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70章

作者:虚空圣堂

  全年基本见不到太阳高照,天气都是阴沉沉的,还带着一丝寒冷。

  而且又处于高纬度,地广人稀,所以这个国家的人,很容易心情不好,得抑郁症。

  不过还好,异域风情冲散了天气的阴冷,几人兴致勃勃地参观各种斯德哥尔摩的特色建筑。

  其中就有斯德哥尔摩的音乐厅和市政厅。

  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也叫斯德哥尔摩蓝色音乐厅,是一座通体蓝色外墙的建筑。

  从正面看,音乐厅古朴大气,十根通天巨柱从地面直通楼檐,音乐厅前有著名的俄耳甫斯雕像。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则是一座造型别致精美的建筑,建于市中心梅拉伦湖畔。

  主体以红砖建造,右侧有高高耸立的钟楼。

  按照诺奖基金会的安排,12月10日下午4点,颁奖仪式在音乐厅举行。

  结束后,众人就会移步至市政厅,在其内部的蓝色大厅,参加庆祝晚宴。

  最后,几人又来到了瑞典皇家科学院。

  看着眼前通体红色的建筑,李奇维心生感慨,这里聚集着整个瑞典最聪明的头脑。

  他们不受政府的管辖,寻找和评审全世界最惊艳的科学成就。

  而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博学多识的院士,在各自的领域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堪称无价之宝。

  而反观此刻的大清,管你是教授还是院士,统统算作匠人,只配去修路建桥。

  至于国家有什么科技政策、要攻坚什么方向,抱歉,匠人们都不能参与。

  那些都是读四书五经的官老爷的工作,轮不到泥腿子指点。

  这种对待科学人才的态度,才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长盛久衰的关键。

  大清的灭亡是必然的,其中闭关锁国,打压西学人才,绝对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李奇维此刻暗下决心,他未来几年也要推进华夏成立类似的机构。

  如果实在不行,那就只能放在科学之城内。

  接下来几天,斯德哥尔摩每天都有不少人从外国赶来。

  他们都是来见证第一届诺贝尔奖的颁奖盛况。

  根据瑞典政府的粗略统计,预计参加典礼的人会达到800人之多。

  因为在瑞典颁奖的有四个奖项: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

  和平奖是在挪威的首都奥斯陆,同时举行。

  平均每个奖项的参与者在200人左右。

  这在1901年,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一场规模空前浩大的颁奖典礼了。

  而且来参加的人,有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贵族、士绅、名望人士等等。

  基本都是社会各阶层的精英人士,真正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除了这800人之外,世界有名的报社全都派人来采访和记录这次盛会。

  《泰晤士报》、《每日邮报》、《巴黎日报》、《法兰克福报》、《纽约时报》.

  不仅有这些大报,还有几十家小报也来分一杯羹,企图采访到一些独家新闻,哪怕是科学家的绯闻也行。

  可以说,从现在开始,第一届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它的一举一动,都在被全世界关注。

  流程、人员、仪式、演讲,所有的一切,都会被报纸报道,成为未来人们的谈资。

  因为李奇维的出现,将前期的诺奖,带到了不属于它的高度,成为世界瞩目的存在。

  12月5号,汤姆逊、威尔逊等剑桥人员也来到瑞典,一行约二十几人。

  包括卡德维尔、凯斯教授等,还有卡文迪许实验室的若干人员。

  紧接着,伦琴、普朗克、居里夫妇、贝克勒尔等也陆续到达,各自带着自己的学生,以及学校的同行人员。

  然后是爱因斯坦、洛伦兹等人。

  至于卢瑟福和密立根等人,则由于路途太过遥远,所以没有来参加。

  毕竟这是一场典礼,而不是物理学讨论会议。

  如果是后世,飞机十几个小时就能到,但是现在,一来一回需要太多时间。

  基本上,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把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物理学家都请来了。

  这比上次的伦敦量子会议还要隆重壮观百倍。

  所有人都在等待李奇维的演讲,希望他又能抛出惊天动地的言论。

  自从他获得第一届物理诺奖后,有人就细心总结了他的事迹,得到两个词语:直觉、自信。

  他总能凭借直觉,发现物理学最核心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并且他对自己的理论,拥有极度的自信,哪怕全天下的人都反对,也丝毫动摇不了他。

  这两种特质聚集在物理学家身上,诞生的不是疯子,就是天才。

  很明显,李奇维属于后者。

  但是哪怕是天才,此刻也被明天的演讲给难住了。

  李奇维甚至还询问了爱因斯坦、威尔逊等人。

  可惜他们都笑嘻嘻地说:“布鲁斯,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于是,他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让王路遥等人都不要打扰他。

  在纸上不停地写写画画,反复琢磨修改。

  12月7日-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瑞典文学院分别举办了诺奖获得者的主题演讲。

  其中李奇维将和伦琴、普朗克等人,与化学奖得主范托夫一起,在皇家科学院发表演讲。

  这一次,李奇维将超越物理学界的限制。

  正式地向全世界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属于华夏的声音!

  为了剧情需要,对诺奖的颁奖地点做了处理。真实历史上,音乐厅和市政厅要到20年后才能建好。前期的诺奖都是在一个大酒店内举办的。但是那样写出来逼格就太低了。所以希望大家理解哈,不是作者瞎写。

第98章 神之预言!震惊全场!

  1901年12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

  简约古朴的会议大厅内,此刻已经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物理学者。

  他们当中有学生、博士、教授、院士等等,每个人都身穿礼服正装,看起来神采奕奕。

  今天是见证第一届物理诺奖得主风采的大好日子,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

  很快,李奇维一身帅气的燕尾礼服,左手挽着一袭白裙的王路遥,身后还跟着穿上正装的何育杰三人。

  逼格满满,从容淡定地走入大厅内,往前排座位走去。

  郎才女貌,金童玉女立刻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哇,没想到布鲁斯·李不仅学术厉害,就连未婚妻也这么漂亮,简直惊为天人。”

  “东方的女性讲究含蓄美,不像我们西方的女性大胆开放,但是那种朦胧的感觉反而更让人痴迷。”

  “我看布鲁斯恐怕以后学术水平会下降,有这么好看的美人陪在身边,谁能安心做研究啊。”

  “.”

  听着众人的窃窃私语和羡慕的话语,李奇维在那偷笑,还顺便摸了摸王路遥。

  小魔女虽然是大家闺秀,但也没经历过多少大场合,为了不出丑,只能任由李奇维胡作非为,不敢动弹。

  很快,伦琴教授和普朗克教授也入座了,他们朝李奇维点点头。

  上午10点整一到,瑞典皇家科学院院长奥德纳,龙行虎步地走上讲台,满面春风地看着台下。

  这场物理学和化学领域的盛世,由他一手亲自打造,怎么不热血沸腾。

  “首先,感谢各位对于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关注,并不远万里前来参加颁奖仪式。”

  “在这里,我代表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和化学奖委员会,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和欢迎!”

  大厅内顿时响起热烈的鼓掌声。

  “从自然科学诞生以来,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物理学盛会,我认为这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正如最近几年,频繁地出现震惊物理学界的新发现、新理论。”

  “有时候,我也在庆幸,自己能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见证物理学的突破。”

  “而那些因为新发现获得诺奖的突破者们,他们到底有什么非同寻常之处,我想在场的各位一定很好奇。”

  “相信很多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目睹诺奖得主的风采了。”

  “那么下面就有请,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奇维·李上台发表演说。”

  “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来自东方的天才物理学家!”

  轰!

  掌声雷动!气势如潮!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前排的李奇维。

  那个才21岁的青年,已经创造了很多人一辈子都摸不到门槛的成就,宛如天选之子。

  王路遥紧紧地握住李奇维的手,眼里满是柔情与骄傲。

  这一刻,她甚至希望会场内,只有她跟奇维哥哥两个人,情到深处,不能自拔。

  李奇维轻轻松开王路遥的手,微笑深情地看了她一眼,然后在万众瞩目下,坚定地走上讲台。

  这一刻,在场的众人仿佛看到一尊物理学之神,从宇宙深处走来,全身围绕着自然真理。

  他一挥手,代表力学定理,他一睁眼,有时空在转换,在湮灭。

  所有人都被震撼的屏气凝声,紧张地等待着那道伟岸的身影开口。

  李奇维在话筒前站定,深吸一口气,然后缓慢而沉稳地说道:“非常感谢诺贝尔基金会和瑞典皇家科学院,对我和我未婚妻的热情款待。”

  “也感谢台下的各位,愿意花上宝贵的时间,听我演讲。”

  “至于能得物理学奖,我倒没什么要感谢的,我和普朗克教授对此非常有自信。”说着,李奇维还配上一个假装认真的表情。

  顿时,台下的气氛从严肃变得活跃起来,很多人被逗得哈哈大笑。

  普朗克更是摇摇头,对着旁边的伦琴苦笑。

  人们才发现原来李奇维不是想象中的刻板印象,而是自带幽默感,让人感觉很轻松。

  无形之间,他与众人之间的距离更进了。

  “来瑞典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这场演讲我到底要说什么。”

  “不是因为我的脑袋里空空,而是我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

  “就在我得诺奖的今年,清朝刚刚经历了一场大败,损失惨重。”

  “往前几年,清朝也曾经试图通过学习格物之术,增强国力,可惜失败了。”

  “再往前几十年,那时的清朝甚至画地为牢,闭关锁国,把自己困在封闭的世界里。”

  “今天,我不准备用悲伤的情绪,来表达的我的愤怒,因为那是无用的。”

  “愤怒只会让人失去理智,只有实干才能真正增加力量。”

  “我想说的是,目前华夏所经历的一切,其核心是,我们到底应该吸收多少西方文明。”

  “更具体点说,我们到底要吸收什么样的西方科学文明?”

  这时,台下出现了嗡嗡声,在场的人没想到,李奇维虽然如此年轻,但看问题的角度却极其深刻。

  仿佛一个老道成熟的政治家一样,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抽丝剥茧般找到博弈的核心。

  一时间,大家都不敢仅仅把他当成一个天才看待。

  李奇维接着说道:“什么是西方科学文明?”

  “有人说是长枪大炮,钢铁巨舰。”