁斯到底有多牛逼。
父亲和对方简直没有可比性。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惊天动地的存在,却谦虚地鼓励自己,甚至让自己挑战他。
玻尔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
可以说,是布鲁斯把他引入了物理的世界,让他知道原来世界是如此美妙神奇。
玻尔没有胆怯,他在理解了李奇维的地位后,反而更加斗志昂扬。
那个挑战他一直记在心里。
最近一段时间,玻尔总是废寝忘食地研究李奇维的行星模型。
直觉告诉他,这个理论有一些问题,并非想象中那么完美。
然而,他却提不出更好的解决方式。
为此,玻尔准备赴英国留学,去卡文迪许实验室,申请成为汤姆逊教授的博士生。
因为丹麦的物理学与英国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而如今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在物理学就是圣地一般的存在。
两个物理诺奖,一个化学诺奖。
这是何等恐怖的荣誉。
汤姆逊教授也成为自身是诺奖得主,教出的两个学生也是诺奖得主的唯一例子。
这在物理学界成为一桩美谈。
无数年轻的物理专业学生,都想拜入他的门下,希望将来也能得诺奖。
如今诺奖在物理学领域的霸主地位,已经彻底确定,和牛逼画上了等号。
然而汤姆逊教授的招生标准非常严格。
大多数人仅仅被问了一个问题,就收到了“你很不错,但不适合卡文迪许”的招牌劝退语。
但是玻尔对自己有强烈的自信,他一定能成为汤姆逊的学生。
真实历史上,汤姆逊觉得玻尔资质平平,于是拒绝了他,把他转手介绍给了卢瑟福。
大佬也经常有看走眼的时候。
——
于此同时,老一辈的伦琴、洛伦兹、普朗克等人,年轻一辈的居里夫人、密立根、郎之万、劳厄、玻恩等人,全都在翘首以盼。
他们都是李奇维的熟人,亲身经历过那个传奇时期。
他们很可惜李奇维浪费了6年时间,恐怕广义相对论的十年之约也完不成了。
但是只要对方回来了,那么以他的惊才绝艳,一定能再次掀起物理学界的波澜。
而成长起来的劳厄等人,虽然依然对李奇维有着尊敬,但更多的还是一较高下的雄心壮志。
在那些年轻一辈中,又有几个新人崭露头角。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22岁的博士生,薛定谔,对李奇维产生了无限好奇。
“量子论真的很有意思。”
19岁的劳伦斯·布拉格,去年本科毕业获得数学学士学位。
今年他随父亲来到了英国,准备和玻尔一样,考上汤姆逊教授的研究生。
而那些更年轻的新生代们,此刻还是懵懂无知的少年。
17岁的德布罗意将在今年年中,从中学毕业,然后进入巴黎大学学习文学。
9岁的泡利、8岁的海森堡、7岁的狄拉克,现在还是小屁孩,不知等待他们的命运将是什么。
——
李奇维还未真正到来,物理学界就已经开始风起云涌。
所有人都想知道,那个曾经震动物理学界的旷世奇才,会有什么故事。
他归来后,是江郎才尽泯然众人,还是厚积薄发登峰造极。
但无论怎么说,布鲁斯的返回,都称得上一句:王者归来!
上一篇: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下一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