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41章

作者:虚空圣堂

  “东方的清国,虽然历史悠久,但只是封建王朝的轮回交替而已,没有科学的土壤,谈何有科学的硕果,布鲁斯·李恐怕名不副实。”

  “一个物理理论而已,既不能治病救人,也不能生产有用的机器,不知道为什么学校要大力宣传。”

  “我们需要警惕清国偷学欧洲的科学成果,他们那里的掌权者虽然愚昧,但十分擅长心机。”

  “物理学只是哲学的分支而已。”

  这一刻,还未出场的李奇维,就已经被万众瞩目,成为话题中心。

  6月的剑桥,阳光明媚,天气晴朗,连带着人的心情也随之放松下来。

  下午一点半左右,三一学院的阶梯教室内,此刻已经密密麻麻坐满了人,时不时还会爆发出一阵哄笑声。

  不一会儿,桑德斯院长就带着凯斯教授,还有答辩委员会的其余几人,边聊边笑着走了进来。

  会场内变得逐渐安静下来,只有一些窃窃私语,众人都在等待这次答辩的主角什么时候到来。

  接着,桑德斯院长上台,慷慨激昂地介绍了本次答辩的重要意义,听的人索然无味,直到最后一句:

  “下面,让我热烈欢迎本次的答辩人,布鲁斯·李!”

  轰!

  所有人瞬间精神,目光齐刷刷朝门口看去。

  那里,一道挺拔的身影,赫然出现,大步从容地走向讲台。

  一种无敌般的气息弥漫开来,使得所有人都呼吸急促。

  紧接着,教室内的众人顿时爆发出一阵惊讶声,因为李奇维的外表实在太摄人心魄了。

  一身崭新得体的西装礼服,搭配王路遥精挑细选的领带,再配合一米八的身高和神秘的东方面容。

  明明是阶梯教室,他就站在最低处,此刻在众人眼里,却像站在奥林匹斯山顶一样,接受万人膜拜。

  此刻的李奇维宛如众星捧月,像天之骄子一样傲立在讲台之上,睥睨一切。

  他的形象完全打破了众人对于清朝的刻板印象,甚至让这些自诩开化的欧洲人都感觉自惭形秽。

  下面的何育杰等人,也是忍不住崇拜,实在是李大哥今天这身打扮,过于帅气逼人。

  李奇维仅仅一个简单的出场,就已经在气势上,压服了教室内所有人。

  他抬起那一双深邃的眸子,缓缓打量着众人,脸上没有丝毫的紧张和慌乱,只有无尽的淡定和冷酷。

  他知道今天的答辩不会那么顺利,因为和之前的伦敦量子会议有很大的不同。

  在量子会议上,参加的都是物理领域的大佬或者专家。

  李奇维只要能用语言逻辑或者数学公式说服对方,那么就代表他赢了。

  但是现在,参加今天答辩的都是年轻人,他们辩论起来可是不讲道理,只讲情绪。

  就算你逻辑缜密,计算正确,但是依然说服不了别人。

  不过李奇维早已做好了一切准备,有信心面对任何挑战和刁难。

  忽然,他又露出一抹浅笑,让台下的人顿感亲切和放松,同时还有一丝莫名其妙。

  因为此刻的李奇维,又想到了前世的一些关于答辩的笑话,比如:

  “本科毕业答辩生存指南:抿嘴、点头、问就道歉。”

  “答辩答辩,只答不辩,一问三点头,二问歉意浓。”

  “经典配图《我眼中的答辩:西装革履气氛严肃;老师眼中的答辩:幼儿园表演节目》。”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他抬头向几个答辩老师看去,发现对方都回以亲切的笑容,意思希望李奇维能自觉点,不要为难老师。

  收回一切思绪后,在众人各种复杂的目光下,李奇维终于开口了:“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能来参加我的毕业答辩。”

  “由于今天还有很多其他专业的学生和老师,所以我在讲述我的思考和成果时,绝对不会使用任何一个公式。”

  “我希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日常生活熟悉的例子,就能让所有人听懂,我到底在做什么。”

  “物理虽然神奇,但绝对不神秘,它时刻就在我们周围,支配着整个世界。”

  这段话说的非常好,桑德斯院长带头鼓掌,随即教室内响起了不大不小的掌声,显然还有一些人并不买账。

  李奇维也毫不在意,继续说道:“我的论文内容是关于光的本质的探讨,而这一切都要从一场争论开始。”

  感谢【正在缓冲99%】的打赏。感谢各位新老书友的两票。话不多说,装逼开始。这一段剧情也非常难写,希望大家多点包容,有什么错误可以及时指出。

第60章 波粒之争

  三一学院的答辩会上,李奇维在两百多人的注视下,娓娓道来。

  “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开始,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科学家就认为光是一种微小的粒子流。”

  “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就是因为光很常见,直觉判断应该是粒子。”

  “但先贤亚里士多德却认为,光的传播类似于水中的波纹,不过很少有人认可。”

  “因此光是一种粒子的观点,就一直持续了近千年,没有什么进展。”

  “直到1655年,意大利数学家格里马第发现,如果把一个物体放在阳光下,那么形成的阴影边缘是模糊的。”

  “因此格里马第猜想,光会不会和水波一样,也会绕过障碍物,从而跑到物体后面,造成明暗的分界面不是泾渭分明的。”

  “于是,他做了一个实验,让一束光穿过一个小孔,照在暗室里的屏幕上。”

  “结果却发现,光通过小孔后,屏幕上的光影明显变宽。这种现象和水波十分相似。”

  “因此他认为:光可能是一种能够以波动形式运动的流体,并首次提出【光的衍射】概念。”

  “格里马第也成为光的波动学说的最早倡导者,打破了人们对于光粒子说的固有认知。”

  教室内的众人全都安静地听着,他们被李奇维的简单易懂的语言折服,竟然对物理产生了一丝兴趣。

  “随后,英国科学家胡克,继承了格里马第的思想,他进行了观察肥皂泡膜上颜色的实验,并提出光的颜色由其波动频率决定。”

  “并且在1665年出版了《显微术》一书,明确支持光的波动说。”

  “至此,当时的物理学家们普遍认为,光就是一种波,因为粒子无法解释衍射现象。”

  “然而,上帝可能觉得这样太无聊了,想搅个局,于是伟大的牛顿爵爷横空出世。”

  “其实牛顿一开始内心也是赞同光的波动说,但是因为被胡克歧视了,所以一气之下,就坚定地认为光是粒子。”

  “在著名的三棱镜色散实验中,牛顿发现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并用微粒说解释了颜色组成。”

  “然后他凭借强大的数学能力,硬生生用粒子解释了光的折射、反射、甚至是衍射。”

  “最离谱的是,就连光既然是粒子,却为什么能透过玻璃,都被他用粒子说解释了。”

  “牛顿认为,光是在以太中传播的,并乘着以太波飞行,以太波遇到玻璃后,会部分透射,导致上面的光粒子跟着一起透射。”

  说到这里,教室内众人不得不佩服牛顿逆天的想象力。

  “后来,胡克去世了,便没有人能争论过牛顿。”

  “而且此时的牛顿,已经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他就是物理学界的权威,无人敢撼动。”

  “不过波动说后继有人,1690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发表了《光论》,他用波动方程完美解释了反射,折射和衍射。”

  “并且,他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说光是微粒,那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两条光交叉时,发生碰撞呢?”

  “可惜,如此强有力的证据依然胜不了牛顿,因为1695年,惠更斯就去世了,此后再也没有人敢挑战牛顿了。”

  “至此,牛顿的光粒子说就统治了整个18世纪。”

  “牛顿、胡克、惠更斯之间关于光本质的争论,我称之为第一次波粒战争,以粒子说获胜而告终。”

  “不过,粒子说的获胜不是全面的胜利,不能让所有人心服口服,因为人们只是屈服于牛顿的权威光环。”

  “1727年牛顿去世后,物理学就一直不缺乏反抗权威者!”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不理解牛顿为什么非要绕来绕去,用力学解释光的衍射,无论怎么看,都是用波动解释更自然。”

  “因此,他提出干涉思想。如果光是波动,那么一束光在通过两条狭缝时,就会因为发生干涉,在屏幕上留下明暗相间的条纹。”

  “反之,如果光是粒子,那么在屏幕上只会出现两道明亮的条纹。”

  “于是,物理学史上最经典的实验之一,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就出现了,这个实验是如此的简洁优美,自己在家点个蜡烛就能实现。”

  “屏幕上确实出现了明暗相间的条纹,结果有力地证明了光是波动,而非粒子。”

  “托马斯·杨发表了他的观点后,由于挑战了牛顿的权威,立刻受到无数人的攻击和辱骂。”

  “逼的他赶紧出来道歉,表达自己很崇拜牛顿,但伟人也可能会犯错,影响科学进步。”

  “杨的实验,开启了第二次波粒战争,不过这次的主场不在英国,而是在法国,因为牛顿在英国已经被神化。”

  “法国人可就不在乎了,1819年,法国科学院甚至提出悬赏征文,内容是用精密的实验确定光的衍射现象,并用数学推导出光经过物体时的运动情况。”

  “不久,法国工程师菲涅尔就发表了一篇论文,并带有严谨的数学分析。”

  “他认为如果一束光通过大小合适的圆盘后,会在圆盘后面的阴影中心出现一个亮斑,并且阴影外面还会出现宽度越来越小的亮环。”

  “法国物理学家泊松是微粒说的坚定支持者,他认为不可能出现论文中的预测情况。”

  “于是,他当着科学院评审人员的面,现场做了圆盘衍射实验,结果竟然真的出现了亮斑,与论文描述的一致。”

  “菲涅尔名声大噪,成为光学界的传奇人物,但这个亮斑却被后世称为了泊松亮斑。”

  “至此,牛顿的微粒说破产,人们发现,牛顿竟然也会犯错,这简直不可思议。”

  “第二次波粒战争,波动说胜利。”

  教室内众人此刻听的如痴如醉,尤其是非物理系的学生,更是想不到李奇维能把枯燥的物理知识,讲述的如此生动有趣,让人仿佛亲身体验了每一次的实验和争论。

  不少人都收起了轻视的心思,能对物理学史的熟悉达到这种程度,说明对方不仅是天才,更是下了苦功夫。

  就连不少教授和讲师,也对李奇维的演讲佩服有加,要是他们能有这种思维,恐怕一定会有更多的学生热爱学习物理。

  李奇维看着众人的表情,就知道自己装逼成功,开玩笑,后世的各种物理科普书能是白看的吗。

  不过,紧接着,他就忽然提高了声音,改变了表情。

  不再是温文尔雅,如沐春风,而是意气风发,霸气绝伦。

  “然而,光的争论还远没有结束,波动说并非真理。”

  “今天在这间教室内,我将发起第三次波粒之战。”

  “不过,和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的争论结束后,就再也没有第四次了。”

  “因为,我将彻底终结关于光的本质的讨论,为波粒之争画上句号。”

  轰!

  教室内瞬间哗然。

  嘲讽者,都认为李奇维狂妄自大,锋芒毕露。

  崇拜者,却认为李奇维惊才绝艳,唯我独尊。

  感谢各位书友的投票支持。老虚在这里求收藏求追读。这一轮PK非常重要,请各位不要养书啦,帮忙点到最后一页,感谢感谢感谢,跪求追读。

第61章 波粒二象性,终结一切

  当李奇维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出要终结光的波粒之争后,教室内的气氛瞬间被点燃。

  不少外校的学生都义愤填膺,觉得李奇维就是在胡扯。

  “大言不惭,一个已经研究了上千年,争论了几百年的问题,很多伟大的科学家都解决不了,他凭什么能终结?”

  “从哲学的角度考虑,世界是不可知的,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中变化,我们只能了解一个侧面,布鲁斯·李有点骄傲了。”

  “不是说东方人都是含蓄内敛吗?这个布鲁斯·李完全和想象的不一样啊。”

  和嘲讽的学生不同,以凯斯教授为首的物理学者们都激动万分,眼中饱含期待。

  他们知道李奇维证明的光电效应,就表示光确实具有粒子性,波动说不是正确的。

  但是他要如何终结呢?

  李奇维等到教室内逐渐安静后,才继续缓缓说道:“我最近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

  “非物理专业的人可能不清楚,光量子就是把光当成一个个单独的粒子,和光的粒子说不谋而合。”

  “不过,我现在更想直接把光量子称为光子。”

  “利用光子概念,我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这个困扰物理学界十几年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