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虚空圣堂
国王学院的物理系好像还没有那么多课题吧。
大家猜想,也许布鲁斯教授的研究方向广泛,能分出很多不同的子课题吧。
不过很快,一件震惊物理学界的大事,让所有人明白,博士生再多也不怕。
1909年5月15日上午,《自然》杂志发表了李奇维的专属封面文章。
在文章中,李奇维简单总结了从1900年开始,到1909年,物理学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和新理论。
同时,他还指出,目前物理学还有很多需要厘清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他以第一届物理诺奖得主的身份,邀请全世界最顶尖的物理学家齐聚一堂,对前沿物理学展开讨论。
会议地点在伦敦,时间定在了1909年10月30日。
会议的主题是:经典物理与现代物理。
本次会议的承办方为先锋投资集团,该公司将会议命名为“第一届布鲁斯国际物理学会议”。
后来被简称为“第一届布鲁斯会议”。
只有少部分人知道先锋集团和李奇维的关系,大多数都以为是李奇维拉来的赞助。
此外,李奇维还声称,他将邀请第二届诺奖得主洛伦兹教授担任会议主持人。
在文章的最后,李奇维歉意地说道,考虑到本次会议的目的性,对于参会人员,他将采取严格的邀请制。
即:凡是没有收到李奇维的邀请函的人,说明就没有资格参加本次会议。
轰!
文章一经发出,瞬间在物理学界引发了十八级大地震。
“哦,我的上帝,这太震撼人心了!”
所有的物理学从业人员当天啥都不干,专门讨论这件事带来的震撼。
对待这件事的态度,也泾渭分明地分成了两派。
赞同者认为:
“物理学确实需要好好梳理一下了。”
“物理学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爆发期,现在一年的成果相当于之前十年的成果。”
“大佬们总结最前沿的问题后,才能让更多的物理科研人员抓住重点,研究方向不至于偏离。”
“以布鲁斯在物理学界的身份和地位,足以对会议的结果负责,保证其权威性。”
然而,反对者攻击的点主要是李奇维提出的那个邀请制。
“开什么玩笑,难道布鲁斯想让谁参加,就让谁参加吗?他凭什么能判断所有人的水平。”
“《自然》杂志这几年发表了那么多文章,难道布鲁斯都看过吗?”
“当年伦琴教授发现X射线时,还被当世的物理大佬忽视呢,布鲁斯他凭什么认为自己不会走眼。”
“就比如我的热学研究,我找到了一种突破绝对零度的方法,我认为这是一个诺奖级的成就。”
“但是,《自然》竟然拒稿了我的文章,简直是有眼无珠,暴殄天物。”
更有甚者,直接质疑李奇维本身的能力。
“布鲁斯已经六七年没有新的论文了,他能识别出物理学最前沿的成果吗?”
对此,克里斯等人不能忍了,当即发表文章怼回去。
“凭我导师取得的成就,哪怕未来几十年他没有新的成果,依然不影响他的地位。”
“而且我导师研究的内容,因为太难了,所以才进展缓慢。”
“等到他的结果发表的那一天,你们这些质疑的人估计连论文都看不懂。”
小辈们在物理期刊上吵的热火朝天,反而给第一届布鲁斯会议带来了更多的知名度。
不少数学家幽怨地羡慕:“我们连质疑的人都没有。”
而那些物理期刊甚至把准备发表的论文都延迟了,专门刊载这场关于布鲁斯的大战。
无论年轻人们讨论的多么激烈,此刻真正的物理学家们都没有下场。
他们有着自己的身份和骄傲,即便质疑,也不会以这种口水仗的方式。
不少人甚至在心中猜测:布鲁斯会邀请我吗?
毕竟以这次会议的规格和目标,如果被李奇维选中,那就代表你是能影响物理学发展的人。
这种荣誉对于物理学家杀伤力巨大,对于物理学者那更如神药一般。
威尔逊甚至和卢瑟福吐槽:“布鲁斯要是敢不邀请我,我非冲到国王学院去,就赖在那不走了。”
随着议论越来越多,第一届布鲁斯会议的热度越来越高。
李奇维一个人有点独木难支。
在这种情况下,物理学大佬们终于下场了!
当然其实是他们私下里和李奇维通过气了。
第一届布鲁斯会议消息发酵5天后,《自然》期刊又接连发表了数篇文章。
文章全部都是支持李奇维的想法,并对本次会议抱有极高的期待和祝福。
而这些文章的署名作者们,也让本次会议被抬到一个无法想象的高度,堪称自然科学界第一会议!
他们分别是:
1901年第一届物理诺奖得主:伦琴、普朗克;
1902年第二届物理诺奖得主:洛伦兹;
1903年第三届物理诺奖得主:居里夫人;
1904年第四届物理诺奖得主:瑞利勋爵;
1906年第六届物理诺奖得主:汤姆逊;
1907年第七届物理诺奖得主:迈克尔逊;
1908年第八届物理诺奖得主:李普曼;
1908年第八届化学诺奖得主:卢瑟福;
九位诺奖大佬高调为李奇维站台,瞬间让物理学界再次轰动。
轰!
这一下,再也没有任何人敢质疑李奇维了。
他在物理学领域的号召力简直恐怖如斯!
一人之力,几乎打动了所有物理诺奖得主。
至于第五届的物理诺奖得主,大佬们知道他和李奇维不对付,互相看不上眼。
所以对方自然也就不会公开发文支持了。
除了以上诺奖大佬外,诸如爱因斯坦等人都公开发表文章支持李奇维。
这让本次会议还未开始,就已经充满了悬念,牢牢抓住了所有人的心。
无数人都在期待10月30日那天,世界到底会有什么样的震动。
而现在,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到底哪些人会收到布鲁斯的邀请函,成为世界瞩目的人物。
有人信誓旦旦,有人心神不定;有人胸有成竹,有人自知之明。
无数人感叹:布鲁斯你是真会搞事情啊。
一篇论文都还没发呢,就在物理学领域掀起了惊涛骇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万千学者的心都被伱攥在手里了。
而此刻,他们又恨又爱的布鲁斯,正在自己的办公室绞尽脑汁呢。
李奇维不仅要准备演讲稿,还要考虑给哪些人发邀请函。
这个演讲稿可不是什么热烈欢迎的套话,而是要站在最高的视角,审视物理学。
可以说,当今世界上就没有几个人能干这个活。
哪怕李奇维有后世的灵魂,想要总结出既符合当前物理学发展情况,又逻辑清楚的物理学脉络,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他需要仔细斟酌和思考一番。
而邀请哪些人,倒相对容易一些,头脑里有大佬们的资料,应该不会出错。
不过,他决定把这件事交给自己的博士生们,正好对他们是一个考验。
“格里高利、玻尔、克里斯、钱五师、钱湖州、邓怀宁、于隐。”
“你们七个下去自己商量一下,分工合作。”
“在两个月之内,把从1900年到1909年出现的所有物理新理论都总结好。”
“梳理出和这些新东西相关的论文和作者。”
“然后整理好后发给我,作为参考。”
“后面,我会让你们几人负责发送邀请函。”
“这件事由格里高利全权负责。”
众人齐声答应,格里高利作为几人的老大哥,在《自然》杂志干了那么多年,做这种事肯定非常有经验。
而且他凭借人脉,能拿到第一手资源,这个负责人非他莫属,几人心服口服。
格里高利兴奋地答应:“好的,教授,我一定准时完成任务。”
这个任务虽然不是具体的研究课题,但其重要性甚至比做一年的实验还要大。
他们如果真的认真梳理下来,那就相当于把所有的新物理都了解了一遍。
这对未来做具体的研究有莫大的好处。
最重要的是,整理这些论文,有时还会需要联系作者。
他们以李奇维的博士生的身份,可以很容易地取得对方的信任,从而为自己收获人脉。
人脉有多重要?
看看布鲁斯教授就知道了。
他想举办一个会议,九位诺奖大佬都愿意无条件支持。
这可和你的成就大小没有关系。
你就是再牛逼,如果性格孤僻,不好相处,人缘差,别人为什么要热脸贴你冷屁股。
你再牛逼和我又没关系。
所以,想要真正混的开,除了自身实力过硬,也要善于和别人打交道。
而这次对于格里高利等人来说,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放在平时,你要联系这些大佬们,人家不一定有时间理你。
而李奇维也借着这次机会,让几人熟悉物理学前沿,为后面的课题选择做准备。
第213章 全球邀请李奇维,只为一个参会名额
自从李奇维号召组织第一届布鲁斯会议后,他就再也没有闲下来了。
各国物理学家都以学校交流的名义,邀请他去进行学术访问,并发表演讲。
真实目的,显而易见。
甚至就连樱花国的长冈半太郎都发来电报,言辞恳切。
长冈倒是很有自知之明,没有邀请李奇维去东京帝国大学讲学,这也不现实。
不过,他在电报中拍了李奇维一通马屁后,很隐晦羞耻地暗示,想要收到第一届布鲁斯会议的邀请。
如今全世界的物理学家和物理学者,没有谁不关心这个会议。
长冈要是能有资格参加上,那他回国后绝对就是学术界第一人了,地位再也无法撼动。
上一篇: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下一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