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189章

作者:虚空圣堂

  对待这种极端种族主义者,李奇维是绝对没有好感的。

  心是坏的,再怎么感化都不行。

  此刻他正坐在办公室内,听着格里高利等人的汇报,嘴角也露出了笑容。

  看来会议准备的比想象中顺利。

  不过,这还不够。

  等到所有邀请函都送完了,他还要在《自然》上公开发文,高调宣布本次会议的所有参会人员。

  他就是让这次会议举世皆知,让物理学家成为时代之弄潮儿。

第217章 会议名单公布,实至名归!

  1909年8月30日,《自然》期刊最新一期,公布了第一届布鲁斯会议的参会人员名单。

  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

  全世界的物理领域人员,全都争先恐后订阅期刊,想知道到底有哪些大神入选其中。

  名单文章里详细写了各个物理学家的信息,包括职位、国籍、研究成果等。

  其中对于物理学家的等级,并没有给出李奇维划分法。

  因为那属于私下里的划分。

  科学期刊、科学杂志、报纸评论、好友谈论等,可以肆意对比。

  但是在这种正式场合,不适合摆在台面上。

  物理成就有高低大小之分,物理学家也有等级之分,但物理学家没有尊卑之分。

  有人按照所在国家统计,参会人员如下:

  英国:瑞利勋爵、汤姆逊、卢瑟福、布鲁斯

  德国:伦琴、普朗克、能斯特、维恩、索末菲

  法国:玛丽·居里、李普曼、郎之万

  荷兰:洛伦兹

  瑞士:爱因斯坦

  美国:迈克尔逊、密立根

  名单一经公布,举世震动!

  “真是群星汇聚啊,不敢想象这次会议在物理学史上会有什么样的地位。”

  “布鲁斯说会议的主题是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难不成我们之前学的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电磁学都要被划分为经典物理学了吗?”

  “哦,我的老天爷!电磁学才出现多久,难道就要变成老古董了?”

  “现代物理学又会包含哪些东西?”

  “我就想问一句,年轻人还有机会吗?”

  无数物理学的从业人员都在议论。

  从名单中可以看出,既有老一辈的物理学家,也有新晋物理学家。

  这很符合会议的主旨。

  这是一场新旧物理学的碰撞。

  牛顿、麦克斯韦、克劳修斯等人已经是历史。

  在他们的体系下成长起来的物理学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而这场会议的参与者将创造新的历史!

  不过,也有人抱怨,这场会议有一个致命缺点。

  那就是人数太少了!

  加上李奇维这个组织者本人,参会人员也才16人而已。

  不过这更充分说明了本届会议的含金量。

  任何一个人的成果都值得所有物理学者的考验。

  这一下,再也没有人怀疑这场会议的重要性了。

  十几位物理学领域的超级大佬齐聚一堂,讨论的必然是最核心的问题。

  大佬们为物理学的未来开辟道路,后来者只要跟着走就好了。

  真实历史上,第一届索尔维会议的参会者,连索尔维在内,一共有23人。

  其中还包含了像庞加莱、林德曼这样的数学家。

  而现在,李奇维邀请的全都是纯粹的物理学家。

  这份名单也有被质疑的一个地方。

  那就是索末菲和郎之万为何会入选。

  真实历史上,这二人也是第一届索尔维会议的参会人员。

  但是如今因为李奇维的号召力,第一届布鲁斯会议的含金量远远高于原来的索尔维会议。

  诺奖得主就占了一大半。

  剩下的也都是有特殊物理研究成果的。

  所以,在这些大佬中,索末菲和郎之万就显得稍逊一筹。

  对此,李奇维没有过多解释。

  因为只有他知道,这二人将在接下来十年,引出非常重要的人物,还有非常重要的成果。

  不过,即便他们弱了一点,但也没有违背李奇维的原则,成果也是经得起考验的。

  德国慕尼黑大学。

  今年41岁的索末菲,在1906年从亚琛技术学院来到慕尼黑大学,接任了玻尔兹曼的位置,担任慕尼黑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

  他和希尔伯特、闵可夫斯基都是老乡。

  真实历史上,爱因斯坦对索末菲敬爱有加,曾说过:“我要是在慕尼黑,一定跟你学习物理知识。”

  向来眼界极高的爱因斯坦都对索末菲如此态度,可见其人格魅力。

  在不久的未来,索末菲补充了玻尔的量子轨道理论。

  他还有两个学生,一个叫泡利,一个叫海森堡。

  他领导的慕尼黑大学物理系,和玻恩领导的哥廷根大学物理学,再加上玻尔领导的研究所,将成为量子力学的“金三角”。

  而此刻,索末菲正和自己的学术助理劳厄,讨论名单的事情。

  劳厄在普朗克那里毕业后,又专程去瑞士拜访了爱因斯坦,成为终生挚友,如今在索末菲手底下工作。

  “劳厄,爱因斯坦好像和你关系很好吧。”

  “如今,他已经声名鹊起,还收到了布鲁斯的邀请函。”

  “你千万不要想太多了。”

  劳厄笑道:“教授,您放心吧。”

  “我和爱因斯坦的友谊不会因为身份而改变的。”

  “我只会为他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

  “而且,我的X射线研究也到了最后关头。”

  “我有把握,在三年之内,证明X射线的本质。”

  索末菲欣慰地说道:“我非常看好伱的研究。”

  “我认为它绝对会是一个诺奖级的成果。”

  “劳厄,坚持下去,你的成就不会比爱因斯坦差。”

  劳厄开心地笑了。

  这时,索末菲忽然又开玩笑地说道:“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布鲁斯会邀请我。”

  “我和伦琴等大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劳厄笑着说道:“教授,您太谦虚了。”

  “您在金属电子论和电磁学上的成就,有目共睹,属于物理学界的前辈。”

  “而且您又接任了玻尔兹曼教授的位置。”

  “无论如何,这场会议都应该邀请你。”

  索末菲叹气道:“估计我也只能参加这一届了。”

  “看布鲁斯的想法,这个会议可能以后会定期举行。”

  “未来,就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了。”

  “如今玻恩在哥廷根大学当讲师,你有时间可以和他多聊聊。”

  劳厄说道:“我和玻恩的关系也很好,我们之前一起参加过布鲁斯举办的青年学者会议。”

  这时,索末菲的博士生,德拜走了过来,他想向导师询问实验的问题。

  索末菲和劳厄也就结束了对话。

  另一边,法国法兰西学院内,37岁的郎之万正在和一个青年人交流。

  “莫里斯,你的请求布鲁斯教授已经回复我了。”

  “他同意你担任第一届布鲁斯会议的科学秘书。”

  “和布鲁斯教授的博士生玻尔一起,共同负责记录会议的内容。”

  名叫莫里斯的青年重重握拳,显得极为高兴。

  “谢谢你,教授,让我有机会参加这场科学盛宴。”

  郎之万看着面前这个只比自己小3岁的人,心中很是感慨。

  对方虽然去年在自己手下博士毕业,但他从来没有把对方当成普通学生看待。

  因为他叫莫里斯·德布罗意。

  德布罗意家族是法国一个延续了几百年的贵族家族。

  家族的祖上被路易十四封为世袭公爵。

  德布罗意家族出过一位总理、一位国会领袖、多位部长和驻外大使,并且为法兰西军队提供了三位上将和多位高级军官。

  家族之显赫,法国皆知。

  莫里斯·德布罗意在1906年,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成为了第六代布罗伊公爵。

  而他的弟弟路易·德布罗意,就是那位凭借博士论文获得物理诺奖的超级天才,未来的第七代布罗伊公爵。

  莫里斯·德布罗意虽然是身份显赫的公爵,但是却非常痴迷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

  他在去年博士毕业后,就自己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专门研究X射线。

  没办法,家里的超大庄园太空了,总得搞点实验设备填充一下。

  不得不说,欧洲人的思路,确实和东方有很大的区别。

  莫里斯·德布罗意的身份,若换成华夏对等的身份,那他们会玩什么,李奇维估计都想象不到。

  尤其是封建时代,那更是人命贱如猪狗。

  这样一想,欧洲的自然科学发达,也不是没有道理。

  当莫里斯·德布罗意听闻第一届布鲁斯会议的消息后,立马激动无比。

  他知道以自己的研究水平,肯定不会得到李奇维的邀请。

  所以他就另辟蹊径,想以秘书的身份旁听。

  没想到竟然真的被允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